一直到八月份,雲生和名珠二人再次前出偵察,發現駐紮在伊塔拉帝國的20萬西方騎兵和20萬獸人開始向西移動,返回尤若普曼王國。

“雲生,他們終於撤退了!”名珠高興地說道。

雲生也是心中高興,不過心中還是有些擔憂,臉色凝重地說道:

“暴風雨很快便會來臨,我估計下一次便是真正的決戰,瓦克特瑞神王也該出現了吧!”

在邊寧城外,一座巨大的殿堂已經修建完畢。

殿堂為三層高樓,飛簷走閣,頗為氣派,上懸一塊巨型的匾牌,上寫”英烈殿“三字。

在英烈殿的後方,共有58322個墳墓,像是一道長長的城牆,又像是一名名身騎戰馬的將士,凝視遠方,守衛著祖國的西大門。

這58322個墳墓,是兩次戰爭之中死去將士的墳墓,在每個墳墓面前,都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每一位犧牲將士的姓名、出生地與出生日期。

如今的大康王朝已不同於以前的三關軍,那時的三關軍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兵員檔案制度和資訊管理制度。

每次戰鬥結束之後,戰死的將士連姓名都沒有留下,成為了真正的無名英雄。

如今的大康王朝每一位將士的姓名、籍貫以及出生日期都是登記在冊,有著詳細的統計。

43萬餘大康將士、金鷹將士和獸人列隊整齊,站立英烈殿之前,輕聲地唱起了輓歌:

憶我往矣,擁抱相依,

春風浩浩,楊柳依依;

抵禦外敵,齊心合力,

並肩戰鬥,不懼生死;

今我別離,親思慼慼,

北風切切,雨雪靡靡;

青山不老,江水東去,

把酒當歌,憶我兄弟。

輓歌音律哀婉淒涼,低沉哀嘆,如訴如泣,嫋嫋不絕,和著八月的秋風,飄蕩在天際。

《出征曲》和《輓歌》是每一位軍人必須會吟唱的,這是三關軍的傳承。

鬥志不可衰,英烈不可忘,傳承不可斷。

祭典完畢,大軍兵分四路,開始出發。

5萬獸人向極北之地而去,6萬金鷹將士朝東方的草原而去,10萬將士留下,由邊寧王吉家興帶領,負責鎮守邊關。

其它的22萬餘將士則開始向洪莽大陸回撤。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大軍返回,九家歡喜一家憂,兩次戰鬥,有10萬餘名勇敢而年輕的將士為了保護家園而身死他鄉。

(注:邊寧城第一次戰爭犧牲3萬餘人,第二次戰亡近2萬人,總共約5萬人;南海水師和東海水師共犧牲將士5萬餘。)

這些人中,不管是百萬皇、十萬王,還是萬人侯、千人將、百人師,十人士,戰力雖然不同,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同樣珍貴。

雲生從國庫之中調撥1000餘萬兩白銀,每人每戶100兩,以此體恤安慰死去將士的家屬。

在三閣院中,又增加了數塊牌位。

在功臣閣中,邦戰國、奎爍、寄鈺銘、名風烈的牌位已懸掛其上。

邦戰國雖然如今是玄陽殿殿主,但邦戰國更是三關軍的一名老將士,是僅次於夜蕩義、櫻子華、燁新橋、峙嶽、略經天和月擲釗六人之後跟隨雲生之人。

一生南北征戰,出生入死,為三關軍的建設和驅逐金鷹、收復洪莽,可謂是立下了赫赫功勞。

所以,雲生決定將邦戰國的牌位列於功臣閣中。

寄鈺銘雖然是飛劍宗的少宗主,但同時也是三關軍的老人了,自雲生為他雷電激身,晉升十萬王之後,寄鈺銘便一直跟隨雲生南征北戰,也是功勞顯赫。

塔讀@P,^免費小說網站

所以,雲生也決定將寄鈺銘的牌位列於功臣閣中,供後人瞻仰。

奎爍同樣是繼夜蕩義、櫻子華、燁新橋、峙嶽、略經天和月擲釗六人之後跟隨雲生之人,與邦戰國同樣為三關軍的第二代將領。

名風烈雖然是名門之後,但同樣也是三關軍的將領,晉升十萬王之後,一直在追隨雲生作戰。

另外,默西月和將家熙二人的畫像也列於功臣閣之中。

前期,由於默西月被獸人尊為“果那神將”,所以雲生沒有將默西月列於其中。

這一次,雲生決定在功臣閣中增加默西月和將家熙二人的牌位,以表彰記述他們二人為驅逐金鷹,收復洪莽所做出的豐功偉績。

如此,功臣閣中便有了10人,分別夜蕩義、櫻子華、燁新橋、默西月、將家熙、松時彰、邦戰國、奎爍、寄鈺銘和名風烈。

在封疆閣中,又增加了望洪洲、默錦浩、赫明遠、峻志鵬四人以及南海水師和東海水師的八名十萬王都統。

默錦浩雖然現在是雲龍宗主,但同時默錦浩也是三關軍“破盾”小隊的第一批將士。

所以,雲生決定將默錦浩的畫像也懸掛於封疆閣中,以表彰他為保衛國家邊疆不受西方侵略而做出的貢獻。

如此,默西月和默錦浩爺孫二人,一人位於功臣閣,一人位於封疆閣。

一時之間,默西月和默錦浩爺孫二人的故事被洪莽百姓廣為傳頌。

如此,封疆閣中,便有了向枝南、望洪洲、默錦浩、赫明遠、峻志鵬以及南海水師和東海水師八名十萬王都統等13人的牌位。

至於玄陽殿、清涼閣、飛雨樓、武極堂和北道十三綠盟戰死的眾位百萬皇和十萬王,雲生也是在各大山門之中,出資修建了祠堂,塑造了金身,撰文記述和表彰他們的功績,供各門各派的弟子瞻仰。

雲生依次來到玄陽殿、飛劍宗、清涼閣、飛雨樓、武極堂和北道十三綠盟,先後祭拜了邦戰國、寄鈺銘、煌北樓等人的靈堂。

邦戰國的兒子邦北天接任邦戰國,成為玄陽殿的新一任殿主。

雲生來到名門,再次看望了受傷的名風起,而後為名風起一陣雷電激身,消除體內傷痛。

鎮南關,當年慘遭戰爭破壞,城池倒塌,百姓逃散,狼藉一片。

經過二十年的重新建設,如今的鎮南關,再次變得繁榮起來,人口熙攘,車水馬龍,一片興旺。

在鎮南關的中心地帶,一座三層高樓拔地而起,高約三丈,飛閣流簷,金碧輝煌,甚是氣派,上懸“城隍廟”三個鎏金大字。

城隍廟中,供奉著鎮南王和棠海秋夫妻二人。

二人的塑像全身上下鎏金,金光燦燦。

只見鎮南王寬額方臉,目視前方,長鬚飄飄,身披戰甲,腰繫寶劍,左手撫須,右手握劍,英姿挺拔,完全是一副將帥模樣。

棠海秋身背寶劍,紅裝素裹,英姿颯爽,完全是一副女俠形象。

在大殿前的兩道樑柱之上,刻有云生親自題寫的八字:正人君子,忠君報國。

鎮南王一生年少豪俠,青年參軍,鎮守西南;不畏強權,重用雲生;老年參戰,壯心不已;戰死邊疆,捨身取義。

這八個字,也算是對鎮南王一生偉大人格的高度概括。

大殿之內,共有二十四副石刻,詳細地講述了鎮南王和棠海秋二人少年習武,行走江湖,懲惡揚善,與名門之主名越三人義結金蘭,保家衛國、戰死邊疆的故事。

城中百姓一個個手持香火,蜂湧而至,絡繹不絕,競相祭拜。

雲生、名珠二人也來到鎮南關,祭拜了鎮南王和棠海秋二人。

鎮南王是雲生的大恩人,雲生年輕之時,由於丞相陷害,四次起落。鎮南王更是四次提拔雲生,委以重任,並幫助雲生組建三關旅。

也可以說,若是沒有鎮南王,便沒有三關軍;若是沒有三關軍,便沒有大康王朝;沒有大康王朝,又何來得如今太平盛世?

棠海秋也算是名珠的半個師父,當年在鎮南王府之時,棠海秋曾指點名珠和名風起二人練習劍法,對二人也是關心倍至。

在城隍廟前的一處高臺之上,一些說喝之人,臉塗粉彩,身著戲服,正在演藝著新編的劇本《洪莽三俠》。

《洪莽三俠》講述的是名越、鎮南王、棠海秋三人年青之時,行走江湖、鋤暴安良、匡扶正義、義結金蘭的故事。

誰又能想到,當年的洪莽三俠,百年之後,名越成為了雁殤堡的的城隍,而鎮南王和棠海秋二人卻成為了鎮南關的城隍。

至此,又一個名傳千古的洪莽經典劇本《南北城隍》誕生,一時被洪莽大陸廣為傳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夢靨千年

執於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