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如風一般四處傳播,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一時之間,整個洪莽大地為之震動。

松時彰已年近八旬,每日飛來飛去,專門監管一些當地的強紳土豪,但有不從者,絕不二話,當地斬殺,並當場遊街示眾。

眾富商鄉紳見傳說中的百萬皇駕到,一個個嚇得連連點頭,當場燒燬房租地契,乖乖地交出田地。

雲生看完保國公松時彰的奏摺,心中覺得有些殘忍。滿門二百七十九人,老人、婦女、兒童盡被斬殺。

不過雲生又覺得將在外,應有適當許可權,不可逐條逐例一一框之。否則朝臣在外,前怕狼後怕虎,放不開手腳,那該如何?

而且,凡事因時而異,因事而異。面對當前勢態,殺雞儆猴,殺一儆百,倒不失為最好的方式之一。

雲生道:“甚好!嘉獎保國公,並令其他公侯效仿其行。不過,以後可以押入大牢,或是發配邊關,切莫再濫殺無辜。”

定東王奎爍、鎮南王名風烈、平西王默海、鎮國公吉家興、護國公闊宇、威武侯桃無言等人聽說保國公松時彰斬殺武極堂萬人侯弟子之事後,也放開手腳,對一些強紳土豪、地主之流大刀闊斧地進行整治,收取田地,統計畝數,普查戶口,劃分田地。

並接連斬殺了幾位拒不交地者和武力抗拒者,並遊走各縣,大力宣傳。

一時之間,整個戶口普查令、田地普查令和均田地令順利開展,再無人敢加以阻撓。

斷曜親臨斷家堡,勸其宗室交出土地。

在雲生的原計劃之中,江湖武林門派所轄府縣,按照歷朝慣例,仍歸各大門派管轄。

江南兵家佔據臨江一府,雲生也沒有派出一兵一卒進駐臨江府。

雲生也將斷家堡所在的芒水縣直接劃歸斷家堡管理,不準備推行均田地令,不徵收賦稅。

塔讀@P,^免費小說網站

斷曜聽後,甚是感激。不過想來雲生如此器重自己,讓自已擔任第二任三關寨寨主,與紅塵宗、名門平起平坐。

而且三關寨乃是三關軍之嫡系,雲生之嫡系,可見雲生對自己何等器重。

如果自己不能身先士卒,何以服眾?

因而斷曜趕至斷家堡,與眾位長輩商議,最後經眾人同意,交出所有土地。

雲生聽說之後,於是對斷曜及斷家堡大加讚賞,並在全國發文通告,以贊其德。

雲生知道斷曜的性格,是一個作事極為認真,作人極講感情,且認死理,十分固執的人。

既然斷曜一心為國,願意交出斷家堡的田地,若是自己一味地堅持,反而弄得雙方僵持不下。

中吳府自古天傑地靈,人才輩出。

中吳府衙門口,一名寒酸秀才念道:

“招賢令。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朝無君不立,政無吏不治。今大康初建,百業待興。

願廣招身懷才學,潔身自好,清正廉潔,一心為民之賢士,共建國朝。

前朝名士,隱者達人,不論出生,不分貴賤,皆可參加。”

眾人聽後,一時奔走相告。

隱秀峰上,松柏掩映,茅屋數間,窗明几淨。有一位儒雅中年之人,手持卷書,盤膝而坐。

“老爺,老爺,招賢令!”

一名書童闖進門來,手中拿著一份抄錄的招賢令。

中年人見書童莽莽撞撞,遂道:“怎還如此莽撞?”

遂接過招賢令,讀之大驚。

中年人連讀三遍,自言自語道:“生懷才學,潔身自好,清正廉潔,一心為民。前朝名士,隱者達人,不論出身,不分貴賤,皆可參加。”

中年人思索半晌,又自言自語道:“素聞三關軍在雲成之時,便愛民如子,推行均田地令,賦稅十中取一,百姓不負徭役,且派出軍士挖溝修渠,灌溉田地。人人安居樂業,百姓溫飽不愁。

如此之軍,如此之國,如此之君主,倒也配得我鬥關河前去應徵,以實現我心中之抱負。”

遂道:“書童,備馬,隨我一同進京。”

“少爺,少爺,你看!”一名老者急忙走進書房。

一名青年人拿過紙文,只見上寫:科考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康初建,定於二月初二,在京城堾麗,開場設考。考生不問出生,凡德行純備,才學橫溢之士皆可參加。

青年人看後,心道:“我寒窗苦讀數十載,只因不願為金鷹效命,長臥於此。

今大康初建,急需人才。我雖然身無功名,但此時卻正是我定仙平施展才華之時。”

遂道:“老伯,明日啟程,參加科考。”

一座寺院內,一名老者正在修建廟堂。

“樹老伯,您還在此砌磚壘瓦呢?”一名年輕人對一位半大老者道。

那半大老者看了青年人一眼,說道:“你這整日遊手好閒的,不好好幹活,難怪二十好幾了,還找不上媳婦。”

那年輕人道:“您每日在此勞累,只能養家餬口。您看就像您老,身懷絕技,卻為下人。五十餘年,也僅住土牆破房。

人生一世,如白馬過隙,如此渾渾沉沉一世,有何意義?”

半大老者笑道:“你小子就是眼高手低,每天白日做夢,儘想好事。”

那年輕人從身背拿出一張紙來,笑道:“老伯,您看這是什麼?”

半大老者笑道:“我又不識字,如何認識?”

那年輕人展開紙文,念道:

“科考令。科考分三科,分文考、武考、明考……

明考者,算術、建築、醫藥、水利、製造、種植等,凡有一技之長者,不論出生,皆可參加。”

半大老者聽後搖頭道:“我巴掌大的字一個不識,怎去應考?”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年輕人道:“明考不用識字。現在大康初建,朝堂無人,原來歷朝只設六部,如今卻設九部,多出了三部。

樹老伯,您想想,那得需要多少人才啊?

再說您老不識字,我識字啊。我倆配合,相互依彰,豈不妙哉?”

年輕人信心十足,又道:“樹老伯,今年是大康王朝科考第一年。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若是以後,您看著那些身懷絕技者個個飛黃騰達,再去應考,豈不晚哉?”

半大老者尋思半晌,遂道:“也好,我們這便去應考。若不中弟,權當遊逛京城一番。”

二人停下手中之活,轉身便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大明我成為了一名海盜

作者dvo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