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

大康七年五月,葬江地區烏雲蔽日,陰雨綿綿,一連數月,天降大雨。

定襄、南安、堾麗、青嵐、老君、龍川,中吳、臨江、龍源、高橋、玉寧十府,水勢大漲。

莽江決堤,老君湖滿,百萬良田被淹,萬千房屋倒塌,數千萬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雲生聽到訊息,化身為風。只見莽江洪水滔滔,四處氾濫,良田已成大海,不少房屋只露出屋頂。

在許多高地之上,百姓簇擁而擠,躲避洪水。

雲生來到大王山,只見山中擠滿了百姓。

水部尚書水曲平帶領水部人員及明院水利系教授學員,正手持地圖,研究分析應對之策。

水曲平見雲生到來,慌忙率眾相迎。

雲生詢問情況,水曲平搖頭嘆道:

“這真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啊!目前水勢仍在上漲,有許多河流漫過堤壩,許多河道堤壩已經決堤。

目前解決之策只有保守府縣,放棄農田鄉村,轉移人員至高地,同時派遣大軍調運糧草,設點熬粥,幫助百姓度過洪災。”

雲生點頭,遂化身為風,視察各地。回到京城,召集各王公侯開會。

除留下逐北王峻峰、掃北王名風揚、揮北王松時彰三人鎮守三關之外,其餘所有的十萬王以上人員和朝中十萬王以上人員以及名珠、名風起夫婦、肅泰夫婦、闖破城夫婦、斷曜夫婦等十萬王以上人員劃分片域,各負其責。

200萬勤務大軍停止修建大道,分赴各府縣,築堤壘壩。

京城堾麗糧倉、洪水糧倉、青嵐糧倉、中吳糧倉、雲成糧倉五大糧倉開倉放糧,令大軍運輸至各地,設點熬粥。

雲生又令東海水師和南海水師西上莽江,搶救被困人員。

名秀和鎮南王聽後,帶領名門和清涼閣十萬王以上人員找到雲生,要求加入到抗洪救災之中。

隨後,飛劍宗、玄陽殿、雷火堂、風雨樓、武極堂等門派也紛紛派出十萬王以上人員前來相助。

甚至就連九宮門、劍閣、江南兵家也派出百萬皇和十萬王也前來相助。

雲生又細細劃分割槽域,一時之間,洪莽大地,近100名百萬皇以及十萬王飛越縱橫,指揮排程。

地面上,200餘萬大軍抬土壘包,築堤修壩。

江面、河流、湖泊之上,數萬艘船隻來回遊戈,搶救被困百姓。

至九月初,天空放晴,洪水退去,洪莽大地,一片狼藉。良田堆滿淤泥,房屋斷壁殘垣。

百姓們砍來樹木,搭建草棚,暫時為屋。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雲生將明院學員分成八組,由各院教授帶領隊伍,分赴定襄、南安、堾麗、青嵐、老君、龍川,中吳、臨江、龍源、高橋、玉寧十府,實地考察,設計鄉村建設之圖。

雲生令戶部下文,全國凡大康二年開始參軍的所有勤務將士,莽江九府(除臨江府外)所有年滿十八歲週歲以上、四十歲週歲以下男子全部到各府縣報到。

雲海關2萬騎兵到三河糧倉,龍虎關2萬騎兵到雍安糧倉,北大營1萬騎兵到雲成糧倉,南大營1萬人馬到番粵糧倉拉運糧食。

一時之間,莽江幾千萬軍民一起動手,共建家園。

好在莽江氣候溫暖,十一月之時大地尚未凍結。

至年關之前,數百萬家園已經重建。

每個鄉村煥然一新,主街道寬闊平整,各家各院整齊排列。

各院坐北朝南,北邊三間主堂供人員居住,東邊為廚房,西邊為庫房。

主屋之後還建有茅房、豬圈、雞舍、菜地等,生活用具一應齊全。

這就是明院建築系教授學員共同設計的“新農村”。

莽江百姓見到新屋,個個眉開眼笑。一場洪水,反而因禍得福。

朝堂之上,水部尚書水曲平奏道:“陛下,莽江洪水,淹沒數百萬良田,致使數千萬子民流離失所,此既為天災,也實為人禍。

莽江大堤近百年沒有得到修築加固,水庫也多年沒有清理淤泥,更沒有得到修繕。

河渠窄小,淤泥厚重,因而忽發洪水,無處可洩,故只好任意肆虐。”

雲生道:“愛卿言之有理。如今正值枯水時節,千萬大軍尚未撤回。

你帶水部人員和明院水利系教授學員,分赴各地,設計修繕築堤方案。

房屋建成之後,立即修築大堤,新建水庫,挖掘渠道。此次修繕一定要高設標準,以保證百年無患。”

房屋剛剛建好,興修水利之令又到,幾千萬軍民又同時投身到水利建築之中。

只見莽江兩岸,人影竄動,運石築堤,清理淤泥,修繕加固;萬里河道拓寬,高築堤壩。

五年來共徵召的近1000萬勤務之兵四處奔波,直到此時,洪莽百姓才真正地認識到當年全國徵兵的好處。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若是沒有這1000萬勤務之兵,只怕一場洪水,數千萬百姓只好搭建草棚,熬受寒冬之苦了。

若是沒有這1000萬勤務之兵,無人開拓渠道,只怕來年也無法澆灌田地了。

若是沒有這1000萬勤務之兵拓寬河道,加固堤壩,清理水庫,只怕再來一次大水,百姓們又得遭殃了。

有道是大難興邦,但同時大難也可以聚集民心。

洪莽千萬軍民一起團結奮鬥,共築洪莽美好家園。

至此,洪莽百姓也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國家的穩定與富強,帶給普通老百姓實打實的好處。

不過,一場洪水,也幾乎掏空了整個大康王朝的糧倉和財政。

而莽江流域千萬居民雖然搬進了新家,但購置傢俱、設定農具、購買稻種尚需大量的金銀。

雲生一時也是捉肘見襟。

外使東途順主動捐贈100萬兩紋銀。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東途順這些年來走南闖北,結識了維哈克王國的高層,生意興隆,自然是賺了不少的錢。

雲生心生感動,遂道:“多謝愛卿慷慨。”

遂又嘆道:“只是百萬紋銀,對於大康百姓而言,卻如杯水車薪。”

東途順道:“陛下,自南北大道開通以來,南北商貿發展迅速。

更兼陛下在多地開設貿易區,並與金鷹王國和維哈克王國通商之後,許多商賈走南闖北,利用地域之差,販賣絲綢、茶葉、布匹、糧食、牛羊以及各地特產,賺得缽滿盆滿。

這些商賈們個個腰纏萬貫,家產豐盈。此時國庫空虛,陛下正好可借商賈之手,填充國庫。”

雲生喜道:“愛卿可有什麼好的方法?”

東途順道:“大抵商人發達之後,往往有三種愛好。

一是喜歡依附風雅,或與有學之士交往,或是購買詩書字畫,充當門面,不落俗氣。

二是趨附名勢,或是與達官貴人交往,或是修寺建廟,以顯聲名,受人尊仰。

三是攀附權利,或是買官,或是捐官,擠身官場,光宗耀祖!

老臣便是商人,三者皆都喜好。”

雲生微微一笑,心道:“這東途順真是爽直!”

雲生道:“可惜我朝廉潔為上,不可買官賣官。”

東途順笑道:“不一定買官捐官,如此會壞了官場風氣。不過捐個貢生,到三院學習,倒也不錯。”

雲生細思片刻,說道:“這到是可以。”

二人商議多時,漸漸有了一個雛形。

【作者題外話】:三個月是修建不好百萬間家院的,為了節省筆墨,加快進度,所以加快了修建的速度,請各位書友多多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開局先取西川

愛吃酸甜醃黃瓜的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