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生看向眾人,笑了一笑,他知道眾將士文化水平低,所以也沒有在意,更沒有生氣。

雲生說道:“目光概略測距法,就是將遠方目標縮小到自已手持的筷子之上,而後根據在筷子上所反應出來的大小,判斷遠方目標的距離。

當目標大小一定時,距離越遠,他在筷子上反應出來的長度越小;距離越遠,他在筷子上反應出來的長度越大。”

眾將士齊聲答道:“是!”

雲生道:“同樣的道理,當目標的高度一定時,反應在筷子上的尺寸大,說明距離遠;反應在筷子上的尺寸小,說明距離近。

如此,我們知道目標的高度之後,便可以用反應在筷子上的長度來估算目標的距離。”

雲生想用三角關係來講述物與像的比例關係,可惜大家都聽不懂。

所以,在接下來的三天,雲生將自己編著的《目光概略測距法》人手發放一份,而後不厭其煩地細細講解。

經過三天的學習和講解,眾將士基本上掌握了“目光概略測距法”的基礎理論,也對“目光概略測距法”也有了初步的瞭解。

基礎知識掌握完畢,下一步便是實際訓練。

“將士們,目光概略測距法訓練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距離的量取。我們每個人的身高不同,腿的長度也不同,所以腳步跨出的距離也不同。

因此,相同的距離,我們每個人量取的步數卻不相同。

所以,我們在以後的訓練中,必須有一個規定的標準,使得我們每個人跨出的距離都相等,如此量取的步數才相等。

第二,我們要量取距離,首先要知道目標的高度是多少。

所以,在下步的訓練中,我們要刻意鍛鍊我們的眼光,準確地判定目標的高度和大小。

第三,就是測量距離的訓練。

當我們知道目標的大小之後,便透過它反應在筷子上的長度,來判定目標與我們之間的距離。

綜合以上三點,在下一步的訓練中,我們將用一個月的時間,逐一對以上三個內容進行訓練。

每個訓練內容為十天,採用淘汰制。考核不合格的將士將退出本次集訓。”

眾將士聽後,頓時一驚。

投石車指揮員既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指揮崗位,對於他們這些普通將士來說,這無疑是晉升自己崗位的一個良好時機。

雲生採用淘汰制選拔方式,既是激勵大家訓練熱情和積極性、主動性的一種方式,也是存優去劣的一種訓練方法。

雲生帶領眾將士來到一處平地上,只見地面上劃了許多線條。

這些線條之間的相互距離都是75公分,是雲生前世部隊“齊步走”訓練的標準距離。

雲生對著大家道:“你們每個人的身高不同,腿的長短不同,跨出的距離大小也不盡相同。

所以,在接下來的十天時間,你們首先開始‘齊步走’訓練,爭取在以後的測量過程中,每個人‘齊步走’跨出的距離都相等。

十天之後,我們進行考核,凡是考核成績合格之人,將繼續進行下一步的測距訓練。

凡是考核成績不合格之人,將退出投石車指揮人員的集訓行列。”

雲生將200名集訓人員分成二十組,每組10人,在教會大家“齊步走”的佇列動作之後,雲生便由這負責帶隊的千人將進行組織訓練。

而云生則來到了另外一處集訓場地。

因為,100名參加炊事集訓的人員已經到齊。

雲生粗略一看,原來都是些五十歲以上的“老同志”。

雲生笑道:“你們當中從事炊事工作超過十年以上的請舉手。”

“譁”的一下,約有七八十人舉起手來。

雲生心中高興,說道:“放下吧!”

眾將士迅速地將手放下。

雲生又道:“你們當中會做饅頭和炊餅的請舉手。”

“譁”的一下,100名將士全部舉起了手。

雲生心中大喜,只要大家會做饅頭或是炊餅,那麼製作起“饢”來就簡單多了。

雲生又問:“你們大家知不知道西疆有一種麵食,名叫饢餅?”

眾人聽後,都搖了搖頭。

雲生道:“饢餅之所以叫餅,其實它是餅的一種。呈圓形,四面厚而中間薄。

正因為中間薄,所以在烤制之時,麵粉中的水分就會很快蒸發乾淨,烤出的饢餅又薄又脆,易於長期儲存,也便於隨手攜帶。”

經雲生這麼一說,將士們很快便明白。

在接下來的幾天,雲生和一幫子“老同志”首先開始壘“饢坑”。

饢餅的製作,主要有三大步,其中第一步便是製作“饢坑”。

雲生首先用木板作了一個模具,形似倒扣的寬肚大水缸,上面小而下面大,並且上面留有圓口。

然後雲生令人運用黏土,剪來羊毛,開始澆水和泥。

將士們一邊和泥,雲生一邊不斷地將羊毛放入泥巴之中,正是因為有了羊毛,所以才起到一定的黏合連線的作用。

在和泥的同時,一名將士光著腳丫子,站在泥巴里面,不停地踩著泥巴。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泥巴這才攪和得均勻。

泥巴和勻之後,開始往木質的模具之上抹泥。

雲生一邊抹泥,一邊不斷地敲打,使其結實平滑,最後壘成一個方形的土臺。

在饢坑的底部留有通風口,側面留有導煙口,如此既利於空氣進入,又利於煙塵匯出。

饢坑製作完畢後,雲生又將饢坑搬入屋內,而後陰乾,去掉木質模具,饢坑就此成形。

而後,雲生在饢坑底部架柴生火,先用小火燒烤,以防溫度過高,饢坑破裂。

待到饢坑全部烤乾之後,即可使用。

第二步,便是生火。

烤饢之時,柴火不能太溼,否則煙火過重,燒得坑壁之上全是菸灰。

烤饢之時,火焰也不能過大,否則烤制的饢餅過幹。

最好的火候,就是待柴火全部燒化之後,無濃煙產生,火心通紅之時,才是最好的火勢。

第三步,便是開始製作饢餅、烤饢。

雲生打來雞蛋,切碎蔥花,灑上鹽水,而後開始和麵、發酵。

揉好之後,切割成數個麵糰,而後用擀麵杖擀成直徑約一尺大小的圓形麵餅。

雲生將麵餅拿在手中,用手將麵餅的中心部位按扁,形成外圈厚而中間薄的圓餅。

然後再用饢針在麵餅上扎眼,如此烤制饢餅時麵餅便不會鼓脹。

最後在饢餅的表面塗上清油,撒上芝麻。

此時饢坑中的柴火已經燒好,柴火紅紅旺旺,卻沒有煙生成。

雲生將饢餅蘸上水,一一貼上在饢坑的坑壁之上。

過不多時,饢餅一面燒熟,雲生再用鐵勾取下饢餅,燒烤另一面。

待饢餅烤得金黃金黃之時,雲生用鐵勾取出饢餅,分給眾位將士。

眾將士們都是第一次吃饢餅,只覺得蔥香四溢,面質乾脆,吃起來還有一點鹹味。

眾將士連連豎起大拇指,稱口誇讚不已。

雲生讓眾人前前後後一共製作了100個饢坑,保證每位將士都學會如何製作饢坑。

而後兩人一組,開始學習生火、和麵、擀麵、捏饢、烤制。

將士們第一次烤饢,還有些把握不住,許多饢餅或是烤得黑不溜秋,或是烤焦,或是掉入火中。

但好歹眾將士們都是多年的“老廚師”,很快便掌握了烤饢的技術。

眾將士們一邊將麵餅不斷地貼在饢坑之上,一邊不斷地翻轉另外的饢餅,而後又將烤好的饢餅不斷取出,像似流水作業一樣,速度很快。

不出半個月,眾“廚師”的烤饢技術已然得心應手,而此時的雲生卻在另外一個集訓場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明朝我是木工皇帝

微光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