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和熊人是獸人族中的“重灌騎兵”。

兩支重灌騎兵相遇,一時濺起無數的浪花和血花。

你刺我砍,我砍你刺。

雙方又是一陣混戰。

重灌騎兵長槍前刺,牛人和熊人中槍倒地。

牛人和熊人長刀、大斧、狼牙棒重重砸下,重灌鐵騎轟然倒地。

雙方再次以命換命。

長槍、長刀、大斧、狼牙棒,不斷地舞動,每一刺、每一砍、每一擊,都有人頭落地,血液飛濺,將士犧牲,戰馬倒下。

二團洪流,強強抗爭。

又是一陣長嘯。

天空上,又有上千的鳥人飛來,無數的短槍落下,猶如閃電霹靂,不斷地刺穿後方的重灌鐵騎。

這一次戰鬥,並不像上一次戰鬥進行的那麼持久。

一個時辰過後,第二排1萬重灌騎兵已經全部陣亡。

同樣,1萬牛人和熊人也只剩下不足4000人。

城牆上的戰鬥已經結束,在1萬虎人和獅人的攻擊下,3萬守城的步兵已經全部戰死。

四座城門已經牢牢地被金鷹和獸人聯軍所控制。

在兩排2萬重灌騎兵的身後,是由5000工兵和5000弓騎兵手持弓箭組成的防線。

空中的金鷹十萬王和虎人十萬王一陣交流。

虎人十萬王一聲大喊,僅存的4000牛人和熊人緊急撤退。

2萬金鷹鐵騎從四座城門處魚貫而入,而後排好隊形,等待命令。

金鷹十萬王也是一陣大喊,2萬金鷹鐵騎手持弓箭,策馬前衝,邊衝邊射。

在5000工兵和5000弓騎手的前面,各個路口布滿鐵刺、鐵蒺藜、木樁、攔馬索等障礙物。

5000工兵和5000弓騎手持弓箭,組成三排箭牆,輪番射箭。

一時箭矢如雨,箭矢如蝗,雙方互射,雙方互倒。

弓騎兵的主業是射箭,弓騎兵個個都是射箭的高手。

如果說河流、壕溝是弓騎兵的天然防線,那麼山谷、巷道等狹窄通道則是弓騎兵的最佳的戰鬥場地。

金鷹鐵騎冒著箭雨,一邊衝擊一邊射箭,前排倒下,後排補上。

但是,在5000工兵尤其是5000弓騎兵的強大箭雨之下,金鷹鐵騎則是寸步難行。

屍體在不斷的堆積,前排倒下,後排跟上。

每一步的前進,都是屍體堆積的結果。

金鷹鐵騎已經損失過半,但仍然距離三將關的第四道防線仍有百步之遙。

“鳥人該上了!”天空之中的金鷹十萬王看向虎人十萬王,輕聲地說道。

虎人十萬王看了看金鷹十萬王,淡淡地說道:“按照我們原定的作戰計劃,這道防線該屬於你們。”

金鷹十萬王狠狠地瞪了虎人十萬王一眼,再沒有說什麼話。

金鷹與獸人雖然暫時合作,其實這都是利益作用的結果。

獸人與金鷹之間的仇恨,遠遠大於獸人與大德王朝之間的仇恨。

獸人地處偏遠,不擅放牧、不擅耕種。在饑荒之時,經常掠奪鄰近的金鷹王國的牛羊和糧食。

所以,幾百年來,金鷹與獸人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

但為了共同的利益,金鷹又經常與獸人聯軍,與大德王朝作戰。

如在烏思託江之戰時,金鷹王國的大可汗就以10萬隻牛羊和10萬擔糧食為代價,換得獸人派出5萬大軍與大德王朝作戰。

世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在利益的誘惑下,朋友可以變成敵人。

同樣,敵人也可以變成朋友。

此次聯合作戰,金鷹王國請求獸人作戰,並答應獸人只需幫助金鷹王國攻取三將關後,將雲康之地讓於獸人永久性居住。

這個條件還是十分誘人的。

只需幫助金鷹王國攻克三將關,便可獲得雲康之地永久的居住權,這不得不令獸皇為之心動。

當然,在雙方合作之前,獸皇就已經反覆掂量了此事,並設定了戰爭犧牲的上限--3萬獸人的戰亡數。

超過這個數目,那就有些不太划算了。

以3萬獸人的生命,換取雲康之地永久的居住權,這是獸皇的底線。

畢竟是雙方合作,獸皇沒有必要為了攻取三將關,過多的犧牲獸人,而儲存金鷹王國的軍力。

獸皇也不傻,他還要時刻防範金鷹王國出爾反爾,倒打一耙。

說不定金鷹和獸人聯手消滅大德後,金鷹王國下一步就會將矛頭對準自己昔日的戰友——獸人。

此時犧牲“戰友”,保全自己,也不失為一種策略。

現在戰爭才進行了半日,才剛剛突破了三將關的三道防線,獸人已經就犧牲了接近3萬之人。

在三將關城外,金鷹與獸人大軍聯合伏擊了三將關10萬大軍,獸人有7000人戰亡。

在攻取三將關城牆時,又有4000虎人和獅人戰死。

在攻克三將關城內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時,又有7000餘虎人和獅人犧牲;

在攻克第三道防線時,又有6000名牛人和熊人戰死。

另外,還有3頭比蒙巨獸和上百的鳥人。

如此算來,獸人已經犧牲了24000多人,距離獸皇最初設定的3萬犧牲之數,近在咫尺。

而且,戰死的虎人和獅人、牛人和熊人,這些可都是獸人的主要作戰力量。

況且三將關後面還有九道防線,特別是後面還有2萬重灌騎兵,這在原計劃中是由獸人進行對戰的。

2萬重灌騎兵,估計最起碼還要戰亡1萬獸人,而且是獸人中的中堅力量--牛人和熊人。

所以,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鳥人並不能隨便出動,他們的目標是……

金鷹十萬王被迫無奈,只好大喊一聲,再次派出2萬金鷹鐵騎跟上。

雙方互射,各有損傷。

金鷹鐵騎不斷的前衝,不斷地倒下。

每一步的前進,都是成排成片的屍體所鋪成。

而三將關的第四道防線上,由5000工兵和8000弓騎兵組成的防線,將士們也是不斷地倒下。

前排倒下,後排補上。

不多時,在三將關的第三道防線上,形成了一堵由屍體堆積而成的“城牆”,反而成為了後排工兵和弓騎兵的“天然防線。”

戰鬥在不斷地進行,雙方不斷地有將士中箭身亡。

但,雙方的距離在不斷縮小。

一百步、五十步、三十步、二十步……

一名金鷹鐵騎前衝至箭牆之前,戰馬被攔馬索阻絆,人仰馬翻;

另一匹戰馬踩在鐵蒺藜之上,戰馬轟然倒地。

鐵蒺藜共用四個尖頭,任意掉在地上,總會有三個尖頭觸地,一個尖頭朝上。

馬蹄踩在鐵蒺藜上,鐵蒺藜向上的尖頭刺穿馬蹄,人馬俱翻。

金鷹鐵騎不斷地倒地,後續鐵騎又不斷地衝上。

後續鐵蹄踏過戰馬的屍體,踏過戰友的屍體,長槍挑斷繩索,長槍挑起鐵刺,挑起木樁。

鐵刺、木樁砸向三將關將士,三將關將士成片地倒地。

“轟—”

兩軍相交,混戰一起,長槍前刺,戰刀砍下,屍首分家,身體倒下,鮮血四射。

兩軍大戰,直到日落時分,戰鬥才漸漸結束。

5000工兵和5000弓騎手全部戰亡,但是4萬金鷹鐵騎損失接近3萬人之多。

這是戰爭到目前為止,最為慘烈的一場戰鬥。

天黑之後,戰鬥漸漸停止,雙方都沒有發起任何進攻。

金鷹和獸人此次作戰,都是經過仔細地研究和詳細地擺兵佈陣。

比如針對三將關的步兵,則是採用力量和速度均都適中的虎人和獅人。

針對三將關的工兵和弓騎防線,則是採用擅於騎射和槍戰的金鷹大軍。

針對三將關的重灌騎兵,則是採用擅長力量作戰的牛人和熊人。

針對三將關的槍騎兵,則是採用金鷹鐵騎對戰。

針對三將關的刀騎兵和斧騎兵,則是動用虎人和獅人、牛人和熊人。

一旦三將關將士敗逃,則使用狼騎進行追擊和殲滅。

如此有針對性的作戰部署,既兼顧了各軍兵種的特長,也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犧牲。

同時,也是兼顧了獸人和金鷹力量的分配。

畢竟沒有任何一家都看到自己的力量被消弱,他人的力量卻是儲存完好。

夜間作戰,如若三將關內的守軍變換隊形和防禦陣地,則有可能給金鷹和獸人帶來巨大的損失。

比如說,原本計劃動用牛人和熊人,準備打擊三將關其後的重灌騎兵。

但是在戰鬥中卻發現,三將關的重灌騎兵後退,卻變成了弓騎兵或是槍騎兵,採用弓箭集射的方式,就會給牛人和熊人帶來覆滅性的打擊。

如果金鷹想動用鐵騎進攻,卻發現對方是重灌騎兵。如此即使三倍於敵的力量,也難以攻破對方的防線。

不過,這並不是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鄰國皇帝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沙漠裡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