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生控制重心,仰頭朝天,大喊一聲,仰天長嘯,雙腿繃直,全身用力,雙臂緊繃。

雖然全身在不停地顫抖,但云生使勁穩住身體,不讓石墩和身體移動。

一聲長嘯完畢,正好是10個呼吸,雲生全身勁力用盡。

雲生將石墩猛然放下,石墩落地,激起一片灰塵,上面的50斤小石墩頓時化為粉末。

雲生雙腿發軟,站立不住,跪在了地上。休息片刻,雲生這才用盡全力,站起身來,慢慢走出比賽場地。

全場一時人人目瞪口呆,靜寂無聲。

“12號選手,成功舉起1450斤石墩!”主持比賽的千人將有些激動地喊道,聲音略有些發顫。

五營的1000將士聽後,個個猶如打了興奮劑一般,就好像自己得了第一名似的,群情激奮,高興不已。

眾人再次高舉手中的長槍,大聲地喊道:

“五營威武!斥候威武!”

“五營威武!斥候威武!”

……

高呼之聲經久不息,如同雷鳴,響徹天際。

“雲生這種搬舉大石的方法真是罕見啊!”一名副總鎮說道。

槍騎八旅的總鎮微微點頭,並沒有多說什麼話。

比賽繼續,如今形勢已經明朗,箭在弦上,不得不發。4號參賽選手也同樣選擇了1450斤。

固定好50斤的小石墩,4號參賽選手並沒有再打一通《破山牛》,而是在1450斤石墩前靜立片刻,調整氣息。

兩腳並立,紮成馬步,彎腰屈膝,雙手抓緊石墩兩側的耳朵。

再次調整呼吸,而後大喝一聲,腰部用力,雙臂上提,石墩離地。

可惜的是,石墩提至胸前,二次換手使力之時,後勁未能及時跟上,石墩舉至胸前,但卻未能舉過頭頂,砰然落地。

“總鎮大人,我舉報12號參賽選手抓舉石墩違規。”一營千總站起身來,大聲地喊道。

“放你孃的狗屁,雲生如何違規?”寬洪濟怒不可歇,也同樣站起身來,針鋒相對。

“抓舉石墩,我們通常都是一次性將石墩舉過頭頂,雲生分兩次舉起,不合規範。”一營千總怒目相視寬洪濟。

寬洪濟怒道:“臂力比試規定:一,不得借用輔助道具;二,雙臂不得打彎;三、不得用頭頂石墩;四,不得走出白圈。什麼時候說不能分兩次舉起?”

一營千總一時語咽,竟說不出話來,只好嘟囔著說:“比試常規就是一次性將石墩舉過頭頂。”

槍騎八旅總鎮看向二人,冷哼一聲,說道:“再給4號一次機會!”

主持比賽的千人將大聲喊道:“4號參賽選手預備,再舉一次!”

4號參賽選手聽罷,面色肅然,說道:“不用舉了,我認輸!”

總鎮微微一笑,說道:“好一個願賭服輸的漢子!”然後轉頭看向一營千總。

一營千總臉色略顯尷尬,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不再說話。

“舉重比賽結束,下面我宣佈比賽成績,第一名,12號選手,槍騎五營斥候雲生,舉重1450斤。”

“五營威武!斥候威武!”

“五營威武!斥候威武!”

……

槍騎五營1000將士舉槍高呼,興奮不已。

“第二名,4號選手,槍騎一營一伍伍長,舉重1350斤。”

“一營威武!伍長威武!”

“一營威武!伍長威武!”

……

槍騎一營1000將士同樣舉槍高呼。

得了第二名,並不丟人。何況下面還有騎射和騎戰專案,誰勝誰負,還不一定。

槍騎一營一伍伍長,可是去年的全能冠軍。

“第三名,29號選手,槍騎八營一伍伍長,舉重1350斤。”

“八營威武!伍長威武!”

“八營威武!伍長威武!”

……

槍騎八營1000將士也是舉槍高呼。

主持比賽的千人將繼續念著成績,雲生贏得舉重比賽第一名,心中也是高興不已,終於為義父爭了一口氣。

寬洪濟聽到雲生的成績,心中早已樂開了花,臉面感覺無比的光彩。

當初雲生答應參賽後,寬洪濟便將比賽的規則一一告訴雲生,雲生當夜便對比賽的規則進行了一番詳細的研究。

前世的雲生是特種兵,經常參加國內和國際的各種比賽,他深刻地知道:凡是比賽就有規則,凡有規則就有漏洞,凡有漏洞便有機可乘。

在其後的兩天訓練中,雲生不斷地研究比賽規則,並不斷地進行實戰演練。

在抓舉大石時,雲生髮現這個世界的練武之人都習慣用馬步。

馬步,因動作如騎馬一般而得名。雙腳之間的距離略寬於肩。

雖然紮成馬步,下盤較穩。

但是,馬步並不利於發力。

雲生回想起前世的訓練,突然一道亮光閃過他的腦海。

在前世的奧運比賽中,有舉重這一專案,類似於這個世界的搬舉大石。

在前世的軍營中,特種兵為增強雙臂力量,也是經常進行舉重訓練。因此,雲生對舉重這一專案還算熟悉。

雲生細細回想舉重的動作要領,他發現舉重時,雙腿與肩同寬,臀部下沉,更利於雙腿發力。

在舉重之時,當石墩舉過頭頂時,若是身體下沉,做一個深蹲動作,而後雙腿發力起身,便能夠舉起更重的石墩。

在舉起1350斤石墩時,雲生便採用了這一動作,先是舉起石墩,同時下蹲,休息片刻,而後再雙腿、全身、雙臂用力,果然效果不錯。

大德王朝北線軍營之中,由於將士們直接面對北方草原部落的騎兵,所以大部分將士都是騎兵。

騎兵習慣於騎馬,所以他們平常在練習的時候,通常也採用馬步。長久以往,將士們都形成了習慣性的動作,並代代傳承。

這是一種習慣,好的習慣很重要。

但是,有時也容易形成桎梏,禁錮人們的思想,不易創新出新的事物和動作。

雲生不斷地進行訓練,仔細比較馬步動作與前世的舉重動作,發現前世的舉重動作要比現在的馬步動作能多舉100斤左右的大石。

在隨後的兩天訓練中,雲生不斷地為自己加碼,到了1350斤時,已經達到了雲生的極限力量了。

1400斤大石是怎樣都無法舉起的。

雲生再次體會前世的舉重動作,他忽然想起了前世的舉重有兩種方式,分別為抓舉和挺舉。

抓舉是一次性地將槓鈴直接舉過頭頂,類似於這個世界的舉石動作。

而挺舉則是分為兩次,第一次先將槓鈴舉到胸部,而後二次發力,再將直接舉過頭頂。

而挺舉比抓舉更省力,舉得更重。

雲生心中大喜,反覆練習,從雙腿的站立到腿部、腰部、雙臂的發力以及整個身體的協調與配合,對每一個動作不斷地進行比較和研究。

經過一天的訓練和捉摸,雲生終於掌握了挺舉的動作要領以及使力的方法,將1400斤石墩成功舉過頭頂。

50斤與1350相比較,看似相差得太多太多,但有時卻會成為壓倒對手的最後一根稻草。

雲生前世參加比賽時,其實很多參賽選手的水平都差不多,伯仲之間,關鍵是看臨場發揮和細微環節。

因此,在訓練之前,教練員會將所有的比賽動作逐一分解、逐一細化,逐一研究,對每個環節做到嚴扣細訓。

同時,對每位參賽選手也是進行嚴格要求和訓練,卡每一米、每一環、每一秒,爭取做到精益求精。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

寬洪濟看後,心中大喜,這個成績已經超過了去年的冠軍成績。

至於1450斤,雲生反覆練習,卻是沒有成功。

沒想到在今日,雲生成功激發其它參賽選手潛能的同時,也激發了自己的內在潛能,成功地舉起了1450斤。

1450斤,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距離千人將的標準只差50斤。可以說,半隻腳已經踏入了千人將的行列,或者是“準千人將”。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摧枯

吳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