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士,您好,您知道美國有一家叫ADI的公司嗎?”李曉凡在電話裡問道。

“李董,您說的是AnalogDeviceInc.公司嗎?”

“是的,就是這家公司。”

“那我知道,我以前在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工作時候,這家ADI公司一度是我老東家的競爭對手。這家ADI公司早期專注於生產運算放大器,而後擴充套件至包含資料轉換器在內的其它線性IC,隨後擴充套件至數字訊號處理DSP產品,為訊號處理應用提供模擬及數字整合方案……”

“陳博士,那您認識這家公司的兩位創始人嗎?”

“這倒不認識,但我有老同事和清華的校友在這家公司工作。怎麼了,李董,您想找這家ADI公司?”

“我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說這家ADI公司採用MEMS技術成功研發出了微型加速度計,大批次應用於汽車防撞氣囊的彈出控制。所以想了解一下MEMS這些技術和這家公司的情況……”

“哦,李董您說是慣性MEMS感測器。我以前也略有研究,這個慣性MEMS感測器的市場前景非常廣泛。而高精度的MEMS慣性感測器將來可用於工業、國防和航空航天領域的傾角、加速度和振動測量……”

讓李曉凡沒想到的是陳大同博士對MEMS這個領域很有研究,介紹起來如數家珍。

“李董,其實ADI公司在1993年就研發出這個微型加速度計MEMS感測器產品了。前年德國博世BOSCH公司發明了矽高深寬比加工的深度反應離子刻蝕工藝,成為了MEMS的主流工藝。此後,MEMS技術發展迅速,特別是圍繞深槽刻蝕技術發展出多種新型加工工藝。當下,這個MEMS主要應用於代噴墨列印頭,硬碟讀寫頭、矽加速度計和數字微鏡器件產品上……”

聽到“硬碟讀寫頭”李曉凡心裡咯噔一下,這不就是毛思明博士在研究的技術嘛!

與陳大同博士通完電話後,李曉凡過去邊上的研發樓,找到了正在帶領一幫技術人員在安裝研發裝置的毛思明博士。

李曉凡跑過去向毛博士請教。

毛博士笑著解釋道:“其實我們現在研究的就是一種MEMS-GMR整合磁感測器技術。我們當下研發的GMR巨磁阻感測晶片,就像做蛋糕一樣,由幾十層的複雜工藝組成。它是一個集磁性薄膜、半導體整合及奈米技術為一體的技術,這技術結構我們可以套用一個數學公式:GMR巨磁阻感測晶片=磁性材料+奈米技術+半導體整合……”

……

經過與陳大同博士與毛思明博士的溝通,李曉凡慢慢地心中有了思路。

等毛思明博士忙完後,他讓秘書梁貝妮把潘佔隆博士與毛思明博士兩位請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兩位,把你們請過來,我是想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我們怡凡公司科技板塊的未來發展戰略問題……”

一下子上升到整個科技板塊的未來發展戰略高度,兩位博士一下子受寵若驚。

潘佔隆博士與毛思明博士倆笑道:

“李董,您肯定有了什麼新想法吧?還是直說吧,我們兩個是搞技術的,對於這戰略研究和投資等這麼深奧的問題,我們倆不太懂也沒有研究……”

“其實沒你們說的那麼複雜與高深!”李曉凡笑了。

他繼續道:“佔隆,最近你跟我回國與倪院士等國內專家打交道比較多,對國內的產業發展水平比較瞭解。而毛博士剛從美國跨國公司出來,對矽谷那邊的最新前沿技術瞭解得比較透。我覺得現在你們兩位技術人才這樣的組合搭配非常好,中西集合,洋為中用……”

聞言後,潘佔隆樂了:“李董,我差點聽成中西醫結合了!李董,您就直說吧,有什麼新想法?”

“哈哈!我現在初步有一個想法,想聽聽兩位博士的高見。我對我們怡凡科技板塊的未來發展想有一個清晰的定位與規劃。”

李曉凡繼續道:

“我的初步想法是:當前我們要去美國矽谷建立高科技孵化器,我們新加坡這裡的定位是總部+孵化+加速器,然後國內定位是加速器+產業化基地。總的而言,專案孵化的重心在美國,產業加速的重心在新加坡,產業化的重心在國內上海!”

聽完後,毛思明博士豎起大拇指道:

“李董,您的眼光很到位,這個戰略佈局我很支援!老美當年二戰結束之前,軍方與情報部門就聯手製定了一項名為‘回形針’的特殊計劃,其主要內容就是搶人,哪怕是前蘇聯已經攻陷的地區,只要有人才就去搶,後來搶回來700多名德國頂級的科學家。而且二戰後老美的開放政策與寬鬆的科研環境,特別吸引全球的科學家與人才。根據我個人的瞭解,當前我們清華與北大大概有近一萬的名的畢業生留在美國。許多世界最前沿的技術集聚在美國的這些知名大學以及周邊的大公司裡,最為代表性的就是斯坦福大學與灣區矽谷……”

潘佔隆博士不解道:

“李董,既然美國矽谷的創業環境那麼好,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把毛博士他們請到新加坡這裡搞研發中心?”

李曉凡笑道:“這是我的一個初步佈局,新加坡相當於我們向米國進軍的橋頭堡,我們將來的後方基地在大陸內地,前沿戰鬥陣地在米國。新加坡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進可攻,退可守。特別以後像毛博士這樣剛從米國大公司裡出來的核心技術人員,手裡掌握了不少核心技術,立馬回到國內去創業搞研究容易引起米國的關注。先到新加坡過渡,可以避免不少麻煩……”

毛思明博士點頭道:“李董,您的這個安排很好。因為新加坡與美國關係良好,我們在新加坡搞研發不會那麼敏感,我們以後出入美國也很方便。而且我們當前這個磁感測專案需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如果我們在矽谷有離岸孵化器就太好了。特別有些在美國當地有家庭的人才就可以直接留在我們的離岸孵化器工作,而不用跑到新加坡或者回去國內……”

“嗯,我接下來就打算去舊金山灣區那裡找一個合適的場地建立我們怡凡公司的首個離岸孵化器。利用我們已經發起成立的怡凡風險投資基金,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找到許多更好的技術、更好的專案與更好的人才!”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寶石之國海藍傳

三隻怪鳥

全民轉職:我直播帶貨就能變強

去幼兒園的路

國運:我順手正名華夏神話

酒後老丈人

我能進入映象世界

米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