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上眼睛,李曉凡就似乎會夢到一雙修長白皙的少女美腿……

那是他的青春記憶,那個時候的他就像《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馬小軍。

當年,在寧東中學上初二時候,李曉凡的班上新轉學進來了一位女同學。

這位新來的女同學來自明州市區,她穿著不僅很洋氣,人很漂亮,而且成績超好,期末考試門門第一,把原本一直佔據班級第一的李曉凡拉在了後面。

後來,李曉凡他們才知道這位叫楊飛燕的女同學父親當時是從明州市裡部門過來新上任的寧東縣領導。

那個年代,女生的發育普遍比男生要早。

李曉凡的印象裡,到了小學五年級,班上的女同學們個頭已經比他們男生高了。

等升學到初一,女生們個個高了他們一截。

那時候,縣城與農村裡的女生們都比較野,面板都偏黑,穿著也比較土氣。

在遇到楊飛燕之前,李曉凡一直對女生沒有啥感覺。

直到楊飛燕的出現,李曉凡的身體底部突然萌發了一種青春意識!

李曉凡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楊飛燕那天是學校在縣裡的體育場開運動會。

早上七點鐘,全班在體育場單雙槓角落集合的時候,班主任胡老師帶了一個穿著時髦粉色運動裝的馬尾辮女孩給大家介紹道:

“同學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們班裡新來的同學,叫楊飛燕!”

楊飛燕長得很漂亮,馬尾辮,挺拔的個子,看上去當時已經有一米六三這樣了,亭亭玉立。

而當時的李曉凡等一幫男同學們普遍身高才一米六左右。

李曉凡之前從來沒有看到那麼漂亮的女生,看到楊飛燕後,把他給驚豔了。

後面更讓李曉凡驚豔的是楊飛燕參加年級100米與400米短跑,全部奪冠!

當楊飛燕穿著合身的運動短褲,在跑道上奮力奔跑,高高的馬尾辮高高飛揚的時候,她的英姿把李曉凡給深深吸引了!

那是李曉凡第一次對女生有了那種朦朧與衝動的感覺。

就像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青春,粘溼而躁動、沉悶而自戀,陽光很燦爛,但感覺總蒙著一層霧氣……

李曉凡開始像馬小軍一樣,充滿朦朧而躁動的渴望和想象……

初中畢業後,楊飛燕順利升入明州市區最好的全省重點中學明州五中讀高中。

而李曉凡為了替舅舅與舅媽分憂,選擇了中專。

從此倆人分道揚鑣……

李曉凡的記憶裡,前世楊飛燕在明州五中完成高考以後,進入上海的交大學習,畢業後留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後面嫁給了一位上海本地人。據說這位上海的婆婆非常難搞,她後來的婚姻過得並不幸福……

現在,李曉凡在電腦上看到了楊飛燕的這份簡歷。

她前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目前就在惠普上海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擔任助理工程師。

惠普公司與上海分析儀器廠去年在漕河涇開發區合資成立了惠普上海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註冊資金480萬美元,致力於化學分析儀器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市場銷售及服務支援,其產品面向國際與國內市場。

到了1999年底,惠普宣佈戰略性重組計劃,從集團內部拆分建立了一家獨立的測試和測量公司,包括原來惠普的元器件、測試與測量、化學分析、和醫療儀器業務等部門全部劃歸這家新的公司,然後獨立上市,這家新的公司就是AgilentTechnologies安捷倫科技。

隨後這家惠普上海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改名為安捷倫科技上海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成為安捷倫最大的氣相色譜生產基地之一。

前世,這家公司也是李曉凡的客戶之一。

原來,楊飛燕也曾在這家惠普上海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工作過。不過,前世,等李曉凡回來上海工作時候,楊飛燕應該已經跳槽離開這家惠普上海分析儀器有限公司了。

這回,楊飛燕應聘的崗位是投資助理。

李曉凡給吳秀梅的要求是畢業於復旦或交大這樣的重點大學,至少兩年工作經驗,電子或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

讓李曉凡意外的是他們釋出在上海人才市場的招聘廣告居然吸引到了楊飛燕的應聘。

根據吳秀梅的彙報,這次應聘公司新崗位的應聘者很多。

李曉凡知道,最吸引人的大概是他們開出的條件:月薪從6000元人民幣起……

1996年的外資企業,普通的大學生工資水平在2000-3000元左右。

要吸引到好的人才,就要捨得花錢,而且這些對當下的李曉凡而言都是小錢。

……

三天後,李曉凡飛抵上海參加上海聯海微電子設計中心有限公司的董事會會議,順便面試楊飛燕這些應聘者。

到了上海之後,李曉凡讓公司的駕駛員開車,他讓吳秀梅陪同先去考察了一圈位於上海西南角的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

楊飛燕現在上班的惠普上海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就在這個漕河涇開發區內。

“李董,你考察這個漕河涇開發區幹嘛?”在車上,吳秀梅好奇地問道。

“我們去考察了再告訴你……”李曉凡笑而沒細說。

當時的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東起桂林路,路東有當時的上海郵電通訊裝置廠,西到新涇港,北臨蒲匯塘,南到漕寶路,規劃面積大概6平方公里。

這個開發區建立於1988年,其前身是漕河涇微電子工業區。周邊有交大、華東理工大學等20所大專院校和120多所科研機構。

負責園區運營的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招商部經理熱情接待了李曉凡一行的來訪。

招商部經理介紹:

1988年6月,報經國家批准,漕河涇微電子工業區擴建為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列為上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享受沿海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政策。

1991年3月,國家又批准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當下的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成為全國唯一具有“雙重性質”的開發區。它既可以享受國家級高新區的政策待遇,又可以享受國家級開發區的優惠政策。

“李董,至去年1995年底,我們開發區共有企業616家,員工達萬人。其中三資企業已達189家。引進專案總投資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億美元,佔總投資的%……”

“我們開發區不僅政策優惠,地理位置也相當優越,距虹橋國際機場不到7公里,距市中心人民廣場才11公里,毗鄰內環線高架道路和地鐵車站。李董,如果您有好專案,歡迎考慮入駐我們園區!”

……

從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回來的路上,吳秀梅耐不住好奇又問道:“李董,莫非你想在這個漕河涇開發區落個專案?”

“嗯,這個漕河涇開發區的位置相當好,比遠在浦東的外高橋、金橋與張江等園區好得太多了。我在考慮,這裡可能適合放一個卡脖子產業園!”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有鳳來儀:拐個將軍來種田

蕁芯

一首起風了,校花為我哭紅了眼睛

一念貪歡

大唐:我家臥室通長樂閨房

鐳射淡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