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凡抱著同樣大汗淋漓的郭含月,輕聲笑道:“親愛的,今晚你可以饒了我嗎?再折騰下去,我怕這張黃花梨的大床要散架,夢晨要被我們給驚醒了……”

“討厭,那就饒你一次吧……”

得到滿足的郭含月很快就在李曉凡的懷裡入睡了。

而李曉凡望著窗外的月亮卻思緒萬千,原來愛是相互佔有的……

……

“太平洋網上書店”開業後,運營基本比較順利,上線後第一週的營收也非常讓李曉凡滿意。

週一:萬新幣;

週二:萬新幣;

週三:萬新幣;

週四:萬新幣;

週五:萬新幣;

週六:萬新幣;

週日:萬新幣。

第一週總營收為萬新幣,平均每天萬新幣,遠遠超出了李曉凡的預期。

“太平洋網上書店”上線前,李曉凡學習前世亞馬遜和噹噹書店以及“豆瓣”的某些功能,讓潘佔隆博士在網上書店讓使用者可以對每一本書打分,可以留言對這本書內容展開討論,相當於開通了社交BBS功能。

除了圖書公司提供的各大系列“熱銷書”展示在首頁外,“太平洋網上書店”把本站賣得最好的書籍排名也展示在首頁醒目位置,另外根據使用者對關鍵詞的搜尋也來做了首頁的熱搜書籍排名展示。

在這個基礎上,李曉凡打通了雅虎新加坡站BBS聊天室與“太平洋網上書店”後臺。雅虎新加坡站BBS聊天室註冊客戶可以直接用已經註冊的使用者名稱登入“太平洋網上書店”。

另外還送給在“太平洋網上書店”消費的使用者一個在雅虎新加坡站的免費電子郵箱。

再加上開業第一週所有書籍的九折促銷,“太平洋網上書店”很快在新加坡火了!

第二週的週一,李曉凡召集大家開了一個早會,彙報、檢討上一週的工作情況。

在網上書店專案負責人黛莎與財務主管周曉晴彙報完“太平洋網上書店”上一週的運營和營收情況後,李曉凡問了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上一週七天裡面,週六的營業額最高?”

大家開始七嘴八舌地分析,最後劉豔萍的回答得到了李曉凡的認可:“因為目前週六在新加坡是上半天班,那個上午大家基本都沒啥心思上班的。而且,現在不是每個新加坡家庭都具備上網條件的,所以我估計不少公司白領會利用在公司可以上網的機會幹點私事,例如逛我們的太平洋網上書店給自家孩子買幾本英語輔導書、給自己買一本喜歡的小說啥的……”

“說得很好,那以後我們要在週五晚上開始加大暢銷書籍與作業輔導書籍的推廣力度!”

……

接下來幾天,讓李曉凡意外的是寶麗金唱片、華納音樂、百代唱片等幾家當時在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唱片公司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合作。當時這三家唱片公司在新加坡都設立了亞太區總部。

當時的寶麗金PolyGram在1999年以前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唱片公司,後來被美國環球唱片集團收購。當時,寶麗金集團旗下有DeutscheGrammophon、DECCA、Philips三家歐美巨頭唱片公司,後又收購了美國的AM、Motown及英國的Island等唱片公司,形成了歐洲流行音樂製作群體,大量錄製出版受世界樂迷歡迎的歐美流行音樂。

而在華語樂壇,寶麗金公司推出了原人原唱MTV、寶麗金原唱金曲、寶麗金巨星暢銷金曲,寶麗金巨星演唱會系列等產品,囊括了當時寶麗金旗下的全部歌手。當時銷量最大是張學友的專輯,另外還有徐小鳳、譚詠麟、黎明、周慧敏、Beyond等人的唱片與MTV。還有像陳慧嫻、王菲、關淑怡、黃凱芹、李克勤、洪健華等當時知名歌星作品。

而另外一家巨頭華納音樂集團之前在1991年控股了臺灣著名本土唱片公司飛碟唱片,正全面進軍華語樂壇。原飛碟唱片公司旗下的歌手像王傑、蔡琴、郭富城、姜育恆、葉倩文、蘇芮、張雨生、陳百強、呂方、林憶蓮也是人才輩出。

那家百代唱片EMI更是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成立於1897年,在中國發展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二十年代,EMI所收購的法國Pathe-Marconi唱片公司就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而EMI在中國之所以稱作“百代”,也正是這家法國公司Pathe的音譯。當年如雷貫耳的周璇,胡蝶,聶耳,冼星海等昔日巨星和進步音樂家均雲集EMI。當年紅極一時的歌神羅文從1979年到1993年一直是效力於EMI旗下。天王劉德華起步樂壇簽約的第一家唱片公司也是百代EMI。而在大陸內地方面,那英、鄭鈞、解曉東等都曾經簽約EMI。還有像王菲、陳百強、張宇、巫啟賢、彭羚、蔡琴、伍思凱、張清芳、優客李林都曾經加盟過EMI。

這寶麗金唱片、華納音樂、百代唱片三家唱片公司巨頭在新加坡的亞洲分公司先後找到李曉凡他們公司,洽談的目的有兩個:

第一是雙方合作,透過“太平洋網上書店”賣唱片等音像產品。

第二是雙方合作,透過雅虎新加坡站和“太平洋網上書店”等平臺推廣他們公司旗下的藝人,提高知名度……

而更令李曉凡意外的是新加坡電視機構TCS居然也找上門來。

新加坡電視機構TCS找上門來的目的是為了即將於今年年底12月份舉行的“1995第四屆才華橫溢位新秀”節目決賽活動。

“才華橫溢位新秀”是新加坡電視機構於1988年開始創辦的兩年一度的“黃金節目“,旨在挖掘和選拔有天賦的演藝人才,當時在南洋地區有著一定的知名度和收視率。

當時,不少的新加坡影視明星從這個海選節目脫穎而出,像第一屆1988年的冠軍鄭惠玉和亞軍陳麗貞,第二屆1990年的冠軍周初明和亞軍李美玲,第三屆1993年的冠軍李錦梅與亞軍黃嫊方。

而大陸內地要在2003年以後才出現“超級男生”“超級女生”和“我型我秀”這樣的海選娛樂節目。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瘋狂小鎮

王山而

我誕生於幽冥,輾轉於人間

過河人

轉生成人偶師的我只想躺平

灀汐

網遊:這個劍士有億點猛

老酒敬紅燭

別小看這隻史萊姆

故人燈下黑

山海記之靈珠再現

幽沐淚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