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鳴鳳署理咸寧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接了一樁桉子。

幾位城中耆老一起狀告邢家不軌,勾結流賊破城為亂。

滿城活下來的百姓都是人證,尤其是原本看守水門最後逃得性命的幾個力夫和差役,指天發誓是邢家管事騙開了水門。

劉鳴鳳身邊的衙役還在劉進忠“待過”的州衙後院找到了一封掉落的書信。

這是甘老四拿刀逼著邢家老爺子寫給劉進忠的“效忠書”。

人證物證俱全!

相關書狀立即轉發武昌府和巡撫宋一鶴,劉鳴鳳同時封存了邢家所有的田畝房產。

不過咸寧州的戶房被賊人一把火燒了個乾淨,而各處里長、糧長手裡的黃冊也被賊人奪去燒燬,所以號稱擁地一萬六千畝的邢家,被劉鳴鳳查證之後實際封存的是七千畝。

應劉鳴鳳的請託,為了緩解咸寧州衙的資金緊缺,張守言在第二日以董小宛的名義購置了六千畝“荒地”和幾個“殘破”的莊子,每畝五貫......寶鈔。

就是這些“荒地”上面水多了些,還長著很多整齊的“雜草”。

劉鳴鳳的投桃報李,張守言吃的心安理得。

這六千畝良田正好安置他營中那些經不起長途跋涉的流民,大約有八百多人。

當然想要留下來還有租息極低的佃田可種,這八百多人必須投身在董小宛的名下。

張守言寧願每年給咸寧州多交些田稅,也不願把這些田地記在自己的名下,自然是為了以後的大事考量。

再說只要劉鳴鳳在咸寧一天,就不會認真的去催收他那些“荒地”的田租。

張守言之前派徐寶給蘇州送了一封信。

徐寶是四月二十一到的蘇州家裡,董小宛和陳圓圓讀了張守言的信之後,不敢怠慢立即忙了起來。

家裡幾個得用的男僕,盧五畝、馬山、朱恢都被她們指派出去。

盧五畝帶著兩個人去了常熟,馬山帶著人去了常州府的宜興,朱恢則帶人去了常州府的江陰。

每起人身上都帶了上千兩雪花銀,董小宛讓他們在五月初十之前務必把手裡的銀子都變成糧食囤起來。

而董小宛、陳圓圓則帶著全家上下(含董母),於五月初七啟程一起坐船往北邊的無錫去了。

到了五月初十,不光張府上下走了個乾淨,就連張家的新購置的幾個莊子裡的佃戶,都被莫名其妙的閤家派到無錫新買的莊子上去“幫忙”。

張守言老家柳橋村的七八戶親近人家,也被陳圓圓以張月杏和張雪梅名義請到了無錫,在自家新購的莊子上暫住。

五月十三日,如同歷史上記載的一般無二。

“蘇、松、湖等府的吳江、歸安等地晝夜傾盆大雨,水勢驟發,霎時洶湧,不分堤岸,屋宇傾倒。而米價騰踴,鬥米至銀三四錢,富家多閉糶,民食草木根皮俱盡,拋妻子死者相枕。強橫之徒三五成群,鼓譟就食,街坊罷市,鄉村閉戶人情洶洶(引用百度詞條)。”

崇禎十二年時,一錢銀子約合一百四十文,而一斗米是十二斤。

所以四錢銀子一斗,相當於一斤米要賣四十多文,而張守言離開蘇州的時候米價雖高,但一斤米也只賣十一到十三文左右,米價瞬間翻了三倍不止,而且米店還紛紛關門不再出售。

歷史上,蘇州激起的民亂是被陳知府說服的。

可陳知府卻因為張守言橫插一手,導致其剿賊不力已經提前下課,新任知府卻被大雨擋在了路上。

最可怕的是三山島上的杜三瓢,非但沒有如同歷史上那般受傷遁走,反而在大勝官軍之後又收攏了幾處強人,聲勢愈盛。

這一次三山島趁著民亂和洪水,四處拉人入夥並帶頭劫掠大戶,民亂迅速轉變成了不可控的暴動,前去平息百姓的衙役、公人死傷近百。

在攻破幾個大戶人家後,有錢有糧的杜三瓢隊伍如同滾雪球一般的擴大,吳江、嘉定、崑山三縣到處都是“三山島”強人們的蹤影。

各地計程車紳豪門都倒了大黴,沒有一個莊子能在上萬饑民的衝擊下守得住。

杜三瓢的反應之所以如此迅速和果決,都要靠三山島的六當家給出的謀劃。

老算命的運道真好,前幾日他在碼頭擺攤的時候,太守府的那個“小廝”又來找了他。

只不過這一次,那“小廝”直接點破了老算命的身份,還告訴了他一樁“天機”。

不過讓張守言自己都沒有料到事情卻發生了。

五月十八,彙集的兩萬饑民衝擊了太倉州,與趕來鎮壓的鎮海衛遇上。

而杜三瓢的大股水賊卻順著太倉州北面的三里浦河道偷襲了鎮海衛衛所......。

鎮海衛的軍戶們聞訊之後當即潰散,最後反被饑民們沖垮。

鎮海衛的敗績讓正在趕來太倉州的寶山所、吳淞江所、劉河堡中所的官軍紛紛掉頭逃走。

五月二十日,杜三瓢直接佔領了吳江縣城。

五月二十三日,杜三瓢又破蘇州與崑山之間的真義鎮。

二十四日崑山縣令出逃,水賊進了崑山縣城。

二十六日,水賊糾集大量饑民衝擊蘇州,曾一度攻入吳縣、長洲,最後被蘇州織戶們組織的織工民勇反擊出了蘇州城。

同日,一部分水賊攻陷了滸墅關。

運河中斷,東南震動!

而在五月十六日清晨,張守言帶著船隊離開了咸寧向斧頭湖的北邊“追去”。

劉進忠率領大隊在西梁湖北邊等了他外甥三天三夜,最後拔刀指著湖水大罵。

“外甥畢竟是外甥,到底不姓劉啊!”

最後在甘老四等人的苦勸下,才不得不北上金水河往長江逃去。

那十多船財貨連同劉進忠的外甥伍浩,自然都落到了張守言的手裡。

船隊緩緩北進,張守言則在魏驢子的陪同下檢視著其中一船財貨。

別的金銀珠寶都沒被張守言看在眼裡,他一直在撫摸著船艙盡頭的七八根黑色木頭出神。

魏驢子舉著燈,不解問道:“老爺,這木頭有什麼好的?太爺長命百歲,想置辦這東西也太早了些。”

張守言聞言發笑:“這可是千年烏木啊,居然還有七八根之多,放在這裡只能當棺材板看待,可換個地方可就不同了!只這七八根木頭,老爺我未來一年的手頭便會松泛很多。”

三天之後,某寶的一個店鋪裡掛出了一根千年烏木的現場驗證影片和拍賣連結,起拍價一億五千萬。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龍:我在古代成為圖騰

又紅又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