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十二月初,寒冷已經卷徹了這個蒼老帝國的全身上下。

惶惶大明的首都,在千里愁雲下,也露出一派蕭落之色。

崇禎皇帝與閣臣們正在議事。

兵部尚書侯恂也被召見。

君臣一論錦州、松山之圍、二論開封之圍。

君臣幾人越是討論越是皺眉。

汪喬年素以知兵而聞名,是東林舊人中難得通兵事的人。

這一次朝堂內外是難得的上下一心,籌集的糧食、銀錢如水般在往陝西聚集,就連京營剩餘的兵馬和陝西行都司所部十三衛軍馬也集體抽調,加上各地的募兵也送往西安集中訓練。

這是明廷拼著放棄整個陝西行都司(甘肅)和京城外圍防禦的風險,要與李自成進行中原總決戰。

“河南錢糧盡在開封,取不下開封,闖賊大軍無以後繼,只能星散。然開封城堅,上下一心,闖賊斷無破城的可能。汪督背靠河南府,從汝州、寶豐一線進逼襄城縣,旨在斷賊後路。賊圍城日久,必生變故,屆時汪督、糧草、兵員已豐,可先謀榮鄭之地,再與開封守軍內外夾擊,當能全勝!”

侯恂顯然是做過不少功課,按照他的估算,這次決戰最好在明年冬月期間進行。

崇禎皇帝有個好習慣,在聽取臣子計劃的時候很是虛心,基本上什麼都會答應。

當然他還有個更壞的習慣,一旦計劃開始實施他就會玩命的催。

“也好!”崇禎皇帝自我安慰的放下了對開封的擔憂,又把目光移到了關外。

七月,洪承疇率軍十三萬救援錦州,卻在松山大敗,損失高達五萬三千人。

這一次的失利,不但讓解錦州之圍徹底絕望,就連松山城也斷絕了外援。

“臣以為當遣順天巡撫楊繩武督師救援松山,洪督所部萬不能棄!”

此刻進言的是取代楊嗣昌成為皇帝頭號寵臣的陳演,雖然他這話純屬廢話。

楊繩武能“督”得動關寧兵馬才怪,除非朝廷再次給銀子。

周延儒不動聲色,一點都沒有被人搶了風頭的不悅,這是也造成崇禎如今極為信重他的原因。

老頭非常能裝。

不過周延儒心裡明白,有銀子也沒用。

關寧軍拿到銀子開拔,也會出關即逃,然後等著朝廷下一次再出錢。

當然從他開始,到陳演、謝升等閣臣,再到兵部堂官,人人都會有關寧的一筆謝禮。

周延儒其實已經在心裡放棄了關外之地,他認為只有在中原平定之後,再徐徐圖之關外。

不過可惜的是,皇太極也明白這個道理。

“皇爺,”王承恩不顧規矩的走了進來,“有八百里急報從陝西來!”

君臣聞言一時驚疑不定,紛紛站起,只有周延儒“穩坐如山”。

崇禎呵呵一笑:“到底還是首輔沉得住氣,倒顯得朕有些患得患失了!”

周延儒微微躬身:“陛下且傳急遞上前。”

周延儒再次坐下,心中卻道:老夫身子骨真是大不如前,方才一下居然沒能站起來,不過也算是錯有錯著。

謝升接了急報,先檢驗了封漆無損,這才準備拆開。

“咦,竟不是開封的戰事?”謝升鬆了一口氣,臉露古怪之色,把急報遞給了周延儒,“卻是臨貴巡撫的急奏。”

不同於謝升的不學無術,周延儒在看完張守言的急奏後,臉色卻是抽搐了幾下。

陝西腹地周邊出現了清兵!

難道是滿清已經控制了整個蒙古?

幾百年前,忽必烈的大迂迴滅宋就是這個套路。

“陛下,是臨貴巡撫張守言奏報,在青海蒙古發現了虜兵蹤跡!”

崇禎當即腳軟了一分,南宋滅亡的歷史他這幾年讀了無數遍,忽必烈當年正是繞道先滅大理才成功攻滅了南宋。

“不對!”周延儒很快發現了問題所在,“松山、錦州被圍,東虜兵力再雄,也斷不可能繞道西北側腹攻我陝西。”

侯恂也點頭贊同:“陝西行都司月前曾報,青海蒙古如今正在攻擊雪區,如何敢惹我大明?虜兵出現在青海,怕是另有緣故。”

周延儒和侯恂是如今這間房子裡心思最縝密的兩個人。

兩人在開導皇帝的時候,心裡其實都在叫苦。

很顯然,繼漠南蒙古之後,和碩特蒙古正式倒向了皇太極。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和碩特蒙古與漠南蒙古之間還隔著一個準噶爾蒙古。

但又很不幸的是,真正隔絕了漠南蒙古與和碩特蒙古之間大部分割槽域的是大明的陝西行都司,而他們正在把陝西行都司的全部主力東撤。

周延儒和侯恂對視過一眼,很有默契的有了選擇。

必須優先保證汪喬年的勝利!

汪喬年是東林老人,又是周延儒推薦的三邊總督,身系兩人的利害關係。任他域外風雨雷電,都必須以平滅中原流賊為首要。

“可令張守言設法探明青海虛實,審時度勢相機而行,如雪區不利,或可斟酌處置,以延和碩特畢竟全功。”

周延儒說的這幾句,侯恂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但是為了不落一個徇私報復的名聲,這話便由周延儒來說。

崇禎沒有反對,天下背鍋的臣子多了去,不少張守言這一個。

萬一和碩特真的歸降滿清,張守言就是一個背鍋的人選,也算給天下士人一個交代。

崇禎迴轉皇宮,正好遇見劉理順在路邊恭候。

皇帝遲疑了一下,吩咐內侍帶劉理順上前,噓寒問暖了幾句,又叫人賞了劉理順一件裘衣。

“天冷若斯,劉卿且多保重。”

劉理順感恩涕零,抱著毛裘回到府中,想也不想就給張守言寫了一封信。

滿紙都是讓張守言用心辦差,莫負皇恩的勸戒之言,又把張守言不從汪喬年之事拿出來訓了女婿幾句,這才讓僕人送到張府去給女兒,好轉寄給那個不靠譜的女婿。

劉理順的信沒有封口,擺明了是讓女兒也看一看,順便把女兒的家書也一起寄去。

劉錦綺看了信之後,臉色卻漸漸的變了。

立即把送信的人叫到二門前問話。

“父親是如何得了陛下的賞?”

送信的人正好是劉理順長隨,便喜滋滋的把自己聽到的和看到的都說給了劉錦綺聽。

打發劉理順的長隨下去,堂屋裡坐著的劉錦綺身軀不禁晃了一晃,唬得紅葉和綠萼急忙扶住。

“夫人,這是怎麼呢?”

劉錦綺咬著嘴皮直哆嗦。

今上不是個喜歡施恩的人,可今日卻偏偏無緣無故的賞了父親裘衣。

只能是今上心中對父親有了些許愧疚。

三個哥哥都沒出仕,有什麼事也輪不到他們頭上,所以只能是自己丈夫那邊要出事!

“拿筆紙來!”

劉錦綺推開丫鬟,提筆把心中的猜想和提醒一蹴而就,正準備擱筆的時候卻搖了搖頭,直接把信揉了扔進了炭盆。

這才斟酌了語氣,寫了一封問候的信給丈夫,與父親的信夾在一處。

“可要找人飛馬急遞給老爺?”

紅葉很有眼色,拿著信悄悄問夫人。

“不,就走官府的門路寄出去。”

劉錦綺手抖了幾下:“明日我們去觀裡進香,只求他平安無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網遊:開局簽到常山趙子龍

瞾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