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敦行?”

張守言冷笑著把拜帖扔在一邊。

田國丈走得慢,駱養性到了南京好幾日,他才趕到除州。

倒是田弘遇的侄兒田敦行混在錦衣衛裡提前趕到了南京,也正是這個田敦行這幾天弄得整個秦淮河都躁動不安。

“錦衣衛如今滿南京城在拿人,他藉著駱養性的威風架子擺的極大,昨日吏部高侍郎還特意設宴請他,一幫子心裡沒底的官員都在捧他的臭腳,”董小宛提到這個田敦行就覺得渾身不自在,“往日的一些姐妹不堪其苦,多有信件寄來向奴傾述,奴是狠著心讓門房都拒了。可他竟然拿著奴和圓圓在外說事,委實讓人噁心。”

“只是此人到底是國親,這口氣還是忍一忍罷了。”

陳圓圓抱住了張守言的一隻胳膊,小意的勸他。

“呵呵,”張守言笑了一笑,“此人原名田集行,前些年田弘遇老來得子,皇帝賜名田敦艮,他才跟著堂弟改了名字,喚作田敦行。什麼國親?自己湊數的罷了,不然不會連官場基本的忌諱都不懂。”

“本朝總督的內卷,便是貴妃本人也不能隨意出言輕薄,”張守言笑容轉冷,“還真當自己是個人物了,一個小小的錦衣衛總旗居然敢大大咧咧的拿著拜帖來見某?”

“呵呵,這是想著爺給他面子,好繼續胡吹大氣不是。”

董小宛也冷笑了一句,又搖了搖張守言的胳膊。

“爺不要見他,他要是進了咱們府,奴覺得地都臭了三分。”

與小宛和圓圓又閒扯了幾句,張守言換了衣服往前院來,正好遇上魏驢子來複命。

“按照老爺的吩咐,賞了那廝五棍,已經趕走了。”

張守言聞言笑了。

得罪田氏一族、甚至於錦衣衛,其實都在他的計劃之中。

南京雖好,卻非久居之地。

於他人來說,南京是梁園寶地,但對於張守言來說卻是個無形的囚籠。

他來南京的目的有三,其一是求財,其二是打擊南京群官和勳貴,其三是將流賊驅趕至蘇松一帶,讓明廷的賦稅、糧秣重地不穩。

如今三個目標都已經達成,他繼續留在南京,意義已經不大。

張守言的下一個目標還是迴轉西北,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張守言把希望放在了田弘遇、駱養性和南京群官的身上。

“傳令下去,叫親衛騎兵上街彈壓地面。遇到錦衣衛橫衝直撞的,給我行軍法。另外我行一道鈞令,復社中人多有投賊者,著朝堂有明文之前,一體禁止聚會。”

魏驢子滿不在意的“誒”了一聲應下,渾然不管這兩件事會在南京鬧出怎樣的驚濤駭浪。

國丈田弘遇趕到南京之時,被氣得渾身發抖。

因為他非但進不了城,自己的侄兒還被人從南京城扔了出來。

田敦行兩日內被張守言找了幾個藉口,一連賞了三頓板子,在田弘遇剛剛抵達南京的時候,將其連帶下人一起轟出了城外。

“本官乃左都督,張信之膽大妄為,竟敢攔住本官車駕?!”

愣頭愣腦的巴圖不耐煩的揮揮手。

“我家大人說了,從未接到兵部行文說左都督來南京公幹。如今南京城內有附逆人等串聯,封城七日,不得出入。”

這些話文縐縐的,巴圖好不容易才一字一句的背完。

“放肆~!”

田弘遇站在車上,氣得如同篩糠一般,奪過車伕的鞭子就要抽打眼前的番將。

巴圖大怒,拔刀一揮斬斷了田弘遇的馬鞭,又一刀噼在田弘遇身側的車轅上,唬得田弘遇兩眼一翻嚇暈了過去。

城內駱養性這邊也遇到了麻煩。

不知是誰向外透露了風聲,說錦衣衛從張督手裡接管了繳獲的賊產,足有上千萬貫,不日就要全部啟運往北京去。

而這些銀子都是前些日子流賊洗劫南京所得。

士子們聞風而動,群情激奮,不多時便把駱養性的駐地圍了個水洩不通。

“怎麼會洩了風聲?”

駱養性急的一頭是汗,在院子裡直轉。

換做其他錦衣衛都指揮使,會直接令力士們用大棒開道,驅散攔路計程車子。

可他與往任的錦衣衛都指揮使不同,他更親近朝臣一些,尤其是東林和復社。

棍棒一出,他十多年的人設也都完了。

但是他也明白自己的一切和生死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間,他雖也是臣但卻是皇室的家臣,皇帝處置他根本不用經過朝堂。

皇帝派他來南京,處置勳貴只是次要,最要緊是就是這一千多萬兩的銀子。

這批銀子要是帶不出南京,他的仕途、甚至是身家性命也都要葬送。

“張督怎麼說?”

手下互相看了一眼,硬著頭皮道:“張督只派人勸了士子們兩句,沒往咱們這處派兵,倒是在南京各處都實施了宵禁,又封閉了各處城門不準出入,來人說.....說.....。”

“來人說了什麼?!講!”

“張督的人說,只要咱們把車馬趕到城門口,他保準把士子們都攔在城門內。”

“可惡~!”

駱養性惱怒起來,一腳踢翻了茶几。

“上百車的金銀,我手裡才五百人,他非但不肯派兵護送,還讓我自己運到城門口。外面計程車子和百姓起碼有數千!是數千!”

“這起銀子要是出了事,他以為他張守言就能置身事外?!現在的南京城可是他坐鎮,南京城內的事,他逃得了麼?”

手下吞了一下吐沫,小聲道:“屬下今早得到的訊息,張督似乎已經將南京事務轉交給了應天府了......。”

駱養性聞言怔了一下,當即冷靜了下來:“昨日恩賞的旨意剛到,他今天一早就移交了南京諸事?不對勁,這廝是故意的!他肯定是提前聞著味了。”

“無事一身輕啊,”南京張府內,張守言一身便袍,輕鬆寫意的研究著崇禎下給他的“恩旨”。

“到底是嫌我太過年輕,”張守言搖搖頭,“以我的功勞,給個太子少傅加兵部尚書銜一點都不過分,可到最後還是原封不動,只把爵位準襲三代不降。呵呵,賀人龍以瑪瑙山之戰的功績夠能混一個太子少保,難道是某沒有給某些人送錢的原因?”

張守言無所謂的把恩旨放在了一邊,如今的內閣群臣自周延儒開始,再到謝升、陳演哪一個不是見錢眼開的角色。

自己拿下南京城,這起人都知道他肯定大發了一筆,但卻對京中群臣毫無表示。

輕描澹寫的恩襲三代,就把克復南京,敗亡革左六營的大功給抵消,顯然是針對他的報復。

而有趣的是,崇禎皇帝居然還預設了。

虧得他幫皇帝擒殺犯陵二賊,又“無私”的把銀子送了出去。

顯然為了拿穩這些銀子,崇禎帝把自己賣給了朝堂群臣當做洩憤的物件。

這種做法,確實很崇禎。

“那麼我在這個時候收拾駱養性和田弘遇,以皇帝多疑的性格,怕是會認定我心懷怨懟。降職、消兵權、甚至下獄拷問,應該也不會太遠了。”

“呵呵,從南京抽身的機會來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蜀山掌門的雙重使命

鐵牛妹妹

惡魔的遺產

23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