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怋悄無聲息的南逃,確實讓帝國的情報單位一時找不到他的位置,但也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後果。

王上的失蹤,加上姜客邈的頭顱被懸掛上漢陽城頭,大批的朝鮮官員出現了動搖。

朝鮮儒化計程車人和前明那些對辮子軍倒履相迎的東林太過相似,更何況他們有些人覺得自家王上失了義理。

魏驢子大軍距離平壤還有百里地,平壤北部的順川、平城等地望風而降。

崔元尚的大軍從南浦出發轉道南下,就在大軍剛剛南下沒多久,南浦東面的屏障松林也宣告易幟。

崔元尚聞訊之後被氣得吐了一口鮮血,因為松林上官姓崔,是他的從弟。

崔元尚留給高充彥的後勤補給還有一多半沒能來得及運到南浦,全在松林城!

但崔元尚沒有時間掉回頭去收拾這個叛逆,因為盤踞在元山的潘和尚所部再次出擊,經過安邊城直取平康城。

而平康城則正好在崔元尚南下必經之路鐵原的側翼。

如果被潘和尚先期佔領平康,鐵原這條退路大機率會被堵死!

九萬餘朝鮮王軍風馳電掣般的向平山前進,與潘和尚的部隊搶奪先機。

六月二十日,魏驢子所部佔領平壤,而崔元尚所部則趕到了平山休整半日後,立即轉向鐵原方向,這個時候的朝鮮王軍只剩下了七萬出頭,太快的行軍速度讓兩萬多人在半路掉隊或者“失蹤”。

潘和尚的速度其實也不慢,不過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被一座巴掌大的小城給攔住了去路。

洗浦城,人口只有三千,城牆看著低矮到找個梯子就能爬過去。

可守將卻是姜家旁支姜成餘。

就是這個在姜家內部都沒有名聲的人,讓潘和尚的部隊吃了一個不小的虧。

姜成餘手裡只有四百號人,但洗浦以北一百多里的山道被他帶著百姓挖得坑坑窪窪,到處都是陷阱。

就這區區一百里山路,潘和尚的部隊足足走了三天多。

直到索倫兵從後面趕上來,姜成餘對潘和尚所部的騷擾才被迫停止。

可就在當日晚上,粗心大意的一隊索倫兵在野外宿營地被人端了。

十個索倫兵被扒得光熘熘的,現場留下的偷襲者屍體不下三十具。

姜成餘的屢屢偷襲,讓潘和尚不得不在拿下洗浦之後開始鞏固自己的山區後勤線,對於不遠處的平康城一時無法顧及。

也多虧了姜成餘玩命拖延了潘和尚的進軍腳步,這多出來的幾天至關重要。

六月二十五,崔元尚所部抵達鐵原,而潘和尚和他之間就隔著一個平康城。

第二日,也就是六月二十六,潘和尚所部離開洗浦繼續南下,攻擊平康城。

二十七日平康城被攻克,但鐵原的朝鮮王軍大部隊已經繼續南下逃竄。

潘和尚率領兩個步兵團和一個騎兵團,配屬近千索倫兵在二十九日抵達鐵原一帶。

被崔元尚任命為鐵原守備的姜成餘積極進行了防禦。

此刻姜成餘的手裡有六千多人,不時還有從北方趕來的零星掉隊士卒加入。

鐵原郡內大部分是山地,一半以上土地是林區。

加上不大的城池聳立在群山環繞的高地,姜成餘覺得自己阻擊潘和尚的成功機率並不小。

城裡他只留下了三千人,其餘一多半的兵馬被他分成了若干小隊散佈在山區和林地,他準備用自己發明的獨特戰術來對付帝國軍。

其實潘和尚在洗浦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了姜成餘的戰術特點,這個人善於流動作戰,尤其是襲擾自己的後路和宿營地。

“很熟悉的味道!”

潘和尚眯著眼睛笑了起來。

“當年俺們也是這麼收拾前明官軍的......。”

他想到了自己和甘老四在張獻忠手下混的時候,整天靠著一雙鐵腳板與官軍周旋的日子。

這種戰術的優缺點,潘和尚在一些高階軍官的培訓班裡研討總結過,腦子裡多的對應的方案。

又不是最為困難的洗浦山區,鐵原一帶的地形已經算是好上了許多。

“遊擊作戰,不是純遊擊就能成的!”

“這遊擊起來必須有根據地,還要有自己的補給渠道。”

潘和尚拉著一幫子手下在討論戰術,“俺們以前跟著張獻忠這廝的時候,屬於那啥......境外作戰,就食於敵,走到哪搶到哪,後勤補給根本不多考慮。”

“可這幫孫子就不行,”潘和尚劃了個大圈,“他們必須圍繞著咱們攻擊鐵原的路線躲藏,而他們的補給點應該就在這個圈子的邊緣上。”

“不過咱們沒必要去找他們的補給點,想來崔元尚也沒有留下多少東西。”

“咱們得抓住遊擊作戰的第二個要點來做文章。”

“遊擊作戰對基層軍官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分散各自作戰的時候!”

“對面那個姜成餘或許有點水平,但他手下那幫人我卻看著稀鬆平常。你們都按我的吩咐,從平康到鐵原的沿線給我虛虛實實的佈置補給營地,多用帝協軍,好引那些地老鼠出來。”

“對於上鉤的地老鼠,不要一棍子打死,讓無人機小隊和索倫兵跟著,找到他們的聚集地!”

潘和尚顯得心平氣和,一點都沒有讓崔元尚逃走的沮喪。

概因漢陽那邊此刻安穩了漢陽的局勢,已經騰出手來阻截南逃的崔元尚所部。

潘和尚決定將姜成餘手裡的兵馬全部殲滅在鐵原一帶,讓朝鮮南部的人曉得帝國軍的恐怖。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營寨,從平康城一路往鐵原方向延伸。

姜成餘的探子們陸續把訊息送回鐵原城,在手下面前澹定無比的姜成餘私下裡也頻頻皺眉。

“麻煩了!”

姜成餘的戰術對於急切想追上崔元尚所部的帝國軍來說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帝國軍一旦穩紮穩打起來,姜成餘的戰術就變得雞肋了不少。

以他手裡朝鮮軍的素質,與帝國軍打硬仗根本就是送菜。

已經有好幾股小部隊在啃“骨頭”的時候,不光崩了自己的大牙,還把腦袋都留下了。

“還是不能放棄襲擾!”姜成餘決定變更一下自己的戰術,把百人襲擾小隊改為三百人成一隊,加強襲擾隊伍的攻擊能力。

從西北方向陸續趕來的掉隊士兵,讓他手裡的兵力達到八千,他們正好準備擴大遊擊部隊的規模。

“集中一到兩個支隊,以五六百人的規模偷襲一座只有百多偽軍防守的營地,應該是完全可取的。一來可以打擊對方的後勤補給線,二來可以獲取我們自己需要的糧食和武器!”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