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作為謀主,郭嘉從未停止過探索兵法的步伐,故而書房內佈滿了歷代兵家的兵法戰策。

當所有的竹簡堆積成小山形狀時,高度已經幾乎能比擬成人。

張飛瞠目結舌:“如果讓俺看這麼多書,還不如殺了俺!”話雖如此,但他平日閒暇時還是會研讀兵書的。

趙雲卻是如獲至寶,在獲得郭嘉許可後,當即拿起一卷兵書研讀起來。

第一卷,孫子兵法,計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觀察、分析、研究的。)

趙雲抬起頭,問道:“這些釋語可是先生所寫?”

郭嘉微微頷首。

張飛不滿道:“軍師……你這就不夠意思了,分明是你念,俺抄。”

趙雲沉默片刻,笑道:“難怪這字跡如此潦草,如果是出自翼德之手,那就不足為奇了。”

趙子龍竟也有幽默風趣的一面,郭嘉有些始料未及。

張飛卻是氣得搶過竹簡,憤然道:“嫌難看可以不看。”

兩人相視大笑。

郭嘉忽然問道:“子龍可有兄弟姐妹?”

看似關心的話語,卻是源自於道聽途說,傳聞趙雲有個叫趙雨的妹妹,格外嬌俏動人。

趙雲並未多想,認真答道:“雲有一兄,名風,如今正在幽州從軍。”

郭嘉有些失望,他還想著和趙雲拉近關係,原來都是騙人的。

不過他隨即發現這名字的異樣,趙風,趙雲?

於是下意識說道:“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趙雲聞言眼前一亮,隨即細細品味這句詩,這是暗示主公得了他們兄弟就能魚躍成龍麼?

張飛也拍手道:“大哥若是聽到這詩定然會很開心。”

郭嘉想了想,還是沒把後面那句說出口。

劉備若是聽到“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遊”,恐怕就不會開心了。

趙雲疑惑道:“軍師的意思是……”

郭嘉微微一笑:“兄弟之間在一起總有個照應,令兄在幷州定然會比在幽州更有前程,而且子龍不想與兄長並肩作戰嗎?”

趙雲點了點頭,這一點他倒是不懷疑,劉備對他的重視已經盡顯無遺。

“雲回去便給兄長寫信。”

片刻後,趙雲又拿起兵書看了看,忽然俯身半跪。

“雲願拜先生為師。”

達者為師。

縱觀黃巾之戰,草原大戰,對方的謀略讓他信服,年齡相近這一點已經不重要了。

郭嘉愕然。

對方敢拜,他可不敢收,這可是風雲……不對,這可是雲妹,這要是收了會被讀者噴死。

他上前扶起趙雲,搖頭道:“在下才疏學淺,豈敢言收徒之事,子龍不妨與我做個交換。”

“軍師請講。”

“兵法之事你我儘可探討,作為回報,子龍教我劍法與馬術,如何?”

郭嘉已經逐漸發現自身的短板,雖然身為讀書人,卻也不能半點武藝也不通,畢竟荀或,劉曄等人可是都有粗淺劍法與騎術傍身。

再說了,他發現自己正一步步走向原本的道路,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只怕真會英年早逝。

郭嘉倒是想學華佗的五禽戲,奈何對方神龍見首不見尾,難!

張飛不滿道:“俺也可以教你劍術與馬術。”

郭嘉毫不留情的說道:“你的劍法太醜。”

張飛頓時黑了臉,學劍法還得看漂不漂亮?

趙雲則有些猶豫。

“軍師會不會太吃虧?”

劉備麾下人才濟濟,如果真想學劍法,有的是能教的人,但是想郭嘉這般謀略的卻不多,唯有荀或,劉曄能與之相比。

荀或和劉曄忙於正事,這也是劉備把趙雲交給郭嘉的原因,畢竟就他最閒。

郭嘉笑道:“無妨,讓我騎一下你的夜照玉獅子即可。”

趙雲這匹白馬同樣的頂尖戰馬,比起赤兔馬也不遜色多少了,誰說他騎不了馬王?

“自無不可。”

從這句話開口,夜照玉獅子倒是不像赤兔馬這麼暴躁,看來像汗血寶馬這麼高傲的只此一家。

張飛仍有些不甘,又道:“俺就不信子龍這劍法能玩出花來。”

郭嘉搖頭嘆息。

“唉……何苦要自取其辱?”

“俺就偏偏不信這個邪。”

“軍師,末將的劍法未必就美觀。”趙雲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無妨,你長得俊。”

噗……

張飛一口老血差點沒忍住。

趙雲一臉無言,但還是拔劍走向雪中,緩緩舉起手中劍……雪中有佳人翩翩起舞,美不勝收,猶如謫仙臨凡,人稱——雲妹。

張飛看了一會兒就服氣了,相比起趙雲的劍法,他的劍法的確是醜陋。

這是兩人的武藝特性所致。

張飛天生神力,招式上追求的是勢,講究一擊制敵。

趙雲的劍法則是和槍法相似,講究靈巧,以速度取勝。

郭嘉可不想學張飛,路見不平一聲吼,直接把人噼成兩半。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那才叫灑脫,可惜沒內力。

片刻後,趙雲回到亭內,拍了拍身上的雪花。

“軍師覺得如何?”

“很好,不愧是驚雲,極具聖靈劍法之玄妙。”

趙雲:……

驚雲?

聖靈劍法?

郭嘉也覺得自己入戲太深了,於是甩開思緒,緩緩道:“適才子龍讀到的計篇,其實在我看來便是一句話。”

“請軍師示下。”趙雲知道對方這是要和他談論兵法了,於是也認真起來。

張飛似乎還有怨氣,直接跑到一旁躺下呼呼大睡起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句話可不是簡單的瞭解自己與對手那麼簡單,它的意思幾乎涉及到整個計篇。

瞭解對手以及自己的性格,習慣,破綻……這只是一方面。

同時還要清楚對方的兵力,戰力,後勤,甚至是大後方的內部關係。

這方面戰國時代用得最頻繁,其中最著名的是秦,趙之戰。

李牧沒在戰場上輸給王翦,但是他的後方已經一敗塗地。

又應了那句: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

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