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劉備率領五萬大軍抵達洛陽以被,在北邙山下安營紮寨,與隨後趕到的西涼大軍遙相對峙。

雙方默契的進入休整階段,誰都沒有急著挑釁,更沒有進入洛陽城。

“這段時日辛苦奉孝了,若是沒有你在京師運籌帷幄,我恐怕不能名正言順前來。”

中軍大帳內,劉備一臉親切的握著郭嘉的手,眼中盡是感激。

郭嘉正色道:“這是在下分內之事,而且在下自作主張害死了蹇碩,接下來恐怕很難利用羽林軍這股勢力相助。”

“無妨。”

劉備瞭解郭嘉的心思,殺死蹇碩從表面看起來,他們會失去羽林軍的協助。

可是從長遠來看,他們接下來只需要擊敗董卓,就能毫無障礙的入主洛陽,這是長遠之計。

而若是留著蹇碩,即使在對方的協同下擊敗董卓,未來免不了又要面對這個敵人,畢竟一人之下的位置只有一個。

而且這個結果還算好的了,最怕的就是蹇碩選擇坐山觀虎鬥,這樣一來,他們在面對董卓的同時還要防備蹇碩背後突襲。

亦或是在他們艱難擊敗董卓,已是疲憊之師的時候突然殺來,將他們定義為“亂賊”。

所以說,蹇碩死掉反而是最好的結果,就讓羽林軍成為觀眾吧。

劉備收回雙手,轉身回到帥桉坐下。

“雲長與子龍斬將奪旗,這份功勞吾記下了,待此戰之後再行論功行賞。”

二人聞言俱是拱手示意。

說完瑣事後,劉備回到正題。

“現如今董卓有十萬大軍,而我軍只有六萬,敵我相差倍數,諸君以為此戰該如何應對?”

張飛一如既往率先開口。

“怕他作甚,一人打死兩個不就得了。”

這次劉備卻沒有瞪他,那黑臉滿面笑容,一看就知道是打趣之言。

劉曄見郭嘉久久不語,於是出列道:“在下以為,董卓軍雖有十萬,實則不過虛張聲勢,實力與我等相當。”

眾將俱是一臉詫異的看著他,西涼軍的戰力早已透過昨夜之戰證實,絕對不比他們差,對方的十萬怎會與他們這六萬相當?

只聽劉曄繼續道:“眾所周知,邊軍之中,騎兵佔總兵力近半,如果董卓真的有十萬大軍,他又何來這麼多糧餉養活?”

眾人聽完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自家主公有著幷州全境,又有糜氏,甄氏兩大鉅富相助,也最多隻能招募八萬兵馬,而且其中還有兩萬是各州郡常備軍。

董卓佔據的不過是涼州半壁江山,拿什麼養活十萬人?

就算他是涼州豪強出身,也不具備這麼大的財力。

然而眾人卻是隻猜中開頭,並未猜對結尾。

“西涼軍至多隻有五六萬人,餘者皆是羌人協從軍。”

劉曄道出最後的答桉。

其實抽調胡人協同作戰並非涼州專用,幽州有烏桓,幷州有匈奴,必要時刻也會呼叫。

眾將之所以猜不到結果,是因為他們已經事先把自己能用的南匈奴打廢了,自然也就無兵可徵。

原來不是董卓報了虛數,而是他呼叫了胡騎。

關羽撫須道:“雖然胡人戰力平平,但畢竟有著三四萬人,不容忽視。”

“不錯,然而萬事利弊參半,董卓憑藉胡騎增強了實力,卻也埋下了禍端。這些胡人與咱們漢軍從來就不是一條心,如果戰事順利也就罷了,若是遭遇挫折,他們必然不會拼命。”

劉曄的意思已經很明顯,與董卓交戰時,可以利用胡騎見風使舵這一點大做文章。如果利用德國,甚至能借此影響勝負。

一通分析之後,敵我形勢瞬間明朗,這也許就是孫子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劉備笑道:“子揚之言一針見血,聽君一席話,董卓十萬之眾反而不足為慮了,倒像是一頭病入膏肓的勐獸。”

眾將聞言哈哈大笑,對劉曄這位謀士的能力也逐漸認可。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走進帳內。

“稟主公,營外有一個自稱郭圖的人求見。”

劉備下意識看向郭嘉,發現後者也露出了笑容。

袁紹在洛陽城內坐立不安,他們又何嘗不是盼著對方早點走。

劉備知道袁紹會是未來曹操的勁敵,而他們的後續戰略在關中以及巴蜀,嚴格意義上來說,雙方短時間內不會有利益衝突。

當然,這個說法的前提是,袁紹會去冀州。

說起曹操,劉備心中不由有些疑惑。

前世的這個時間點,對方應該是在洛陽城內擔任典軍校尉,為何卻當了陳留太守?

有兩個解釋。

其一,對方是受他影響,因此有了外放的心思。

其二,他和自己經歷了同樣的事。

不過這一點還有待證實,劉備更傾向於前者。

郭嘉得知曹操成了陳留太守後,心裡也同樣覺得奇怪,想法和劉備大致相同。

要麼就是蝴蝶效應,要麼就是對方也重生了,或者開啟了模擬器,聆聽心聲之類的金手指。

劉備收起思緒:“讓他進來。”

片刻後,郭圖步入帳內。

他先是意味深長的看了郭嘉一眼,隨即面向劉備,拱手道:“草民郭圖,見過晉陽侯。”

“無需多禮,一別數年,公則可好?”

“謝晉陽侯關心,在下一切尚好。”

停頓片刻後,郭圖繼續道:“實不相瞞,在下此行乃是為袁公而來。”

“哦?”

劉備臉上露出笑容,果然不出所料,袁紹要走了。

“袁公覺得未能及時勸解大將軍,讓他被十常侍所害,不願繼續留在京師。故而,特命在下來求見陛下,欲提領渤海太守一職。”

這話與其說是要見天子,倒不如說是在告知劉備。今時不同往日,天下大勢早已逆轉,誰都知道現在是何人在代替天子發聲。

劉備沉吟道:“我倒是可以代為引薦陛下,至於陛下是否答應,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郭圖一臉笑意:“無妨,晉陽侯願意代為引薦即可。”

大家都看穿了一切,只是默契的沒有點破,畢竟“奉天子以討不臣”與“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至少前者看起來更舒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

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