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凡看來,星辰可以在太空中自由活動。讓她去確認不明物體,應該是最快最好的辦法了。

但祝存軍卻搖頭,“不用你去,太危險了。”

航空飛機降落之後,航天管理中心又給星辰派了幾次任務。

其中就有去往遠地點的飛行距離測試,還有按月球繞蘭星軌道環飛。

林凡在無聊的飛行過程中,眼看著灰白的月亮逐漸變大,圓不溜丟的充斥了她的整個視野,接著又錯身而過,在身後逐漸遠離……

因為任務命令只讓繞軌,沒讓登陸,所以她只能眼巴巴地一直看。

登月啊,說出去能吹一輩子牛的成就啊!

她心癢癢,最終只停留在想想。

航天管理中心對星辰的能力也在慢慢探索中。

科學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星辰顯現出了明顯的優勢,但在沒有外援的太空中,他們也不敢把步子跨太大。

扯蛋是小,萬一損失了星辰,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每次任務都在漸進,不出意外的話,下一次應該就能登月了。

從目前的資料上來看,星辰已經能到達的最遠距離,是40萬公里,也是蘭星到月球的距離。並且在地月軌道上,可以自由行動,不受其他外來引力影響。

但照片上,不明物體所處的位置在海王星軌道外側的柯伊伯帶中。

“柯伊伯帶是什麼?”新名詞又觸到了林凡的盲點。

祝存軍不動聲色地開啟之前搜尋到又放進收藏夾的內容。“就是小行星帶。八大行星你知道吧?”

“知道。”林凡點頭回道,“之前在發射中心學過。按距離太陽的遠近,分別是水星,金星,蘭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月球因為繞蘭星旋轉,所以屬於蘭星的衛星,形成特有的地月系統。”

“對。”祝存軍笑著看她,“那你應該也清楚,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還有一圈小行星帶。”

“是的。”林凡繼續說道,“受太陽引力和木星引力的影響,這塊區域裡聚集了差不多50萬顆小行星,屬於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也是主帶小行星。”

小行星就是繞太陽旋轉,但體積和質量都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是太陽系內最多的星體。

小行星的形成一般有幾種說法,其中以“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微行星演變而來”這種說法最為主流。

小行星帶裡的數量已經很多了,但每年還在不停的增長。

簡單來說,小行星就是繞太陽旋轉,直徑在1米到1000米以內,非彗星的所有太陽系小天體。

而彗星,也就是傳說中的掃把星,也是繞著太陽旋轉的星體。

它的體積和質量很小,但會根據距離太陽遠近不同,發生不同的外部形態變化。

當距離太陽遠的時候,它就是個冰和塵埃組成的髒冰球。

可一旦當它接近太陽,受太陽輻射的作用,彗星物質發生變化,分解出彗頭,彗尾。

所以彗星特別好分辨,當你抬頭看星空,天上有個拖著尾巴,跟掃把一樣的天體就是彗星了。

那又有人會問了,那不就是流星嗎?

當然不是。

流星是指在太空中執行的流星體,也就是宇宙塵埃或者固體塊在接近蘭星時,受蘭星引力吸引進入蘭星,高速穿越大氣層時,發生電子躍遷產生的光跡。

大部分可見流星都跟沙粒差不多大小,在落地之前就會燃燒殆盡,少部分落在地面還能殘留下來的,也就是隕石。

而且從內部結構上說,流星體內含有比較多的鐵,鎳,硫,矽等蘭星上本來就有的礦物質。

所以隕石一般也叫隕鐵,在古時候,甚至還會拿來鑄劍。

而彗星的內部物質主要是水,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所以到了一定的條件,就凝結成冰。

總結來說。

彗星是形狀和亮度都會受跟太陽距離影響的繞日天體。

而流星則是流星體進入大氣層後,摩擦燃燒產生的一種光效。且因為內部物質不同,燃燒的顏色和形狀也都不固定。

書接正文。

祝存軍看林凡侃侃而談的樣子,心中不禁感嘆——年輕人的腦子就是好使,繼續悄摸摸地用滑鼠切換著網頁。

“沒錯,”他讚賞道,“既然知道小行星帶,那柯伊伯帶就更容易理解了。它是在處於海王星軌道外側,黃道面附近的天體密集圓盤狀區域。你可以把它當作放大版的小行星帶。”

黃道面是指蘭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

蘭星在公轉時,球體是有一定傾斜的。所以赤道面和黃道面就形成了一道夾角,角度大約為23度左右。

別看這個角度不大,但在廣闊的太空裡延展開來,那可不小。

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天體們就基本分佈在這個夾角區域內,形成一個類似於甜甜圈的立體環形。

根據科學估算,柯伊伯帶的寬度大概有木星小行星帶的20倍以上,重量則更是達到20到200倍。

光看數字就可以想象,裡面存在的天體簡直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林凡瞪大了眼睛,“那不是密密麻麻一大片小行星?”

“是的,因為它處於太陽系的邊緣,所以有一種說法是,柯伊伯帶是太陽系的保護帶,但也有一種說法是,柯伊伯帶是阻礙向外探索的障礙。”

“兩種說法都體現了柯伊伯帶的屏障功能。”林凡很快反應過來,“難道是因為小行星太多?導致外太陽系的星體或者其他什麼難以進入太陽系?”

祝存軍點頭,“柯伊伯帶本身是存在軌道共振的,海王星的引力呢,又使這些軌道不太穩定。有些星體會被送入太陽系,有些又會被驅散,往外送,從而在柯伊伯帶內部形成許多不穩定的空白區域。”

“而因為引力不同,軌道區域不同,天體大小和族群不同……各方面因素影響,柯伊伯帶內部的共振頻率也是不一樣的。具體原理我也不是很懂,反正最終結果是,它形成了一個天然屏障,擋在了內外太陽系中間。”

祝存軍畢竟不是搞天體研究的,能把這些整明白已經不錯了。

“可你說不明物體在柯伊伯帶裡?”林凡又不懂了,“既然它是屏障,那……”

“假設真的是飛船之類的東西,能在柯伊伯帶安全透過,也不足為奇吧。”祝存軍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對我們來說為難的事,有可能對其他科技層面並不為難。不是說女媧5千年前就開飛船來了又走了?”

對哦,林凡把這茬忘了。

飛梭還在地下埋著呢,既然能進來,肯定有他們的辦法。

“而且,這也不算第一次吧。”祝存軍老神在在地說,“前幾年,p國曾經在柯伊伯帶發現過疑似飛船的物體。”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之宿主太沙雕

每天長高一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