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初期,啟動資金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通常來說,獲取啟動資金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對外掠奪,一是自力更生。

以文明自居的盎撒匪幫崛起靠的是前者,而華夏的復興靠的則是後者。

最其中最典型、爭議也最大的就是剪刀差和房地產。

眼下沒有那樣的問題,劉協處理起來要容易得多。

既然發展的方向對了,加大投入就不僅有必要,而且有利可圖。

就像當初投資建洞庭船官一樣。

再者,中原世家、豪強手中有大量的閒錢,不給他們出路,他們就會想方設法的去買地,甚至放高利貸,擾亂經濟。

引導他們將手裡的閒錢投到技術研發上來,公私兩利。

在此這前,他用皇后從織坊中賺來的錢投資船官,已經給他們打了樣,現在該讓他們跟進了。

劉協向沮授解釋了他的思路,表明此舉只要控制得當,不僅不會造成郡縣負擔過重,還能加快發展。

堵不如疏。

逐利是資本的天性,簡單禁止只會使經濟止步不前,有序引導才能發揮他們的價值。

當然,這件事也不能一時衝動,更不能由他一言而定,要由司徒府來具體操辦。

考慮到大司農劉巴就是零陵人,熟悉零陵情況,由他全面統籌負責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沮授沒有再反對。

作為冀州人,他其實很清楚商業的重要性。

一來冀州本有重商的傳統,中山、常山一帶有大量富產巨賈;二來如今冀州的恢復也得益於工商匪淺。

諸葛亮在邯鄲的政績那麼好,就和邯鄲深厚的商業傳統和大建工坊密不可分。

他擔心的只是江南四郡的自然條件受限,發展能否達到期望的速度,以至於債務可以隨著發展而稀釋,不成為負擔。

不過他相信天子,也相信劉巴。

既然天子要調精通經濟的大司農劉巴來主持這件事,想必不會草率決定。

劉巴作為零陵人,也不會為了迎合天子,不顧家鄉的利益。

桓範為自己的想法與天子暗合而欣喜,更為大量的資金即將到來而興奮。

有了錢,荊南四郡的發展更快,而長沙作為基礎最好的郡,無疑受益最多。

司空周忠親自坐鎮長沙,涼州軍擾民案已經接近尾聲,長沙人沉冤得雪的同時,又迎來這樣的好訊息,可謂是雙喜臨門。

虞翻也不反對,他也希望荊南四郡能夠迅速發展起來,證明江南有著不輸中原的經濟潛力。

三人雖然目標不一,卻取得了一致的結論。

劉協隨即將這個決定轉告張松,讓他傳告司徒府。

張松對劉協的觀點表示了部分支援。

由司徒府從朝廷層面予以協調,鼓勵中原、關中的大戶前來投資,幫助江南諸郡發展的同時,也分享發展進來的紅利,免得他們無事生非,擾亂經濟,當然是好事。

可是調劉巴來負責這件事既不合理,也不沒必要。

劉巴是大司農,掌握天下財賦,豈能專門負責荊南四郡?就算要從大司農調人,一丞足矣,劉巴本人還是留在中樞排程為好。

再者,正因為劉巴是零陵人,更不適合直接負責荊南之事,以免給人假公濟私之嫌。

劉協反覆權衡後,覺得張松說得有道理。

除了張松說的這兩個理由之外,他對司徒、司空兩府的直接干涉太多,也容易引發矛盾。

當然,他更清楚張松的心思。

這件事何必動用大司農本人,有他這個司徒左長史足矣。

經過調整,劉協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張松,並召集桓範、杜畿等人開會,希望他們能配合張松,不要將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去,影響公務。

張松容貌醜陋,偏偏又自負才高,與同僚關係不太好。

有天子親自關照,又涉及政務,眾人都表示接受。

張松隨即展開了工作,先對江南四郡的上計進行梳理、分析。

——政務交給了張松等人,劉協重新將重心調整到軍事上。

他給講武堂安排了一個重要的任務:重繪地圖。

地理對軍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江南這種多山多水的地形,沒有地圖寸步難行。

講武堂有製圖課,所有的學員都要有識圖、讀圖的能力,還有專門從事製圖的。

藉此機會,對已經老舊的江南地圖進行更新,也是對講武堂學員的一次考核。

西漢早期,延襲秦朝的作風,朝廷對江南的地圖繪製就已經開始,長沙馬王堆裡中就出土過防務圖。

到了東漢之後,隨著儒學日盛,重文輕武的風氣蔓延,地圖繪製也日漸荒疏,好多地圖依據還是兩百年的舊圖。

加上董卓遷都,導致大量圖籍損失,如今朝廷手中也沒有一套完整的地圖。

不管從哪方面說,都有必要重新繪製一套新圖。

這項工程很浩大,虞翻估計要花幾年時間才能完成,他建議將任務分解,由各地駐軍配合,以減輕講武堂的負擔。

畢竟講武堂的任務還是培訓將領,不能全安排去製圖。

因此,對各地駐軍進行部署成為首當其衝的任務。

天下將定,各地駐軍的方案可以進入實施階段了。

在西征之前,先執行幾年,有問題還來得及調整,以免留下結構性的問題。

這件事不用透過司徒、司空,劉協自己就可以處理。

太尉賈詡接到詔書後,很快就上了一道奏疏,並附上了各地駐軍的草案。

在調整駐軍之前,他建議先調整州境,然後以州為單位駐軍,兵權與監督權合而為一,讓軍隊成為刺史行使行監權的武力後盾。

為了實現這一點,十三州的劃分顯然太粗率了。

有些州實在太大,有必要細分。

比如涼州,至少可以分為三個州、益州、交州都可以劃分為兩到三個州。

這個想法並不是今天才有,早有劉協巡狩涼州時,就有這樣的計劃。

甚至早在初平元年,朝廷就曾將涼州的一部分與關中合併,劃為雍州。

只是那時候形勢太亂,政變迭起,政令也是朝令夕改,這個調整也沒引起多大的反響,很多人甚至沒這概念。

如今天下太平,這件事終於可以認真的考慮了。

劉協與賈詡、楊阜討論之後,進了一次擴大會議,隨駕的散騎、侍中、尚書等官員全部參加,討論州境的調整,駐軍的安排,以及將領的選調。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山海經,隱藏大佬

白孩兒桃子

三國召喚之大唐天下

忠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