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宴會充分獲得了法國客人的肯定。

因此如果好好盤點一下的話,就會知道,寧衛民所獲得的好處簡直太多了。

首先是經濟賬。

六十人的宴請,實際上並沒用太多的珍貴食材。

而且由於酒水方面,大多是皮爾·卡頓公司,從即將開業的馬克西姆餐廳的酒庫存貨調配的。

寧衛民只是提供了北派黃酒“即墨老酒”作為開胃酒而已。

飲食方面的綜合成本就沒超過一千元錢。

再加上餐廳兩個琴師的報酬,“壇宮”的人工,水電、燃氣,和中午暫停接待其他客人的損失。

這些都算在一起,也不會超過兩千元。

然而皮爾·卡頓給“壇宮”結算的費用,卻是整整一萬元外匯券。

大師相當大方。

在每位客人一百二十元餐費標準,還要附加百分之十五服務費的情況下。

仍然多給了不少錢,專門作為給當天工作人員的額外獎勵。

此舉不但足以說明這位大老闆相當滿意,也致使“壇宮”單日的營業額記錄直接放飛,飆升到過去的兩倍半啊。

如果加上當天下午和晚上的營業所得,毛利都近萬了,可見高檔餐飲宴會中所蘊含的厚利。

真是大有可為,潛力無限啊!何況不僅飯莊賺了筆大的,寧衛民自己落下的好處同樣可觀。

透過這場宴會,這些對料器和仿生瓷產生興趣法國客人所下的訂單,都加在一起的話,差不多能有六千餘元外匯券。

由於這些臨時發生的交易不在飯莊的經營業務之內,又沒發生在天壇公園的旅遊商店裡。

那麼除了生產者,無論是什麼人,都無法從寧衛民手中分享利潤。

他完全就是左右倒右手的乾落,輕而易舉就能到手四千多外匯券!他還真是沒白忙活!那還不美嗎?不過要說更大的好處,還是自於名氣和名譽上的收穫。

很顯然,這次宴請的新聞一經發布,讓“壇宮”再次吸引大眾的眼球,聲名鵲起是必然的。

而且和上次不同的是,由於“壇宮”這次宴客人層次較高,不是法國大使館的人,就是和代表法國時尚圈和餐飲業的精英,連外媒記者都參與了報道。

那麼無論京城臺的電視新聞,還是各大報紙,都不會缺席,必然要爭搶這條新聞。

何況共和國和法蘭西又都是美食大國,這件事隱隱還蘊含著中餐西餐之間爭鋒比較的噱頭。

那麼參與報道的各家媒體也就更加充滿興趣,格外重視。

多數都是主動把這條新聞位置排前,讓其佔據重要時段和版面的。

實事求是的說,這種新聞軟廣告對外宣傳效果那是出奇的好。

才隔了一天,寧衛民就明顯發現來飯莊的國內散客多了,都是因為新聞而慕名前來的顧客。

緊跟著,他還分別接到了市交際處和中海油打來的電話。

這兩家背景驚人的單位,都是為了宴請外賓,向他詢問有關宴請法國人的細節和收費標準的。

於是經過一步步的交涉磋商,很快,飯莊又確定承接下了第二單涉外性質的宴請。

中海油因為要與阿莫科石油公司談合作,決定在一週後於“壇宮”舉辦四十人的小型宴會。

以五千元的價格,要求飯莊提供與法國人相似的餐飲服務,來款待十五位來自英國客人。

甚至沒多久,就連那些嫌棄寧衛民不夠意思,再也不來的廠長們也重新光顧了。

不外乎是為了圖個新鮮,想嚐嚐到底是什麼大菜,能讓法國人都豎大拇指的。

就這樣,似乎突然間,壇宮就突破了經營瓶頸,日均營業額明顯的爬升了一個臺階。

只可惜皮爾·卡頓和他的客人們太過重視宴會過程裡的私密性。

宴會正式開始後,就連外國記者也必須退場。

所以有關這次宴請的詳細過程和菜品內容,都未能獲得對外公開。

否則,就憑法國人吃得那麼滿意,美的都快冒泡了。

這場揚我國威的盛宴,足以獲得被《新聞聯播》報道的資格,成為讓全國人民感到提氣的新聞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壇宮”一時沒能上《新聞聯播》也沒關係。

反正三天之後的9月26日,就是馬克西姆餐廳正式開業的日子。

有大師親自參與開業慶典,考慮到其是在華投資外國人的首要代表,這次來又是帶著重大合作專案來的,《新聞聯播》欄目組是不可能不來採訪的。

而皮爾·卡頓向來對寧衛民可是分外器重,樂意提攜的,這次又在壇宮掙到了充足的面子。

所以大師非常願意幫“壇宮”蹭熱度,最終還是透過一番神操作,巧妙的帶著寧衛民一起,共享了被共和國最具新聞權威性的“第一欄目”報道的好處。

要知道,馬克西姆餐廳是京城第二家正宗的法餐廳。

店內裝修富麗堂皇,宛如真正的法國宮殿。

雖然大批油畫一開始沒能透過審查。

後來為了開業,不得不請美院油畫系師生,為畫中的少婦貴婦“穿”上衣裙。

但論格調,論檔次,論夢幻,論奢華,仍然不是建國飯店傑斯汀可比的。

在馬克西姆吃上一頓飯,人均花費最低要在一百五十元,堪稱京城最貴。

因此作為“資本主義奢靡風”的代表,馬克西姆不但後來者居上,直接被定義為“國內第一西餐廳”,這方面也是各大媒體聚焦的核心重點。

所以在與《新聞聯播》記者的訪談中,寧衛民的“壇宮”便作為高檔中餐廳與之對應的現成例子,被皮爾·卡頓和宋華桂主動拿來與馬克西姆做了一番詳細比較。

就這樣,當天,寧衛民不但有幸與模特隊一起作為特邀嘉賓,成了皮爾·卡頓和宋華桂宴請的第一批客人。

而且晚七點,《新聞聯播》節目播出了馬克西姆餐廳開業的場面時,他也親眼看到了,皮爾·卡頓在談及“壇宮”時,為自己能擁有一家高檔中餐廳股份,表示驕傲和高興的鏡頭。

如此一來,等於是大師本人為寧衛民“直播帶貨”啊,“壇宮”的名氣自然而然因此再度猛躥!變得越發膾炙人口,紅得都快著火了!直接反應到營業額上,就是“壇宮”歷史性的突破了七成上座率,日均營業額足以穩定在萬元線以上了。

可以說如能長期保持在這個水平,壇宮當之無愧就是一隻會金蛋的金雞了,一年就收回所以投資成本不是問題。

但這就是“壇宮”名氣的巔峰時刻了嗎?不,還遠遠沒有達到呢。

實際上,從舉辦往宴請法國人的那場宴會開始,寧衛民和他的“壇宮”就開始在京城歐美客人的圈子裡有了名氣。

而且隨著宣傳的發酵,尋上門來的歐美客人越來越多。

幾乎隔三差五,會有金髮碧眼的大鼻子顧客,拿著他們手中的報紙和雜誌告訴寧衛民上面如何介紹“壇宮”。

有本法國美食雜誌上寫得尤為“誇張”。

那作者居然聲稱,“如果一生要做一百件件事,其中一件是吃就是吃‘壇宮’的宮廷菜.”

這牛吹得也忒大了點!連寧衛民自己都不好意思這麼吹!但不少人卻真信了,而且品嚐過後,還津津樂道,非常認可。

後來,寧衛民才驚訝的得知,寫這片文章的法國人,居然就是大使夫人。

敢情初次品嚐中餐的感受讓大使夫人印象深刻,回去後就發表了一篇文章投稿給法國的美食雜誌,寫品嚐華夏美食的感受。

由於大使夫人身份特殊,這片文章自然成為了各國駐華使館之間閒談的話題。

於是一下子就讓“壇宮”名氣在歐美駐華使館中迅速傳開。

可以說在歐美外交人士的圈子裡,“壇宮”徹底火了!就這樣,在共和國首都,“壇宮”逐漸成了外國人心目裡,代表著高檔中餐的一個傳說和招牌。

儘管在許多國人的眼裡,這只是一家新開張的餐廳,資歷遠不如另外兩家宮廷風味的老字號。

但對於歐美外交人士來說,他們更願意接受名流親身體驗過,並予以好評的餐廳。

無論皮爾·卡頓的表態和大使夫人的文章,都已經足以為“壇宮”美食質量提供信譽保證。

從此,天壇北路的二層小樓,開始接待越來越多身份顯耀的國際友人。

比如說送自己簽名港幣的渣打銀行執行副總裁。

比如送比薩塔模型的義大利財政部官員。

比如說為京城計劃進入奧運會系統的顧問的拳王阿里。

尤其這些人每每到來,往往還會隨同一定數目的保鏢、武警、公安局的人,為其保駕護航。

於是讓天壇北路便成為了南城一個相當特殊的地界,周圍的老百姓經常會有機會在“壇宮”門口好奇地注視著標有“使(館)”、“武警”或各種特殊標誌的神秘車輛。

在民間的口口相傳和種種猜測裡,這無疑又讓“壇宮”的背景顯得神秘,檔次進一步獲得提升。

毫不誇張的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壇宮”的經營業績比起皮爾·卡頓投入了大量財力和心血的馬克西姆餐廳來,都要好上許多。

這沒辦法,誰讓“壇宮”是中外通吃呢。

馬克西姆餐廳的特殊屬性,註定了暫時只能單純依賴歐美顧客捧場。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是截教第一仙

眾生何苦

大虛無之主

大蛤蟆

妹妹她總想讓我給個姬會

山木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