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京城的堂會戲開場的儀式表演有多種選擇。

大致有“破臺”、“淨臺”、“跳靈官”、“跳加官”、“跳財神”和“報臺”等幾項。

這些儀式可繁可簡,主要看辦事本家的政治地位和經濟狀況而定。

因為凡是舉行這幾項儀式,都要由本家另出表演費,也就是梨園行所稱“彩錢”。

其中“破臺”儀式,是屬於半夜十二點裝神弄鬼的封建糟粕。

不但形式神秘,而且有殺雞攘血的步驟。

往往搞得血了呼啦的,恐怖氣氛十足,以至於為主家不喜,遂消失不見。

與之相反,“淨臺”的儀式就要好多了。

因為雖然同樣是為了除淨所有的邪祟,可淨臺只是以念淨臺咒為主,沒那麼鬧騰。

最早時的淨臺儀式,清代演員所扮人物是一位頭戴五佛冠,身披大紅偏衫、戴白鬍須的法師。

登臺後念著咒語巡視全場一圈,然後下臺即可。

到了民國時期,這種儀式演變得更加吉祥。

因為彼時,“破臺”已經完全被“跳靈官”、“跳加官”、和“跳財神”所取代了。

那麼“淨臺”時,往往就由扮演靈官、天官、財神的演員來唸咒。

要知道,無論“跳靈官”、“跳加官”、“跳財神”都是以恭維討好觀眾為目的的戲曲舞蹈。

無論哪種角色,都是扮相豔麗。

演員會手執綵綢條幅,隨著鬧臺鑼鼓的曲牌,邊舞邊跳,展示條幅,呈現祥瑞,以博喝彩和賞頭。

跳完了吉祥,再讓這幫神仙來淨臺。

自然比一個老生演員裝扮的老和尚唸咒是喜慶多了。

而作為“破臺”的替代程式,“跳靈官”無疑是最熱鬧的群體戲。

因為這出戏最少也需要四位靈官同時上場。

民國時期,“跳靈官”甚至有全班登臺的情況。

成為了每年歲末戲班封箱和歲初戲班開箱時,必演的節目。

所謂靈官,其實是道教最崇奉的護法尊神。

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最有名的就是“王靈官”。

很多道家宮觀的第一各大殿中,鎮守道觀山門的靈官一般都是這位王靈官。

像傳統京劇《混元盒》、《五花洞》、《九蓮燈》和《泗州城》,均有這位靈官上場。

尤其是《泗州城》這出戏,風光獨最。

戲裡當觀音召神將降伏水母娘娘時,諸神隨左右班首。

紅臉的靈官和黑麵的玄壇最先魚貫上場。

與他們為伍的,還有伽藍、哪吒、青龍、白虎、韋陀、悟空,哪一個都是神通廣大的人物。

還有西遊記的原文裡寫到八卦爐中逃大聖,暴走模式大亂斗的時候。

文中說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眼看潑猴就要打上靈霄寶殿。

最後就是多虧有通明殿執勤的王靈官出手,才將孫悟空死死擋住。

由此可見王靈官的身份、地位,以及本領之大。

所以這“跳靈官”,從戲份上論,也要壓過“跳加官”和“跳財神”一頭。

事實上,在民國之前,“跳靈官”甚至是清宮皇室專享的劇目。

道理是明擺著的,既然都當皇上了,就用不著“加官”和“發財”了,也就格外看重靈官的辟邪之能。

據梨園行傳說,清宮開場戲,一般通例是八位或十六位靈官登臺。

有時遇上節日,就上三十二靈官,甚至上六十四靈官。

此外,清宮還講究用頭路好角跳靈官。

如譚鑫培、汪桂芬、錢金福、楊小樓等。

就連唱旦角的也不例外。

如陳得霖、王瑤卿等,都曾在宮中演戲之前跳過靈官。

可見當年的統治者對這出戏碼的重視。

至於民間的堂會戲,因為大家夥兒的追求都差不多。

那是必有“跳加官”或“跳財神”二者其一,或是一併出演的。

跳加官有跳“男加官”、跳“雙加官”、跳“女加官”三種表演形式。

服飾與道具是專用的,特製的。

所扮演的人物取材於道教神仙“天、地、水”三官中的“天官”(即上元一品賜福天官)。

因此演員向觀眾開啟的“加官條子”上,寫有“天官賜福”、“加官進祿”等吉祥祝詞。

故稱“跳加官”。

較為特殊的是“女加官”,那是本家為老太太辦生日的專屬劇目。

由戲班唱旦角的演員扮演,所扮的人物取材於道教女神仙“王母娘娘”。

頭戴鳳冠,身穿女紅蟒袍,手持牙笏。

同男加官一樣,戴一白色笑眼女面具,梨園行稱之為“女加官臉子”。

而通常情況下,如兩出戏一起演,排在“跳加官”之後的就是“跳財神”。

“跳財神”的表演形式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種。

文財神取材於道教神仙比干,武財神取材於道教神仙趙公明,還有一說是西域“大回回”。

自清代中葉以後,文財神的表演形式逐漸失傳,就只有跳武財神的了。

演出的時候,扮財神的演員懷抱一個大金元寶,單手整冠、抖袖、舉起元寶跳躍,向左右各跳兩回。

即將元寶放在堂桌上,順手再將托盤中的字軸兒開啟,給觀眾們展示出一副對聯。

上有“福如東海”、“招財進寶”等喜慶字樣,以此討喜,獲得彩聲。

而所有堂會開場儀式中,要說最平淡的,應是“報臺”。

通常只有崑曲戲班才有這項儀式。

報臺臺詞的內容是根據所舉辦堂會的性質而決定的,不同的堂會有不同的報臺詞。

作用就如同說相聲前的定場詩差不多,僅僅是念一段京白詞罷了。

因此寧衛民考慮的方向相當正確。

他認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京城最典型的舞臺藝術就是京劇。

再加上京劇演員的扮相、行頭、盔頭都是五顏六色,華麗繽紛的。

這與以東方絲綢為主題的時裝釋出會主題非常相符。

所以他才會主動去跟康術德請教,想嘗試從傳統京劇上下手來解決問題。

還別說,既然都是登臺表演的形式,就必定有地方可以借鑑。

他這一問啊,果然從老爺子的嘴裡,問到了他需要的答案。

照老爺子的意思,“破臺”是首先可以排除的。

而“跳加官”、“跳財神”也不大合適因為這兩處開場戲雖然喜興,也附和外國人惦記發財的心願,但卻與國家目前所提倡的精神文明不符。

今年政府正在宣傳五講四美三熱愛,我們的領導幹部也講究清正廉明。

這一套升官發財的真跳起來,容易再被國內的報刊撰文批評。

最後也就剩下“跳靈官”和“淨臺咒”以及“報臺”了。

如果單純為討吉利和熱鬧,這些倒是可以。

老爺子又補充說,清代內廷獨有個傳統,是“跳五色靈官”。

所謂五色靈官,要在勾臉時分五種顏色,老靈官勾娃娃紅臉之外,那四位是紅臉紅札,黃臉黑札、藍臉蒼札和白臉黑滿,臉譜多用揉底,再以筆勾出紋理。

這樣一來,場中的顏色就多了。

如果再從豐富演出形式的角度考慮,可以把跳四門斗,上鞭炮竿子,高空拋火彩,和念淨臺咒以及報臺之能兼併演出。

這樣文的武的全有,跟耍雜技似的,娛樂性也強,保準兒中外來賓都愛看啊。

就這樣,寧衛民藉助了老爺子的見識,在這件事上大大的露了一臉。

陪著皮爾·卡頓和宋華桂去雜技團和京劇團的當天。

寧衛民其實是最後把自己的主意亮出來的,結果還恰恰是最亮眼、最實際,也最符合需要。

因為一是皮爾·卡頓要的魔術表演太普通了。

雜技團的古彩戲法實在沒什麼看頭,還停留在《立櫃現身》、《燈亭現彩》、《籮圈獻彩》的水平呢,太缺乏新意。

二是猴兒戲雖然精彩。

可因為安全問題,對舞臺要求較高,不但對搭建有尺寸和穩定性的要求。

演員也需要提前適應地形,多次彩排才好。

否則就難保演出效果,只能派去個猴兒王意思意思,也就達不到皮爾·卡頓希望絢爛熱烈的要求了。

而寧衛民的主意就不一樣了,他就需要五個武場演員上臺。

雖然年輕一代已經沒幾個人懂得了,可表演的又不是正戲,不過是基本功的運用罷了。

劇團還有老人在,點撥一下,試演出來並不難啊。

再加上靈官的扮相都是大花臉,勾著臉,穿著盔,扎軟靠,五彩繽紛一上臺,這形象就唬人。

找個演員披掛上陣跳了一個四門斗,又表演了一個高門拋火彩的活兒,就把皮爾·卡頓給樂壞了,連連鼓掌。

宋華桂也比較滿意,衝寧衛民比出了ok的手勢。

於是,此計定矣,這個節目當場敲定。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天一個億,開局召喚暗影鬼王

西涼河醋魚

學神歸來:從競賽選拔開始

君歌一曲

纏情蜜愛:時少的天價棄妻

叫我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