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們應該抓緊時間.”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能夠感受到紀敘話語裡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擔心,他也沒有遮遮掩掩,直接就說了出來。

“我擔心流光影業可能隨時會察覺我們的舉動,要麼他們搶先我們一步收購、要麼他們從中作梗破壞收購.”

“那我們是真的沒有什麼機會.”

畢竟,他們就是小作坊,沒有砸錢的資本。

陸潛輕輕頜首表示贊同,他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剛剛經過謹慎考量,他才向喻劭請求幫忙。

“如果我是流光影業的話,我就會耐心地按兵不動,一直到你開始談判報價進入最後階段,再報一個稍稍高一點的數字尋求收購.”

“數字,也不要太離譜,沒有超出你現有的資金能力範圍,自然而然,你就會跟著加價,然後就這樣不上不下地吊著你,如同貓鼠遊戲一樣,慢慢地一點一點榨乾你口袋裡的流動資金,讓你以溢價的數字完成收購.”

不是破壞交易,而是哄抬價錢,就好像拍賣會一樣。

反正蘭川電影那麼多,多一個陸潛不多、少一個陸潛不少,流光影業完全沒有必要趕盡殺絕地掐滅火苗,而是這樣一步一步戲耍著,這才是最有趣的,同時也能夠讓陸潛最為難受——其實,世界上最殘忍的事情,不是沒有希望,也不是希望出現而後又被掐滅,而是隱隱約約看到一點點希望,卻始終無法觸碰到,然後就這樣吊著一口氣,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不死不活地煎熬下去。

一直到油盡燈枯,然後再讓希望幻滅。

紀敘看著陸潛的眼神就好像看見怪物一樣:這樣都行?陸潛卻顯得非常淡定,輕輕聳了聳肩。

“紀同學,這是大公司的基本套路,好嗎?”

紀敘咕嘟吞嚥了一口唾沫,雖然他知道那些大公司應該還有更多手段,但是看著陸潛輕描淡寫的模樣,還是忍不住脊背發涼。

“……呵呵,流光影業知道你這麼變態嗎?”

“即使知道,你覺得事情會有變化嗎?”

在流光影業眼中,陸潛就是隨隨便便一根手指頭就能夠碾死的螻蟻,他們怎麼可能在意?但誰都沒有想到,一點點疏忽,“解除好友”就橫空出世了。

所以,機會來了。

紀敘沒有忍住笑了起來,腦補一下流光影業措手不及的模樣確實有點好笑,等等,現在是“忍俊不禁”的正確時機嗎?他覺得自己好像因為陸潛的關係也跟著變態起來了呢。

連忙搖搖頭,紀敘收回注意力,“總之,我們需要加快速度,我現在找到兩個合適的目標,我覺得可以評估看看.”

兩個選擇,不多,但至少是一個開始。

可惜,兩個選項都有著各自的缺點。

一家規模合適,製作部門、發行渠道、宣傳團隊等等,而且製作過幾部小有名氣的作品,但揹負著三千萬的債務;一家則方方面面都很恰當,老闆更是急於出手,甚至願意降價甩掉這個燙手山芋,但沒有發行渠道。

正如之前所想,僅僅依靠紀敘的人脈,在蘭川成千上萬的電影公司之間開啟局面,還是沒有那麼容易——如同股市一樣,內幕訊息其實就是資產。

但內幕訊息之所以是內幕,就是因為沒有人能夠輕易得到。

過去這段時間裡,紀敘和陸潛兵分兩路地忙碌不同的事情,但面臨的局面和困境卻是相似的。

這也意味著,有些事情確實需要正視才行,因為已經慢慢開始影響到他們的工作,而且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影響可能會越來越大,就好像大門影業選擇性放棄發行渠道一樣,有些問題終究還是會繞回來的。

“不如再等兩天吧.”

陸潛給出自己的建議。

“啊,我還沒有來得及告訴你,‘突襲’的主要演員找到了.”

然後陸潛就簡單闡述了一下喻劭的來龍去脈,因為陸潛和紀敘提起過有人跟蹤的事情,所以紀敘馬上就反應過來,一直到陸潛說他請求喻劭的幫忙,紀敘漸漸流露出沉思的表情。

陸潛注意到紀敘的神色,關切地詢問道。

“怎麼?你覺得不妥嗎?”

紀敘搖搖頭,“倒不是.”

“我相信你的判斷,更何況,我們現在一直在圈外徘徊,確實需要一個切入口開啟局面,也許這個經紀人就是一個機會.”

“我更加好奇的是,他隸屬哪家經紀公司,畢竟經紀公司也不可能完全不看電影公司的眼色.”

經紀公司和經紀人,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呢?可以簡單理解為“代言人”,他們負責代表藝人出面討論工作機會、片酬薪資以及其他雞毛蒜皮的事情,他們負責和電影公司、製片人、選角導演接觸尋找合適的工作機會,他們也負責擔任“壞人”的角色承擔那些罵聲以保護藝人。

一名優秀的頂級經紀人,坐擁業內最頂尖的人脈和資源,包括電影公司、媒體記者、導演製片等等等等,輕而易舉就能夠幫助藝人贏在起跑點上。

也正是因為如此,經紀公司和電影公司之間是互相合作又互相牽制的關係。

一方面,經紀公司需要討好電影公司,因為電影專案終究還是掌握在後者手中,電影公司提供這些工作機會;另一方面,經紀公司又再製約電影公司,他們需要為自己的藝人爭取更多片酬更多優待。

僅僅二十五年前,電影行業依舊是製片公司一家獨大的局面,包括演員、導演、編劇等等劇組成員在內的人們全部都是打工人,酬勞基本就是由電影公司說的算,打工人沒有什麼發言權。

然後,當時一家老牌經紀公司決定抓住機會開啟局面,他們先是零零散散地為幾位演員爭取到了更高的片酬,而後又聯合其他經紀公司聯手向電影公司施壓,在你來我往的拉鋸戰談判最後,經紀公司贏得了勝利。

於是,現在藝人們才能夠擁有如此水準的酬勞,甚至出現了“一億俱樂部”,也就是拍攝一部電影的酬勞就能夠達到一億的金字塔頂尖藝人,一直到現在,這依舊是業內頂級片酬的標杆。

大約十五年前,又有經紀公司再次聯手第二次打破電影公司的封鎖,在固定片酬之外,又為演員和導演們爭取到了票房分紅的機會,這也使得演員們、導演們能夠和電影公司、發行公司、各大院線平起平坐地分紅票房利潤。

所以,經紀公司和電影公司之間的關係,也是錯綜複雜的,在利益博弈的交鋒中,雙方的優勢和劣勢是流動的。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返1995

月陽之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