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真的看不懂——藍鯨影業和孟顯東,難道不應該是不共戴天嗎?陸潛不應該徹底封殺孟顯東嗎?藍鯨影業不應該埋了孟顯東嗎?但為什麼,藍鯨影業居然將“藍山”這個燙手山芋接了過來?所以,網友們為陸潛為林漢州打抱不平,敢情滿腔熱血全部餵了狗?人家陸潛還眼巴巴地倒貼上門?這是什麼操作?對此,陸潛沒有給予任何形式的回應,只有藍鯨影業釋出了一份官方通告:“我們應該尊重任何一部作品,不應該讓私人恩怨毀了整個劇組的心血.”

簡潔,卻睿智。

“藍山”,這部作品是無辜的,不管陸潛和孟顯東之間如何如何,但沒有人應該忘記,這部作品從規劃到問世,同樣聚集了無數人的心血;而且,喻劭願意為林漢州接下這份工作,本身也就說明了作品的質量與潛力。

如果因為孟顯東事件,導致“藍山”被雪藏甚至被毀掉,那麼導演、編劇、演員以及整個劇組工作人員的付出呢?那些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和輾轉反側的殷切期待,又應該何去何從呢?藍鯨影業尊重每一部作品,以前是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譁!社交網路,一片譁然——行動,永遠比語言更有效。

此時,人們才終於認識到,又或者說再次認識到,陸潛的心胸與眼界,他對電影的熱愛始終不曾改變。

藍鯨影業沒有食言,完全按照一部作品的正常規劃,展開宣傳、推廣、發行,最後和“離開的女人”等作品一樣,選擇在回聲與院線同步上映,但其中還有小小的區別——藍鯨影業表示,他們將首次在回聲平臺推出兩個版本的“藍山”,一個是上映版,一個則是特別剪輯版。

儘管藍鯨影業沒有刻意強調,但明眼人一下就能夠看出來,後者應該是林漢州剪輯版。

原來!這才是陸潛的根本目的,為了證明林漢州的能力與天賦,語言說得再天花亂墜,終究還是不夠直觀——也許,人們能夠從理論層面明白“自閉症”的客觀存在;但沒有接觸、沒有案例、沒有一個直觀的體驗,他們終究無法感同身受,自然也無法理解“自閉症患者以不同的方式閱讀世界並且與世界展開溝通”。

正是因為如此,“藍山”必須問世,而且必須讓人們看到林漢州的版本。

但即使人們意識到,那些動作背後隱藏著陸潛的真實目的,卻也沒有人能夠苛責,因為陸潛以一種公平、公正、坦然的方式面對那些質疑,一切的一切,終究還是用作品用實力說話,展現堂堂正正的姿態。

陸潛,不愧是陸潛。

然後,人們再回首藍鯨影業從孟顯東手中買斷“藍山”版權的舉動,也就不得不佩服,果然是殺伐果決。

“藍山”上映後,確確實實引起了一大部分網友們的好奇心,居然真的有人耐著性子,將兩個版本看完。

結果——意外!百分之百意外。

儘管人們一直知道,剪輯對於電影來說就是第二生命,所以人們才將“最佳剪輯獎”成為“小最佳影片獎”;但人們很少很少有機會真正進行對比,感受到剪輯賦予電影的生命力,所有理解都是模糊的。

“藍山”,則給了人們這樣一個機會。

最後看到兩個不同版本,人們不由發出驚歎——根本就是兩部電影。

孟顯東版本,不是不好,而是太過平穩太過保守也太過普通,整體顯得四平八穩,如果是這個版本上映的話,應該可以贏得一些好評但不會太多,大概也就是七十分左右的水準,轉眼就被徹底淹沒。

林漢州版本,故事依舊是那個故事,但視聽語言所呈現出來的華麗和絢爛,卻賦予電影鮮活的生命力,打破時間線以及空間的敘事方式更是讓平庸的故事變得跌宕起伏,整個共鳴與沉浸的觀感截然不同。

剪輯,居然富有這樣的魔力!當然,剪輯再出色,缺少導演提供的素材支撐,也很難化腐朽為神奇,節奏感韻律感和鏡頭感等等都不是剪輯師能夠憑空捏造出來的;所以,“藍山”的脫胎換骨,終究還是無法觸碰到更高的層次。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林漢州版本的“藍山”,絕對不是七十分,至少能夠上八十分,並且煥發出不同魅力。

也許有人會說,也就是七十分到八十分而已,所以呢?但真正的電影愛好者就會說,這根本就是兩回事,從普通到優秀,這就已經是一次本質層面的進步了。

“天才!不愧是天才!”

“藍山”上映的時候,風波已經基本平息,孟顯東的名字也已經許久許久沒有人提起,關注視線也有限,但影響力依舊宛若漣漪一般擴散開來,在江湖留下一個傳說,為這次腥風血雨的動盪畫上最後一個句號:此時,不需要解釋也不需要言語,人們終於明白整個事件的核心,“林漢州和孟顯東,誰的觀點是正確的”;並且更進一步深入瞭解自閉症的世界,顯然林漢州看待這個世界和解讀這個世界的方式稍稍不同。

一來,人們識破了孟顯東故意攻擊林漢州而設定陷阱的邪惡想法。

二來,人們對自閉症也有了全新瞭解。

這個句號,也許沒有想象之中那麼熱鬧,卻至關重要,特別是對陸潛來說,這才是整個計劃的重點。

悄悄地、細細地、潤物細無聲地,人們對於林漢州的印象、對於自閉症的印象,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儘管前面還有茫茫長路,如果他們想要徹底改變社會對自閉症患者的偏見,顯然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但至少他們邁出了第一步,堅實而重要的一步,密不透風的刻板印象終於撕開了一道小口子。

這很重要。

甚至於,對陸潛來說,這是唯一重要的。

事實上,“藍山”還產生了另外一個附加效應,雖然電影沒有能夠在頒獎季有所作為,票房表現和回聲的瀏覽量也遠遠不算大爆,但兩個版本的橫向對比,讓人們意識到剪輯魔力的同時,也讓人們意識到了電影感——一直以來,導演們就在強調,電影應該是鏡頭的藝術、視聽的藝術、剪輯的藝術。

這些話語總是略顯抽象,但“藍山”卻是一個鮮活生動的案例,讓人們意識到了這點,這也算是為回聲、為藍鯨影業的後續藍圖奠定了一個重要基礎,這樣的意外收穫總是能夠讓人歡欣鼓舞的。

一個驚喜。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睜開眼,校花初戀在面前

洋小賤

隨機系統:穿越的我成為全球公敵

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