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方先生,幸會幸會!”

解縉一進入庭中,便立即躬身躬身行禮。

解縉同樣是一位名士,雖說此時還稱不上大儒,可也頗具名望。

因此方孝孺與他平輩相交,趕緊從椅子上起來回禮道:“太客氣了,快快請坐,你怎麼也來京城了?”

解縉道了謝,一邊囉嗦一邊說道:“之前方先生在書信中雖然常有請教,但終究難以相見,沒想到今日有幸,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

“當日接到先生的書信,知道先生要來京城,所以我就立刻動身了,沒成想還是晚了幾天,呵呵呵.”

方孝孺和解縉時常在書信當中交流自己讀書心得,以及對詩詞歌賦,聖人文章的體會,免不了的,有些時候也會提起朝政。

所以方孝孺便在書信中表達了他對大明出兵一事的擔憂,並且提起自己要來京城的事。

寒暄幾句,問候幾聲,便來到了正題。

解縉問道:“不知方先生這次來到京城,所為何事?”

方孝孺回答道:“就是我在書信裡告訴你的,為了倭奴國使臣請求大明出兵的事……”解縉故作一臉驚詫道:“為了這件事,先生就不遠數千裡之遙,帶著學生沒人前來京城嗎?”

意識到自己的話容易讓人誤會,又趕緊說道:“先生憂國憂民之心,真是讓在下佩服!”

“唉……”方孝孺嘆了口氣道:“與他國交戰,這是一件大事,我等身為讀書人,不可不管,否則聖人之道豈不是被我等埋沒了?”

“我也不想這麼興師動眾,只是距離太遠,我等的聲音……恐怕廟堂之上的滾滾滾諸公難以聽到,所以還是親自前來,當面勸諫的好.”

“方先生高義!”

解縉讚道:“我大明就是要有方先生這樣的剛正不阿,才能滌盪那汙濁之風,掃除阿諛奉承之氣!”

又拱手行禮道:“在下與先生有同樣的感覺,大明豈能擅自開啟國戰,應該與民休息才對!在下願唯先生馬首是瞻,付其尾翼,共同勸諫!”

“好!太好了!”

方孝孺臉上露出笑容,喜道,“能有你這樣的名士加入,分量又重了一倍不止!必然能夠引起皇帝的重視!”

又對門口自己的學生喊道:“劉行,去把我起草的文章拿來,請春雨先生斧正!”

“是,學生遵命!”

那個學生領命之後,便找出來一份文章,捧到解縉面前,“春雨先生請看.”

解縉接到手中,客氣道:“方先生太客氣了,先生儒學宗師,文采高明,哪裡輪得到我這個晚輩指手畫腳,那豈不班門弄斧了?能夠有幸觀賞一下先生的大作,領略一下先生的文筆,就是天大的恩惠了!”

開啟文章,一邊觀看,一邊不由得發出連連稱讚之聲。

最後說道:“先生大作,在下拜讀之後實在受益匪淺!如同晨鐘暮鼓一樣警醒人心!如果先生不嫌棄,在下請求署名,以表敬意!”

方孝孺知道他署名就是在支援自己,所以當然非常喜悅,讓自己的學生取來筆墨,解縉便在後面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陛下,這是下面的人方才呈送上來的,請陛下過目……”謹身殿裡,王忠將一份奏章放到朱允熥面前,請他觀看。

朱允熥知道這份奏章定規有特別之處,否則王忠只會放在奏章堆裡,哪會特意擺到自己面前。

於是拿起來觀看,臉上不由得泛起了笑容。

口中稱讚道,“不錯不錯,行文舒暢,字跡渾厚,既厚重又樸實,這與方孝孺的性格倒是非常相像!”

“嗯,文采也好,語句讀起來別有一番滋味,不愧是名家大儒,果然與眾不同啊!”

見皇帝如此誇讚,只守在一旁的張輔頓時起了好奇心,試探著道:“陛下,這份奏章是那個腐儒方孝孺寫的?”

朱允熥斜眼望去,笑道:“對,怎麼,你也想看看?”

張輔連連擺手道:“微臣不敢,這奏章是寫給陛下的,微臣怎麼能看呢,微臣只是好奇像這樣的迂腐書生,還能寫出什麼樣的精彩文章?”

“看看不就知道了!”

朱允熥說著,便將手裡的奏章扔了過去。

張輔手忙腳亂的趕緊接住,一邊陪著笑,一邊開啟觀看。

雖說臣子們的奏章是寫給皇帝的,可只要有皇帝的允許,其他人也能觀看。

畢竟有時候皇帝為了詢問朝臣們的意見,免不了要把奏章給他們瞧瞧,讓他們瞭解發生了什麼事。

“怎麼樣?寫的好不好?”

朱允熥接過來王忠奉上的茶水,輕輕喝了一口,笑問道。

“額,這個……”張輔當真是糾結無比,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快速在腦海裡面翻滾了一番,然後斟酌著說道:“回稟陛下,要說文采那沒說的,人家不愧是大儒,寫文章的水平微臣就是學一輩子也學不來!”

“可要說他所寫的內容嘛……”“如何?”

朱允熥問道。

“微臣還是覺得他太過迂腐!簡直就是腐儒一個!”

張輔又答道:“陛下,說來說去方孝孺就是反對朝廷用兵,反對出兵協助倭奴國平叛,什麼手段懷柔,什麼施行王道,什麼宣揚教化……這寫的都是什麼呀?!簡直狗屁不通!只見過拿刀殺死人的,沒有見過滿口胡話,噴吐沫星子把人淹死的!”

又看了一眼奏章後面的署名,張輔眉頭一皺道:“陛下,這個解縉也有署名……他們這是不懷好意呢!”

站在一旁的錦衣衛指揮使蔣瓛行禮道:“啟稟陛下,解縉接到方孝孺的書信,也來到了京城,昨日他前去客棧拜訪,這才有了聯名上奏.”

朱允熥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又轉向張輔問道:“那你說,他們怎麼就不懷好意了?”

張輔手指著奏章道:“陛下,這不是很明顯嗎,天下能稱得上大儒,稱得上文人名士就那麼幾個,其中方孝孺和解縉可以說是最為有名的,這一下子就來了兩個……,還聯名上奏勸諫陛下,這……這簡直就是……”說到最後,張輔不由得撓了撓頭,他能夠感受到這裡面的意圖,可自己才疏學淺,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兩位天下矚目的大儒名士,進京聯名勸諫,你聽還是不聽?不聽?那你就是不聽忠言的無道昏君!他不管他們勸諫的對不對,反正人家的身份擺在那裡,自然會有人跟從支援!而且按照文人的做派,你若是不聽,他們就使勁抹黑!文章裡面痛罵,詩詞裡面諷刺,書信裡面挖苦,畫作裡面暗喻,手段千奇百怪,全是他們發洩的渠道!所以這也是古代帝王害怕文人的原因!就拿開創貞觀之治的李世民來說,在唐朝皇帝當中可謂是第一號賢君了,不還是被魏徵壓的喘不過來氣?甚至自己的一言一行,私人小事,都得受他管理!否則你就是昏君!皇帝若是聽了呢?那就說明他們是上奏勸諫的對!是皇帝做錯了!所以說知錯能改,也是一項美德。

可身居高位,坐在皇帝的寶座上,怎麼能夠給天下百姓留一個經常做錯事的印象呢!那朝廷政令還有什麼威嚴?百姓可能會想,這也許又錯了!過段時間說不定就撤銷了……不僅是百姓,就連官員也會這麼想!自己遵從朝廷的政令,努力做了許多,可到最後朝廷又改回來了……這不是顯得自己無能嗎!時間久了,還有哪個官員會去執行政令?必然是能拖就拖,能不辦就不辦!反正還會再改嘛……所以,這不但對皇帝的威望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就連朝政的實行,也會變得消極怠慢起來……張輔提議道:“陛下,要不微臣帶人把方孝孺還有他的門人學生,還有那個解縉都抓起來吧!把他們往大獄裡一關!一了百了!省得他們再來括噪!”

朱允熥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把他們抓起來砍了頭都輕鬆容易,可你能堵住悠悠眾口嗎?”

張輔急得直撓頭:“陛下,文人的嘴那就是騙人的鬼!什麼是到他們的口中都變了樣!想堵住他們的嘴可太難了!”

“哼!”

朱允熥冷哼一聲道:“給你一個任務,你現在就好好想想,怎麼堵住他們的嘴!然後再往他們嘴裡塞一嘴馬糞!”

“啊……”張輔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整個人都愣在那裡,實在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看著底下的王忠、李福,還有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朱允熥也道:“你們也想,誰想到了重重有賞!”

“額,是,奴婢遵命……”幾人互望一眼,臉上不由得露出了苦澀的神情。

拎刀子殺人容易,可堵人家的嘴……這太難了!簡直是地獄級別的難度!尤其是大儒名士,你又不能把他們嚴刑拷打,又不能威逼利誘,否則人家一嚷嚷,那就是震驚朝野的醜事!你還能有什麼辦法?“陛下,那這份奏章該怎麼辦?”

張輔問道。

朱允熥一笑,“朕看了就礙眼,不必還回來了,你不是欣賞方孝孺的文采嗎,好好觀賞吧,等欣賞夠了是燒火,是用做手紙,都任憑你!”

“……”張輔瞬間無言以對。

他本來問的意思是怎麼回覆,或者怎麼處置方孝孺、解縉等人,不是說奏章放哪裡呀……張輔拿著手裡的奏章,頓時覺得這就是燙手山芋,扔也不是,留也不是。

晌午朱允熥去了大善殿,與朱元璋一同用飯。

雖然只是幾樣小菜,可不知道因為是朱元璋親手種出來的,還是廚子的手藝驚人,總之讓朱允熥覺得非常美味。

就連米飯都多吃了一碗!等用過了飯,便坐在偏殿裡面與朱元璋一邊飲著涼茶,一邊閒聊了起來。

朱元璋問道:“咱聽說倭奴國的使臣請求你出兵了?”

“是,他們是這麼請求的,還把他們本國的北海道贈送給大明,以做謝恩之用.”

“你恐怕不是為了那一座島嶼吧?即便它再大,也滿足不了你的胃口!”

朱允熥坦然說道:“還是皇爺爺懂我!”

“少拍馬屁!”

朱元璋沒好氣的道。

說完這話,又搖了搖頭,“真不知道你哪裡來那麼大的戾氣……”其實朱元璋心裡非常明白,自己的這個孫兒所圖的根本不是一座島嶼而已!他要的是整個倭奴國!更確切的說,他要的不是那一塊土地,而是要讓他們亡國滅種!朱元璋承認自己也痛恨倭奴國,因為倭寇屢次侵擾大明。

可是他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孫兒對倭奴國心裡總懷著恨意,這是對其他政權所沒有的……即便是北邊的蒙古三部,他也只是惱怒瓦剌韃靼騷擾大明的行為而已,雖然他沒有明說,可朱元璋能感覺得到他只是想解決敵人,並沒有發自內心的那種恨意!可要說對大明的威脅,顯然瓦剌韃靼的威脅更大!對大明的破壞騷擾也更多!從大明立國到現在,都是如此。

是很顯然的,他對倭奴國的恨意要遠勝他們……搖了搖頭,朱元璋道:“咱知道你是個有分寸的人,不會無緣無故就興兵動眾,雖然咱一直想不明白,可知道你定然有自己的主張,所以咱也不攔你,那你的意思去做便是了!”

“是,孫兒多謝皇爺爺……”朱允熥心中極為感動。

因為有些事他無法解釋。

總不能告訴朱元璋倭奴國的人做了很多的惡事,給華夏百姓造成了多大的災難,多麼沒有人性,如同禽獸吧?總不能說自己這是防患於未然,讓他們付出慘重代價吧?可即便自己沒有做出任何解釋,朱元璋依然支援自己,甚至都沒有追問自己這麼做的理由……這讓他的心裡如何不受感……“不說這個了……”朱元璋揮了揮手道:“現在你是大明的皇帝,怎麼做你自己看著辦,咱不想過問……”“可有一件事,咱不能不問!”

朱允熥見他神情這麼鄭重,覺得他有什麼要緊的事,於是趕緊問道:“額,皇爺爺,您說的是什麼事?有什麼您儘管吩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無敵三百年

知己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