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少不了一頓餃子。

還如往年一樣,朱允熥在大善殿裡擺設了案板白麵,還有各種各樣的蔬菜製作而成的餡兒料。

後宮嬪妃有的擀皮兒,有的負責給其他人傳送,一群人一邊包著餃子,一邊高高興興的談論著貼心的事兒,氣氛非常融洽歡喜。

皇后徐妙錦和郭慧妃,以及趙明珠等人坐在一起包,每個人的手法不一樣,所以包出來的餃子形狀也各有千秋。

不過正如朱允熥所說,不管包出來的餃子多麼千奇百怪,只要不露餡兒,煮出來不成片湯就行!而這樣的要求,也立刻引來她們的歡笑。

在水盆裡洗了洗手擦拭乾淨,朱允熥拿過一張餃子皮坐在朱元璋身旁,想拿勺子盛餡料的時候卻發現正被代王和晉王用著,“這是韭菜雞蛋餡兒呀?這可不好包,十三叔你行嗎?”

“咳咳,不就是包個餃子嗎,有什麼不行的,你看看我包的……”朱允熥掃了一眼他面前擺放餃子的小案板,煎餃子上面“點綴”了許多碎韭菜,粘在上面很是難看,並且包的餃子也是歪歪扭扭,跟打了敗仗丟盔棄甲的俘虜一般,“呵呵呵,十三叔,你包的餃子單獨另下吧,省得大家跟著喝韭菜湯!”

“我包的很好啊,你看看,一個爛的都沒有,就算下鍋來回煮三遍都沒有問題!這點自信我還是有的!”

晉王朱棡白了他一眼,毫不客氣的道:“你可拉倒吧,瞧你包的都是什麼呀,不知道了還以為是韭菜丸子呢!餡兒料都跑皮兒上了!看著又沒有食慾,還讓人怎麼吃啊!”

“怎麼就沒有食慾了,我看著很好啊!你們不吃我吃!保證全都吃完了!”

朱桂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所包的餃子是什麼模樣,只不過是嘴硬罷了,總要找點面子嘛。

朱棡道:“好!這可是你說的!到時候給你單獨下一鍋,讓大夥瞧瞧你大年夜是怎麼喝片兒湯的!”

朱元璋把手裡包的餃子放在案板上,“行了,包個餃子有什麼可爭的,他不會包你這個做兄長的就不會教著點兒?”

朱棡頓時沒了脾氣,趕緊陪笑道:“爹,他現在還沒覺得自己錯了呢,你看他振振有詞的模樣,我就是想教他也不聽啊……”朱元璋也沒再說什麼,手裡包著餃子,滿臉無奈的搖頭道:“咱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要折騰咱,悄悄把我這裡搞得一團糟,哪有清靜的模樣……”朱允熥知道他這是在點自己,便笑道:“皇爺爺,人多熱鬧啊,您這裡平常太冷清了,剛好趕上過年,咱們一家人樂呵樂呵,好好團聚團聚,也給您這裡添點兒喜慶.”

朱元璋沒理他,繼續發牢騷道:“都七十多歲的人了,大年夜裡吃個餃子還得自己包,唉……,享不了兒孫的福啊……”朱允熥:“……”他算是看出來了,朱元璋不擠兌自己兩句他心裡就不痛快!不過老人家常拿這個做樂子,以看晚輩吃癟為樂,朱允熥也可以理解……起碼在自己身上是這樣。

而朱元璋結對的結果,就是朱允熥奮起“抵抗”!一個人自說自話肯定沒意思,需要棋逢對手,需要針尖對麥芒,那才有激情!所以朱允熥也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不過話裡話外全是反擊!拉鋸戰不知道持續了多久,兩人還樂此不疲!而坐在一旁的晉王朱棡和代王朱桂,早就傻了眼!好傢伙,這對兒爺孫可真行!很有大戰三百回合,打成平手的架勢啊!甚至隱隱佔據上風!所以二人同時也對朱允熥在心裡豎起了大拇指!這要放到他們身上,朱元璋一瞪眼,他們大腿骨都能軟了!哪敢說出一句反駁的話!自己這位侄兒能左右騰挪,屢屢反擊,乘勝追擊,窮追不捨,多次讓自己的父親啞巴吃黃連……陛下真乃是神人啊!當真佩服的五體投地!吃完了餃子,也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眾人齊齊跑到殿外開始放爆竹。

過年放爆竹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李福準備了許多,不敢讓陛下和太上皇不盡興啊!朱允熥從李福手裡接過一支爆竹,遞給朱元璋道:“皇爺爺,這是孫兒特地讓人制作的爆竹,裡面填了火藥,所以威力大,點燃引線之後就要立刻扔出去,第一隻爆竹就由您來點吧!”

朱元璋也不客氣,接過爆竹將引線湊近火摺子,隨著引線被點燃朱元璋便使勁扔了出去。

“砰!”

的一聲大響,爆竹炸裂開來,紙片紛飛,空氣當中瀰漫著些許火藥味兒。

把兩頭密封的竹節扔進火堆裡面,竹節裡面的空氣受熱膨脹,就會發出響聲。

在宋代的時候就出現了火藥爆竹,又叫做炮仗,是在火藥發明後,以多層紙密卷火藥,接以引線,燃之使爆炸發聲,亦稱為“爆竹”。

而此時朱元璋所放的,就是火藥爆竹,用紙捲成。

尋常百姓家點著爆竹大多是竹節,當然市面上也能買到火藥炮仗,這是價格昂貴,一般人家消費不起。

“來,你也方一個!”

朱元璋很是高興,把手裡的火摺子遞給了朱允熥,朱允熥在眾人略顯緊張的目光中拿過一隻宛如嬰兒手臂粗的炮仗,因為這個炮仗太大了,想必威力必然驚人,所以徐妙錦擔心的看著自己的夫君,可眾人都在,她也不好上前攔阻。

朱允熥給了她一個安心的眼神,點燃長長的眼線,看到引線冒出火花,便使勁兒朝殿前的空地上扔了出去!“砰!”

一聲巨響!“來吧,諸位皇叔,宮裡準備了炮仗很多,大家都放吧!”

朱允熥對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小王叔們道。

可是這幫小傢伙平時受朱元璋的“折磨”留下了心理陰影,朱元璋不說話他們哪敢亂動!所以便一個個偷偷去看朱元璋,想從他得到許可。

朱元璋白了自己的孫兒一眼:“他們年齡還小,這要是被炮仗傷著了怎麼辦,你就是這麼對待我自己王叔的?”

“……”輩分這東西,真是朱允熥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王爺爺請放心,有這麼多侍衛,還有宮裡的太監看著,怎麼會傷了這幫小傢伙……呃,小王叔呢!”

“王叔就王叔,年齡再小也是你王叔!還小王叔……”“是是是,皇爺爺教訓的是!宮裡使用的炮仗引線都是加長了的,斷然不會有事,請皇爺爺放心讓小王叔們玩吧!”

任你怎麼說,反正我就是不改!“哼!”

朱元璋哼了一聲,知道他是故意的,不過也沒有多說。

“玩兒去吧!小心些!”

“多謝父皇!”

幾個小孩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之後,臉上瞬間就樂開了花!“玩兒去嘍!給我一隻爆竹!”

“這應該叫炮仗,爆竹應該形容竹子,給我一隻!”

“火摺子呢,快給我快給我,讓我點第一隻……”幾個孩子立刻便湧了上去,紛紛找李福索要炮仗,李福一邊招呼人給他們分發,一邊讓人看顧好他們,不能讓他們出了什麼意外。

韓王朱松,沈王朱模年齡較大一點兒,便帶著自己的弟弟沈王朱楹、朱棟、伊朱㰘玩樂了起來。

他們都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四年冊封的藩王,只不過現在還沒有就藩罷了。

在另一邊,朱元璋的妃子們也喜樂融融。

只不過她們一是顧及身份,二是要維持自己女子的端莊,所以便讓宮裡的健婦去點。

她們只是在一旁遠遠觀看。

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幾位妃子也是如此,雖然有樂趣,卻不夠開懷,朱允熥便走了過去。

“這爆竹還是要自己點才有樂趣,來來來,朕給你們示範一二……”說著就把王忠放在地上的一隻炮仗點燃,炸出紅紅的紙屑。

“你們誰來點一個試試,放心吧很安全!”

徐妙錦道:“我們看看就行了,這麼驚險的事陛下也別做了,萬一傷著了不好……”朱允熥寬慰道:“皇后放心吧,朕心裡有數,傷不到的.”

又對幾人道:“你們誰要是敢來把它點著,朕重重有賞!”

幾人不忍拂了陛下的好意,也有些忐忑,畢竟那可是火藥做的,比尋常爆竹厲害的很多,她們在孃家的時候受的教導都是要端莊得體,像這種點炮放炮的事哪裡做過!最終在朱允熥的鼓勵之下,趙明珠怯生生的走了出來,“陛下,要不臣妾試試?”

“好,你來點,火摺子給你!”

趙明珠出身小門小戶,平時在家中就經常洗衣做飯,所以並不嬌生慣養,因此膽量也大一些,只見她亦步亦趨的靠近豎立在地上的爆竹,手中的火車子連續往前伸了好幾次,想要把引線點燃,可都因為緊張沒有成功。

再試了幾次之後,“呲啦”一聲引線冒出火光,趙明珠嚇得連連後退。

“砰!”

紅紙卷的炮仗破碎開來,紅紙屑在空中紛飛,宛如一個個優美的蝴蝶,煞是好看。

“好,有賞!”

“臣妾多謝陛下!”

“皇后,你也點一個,沾沾過年的喜慶,也為兒子驅趕邪祟!來……”“是,臣妾遵命!”

一聽是為了兒子,徐妙錦便沒有拒絕。

朱允熥在她身側扶著她的胳膊,一步一步上前,朝著一個炮仗點去……“砰!”

這一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中,帝后二人的恩愛在此顯明。

……第二天一早,徐妙錦便把朱允熥從床榻上拽了起來,因為這是新年的第一日,宣武三年的第一天,按照民間習俗是需要早起的。

用過早飯之後,就需要到各宮去見禮。

朱元璋那裡是肯定要去的,還有郭慧妃那裡,她雖然沒有做過朱元璋的皇后,可也協理後宮多年,該有的敬重還是要有。

至於其他地方,就不用朱允熥親自去了,有些皇后過去看看就行,有些只需要讓宮女送去一些賞賜。

大過年的,也不會有人到宮裡來“串親戚”,所以這幾天朱允熥終於能好好的休息休息,享受一下放鬆的愉悅了。

說實話,雖然朱允熥加強了通政司的職任,讓蹇義他們給自己打打下手,幫助處理一些政務,可每天終究還是停不下家。

皇子朱文疆三個多月了,現在只是會翻身,這也是他這個月份的正常現象。

看著床榻上一會兒王左翻一會兒往右翻的,一會兒又翻個頭朝下,把自己的臉埋在被褥裡的兒子,朱允熥只好用手把他翻過來,伸手在嘴裡哈一口氣,然後伸出一根手指輕輕撓一撓他的腋窩,小傢伙就“嘿嘿嘿,嘿嘿嘿……”的笑了起來,笑到一個地步滿臉通紅,笑得上氣不接下氣,有時候還會笑得吐奶!“不能再笑了,再笑就得打嗝了!”

徐妙錦過來把朱允熥推到一旁,伸手輕輕安撫自己的兒子,又對他白眼道:“有你這麼逗兒子的嗎,孩子太小,不能連著笑,否則涼氣進了肚子就會打嗝,停都停不下來……”這時候朱允熥只能陪笑,“你帶孩子都帶出經驗來了,連這都懂?”

“肯定懂啊,你都讓孩子笑得打嗝兩回了!你這個當爹的不長記性,我能不注意嘛……”朱允熥斜躺在床榻上壞壞一笑:“有經驗好啊,再生孩子照顧的就更好了!”

“別,大白天……”“怕什麼,白天看的才清楚……”“孩子在這兒呢……”“他懂什麼!”

“喔……”……時間過得很快,幾天的休沐馬上就結束了。

當朱允熥捂著後腰上朝的時候,才明白什麼叫做溫柔鄉是英雄冢!過年喜慶,心中高興,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又有充足的時間……當然要做到雨露均霑,並且多沾了……賜恩的好事,朱允熥不介意多做!初六是大朝會,為著宣武三年這新的一年,群臣都上了賀表,不過在他看來,這都是面子工程,沒有一件有益天下的。

“陛下,代王殿下求見,正在謹身殿外等候.”

這日,朱允熥剛出乾清宮,王忠就在轎攆旁稟報道。

“代王?這麼早,他有什麼急事?”

朱允熥問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一百金

王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