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去四次就不少了!這也就是孤兒學堂在東華門外,出了東宮穿過皇城就是,來往比較方便,也能夠不引起別人注意,否則離得太遠,就要考慮到影響了。

徐妙錦心情非常高興,跳起身來就要往外面走。

“哎,你幹什麼去?”

朱允熥見她都快出書房了,趕緊問道。

徐妙錦高興的說道:“殿下應允了此事,我去告訴君主呀,讓她也高興高興!”

朱允熥笑笑說道:“去吧,你們既然有這個心,就用心教授她們讀書識字,可別自己糊塗,再教出一群小糊塗蟲來……”“殿下……”看著那幽怨的眼神,朱允熥可不敢再說下去了,只是叮囑道:“還有一條,可別鬧出什麼事,也別鬧出什麼動靜,悄無聲息的最好.”

“殿下放心,臣妾省得.”

“這件事是姐姐讓你來的吧?”

徐妙錦臉上一紅說道:“殿下你都知道了?”

朱允熥笑了一下,對窗外喊道:“姐姐,你還要偷聽到什麼時候?”

朱依微知道藏不住了,索性就大大方方的出來,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說道:“允熥你這眼睛越來越厲害了!我剛到窗外就被你發現了,大明儲君慧眼如炬,明察秋毫,佩服佩服……”朱允熥說道:“好了好了,姐姐你就別再吹捧了,聽著這些話,把弟弟的牙都要酸掉了,剛才所說的姐姐你都聽到了,一切以穩妥為主,不要走漏風聲,否則讓皇爺爺知道了肯定不會讓你們再去,到那時候我也不好求情,只能還把你們關在東宮裡了……”“好了好了,就會拿皇爺爺壓人!果然是有了妃子忘了姐姐……既然這件事說定,那我就告辭了,省得攪和某些人的好事……”……王忠的弟弟王義負責海上與倭奴國的貿易之後,因為在大明這邊有戶部商貿司暗中協助,因此所需要的貨物根本就不用操心,自然會有人準備妥當,他只要負責海上運輸就行了。

可是隨著對倭奴國南朝勢力的支援,雖然是在暗中做的,可畢竟牽扯的數額極大,要想不走了風聲是不容易的。

而且隨著南朝的勢力不但沒有土崩瓦解,反而逐漸凝聚,一點一點的發展壯大,這頓時引起了足利義滿的警覺。

他暗中派人去查這是怎麼回事,可得到的訊息卻讓他非常震驚!探子稟報道:“將軍,根據屬下的線報,南邊這兩年來暗中得到明朝海上盜賊的支援,向他們輸送了大量的貨物和糧食,因此南邊才得以喘息,在九州與各個大名做生意,不但自己獲取重利,就是那種大名也因此獲利,所以他們才暗中勾結在一起……”足利義滿眉頭緊皺了起來,他如今已經位極人臣,可是還不到四十歲,妥妥的人生贏家,自小就非常有權勢,再加上他為人聰明狡詐,在倭奴國翻雲覆雨,讓南朝臣服促進統一,是他這輩子做的最大的事!也是最榮耀的事!可就是這樣一個人,今日卻感受到了威脅!“即刻請大內義弘!”

“父親,如果讓大內義弘知道這件事,他肯定會想方設法為自己謀利的……”足利義持作為足利義滿的長子,擔心的說道。

足利義滿搖了搖頭,憂心的說道:“現在擔心的不是大內義弘有什麼好處才能收買,而是他站在哪邊的問題……”“父親,他就是個老狐狸,一旦父親有求於他,他肯定會獅子大開口的……”“唉,那也是沒辦法,有些利益是必須讓出去的,如此才能夠讓他繼續支援我們……這件事我會和國王商議……”足利義滿目光冷冷的說道:“等徹底解決南邊以後,我們再把丟失的利益拿回來不遲!”

大內義弘在聽到足利義滿邀請自己的時候,便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八字鬍,隨後又扶了扶自己的月代頭,他當然知道對方請自己的目的!既然有所求,呵呵……那就代表自己又有利益可得了……所以他當即表示願意赴約。

大內義弘是大內氏的家主,和許多土生土長在日本的武士團不同,他們自認為是“渡來人”身份,其祖先為朝鮮百濟聖明王。

他們的祖先不知道什麼原因跑到倭奴國來,在周防國的多多良濱上岸,就在此地繁衍生息了下來,後代便自稱“多多良氏”。

隨著時間的推移,多多良氏成為周防當地的一大豪族,並世代在周防國府裡擔任官吏,後來把家族遷徙到了周防吉敷郡的大內村,便將苗字“多多良”改成了“大內”。

到南北朝時期,大內氏原本是效忠於南朝的,獲得了南朝下賜的“周防守護”職位,討滅了北朝的“周防守護”鷲頭弘直,甚至還攻入了九州的豐前國。

對大內氏頭痛不已的足利尊氏,以任命大內氏家督大內弘世周防、長門兩國守護為條件,才換取了大內氏對室町幕府及北朝的降伏。

也就是說大內氏後來叛變,歸附了北朝。

大內義弘還在其後的“明德之亂”中立下戰功,獲得了足利義滿的加封,同時擔任周防、長門、豐前、石見、和泉、紀伊六國的守護,權勢達到鼎盛。

在忽悠南朝從而達到統一的時候,大內義弘就是中間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大內義弘的勢力不可小覷,是足利義滿需要拉攏的,讓出利益也是必然的!……自從朱元璋讓皇太孫監國以後,就很少舉行大朝會了。

而且每次舉行,朱元璋都不會參加,只是偶爾見一見朝廷老臣,或者在一些慶典的時候露露面。

再加上大朝會根本就談不了什麼實質性的東西,因此朱允熥也就越來越少召開。

五軍都督府中,幾位大將正在商議事情,下面的人稟報有宮裡的太監前來傳話,太監被帶進來之後,就說是陛下呢口諭,三日後舉行大朝會,讓各位將軍及下屬同僚有所預備,準備參加。

藍玉馮勝的人都微微一愣。

就算要召開大朝會,一般也會由御前司知會,不會特意讓宮中的太監傳旨。

而且還是由退居幕後的陛下下旨,既然這樣,陛下是肯定會參加的,這就足以說明這次朝會的重要!顯然,這次大朝會陛下肯定有重大的事要當眾宣佈,與以往的朝會並不一樣!同樣的詫異,也發生在朝廷六部裡面。

各部尚書侍郎在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也知道將有大事發生!文淵閣裡,鐵鉉、景清等人也得到了這個訊息。

暴昭臉上帶著思緒,自言自語的說道:“也不知道有什麼事發生了,陛下要召開大朝會……”景清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喝了一口,眉頭微皺,同樣不明所以。

鐵鉉拿起一旁的摺扇,一邊扇風涼快,一邊說道:“想也沒用,還是做好咱們分內之事吧……三日後,就自然會明白了.”

蹇義整理著桌案上的奏章,默默的點了點頭。

景清也微微頷首,轉過心思,就又忙碌了起來。

雖然這件事眾人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可都知道事出反常,他們不敢議論,只能在心中不住的思量猜想。

聽到朱元璋要召開大朝會的訊息,朱允熥笑著搖了搖頭,自己恐怕是最後知道的吧。

“告訴太孫妃,晌午我在皇爺爺那裡用飯.”

“是,奴婢遵命.”

對於朱元璋要做什麼事,他心裡有三分清楚。

畢竟朱元璋曾經在私下裡面說過要禪位於自己,讓自己早日登基稱帝。

當時自己並沒有同意,哪怕是私下也沒有同意。

不是因為要三辭三讓,不是害怕朱元璋有什麼想法,而是朱允熥覺得有朱元璋在皇位上坐著,同樣也有好處。

因為現在自己監國,除了皇位不是自己的,大明所有的一切都是由自己做主,這就已經掌握實權了!難道非得急不可耐的坐上那個位置才行嗎?縱然朱元璋是真心實意的向上,可諸位藩王,和天下的百姓不一定會怎麼想啊。

畢竟朱元璋是開國皇帝,馬上得來的天下,而且還是推翻了外族統治,使漢人得到釋放,天下的漢人誰不感念這樣的恩德?這也正是朱元璋在歷史上名聲極大的原因!這樣的開國皇帝,自然會得到天下人的支援,皇位坐的非常穩固!(李淵例外……)可自己的推脫並沒有起到作用。

年前的時候自己準備讓翰林院編撰女子所讀的書籍,已規範女學,可朱元璋卻讓自己登基之後再做,以免搶了自己的“功績”……還有別的大事,也都暫且擱置,沒有去做,這就說明他是多麼急不可耐的要禪位了……畢竟,有些朝廷大事是不能等太長時間的……而且過完年之後朱元璋就生了一場病,雖然不是太重,卻也足以消耗這位老人家的精氣神。

“皇爺爺,您可真是清閒自在啊……”來到後宮,看到朱元璋正在抱著一個幼女,便說道:“這位就是小姑姑吧?來讓我抱一抱!”

說著伸手就要去抱。

朱元璋一把將女嬰抱到一旁,一臉嫌棄的說道:“毛手毛腳的,這要摔著了怎麼辦.”

“不過有句話你倒是說對了,這就是你的姑姑,見了是得行禮了,來,給你姑姑行禮問安吧……”朱允熥頓時面露露苦色:“皇爺爺,孫兒就是現在行禮,小姑姑也聽不懂啊,還是等姑姑長大之後再補上吧……對了皇爺爺,您給小姑姑可封了尊位?”

這個女嬰就是朱元璋的第十六女,生母張氏,朱元璋臨終遺詔,嬪妃一律賜死殉葬,雖然在一些杜撰的故事中,張氏因寶慶公主故免於殉葬,但事實上,據明朝官修史《明太宗實錄》記載,寶慶公主“生而太祖崩,母張氏亦卒.”

朱元璋駕崩後,寶慶公主生母張氏也在宮中死去,並未免於殉葬。

雖然知道她就是寶慶公主,可朱允熥還是當做不知道,畢竟朱元璋現在還沒有給她封號呢。

把女嬰遞給宮女,朱元璋活動了一下有些痠痛的胳膊,說道:“你覺得呢,應該給她……你小姑姑一個什麼封號?”

朱允熥明白了,他是在故意拿這個懟自己呢,一口一個“小姑姑”……“皇爺爺,這裡哪有孫兒說話的份兒,一切全憑皇爺爺做主就是了,孫兒可不敢越俎代庖……”“那你覺得“寶慶”怎麼樣?咱就想著讓她平平安安,無病無災,那才值得慶賀呢……”只可惜這只是朱元璋美好的願望罷了!歷史上,朱棣即位之後,公主只有八歲,朱棣命徐皇后照顧年幼的妹妹,如同照顧自己的女兒。

永樂十一年寶慶公主十九歲,當時千戶趙輝在鎮守金川門,二十有餘,相貌英俊非凡,因此被選為駙馬,公主的嫁妝非常豐厚,是其他公主的好幾倍。

婚禮時,皇太子朱高熾親自送姑姑到住處,尤為殊榮。

寶慶公主性情純淑,宣德八年去世,享年三十九歲。

駙馬趙輝縱情聲色,壽九十歲,成化十二年才去世,真tnd是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皇爺爺老來得女,如獲珍寶,天人同慶,寶慶,這個名號確實不錯,皇爺爺真是學府五車、博學多才啊……”朱元璋笑了笑,顯然也很覺得舒心暢快,老來得女,尤其是像他這個歲數,確實有驕傲的資本!“少拍馬屁,說吧,今日來咱這裡所謂何事?咱剛召開大朝會你就來了,怎麼,咱連這個權利都沒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叔父神探狄仁傑,我打造破案天團

克萊森

一天一袋大米,災年收留千萬美人

知豬俠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