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和,準備車駕,到燕王府.”

午睡之後,朱允熥又在文華殿處理政務,朱元璋既然把工部交給自己,那自己就得擔起這份責任。

對於朝堂上的滾滾諸公而言,工部就是一個踏踏實實做事的地方,除了營造皇家的宮殿,修繕城牆之外,還負責天下的水利工程,和田地的開墾改造,所以工部如果做得好,那將會有利於天下!朱允熥必須熟悉天下所有的工程,以及工部能夠發動的力量,才可以考慮今後如何做事。

“是,奴婢遵命.”

馬和領命,躬身退下,準備車駕去了。

在一旁服侍的王忠看了看天色,詢問說道:“殿下,太陽快落山了,殿下在何處用膳?”

朱允熥放下手中的冊子,活動活動手腕,舒緩著身體說道:“那就在燕王府吧.”

“是,奴婢這就吩咐下去,好讓燕王有個準備.”

作為一個儲君,去臣子家中吃飯並不那麼簡單。

首先護衛就要先進入臣子的家中,所有無關人等都要聚集到一處,看管起來,以防有人藉機行刺。

就算是能夠到身旁服侍的婢女,也要經過仔細的搜身檢查。

製作膳食所用的各種材料,哪怕是清水餐具,都要經過嚴格檢查。

而臣子家中的廚師,也要在嚴密的監視之下製作菜餚,不能有一丁一點的疏漏。

燕王在接到宮中命令之後,也微微有些差異。

皇太孫親自前來,如果對於其他人肯定是殊榮無比,可是對於自己……燕王可是知道自己被太孫敲打,現在心中還有膈應,只不過沒有撕破臉皮罷了!皇太孫此次前來,很有黃鼠狼給雞拜年的意思啊……“臣,燕王朱棣,拜見皇太孫殿下!”

黃昏的時候,在燕王府門前,燕王朱棣帶著家眷早已等候多時了。

見朱允熥從馬車裡面出來,便恭恭敬敬地參拜行禮。

“哎呀,王叔真是客氣了!怎能行此大禮!快快請起!”

朱允熥笑容滿面,趕緊上去把朱棣扶起來,“王叔的大禮,侄兒受之有愧呀,王叔近來可好?”

朱棣客氣的說道:“多謝殿下記掛,臣一切都好.”

“嗯,那侄兒就放心了.”

看到還跪在地上的眾人,便說道:“都起來吧,今日是親人相見,敘的是親情人倫,都不必拘禮.”

“是,多謝皇太孫殿下.”

在燕王的引導之下,一路來到王府大堂。

朱棣請他坐在首位上,婢女趕緊送上熱茶,招呼的極為周到。

一陣寒暄過後,朱允熥問道:“王叔,為何不見三位兄弟呀?”

朱棣便讓人把三個兒子帶來,對他們說道:“還不快拜見皇太孫殿下!”

“拜見皇太孫殿下!”

朱高熾兄弟三人恭恭敬敬的行禮,三人的身高就像樓梯一般,排列的非常整齊。

朱允熥笑著對面前的胖子說道:“你就是高熾吧?按照年齡我還得稱呼你一聲堂兄呢.”

朱高熾肥頭大耳,身材臃腫,一臉憨厚的模樣,行禮說道:“殿下客氣,臣不敢……”按照年齡,朱高熾是八月出生的,而朱允熥是十一月,所以比他大了幾個月。

看了看他的身材,朱允熥囑咐說道:“堂兄是個有福之人啊,心寬體胖,一臉的福相,好生令人羨慕!”

朱高熾聽到這話,心中不由的有些欣喜,臉上的笑容也越發燦爛,畢竟無論是他父親,還是兄弟,總是嘲笑自己太過肥胖,殿下這話聽著真是悅耳啊……眼神不由得飄向朱棣,只見自己的父親正惡狠狠的盯著自己,朱高熾不由得心中一沉,笑容也僵在臉上了……朱棣狠狠的瞪了自己的兒子一眼,拱手說道:“此子不成器,騎不得馬,挽不得弓,讓殿下見笑了!”

朱允熥卻說道:“王叔這麼說就不對了,世子有世子的福氣,彎弓射箭、騎馬打仗,那是將軍的事,王叔不必苛責.”

老二朱高煦撇了撇自己的兄長一眼,眼睛一翻,一副嫌棄的模樣。

他的動作雖小,朱允熥卻盡收眼底。

難怪在歷史上,老二總是要和老大爭儲君之位,就是老大做了皇帝,他還不服氣,甚至還想著造侄子的反。

原來這倆兄弟天生就不對付啊!“你是堂弟高煦吧?”

朱允熥走上前去,頗為欣賞的捏了捏他的肩膀,朱高煦知道殿下這是有意考較,立刻暗自用勁兒,把身體肌肉繃的非常緊實。

所以入手就是強健的肌肉,“不錯,面色剛毅,身體結實,一看就是武將胚子!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啊!”

朱高煦聞言大喜,立即行禮道:“多謝殿下誇讚!”

朱允熥又仔細看了看他的面相,驚喜的說道:“四叔,高煦長得和四叔真像啊!都是勇武果敢!四叔真得好好培養培養,照之而看來完全可以繼承四叔的志向!”

朱高煦越發激動,臉上也漸漸泛紅,身體挺立得筆直,想要把自己的優點完全展現出來。

朱棣看了二子一眼,客氣的說道:“老二有些喜歡刀槍棍棒,也是非常平庸的,當不得殿下如此稱讚.”

“四叔這話說的太謙虛了……”接下來又對朱高燧說了幾句勉勵的話,他今年才十歲,尚且懵懂無知,聽到誇獎的話就覺得非常開心。

天色漸漸的暗下來,晚宴也就開始了。

雖然是親人,但也君臣有別,所以仍然採取分餐制,一人一案。

在王府中能夠作陪的,也只有燕王朱棣一人,其他人還沒資格與儲君用膳。

等酒菜上齊,朱棣禮讓說道:“府中不比宮裡,沒什麼好東西,委屈殿下了.”

朱允熥看著面前滿桌子的美味佳餚,點點頭說道:“這可比我的宮裡吃的好多了,讓四叔破費了.”

“殿下客氣了,請殿下用膳.”

直到朱允熥拿起筷子,夾菜放入口中,朱棣這才動筷。

吃著吃著,朱允熥突然問道:“四叔,聽皇爺爺說你將要返回北平了?”

朱棣停下了筷子,抬眼看了他一下,不明白他這麼問的意思,只好緩緩說道:“回稟殿下,臣回到京城已經有些時日了,按照日子確實該走了……”吸了一口氣,好像下了什麼決定一樣,行禮說道:“殿下,這些年來臣屢次和蒙古人交戰,有時需要風餐露宿、馬背顛簸,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所以臣想向殿下求個恩典,容許臣留在京城養病,不知殿下能否應允……”“什麼!”

朱允熥臉上滿是驚訝,關切的問道:“四叔莫非身體有癢?!這怎麼能行!得趕緊讓太醫診治啊!瞿陶快快傳令,讓太醫……”“殿下,殿下……”朱棣急忙將他攔住,“殿下不必焦急,臣的身體倒是沒什麼大礙,只是……想要靜養罷了……”朱允熥滿是疑惑的問道:“四叔當真無事?”

“沒有大礙,多謝殿下關心……”朱棣又鼓足了勇氣說道:“殿下,臣在北平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生怕蒙古人又來寇邊,時常思慮萬千,寢食難安,還請殿下體諒臣的難處,容許臣歸養京城吧……”想要留在京城?那怎麼能行!如果按照清朝韃子的傳統,會把所有的王公貴族都圈養在京城裡面,恨不得他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做一個大家閨秀!那樣的話,就不用擔心有人作亂生事,威脅皇權了!清朝皇室被禁錮在北京地區,使得清朝在接近三百年的統治中,幾乎沒有出現藩王叛亂的情況,所消耗的中央資源也很少。

畢竟是養豬嘛,費點飼料就是了!但是時間長的養豬,也形成了“八旗子弟”的頹廢。

想要報國,卻被上面的人忌憚,因此就算你再有才能,也只能擱置一旁!所以他們每天沒有事幹,就只能飛鷹走狗,也不會窮死,也餓不著。

久而久之,八旗兵失去了戰鬥力,最後還是被外國列強所欺辱。

所以清朝所採用的圈養方式,起碼在維護皇權上是正確的。

可要知道明朝,尤其是洪武年間,和清朝的情況不一樣啊!“四叔,北平地區有來四叔坐鎮,才讓蒙古人無計可施,如果四處離開,那就是給了他們機會,必然頻頻寇邊,肆意猖狂啊……”“也唯有四叔鎮守北平,朝廷和天下百姓才能夠安穩……”朱元璋之所以採取分封制度,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都城在南京!因為明朝的都城在應天府,距離九邊太遠了,而蒙古人又是大明最長大的敵人,所以邊關必須有非常多的大軍,才可以拱衛大明,將敵人拒之於外。

距離太遠,皇帝根本沒有辦法很好的管控軍隊。

既然有大軍,那就要有大將。

那麼多的軍隊,交給誰朱元璋才能放心?要知道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這並不全是驕兵悍將你也找出來的,而是實際的情況!軍營裡面上上下下,只知道效忠將軍,不知道皇帝,那還得了?要知道一旦所託非人,邊關大軍全部揮師南下,那麼推翻大明朝不在話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近代列強進行時

也許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