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他們怎麼走了!”

就連朱元璋也驚訝地問道。

畢竟剛才還在想辦法如何安置他們,如何讓他們暫且回去。

正在一籌莫展呢,這些士子居然退去了?會不會有人……一想到這裡,朱元璋的臉色瞬間陰沉了起來,“說,是不是有人恐嚇威脅士子了?誰這麼大的膽子!”

慶童見朱元璋誤會了,連忙到自己的嘴上打了一巴掌,趕緊解釋說道:“都不是皇爺別誤會,是吳王殿下回來了!那些是士子看到吳王殿下的車駕,就立刻圍了上去,經過吳王殿下的開解之後他們就退去了.”

“而且這些北方士子還跟著護送吳王殿下的車駕,直到外五龍橋,眼睜睜的看著殿下的車駕進了皇宮,他們這才離去的……”朱元璋這才鬆了一口氣,不管因為什麼原因,有人叩闕都不是什麼好事。

“你看,咱就說他會蠱惑人心吧!”

朱元璋又開啟了懟孫模式……畢竟人家既然敢叩闕,就是有了天大的冤情,必須要討一個公道。

現在結果還沒有出來,他們怎麼會輕易退去呢!可是自己的孫兒一番說話,不但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離去,居然還讓他們護送車馬!顯然這些士子們極為感激愛戴自己的這個孫兒啊,要不然怎麼會有這樣的舉動!這不是蠱惑人心是什麼?臭小子哪有那麼大的威望!……慶童出了奉天殿,來到朱允炆和劉三吾身前。

恭敬地行禮說道:“啟稟二殿下,陛下說這次核查一時半會兒出不了結果,不讓殿下不必等候了,暫且回去吧.”

朱允炆的心中立刻覺得堵得慌!自己在殿外等了這麼長時間,皇爺爺都沒有召見自己,現在又打發自己離開。

難道皇爺爺對自己真的失望透頂了?一時之間,朱允炆在心中非常彷徨,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足了勇氣問道:“慶公公,敢問皇爺爺現在……”慶童回答說道:“回殿下的話,因為那些北方士子都已經離開了,陛下的心情也好了很多,殿下不必牽掛……”朱允炆驚訝的說道:“離開了?他們那樣……怎麼會離開呢?”

慶童說道:“是東宮三殿下在回宮的路上被他們攔住,在三殿下的勸說之下,他們就離開了……”緊接著慶童又把在承天門外發生的一切,都告訴了朱允炆。

此時的朱允炆覺得耳朵之中嗡嗡發響,慶童說了什麼他完全聽不清楚。

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又是三殿下!又是朱允熥!居然又是他!憑什麼自己多方講說解釋,苦口婆心,那些士子就是不肯相信!而他居然那麼輕易的就化解了,那麼輕易和就讓叩闕計程車子離開!他們為什麼要聽他的話!他的話有什麼可信的,有什麼威信!簡直荒唐!慶童又對劉三吾說道:“劉學士,你年事已高,不能久立,請回去吧,等有了結果奴婢會去通知您的.”

“多謝,那就有勞了.”

劉三吾道了一聲謝,眼神之中也充滿了暗淡。

手中拄著柺杖,邁著蹣跚的腳步漸行漸遠……陛下對自己的禮遇已經消散了啊……慶童再次對朱允炆行禮說道:“陛下還讓奴婢去請三殿下商議對策,奴婢不便停留,這就告辭了,殿下恕罪.”

說著便躬身離去。

這一句話,又像一根刺一樣紮在了朱允炆的心裡!皇爺爺居然要找他商議對策!朱允炆感覺到很不可思議,也感到很迷惑。

明明自己在這次科舉考試上沒有任何錯誤,北方計程車子為什麼就揪著不放!為什麼就掀起這樣的大事呢!更重要的是朱元璋。

朱允炆實在不明白,朱元璋應當明白自己沒有錯啊,到時候秉公處置就行了。

為什麼還要找他商議對策呢!自己才是這次科舉考試的主持者,為什麼不來問自己呢?出了這樣的事情難道他不值得懷疑嗎?為什麼還要找他!一股不平之氣,縈繞在朱允炆的內心。

……此時在東宮裡面。

朱允熥剛送了江都郡主回去,還沒有來得及歇息一番,就聽到司禮監的太監慶童到了。

慶童行禮說道:“拜見吳王殿下!”

朱允熥坐在椅子上,一臉疲憊的模樣說道:“噢,是慶公公來了,不必多禮.”

慶童接著說道:“啟稟吳王殿下,陛下請吳王殿下前去奉天殿,有要事商議.”

朱允熥眉頭不由得就皺了起來,推脫說道:“哎呀,今日公務繁忙實在是太累了,你回去告訴皇爺爺,請他老人家務必保重身體早早歇息,不可操勞過度.”

按照歷史上的南北榜案,朱元璋自己就能夠給出一個相對來說不錯的答案。

並且在以後的科舉考試中採取了分省錄取的模式,在這個時代也是比較妥當的辦法。

所以朱允熥相信,即便是沒有自己的參與,最終的結果也會讓北方計程車子滿意。

既然如此,那自己何必過多幹涉呢。

況且自己現在所能給的意見,也很容易讓人懷疑兄弟不睦,這可是天家大忌啊。

畢竟朱允炆全部錄取南方士子的做法,實在太低階了。

慶童一臉為難的說道:“吳王殿下,陛下還正等著您呢……您就可憐可憐小的吧,陛下本來就在氣頭上,您要是再不去……陛下發起火來,可是會要奴婢的命啊……”見他這樣,朱允熥說道:“慶公公,不是我刻意為難你,而是我實在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即便去了也無能為力,你還是先回去吧.”

“這,這……”慶童也是非常為難,可自己畢竟是個奴婢,也不敢勉強啊,只好無奈的離開。

李福打來了一盆水,放在朱允熥的腳底下,一邊給朱允脫去鞋襪,一邊說道:“殿下,陛下相請,你若是不去……陛下怪罪怎麼辦?”

朱允熥毫不在意的說道:“放心吧,皇爺爺是不會怪罪的,況且現在是否舞弊,還沒有結果呢,我去了又有什麼用.”

其實還有一句話,朱允熥沒有說。

那就是,這是否是朱元璋的試探,那還不一定呢!但凡是個明白人,都知道朱允炆這次肯定做的不對!無論有沒有舞弊,只要他錄取的全是南方士子就不對!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自己一有機會就提出“正確意見”,上趕著刷存在感,那和落井下石有什麼區別?你就那麼心急?就那麼容不下兄弟?所以這個時候朱允熥必須得端著!哪怕是朱元璋相請,也得躲著,能躲多久是多久!沒辦法,吳王也不是太孫,還是得小心一點兒啊。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又見蓼兒窪

聽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