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東宮往西面經過武英殿,在穿過西華門,往北路過內府諸庫和羽林右衛,接著一路往西。

在這裡有軍府右衛,在它旁邊就是小校場,這也是朱允熥護衛營所在的位置。

他所選取的一千護衛,就是在這個校場軍營裡面駐紮訓練,正是在皇城的西北角。

而營地的北面就是舟山,翻越過就是玄武湖。

如果要走平地,只要往北出了太平門就到達玄武湖了,偌大的一塊空地上,根本不會有外人前來。

在校場的西面就是南京國子監,而且只有一條道路相隔。

“立刻準備酒菜,為他們接風洗塵,餓了一天,肚子也受不了啊!”

回到護衛營,朱允熥並沒有立刻去見士卒,而是立即吩咐說道。

“是!屬下這就命人準備!”

瞿陶答道。

其實朱允熥的用意再明白不過,就是要把此事給做實了!也是要藉著這個機會,溫暖盛庸的心!要知道人在大起大落之時,最容易被感動。

朱允熥又對自己所選取的幾位將領說道:“正好你們幾個也都在,互相認識認識,以後就是袍澤了.”

“是!多謝殿下賞賜!”

幾個將領也很是感動,殿下剛入軍營就如此款待他們,怎不讓他們心中歡喜。

朱允熥滿意的點了點頭。

今晚,就是收服人心之時!鐵鉉帶著吳王殿下的命令,向盛庸所在的軍營而去。

此時天色已經漸黑,盛庸和他手下的兵馬已經靜坐了半天,有幾個都因為體力不支倒下了。

還能夠堅持的,身上也都是身體發麻,痠痛不已。

盛庸看了看自己的這些兄弟,他的心中在傷痛!這些人已經跟隨自己幾年了,屢經沙場,能活到現在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許多人的身上都有傷疤,他們在戰場上從來沒有膽怯過。

可是卻在這裡遭受不白之冤!忍受眾人的凌辱之苦!盛庸的胸中有一口氣,覺得很是憋屈!若是自己和兄弟們戰死在沙場上,那倒也沒什麼,死則死耳!這本來就該是武將的歸宿!可是現在……這口氣實在是咽不下去!官長竟然聽信一面之詞,就如此嚴厲的責罰自己的部下,這是打自己的臉!踐踏自己這個做主將的尊嚴!他甚至連解釋的機會都不給自己!還把自己這些人交給對方,真要是自己讓步了,恐怕他們還不知道如何炮製自己的兄弟呢!都督啊……你對我等竟然如此不信任嗎!你厭棄我等,竟然是棄之如敝履嗎!寒心哪!暴曬兩日!有多少人能夠經得起兩日的暴曬?已經半天了,自己的兄弟有些已經倒下昏迷了。

你們還要怎麼樣?!“蹬蹬蹬……”一陣馬蹄之聲傳來,盛庸等人就看見一隊戰馬從遠處疾馳而來。

雖然跑得極快,但是對列卻極為整齊,絲毫不亂,足見精銳。

到了跟前,鐵鉉等人翻身下馬,看了看盛庸,又看了看他身後靜坐計程車卒。

手一伸,拿著令牌對著盛庸等人高聲說道:“殿下有令,盛庸所屬兵馬,從今以後調往京營中衛,歸中軍都督府所轄!”

盛庸默默的站了起來,他身後計程車卒們也都相互攙扶著站起身來,期間一言不發。

盛庸從鐵鉉的手中接過令牌,確認無誤之後,這才長舒了一口氣,將令牌交還給鐵鉉。

“末將遵命!”

盛庸高聲答道。

鐵鉉點了點頭,說道:“將士們,聽我將令!所有人等立刻出城!到城外軍營駐紮!”

“是!”

盛庸率先應道。

“是!”

上百兵卒齊聲應道。

“隨我出營!”

鐵鉉帶著盛庸的兵馬立即出了左衛的軍營。

一出軍營,中軍都督府的都督徐輝祖就已經在外面等候了。

鐵鉉行禮說道:“就有勞魏國公把他們帶回去,好好安置了.”

徐輝祖看了看鐵鉉盛庸等人身後計程車卒,點頭說道:“殿下有命,屬下自當遵從,鐵大人不必客氣.”

此時,盛庸也有一點懵,一方面是因為中軍都督府的都督親自前來接自己等人,另外一方面,就是他們口中所說的“殿下”。

盛庸知道,肯定是這位殿下在背後使了力,所以才讓自己和自己的兵馬。

能夠轉調,脫離被打壓排擠的境地。

可問題是自己從來都不認識哪位殿下啊。

而且這個時候把自己要走,肯定有損李景隆的面子,可是這位殿下仍然這麼做了。

這讓他的心中非常感動。

鐵鉉又轉頭對盛庸說道:“盛千戶,把你手下計程車卒交給魏國公,魏國公一定會善待他們的,你就不必擔心了.”

“末將不敢……”鐵鉉繼續說道:“你就不必一同前往中衛了,對於你殿下另有安排,跟我走吧,別讓殿下久等了.”

“末將遵命!”

既然這位殿下有這樣的安排,那麼自己的部下肯定不會再受排擠,況且這些士兵都是屬於朝廷的,並不是自己的私人產業。

所以當聽到朝廷對他們有所安排的時候,也就欣然應允了。

此時徐輝祖的軍營之中,已經準備好了酒菜飯食,都很豐盛。

盛庸的兵馬餓了半天,又在太陽之下暴曬,消耗極大。

在得了徐輝祖的命令之後,便開始狼吞虎嚥,豪飲酒水。

而在朱允熥的護衛營中,他所選取的人也都在做介紹。

“啟稟殿下,末將潘忠……”“殿下,末將名叫楊松……”“啟稟吳王殿下,末將耿睿,見過殿下.”

朱允熥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詢問說道:“耿睿,長興侯耿炳文是你的父親?”

耿睿臉上一紅,行禮說道。

回殿下的話,我父親正是長興侯……”“嗯……”朱允熥點了點頭,一時之間,心裡面感慨萬千。

其實在靖難之役中,建文帝首先是派長興侯耿炳文擔任主將,那時候他已經是個老將了。

在耿炳文遭遇戰敗不敵燕王朱棣之後,建文帝這才撤換下了耿炳文,以李景隆為大將。

而耿炳文的長子就是耿睿,(又名耿璇),歷史記載他:“尚懿文太子朱標長女江都公主。

炳文北伐,璇嘗勸直搗北平。

炳文受代歸,不復用,璇憤甚。

永樂初,杜門稱疾,坐罪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盜墓:我與妹妹一同穿越

寞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