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三百餘人的兵馬,帶著十幾車物品一路南下,朝著京城而去。

只見這隻兵馬人數雖然不多,但陣容非常齊整,一個個士卒默默不言,臉上表情堅毅,無不透露出來精兵強將的姿態。

他們一路由北向南,已經走了很多天了,不過身上卻沒有任何疲憊之態,反而因為距離京城越近,也越發顯得更加精神。

在天空中飄揚的旗幟之上,赫然寫著一個大大的“燕”字。

坐在馬車裡,燕王朱棣的眉角總是帶著淡淡的憂愁。

燕王王妃徐妙雲看出丈夫有些憂慮,便試著問道:“殿下,我們馬上就到京城了,為何殿下看上去心事重重,不知道臣妾能否為殿下分憂?”

朱棣臉上擠出一抹笑容說道,“沒事,我只是擔心離開了北平,如果蒙古人趁機騷擾邊境,會不會猝不及防,導致邊關危機,百姓遭殃……”徐妙雲說道:“殿下,出發的時候你都已經做過部署了,就算是蒙古人真的想要挑起事端也足能夠應對,殿下就不必多操心了……”朱棣當然不會告訴他自己為何憂愁,只是點點頭說道,“你說的也是……既然做了安排就要相信屬下的能耐,這大冷的天,蒙古人也不會犯邊吧……”徐妙雲安慰說道:“那殿下就更不用擔心了,邊境的將士們和蒙古人多次交戰,又有殿下的周密安排肯定不會有事的……殿下,我們回京是先到王府,還是先去皇宮拜見父皇?”

“你們先回王府吧,我去拜見父皇就可以了,這一路舟車勞頓很是顛簸,也難為你了……”“殿下說哪裡的話,臣妾身為王妃,跟隨殿下回京也是當有之義,哎對了,父皇的壽辰安排在什麼時候?”

朱棣回答說道,“父皇並不準備大事操辦,估計也是讓尚膳監做著飯飯菜,一家人團聚團聚,就當是過壽了吧.”

徐妙雲笑道:“估計如何操辦也是要聽皇太孫殿下的安排吧?臣妾聽說是太孫請命,父皇這才准許諸位親王回京的.”

聽到這話朱棣有些煩躁,“應該是吧,不過既然是父皇的壽辰,那自然是以父皇為主!一切都還要聽父皇的!”

徐妙雲扳著手指頭說道:“殿下,不管怎麼說都是父皇的壽辰,咱們就帶這麼些點東西……是不是有些太寒酸了?”

朱棣揮揮手,皺著眉頭說道:“這些東西都是用我的俸祿置辦的,我可沒有盤剝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呵呵……”徐妙雲笑出聲來,斜眼看著自己的夫君說道:“又沒有誰說你盤剝百姓,你這麼生氣幹嘛……”“我沒生氣……”朱棣搖搖頭,想要把裡面的煩躁之氣驅散。

徐妙雲叮囑說道:“殿下,到了京城見到諸位親王可不能這麼說話,你要這麼說別人就會覺得你是在指桑罵槐,那可是要得罪人了!”

“既要恭賀父皇大壽,又要慶賀皇太孫殿下的冊封大典,沒有像樣的東西怎麼拿得出手,這樣吧,等到京城我再置買一些禮物.”

“不用了!”

朱棣有些煩悶的說道:“不管怎麼說我都是他的叔叔輩兒,這輩分不能亂!既然父皇冊封他為皇太孫,那我們們表示一點心意也就是了,用不著大張旗鼓.”

“好好好……都依你還不成嗎,既然你不願意花錢那就不花了,不過可別讓人說咱們摳門兒吝嗇……”徐妙雲沒有辦法,只好順從丈夫的意思。

朱棣又想到了什麼,轉頭對妻子說道:“給家裡準備的禮物都備好了嗎?你多少年都沒有回家了,回頭我讓人去你家把他們都請過來,讓他們好好陪你說說話.”

徐妙雲的臉上立刻露出對孃家的思念,還有即將見面的喜悅,不過還是說道:“算了吧,我那弟弟輝祖是什麼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燕王府的大門朝哪邊開他恐怕都不知道!你還指望他過來陪我說話?我都不敢想!還是我回去吧……”朱棣笑笑說道:“你弟弟輝祖就是性格太執拗了,一家人也要這麼避諱,避諱太過就成迂腐了!又不是私下結交,怕什麼!”

徐妙雲急忙解釋說道:“你也別多想,我弟弟就那性格,八匹馬都拉不回來他的倔脾氣!他可不是隻對你這樣,從小到大我都習慣了!”

朱棣點點頭說道:“我知道,那我就讓人帶著禮物隨你回去.”

“多謝殿下!”

朱棣的眼睛又望向了車窗外面,只見前方隱隱約約露出一座巨大城池的輪廓,只是離得太遠,看不真切。

此時朱棣的眼神裡面有些落寞,可更多的還是堅韌之氣!馬上就回到京城了,馬上就會和皇太孫殿下見面了不知道那個自己以前並沒有注意到的侄兒,現在成長的如何了!……這幾天朱元璋的心情很好。

人年齡大了,就喜歡看到兒孫滿堂,承歡膝下。

作為一個皇帝,尤其是把家人看得比較重的皇帝,朱元璋此時也和一個慈祥而又有威嚴的父親一樣,滿心喜悅的陸續接見兒子們。

有的藩王是聯袂求見,有的則是迫不及待的獨自前去拜見。

有的也會帶上自己的兒子,去讓朱元璋認識認識,如果能夠得到一個名字,那就太好了!“兒臣拜見父皇!願父皇聖安!”

來到謹身殿,朱棣跪下行禮說道。

“快起來,不必行禮了,快給燕王搬把椅子.”

朱元璋高興的說道。

“多謝父皇!”

朱棣行禮之後,便坐到太監搬著椅子上,並沒有太多拘束。

朱元璋詢問說道:“北平邊防佈置的如何?蒙人不敢這個時候犯邊吧.”

朱棣回答說道:“回稟父皇,北邊草原上下起了大雪,根據線報這些時日以來那裡天氣都不好,今年蒙古人恐怕會凍死一些牛羊,他們這個時候肯定會想方設法保住牲口.”

“如果發動戰爭那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死多少牲畜呢,並且兒臣一路上也沒有接到蒙古人異動的訊息,所以還請父皇放心,北邊絕不會有事!”

朱元璋點點頭,極為滿意的說道:“好,咱本來還擔心蒙古人趁機劫掠邊境,有你這話咱就放心了!”

又問道:“給你看北邊的蒙古人現在狀況如何?有沒有恢復元氣的跡象?”

朱棣眉頭微皺回答說道:“父皇,經過朝廷多方征戰,蒙古部族已經元氣大傷,現在分為三部分,兀良哈部現在還算安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其餘兩部分和大明的關係時好時壞,在邊境上也多有摩擦,在蒙古人內部有些人心向大明,不願再起刀兵,可有些人卻狼子野心,一心想要回師南下,重建元朝榮光……”朱棣偷偷看了一眼自己的父親,又接著說道:“現在鬼力赤和阿魯臺控制的北元,佔據蒙古高原,再加上他們向來以正統自居,也想要吞併瓦剌部,一旦被他們得逞,後果不堪設想啊……”朱元璋也眉頭緊皺,說道:“是啊,如果朝廷援助瓦剌部,又怕養虎為患,給敵人增添實力,可要是不援助,又怕他們真的被吞併了……”“那到時候就沒有人能夠牽制北元,一旦讓他們肆無忌憚的積蓄實力,他們必然會揮師南下!”

朱元璋同朱棣就蒙古人的事情又談論了許久。

畢竟在朱元璋的兒子當中,燕王朱棣是最能打的,而且是和蒙古人交戰次數最多的,況且了戰績也很不錯。

朱棣其實是最像朱元璋的。

朱標以仁慈著稱,當然並不否認他的手段,可他的長處也是治理內政,對於領兵打仗一道並沒有多少涉獵。

有人說朱棣在歷史上因為多次出征蒙古,把朱元璋留下的財政積蓄全部都給霍霍完了。

而且說要不是他的兒子朱高熾和孫子朱瞻基,整出一個“仁宣之治”,又給大明回了一口血,明朝肯定就敗朱棣手裡了。

就像有人說漢武帝把文景之治留下的錢糧給打沒了,而且窮兵黷武,把西漢打得衰弱異常。

可要知道蒙古人的威脅太大了,戰爭是不得不打的!你不打別人別人就會來打你!而且一味的忍讓,等對方重新積蓄力量,回到黃金家族盛況的時候,遭殃的還是大明百姓!而且如果那個時候再打,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人命,多少的財力物力!朱元璋就是一個馬背上得天下的開國皇帝,在這點上朱棣和他非常相像。

甚至用一句“英果類我”也絕不誇張!如果在歷史上燕王朱棣真的排行老二,那麼朱元璋極有可能立他做太子!朱元璋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你回來還沒有見過允熥吧?”

朱棣原本激昂的興致,瞬間就被潑了一盆冷水,“回稟父皇,兒臣回到京城之後立刻就前來拜見父皇了,還沒有來得及去東宮.”

“嗯”朱元璋點點頭笑著說道:“你去見見他吧,你們叔侄好好敘敘話.”

“是,兒臣也正想前往東宮,那兒臣就告退了,改日再來看望父皇.”

朱棣恭恭敬敬的行禮退一下,可是在他的心裡就像堵了一塊大石頭一般,讓人心裡沉甸甸的。

可是他仍然面上沒有任何表情,不動聲色的出了大殿。

“殿下,我們現在回府嗎?”

等在殿外的丘福詢問說道。

“走吧,我們去東宮……不能失了禮數……”說著就朝東宮而去。

作為朱棣身邊的部下和兼職護衛,丘福能夠明顯的感覺到他心情的沉重,可是也沒有說什麼。

說了又能如何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

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