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濙這個人是建文二年的進士,肯定是見過朱允炆的。

他從永樂五年起便受朱棣之命,連續十七年在外暗訪朱允炆的蹤跡,在這期間他的母親去世,朱棣都不允許他回家為母親守喪,而是給他加官,並且下了嚴令,讓他繼續明察暗訪。

可見朱棣允炆下落的的心情是何等迫切。

所以在那十多年裡面,胡濙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找到建文帝的下落,只有探得建文帝的下落,他才能回來覆命。

上面所記載的永樂二十一年,胡濙那次急回宣府謁見朱棣的記載,正是與他尋訪朱允炆的下落有關。

當時朱棣正在宣府帶領兵馬親自征討北蒙,那天夜裡他快馬加鞭的趕到了宣府,當時朱棣已經安睡了。

可以聽到胡濙趕來的訊息之後,還是迫不及待的起來召見他,兩個人一直談到四鼓時分,也就是現在大概凌晨兩點。

結合胡濙的任務,還有朱棣在親自征討蒙古時候的重要契機,什麼樣的事情能值得他們談論五六個小時?如果建文帝當時真是死了,那麼他只要稟報朱允炆死亡的時間地點,中間接觸了什麼人。

甚至把朱允炆的屍體挖出來,把接觸過他的人抓來審問,形成口供就行了,人證物證俱在,根本就不用談論那麼長時間。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建文帝沒死。

胡濙也找到了朱允炆,甚至有可能親自面見了他。

或許建文帝說了一些感慨的話,想要透過胡濙告訴朱棣,自己現在沒有勢力,而且早已對帝位死心,不會搗亂,不會成為絆腳石,讓朱棣放心。

要知道這樣大的事情胡濙是做不了主的,於是他急急忙忙的回到宣府,把這些情況告訴了朱棣。

至於朱棣是念在兄弟之情,看在朱元璋的面子上饒了朱允炆一死,還是派人秘密地把他處決,那就不得而知了。

嘆了一口氣,朱允炆說道:“紅塵俗事與我無益處,我現在只想出家為僧,不想被俗事牽連……”又看著朱允熥說道:“皇爺爺立你做皇太孫是對的,我也相信你肯定是一位好皇帝.”

朱允熥看到他身披袈裟,不由得心生憐憫,有些哀傷的說道:“兄長,你是大明皇孫,如果你出家了皇爺爺得多傷心呀,你可千萬不能想不開啊……”朱允炆欣慰的說道:“允熥,不必再勸了,我心已決.”

朱允熥急忙說道:“兄長,即便是你想參悟佛法,只需帶髮修行就可以了,何必剃度出家呢.”

朱允炆回答說道:“剃去了三千煩惱絲,戒掉了功名利祿、嗔痴慾望,方能得道,現在我已經出家為僧,我也會為你祈福的,也使你能早結善緣……”朱允熥趕緊又說道:“已經出家也無妨,兄長現在還可以還俗,如果過段時間兄長想要出家也不遲嘛……”朱允熥之所以這麼說,就是想勸他冷靜一下,不要一股子腦熱就出家了。

再說了,他無論出家不出家都對自己都沒有威脅,自己勸他也能彰顯出來對兄長的關心。

瞧瞧,咱多愛護兄長!並且朱允熥這麼說,也沒絲毫沒有不尊重佛門的意思。

因為佛教經典中,明確記載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眾能出家七次。

也就是說只要是男的,你出家之後如果後悔了,想要貪圖美色,甚至結婚生子都行,只需要還俗就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

之後如果還想當和尚,只需要再次剃度出家就行了。

能夠來來回回的七次!可是女的就不行了,就一回,不能回頭。

朱允炆說道:“你的心意我明白,就是我現在一心向佛,多謝好意了……”朱允炆又對朱元璋行禮說道:“皇爺爺,孫兒告退.”

“唉……”朱元璋嘆息了一聲說道:“既然你執意如此……那就去報恩寺吧,想開點兒……”“多謝皇爺爺成全,孫兒告退.”

朱允炆再次躬身行禮,便退出殿外。

朱元璋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感慨的說道:“也不知道他是真心向佛,還是心灰意冷啊……朱允熥寬慰說道:“皇爺爺也不必太過擔心,或許過段時間兄長就想開了.”

“但願吧……”……“你再說一遍!到底有沒有讓我回京的詔書!”

在西安秦王府中,秦王朱樉揪住屬官的衣服憤怒的說道:“為什麼別的兄弟都有詔書,為什麼他們都能進京,偏偏我就不行!你們是不是把詔書藏起來了?!”

王府的屬官嚇得趕緊說道:“請殿下息怒!微臣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私藏詔書啊,這可是滅九族的罪過……屬下確實沒有接到詔書,請殿下明察!”

親王朱樉依舊憤怒說道:“為何別人都有詔書,都能回京,為什麼我就沒有?這到底怎麼回事!”

“各處的驛站呢,是不是路上耽擱了?是不是傳遞不及時?”

屬官苦澀的回答說道:“殿下,屬下都已經派人打探過了,各處驛站都有安排了人,可是都沒有發現從京城來的詔書,……”“不對!”

朱樉生氣的說道:“一定是驛站的信使懈怠!敢私藏詔書!讓我查出來是誰幹的所以扒了他的皮不可!立即準備快馬,我要回京!”

屬官一聽頓時嚇了一跳,趕緊攔阻說道:“殿下,無詔進京可是大罪,若是被陛下知道了……還請殿下三思啊!”

“砰!”

朱樉一腳踹在他的身上,厲聲說道:“放屁!本王怎麼是無詔!分明就是信使把詔書給弄丟了!父皇下令讓所有藩王進京,難道我就不是藩王嗎!兒子去給父親祝壽慶賀天經地義!”

“殿下……”“我意已決,不必多說!你趕緊下去準備!若是耽擱了小心一頓板子!”

朱樉打斷了屬官的話,根本不允許他多說。

緊接著秦王朱樉就帶著一對隊人馬出了西安封地,目的地正是京城……其實朱樉明白,朱元璋真的沒有給他詔書!根本就沒有打算讓他回去!可是自己卻不能明說啊……在父親的心中,肯定是把大哥到死亡算在了自己頭上,肯定對自己有所牽怒。

在朱元璋心中肯定沒有原諒自己,否則就不會把自己晾在一邊了。

可現在他必須要回京,因為只有回到京城才能有機會消除父親對自己的不滿,自己才能獲得他的原諒。

否則這輩子可能都無法得到父親原諒了。

因為朱元璋畢竟年事已高,在這個時代隨時都有可能薨逝,所以朱樉等不起啊。

況且父皇詔所有的藩王進京,自己還可以渾水摸魚,推脫沒有接到詔書是下人的責任,畢竟此事重大,他也是眾多兄弟中的一員,進京合情合理。

而且父親下次單獨詔見藩王的話,那麼自己就沒機會了。

況且天下臣民都看著,父親也會給自己留點兒臉吧?並且做父親的不原諒兒子,傳出去對皇族的名聲也不好啊。

所以朱樉明白,這可能就是自己唯一的一次機會能夠回到京城,能夠面見父皇!所以他必須抓住!朱樉也清楚無詔進京的罪過,可是他不得不如此!哪怕是擔著受到責罰的風險,他不得不賭這一把!……朱元璋的午飯是在郭寧妃那裡用的。

自從馬皇后和李淑妃相繼去世之後,朱元璋孤單的感覺越過越加深。

作為一個皇帝,縱然可以享受年輕美色,可是作為一個老人家還是喜歡看到舊人的模樣郭寧妃的年齡也很大了,早已年老色衰,不能憑著美貌取得帝王的歡心。

可是年齡大了,與皇帝的感情和牽絆,卻是那些剛剛入宮的才人淑女不能比的。

又因為郭寧妃總管後宮,朱元璋對她不但有感情,也很尊重,所以時常都會到她的宮中用飯,以示恩寵。

只有來到郭寧妃這裡,朱元璋才能夠感覺到輕鬆自在。

因為在其他妃子、貴人的房中,她們只會想著怎麼得到恩寵,怎麼討好自己。

每次她們都會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精心雕琢,聚在一起的時候也會有意無意的彼此爭豔,不甘人後。

朱元璋明白,作為自己的女人這是少不了的,可是有時候他也想像平常夫妻那樣,過平平淡淡的生活。

沒有爭奇鬥豔,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刻意逢迎,如同老夫老妻那樣互訴衷腸,又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所以每當朱元璋覺得疲憊的時候,就會來到郭寧妃這裡說說話,坐上一坐。

“陛下,您多吃一點,國事繁忙,要有體力才好處理.”

郭寧妃給朱元璋夾菜,非常溫馨的說道。

朱元璋點了點頭,想起來朱允炆,輕聲嘆息說道:“可憐允炆那孩子怎麼就想不開呢,他是咱老朱家的孩子,和呂家有什麼關係!”

郭寧妃知道因為朱允炆剃度出家的事情,讓朱元璋對呂家非常不滿,埋怨朱允炆是因為他們才這樣的。

可現在呂家已經被連根剷除了,想要洩憤也不能夠了。

所以郭寧妃安慰著說道:“陛下不必太過擔心,年輕人嘛,一時想不開也是正常的,或許過段時間就好了,再說允炆是個懂事的孩子,不會一直這樣的……”朱元璋眉頭微皺,不滿的說道:“呂家這是咎由自取,他們自己作惡自己承受,可沒想到把允炆也給連累了!咱恨不得打他們拉出來再殺一遍!”

郭寧妃溫情的說道:“呂家作惡已經受了懲罰,陛下您快吃飯吧,一會兒菜就涼了.”

說著又給朱元璋加了一片魚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成太子,你都退婚了還哭啥?

墨染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