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說哪裡的話,奴婢可不敢,天下可別冤枉好人.”

這是在私下,殿中也沒有別人,所以趙明珠又露出了嬌憨憨的一面。

“不過殿下,奴婢要是過去,就不能在您身旁伺候了……”朱允熥趕緊道:“那怎麼能行!去學規矩就把孤王忘了?你要知道學成之後還要回來的,逃不出孤王的手掌心!”

趙明珠臉上一紅,撅起紅唇道:“忘不了,奴婢怎麼敢忘呢,奴婢的意思後宮來人說讓奴婢白天去學規矩,剩下的時間還在東宮伺候……”“哦,是嗎……”朱允熥露出瞭解的神情,這樣安排才合理嘛。

畢竟現在離大婚還有一段時間,身邊沒人暖床,寢被寒涼,萬一受了風寒那怎麼能行!“孤王的腿麻了,你來給我捶捶腿……肚子有些受涼,先暖暖吧……”“殿下……”朱允熥掀開搭在肚子上的簿被,體貼的蓋在她的頭髮上,天涼,要注意保暖…………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入冬了。

在大婚之前,需要告廟。

儲君娶妃這麼重大的事,是要給祖先稟告一下的,這樣才名正言順,另外,也祈求先輩能護佑子孫開枝散葉。

接著就要舉行醮戒禮,醮,就是以酒祭天;戒,是要聽從長輩的訓導,說白了,這個其實是向長輩敬禮的一種方式。

朱允熥要行醮戒禮,徐妙錦也同樣要行。

在成親的這天,徐家先要到祠堂裡面陳設祭物,然後徐妙錦燕居冠服,前往祠堂向祖宗行禮,祭奠,宣讀祝詞。

行過這些禮之後,有人會端著酒菜入內,請她食用,這個時候只要象徵性的吃一點兒就行了,接著就會前往正堂,向自己的父母跪拜。

不過因為她的父母都不在了,所以面對的就是兩把空椅子。

拜了四拜之後,由徐輝祖代替說道:“爾往大內,務必夙夜勤勉慎重,孝敬勿違……”徐妙錦聽完告誡訓導,回禮再拜,如此才算完成了。

徐輝祖說道:“妹妹,一會兒陳大人回來迎接,妹妹請到前堂.”

“是,兄長.”

此時在東宮裡,張燈結綵,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

每個宮女太監臉上都掛滿了笑容,皇太孫成親,他們能得不少的賞錢呢!朱允熥身為皇太孫,就是大明的儲君,一切禮儀規矩都是按照太子的規制進行的。

此時他就身上穿戴袞冕九章,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導,紅組纓,兩玉瑱,手裡的玉圭長九寸五分。

朱允熥問道:“接下來該幹嘛了?”

李福在旁邊躬身答道:“回稟殿下,按照尋常人家的禮節,應該親迎,可殿下身份尊貴,不宜遠赴,所以朝廷派了陳迪代迎接,殿下待會兒只要去承天門,也算親迎……”“嗯,知道了……”朱允熥道。

前邊五禮後,重頭戲是親迎。

如果是尋常百姓家,一般是新郎帶著迎親隊伍去岳父家中接新娘,到了朱允熥身上,由於他是儲君,地位至尊,便沒有親迎。

改成派一個有兒有女的大臣做代表去迎親,而這個官員就是陳迪了。

皇宮中早已張燈結綵,各主要宮殿都備足了鞭炮、紅色燙金雙喜字兒,還有大蜡燭,御路上都鋪了紅氈子。

此時在皇宮外面,禮部侍郎任亨泰宣讀了一番賀文,宣佈吉時到了,儀仗隊、鼓樂隊便走在迎親隊伍前。

陳迪作為迎親使者,居於當中,後面跟著迎親官員、太監、侍衛。

出了午門之後,會同準備好的太孫妃儀仗,抬上大批的禮品,直奔魏國公府。

徐輝祖要率全家老少,在大門口跪接迎親隊伍,迎親使者高聲宣詔,徐妙錦身著太孫妃禮服,戴鳳冠霞帔,跪受金冊、金寶,吉時到後,一行人吹吹打打回到皇城。

此時在東宮,有宮女稟報道:“啟稟殿下,倚仗已經回程.”

李福道:“殿下,迎親隊伍已經回來,殿下應該按照禮制,前往親迎,以示隆重.”

“走吧,前面帶路!”

朱允熥便到承天門那裡前去迎接,因為親迎是非常重要的,這表現出對於女子的尊重。

這項禮節從先秦時期一直延續至今,若不舉行迎親之禮,那就不算是完整的婚禮,這項婚禮也就不符合禮制的規定。

朱允熥來到承天門的時候,就遠遠的看到迎親隊伍即將來到。

之後降轎,宮女迎出轎子裡面的徐妙錦,朱允熥上去,二人並排而立。

此時禮器響了起來,禮部官員宣讀祝詞……儐相用紅色的布匹挽了兩朵紅花,中間用紅布相接連著,二人各自牽著一朵紅花。

徐妙錦頭上蓋著蓋頭,雖然朱允熥看不就來情形,可是從她微微顫抖的雙手,就知道她肯定非常緊張!於是便輕聲說道:“輕鬆一些,不必緊張……”徐妙錦沒有說話,只是輕嗯了一聲,聲音幾不可聞。

雖然是冬季,可紅蓋頭下的新人,瓊鼻上卻冒出了細汗,不過聽到這安慰的話,緊張的情緒頓時舒緩了許多。

之後二人登上轎攆,一直來到午門,在宮人的簇擁之下,前往奉天殿舉行儀式。

朱允熥居左,徐妙錦居右,在行禮的時候,二人都守著這個等次。

在古代,是“左”為尊,還是“右”為尊,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和時代,存在著不同的規定和差異。

周、秦、西漢時期,以“右”為尊,故皇親貴族稱為“右”戚,世家大族稱“右族”或“右姓”。

右尊左卑表現在建築住宅上,豪門世家必居市區之右,平民百姓則居市區之左。

官場座次講究的是尊卑有別,十分嚴格。

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為尊,“左遷”即表示貶官。

從東漢至隋唐、兩宋,又逐漸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在這時期,左僕射高於右僕射,左丞相高於右丞相。

至於李白寫的有關的一首詩,名字就叫做《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當時王昌齡因為生活上的小事被貶官,李白之所以採用“左遷”,可能是為了在詩文上效法古人。

蒙古族建立元朝後,一改舊制,規定以右為尊,當時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

朱元璋推翻元朝,恢復舊制,所以此時是以左為尊的。

在眾人注視之下,兩位新人緩緩邁步進入奉天殿,在羽扇的映照之下,兩個人臉上都泛起紅暈,這是他們人生當中的最大之事,無論如何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

若不是有羽扇遮住臉面,又有紅布蓋頭,否則在這麼多的人的注視之下,恐怕真的要手足無措了。

外人雖然不知道,但是那張俏臉上,怎麼忍難以掩蓋緊張和喜悅的笑容……作為“拋頭露面”的新郎,朱允熥除了剛開始的緊張之外,漸漸的就平和了下來,只覺得此時非常的幸福。

緊張是在所難免的,畢竟這是他穿越以來所舉行的第一次婚禮……當然了,能夠多有幾次更好……男人的理想嘛……不過也只能想想罷了,如此娶妻,今生只能這一次。

這個時期的婚禮制度可比現在要麻煩太多了!就從第一項新人入場開始,由手捧紅燭的宮女女成雙成對的入場,然後才是新郎新娘一起入場且站立。

之後夫妻相互鞠躬,男子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而女子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且手藏在衣袖裡鞠躬九十度。

接著就是親醮子禮,父母將會在現場親自為親人賜酒,並告誡婚後要承擔的責任。

此時朱允熥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便由朱元璋這位長輩補上。

在朱元璋賜酒之後,新人並沒有立即飲下,而是各自跪地,手舉酒杯。

朱元璋開口說道:“你們今日結成夫妻,由天地作證,日月做媒,重賓相賀,日後務必夫妻恩愛,相敬如賓.”

“諾!謹遵皇祖父教誨.”

朱允熥謙遜的說道,這才將酒飲下。

一旁的徐妙錦,也跟著喝下。

然後就是行沃盥禮。

新人需要自己把手和臉洗乾淨,然後為媳婦用溼毛巾擦乾淨臉與手,婚禮的沃盥之禮象徵著新郎新娘懷著單純的心開始融入新的生活。

再然後行同牢禮。

新郎新娘可以一起吃一種動物的肉,這樣象徵的是從此有福同享,以後能夠一起吃苦一起享福。

再行合巹禮,由新婿為其倒酒,新人各喝一半然後交換喝掉,夫妻共飲後願夫妻二人從此能夠相互扶持及照顧,夫婦雙方一體永不分離。

還要行解纓結髮禮大婚的最後,新郎新娘還應該行解纓結髮禮。

新郎會在定情之時贈與心上人一縷紅纓,在兩人聖潔的大婚中由新郎將紅纓解下,再各取自己一縷髮絲,結在一起,作為愛情永遠的美好與紀念。

兩位新人分別割下一撮頭髮,用紅繩帶綁在一起,意味著將兩人牢牢結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離。

所謂的結髮妻子,就是由此而來。

宮女早就準備好了盒子,朱允熥便將兩個人的頭髮整整齊齊地放入盒子裡面,好儲存起來。

接下來是重頭戲,拜堂禮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十歲當攝政王輔佐女帝,裂了啊!

月下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