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相信,在朱元璋死之前到這幾天時間裡面,自己謀劃出來一條逃命之路應當是不難的。

需要準備的就是通關文書,自己有郡王的令牌,這個輕鬆簡單,只需要沿途備上一些快馬就能逃命了。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愛護家人,出了名的護犢子,只要不是謀反,他應當不會太過為難自己。

如果準備的再充分一點,還可以帶上金銀帶上一支人馬出海,找個地方做個島主。

現在東南方向應該有許多大的島嶼都是無主之地,正好可以拿來。

而就這麼走了,能甘心嗎?朱允熥不願意走!這裡才是他的家,才是他生長的地方!外面即便是再好,那也是客居,心裡也始終裝在這裡。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朱允熥是絕不會走的!況且走了就絕對安全嗎?歷史上明成祖朱棣派遣鄭和七下西洋,有傳言就是為著尋找建文帝的蹤跡。

找到了之後會有什麼結果?朱棣是絕不會讓他活的!自己儘管也可以走,儘管也可以佔個島嶼,可朱棣知道以後必然會發動大軍前來攻打自己。

誰又能夠抵擋大明水軍?所以逃走也不安全,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可是難道自己要像建文帝那樣東躲西藏一輩子嗎?自己做不到!隱姓埋名,妻兒不得顧,活得人不人鬼不鬼,愧對父母!愧對蒼天!朱允熥寧可站著死,也不願憋屈求活!“我的命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朱允熥在心裡默默的念道:“這都是你們逼我的!退無可退!必無可避!那就只能勇往直前!只有得到了那個位子,才能不會受制於人!皇位,我要了!”

人心最是難測,朱允熥不知道朱元璋裡面是怎麼想的,也猜不透他的想法。

自己能做的就是盡力爭取!在生死麵前只有奮力一搏!至於結果如何,敗了也不過是一死而已,還有比這更差的結果嗎!可是要奪取皇位,自己有一個天然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和淮西勳貴的關係太緊密了!大明王朝承平日久,疆土穩固,幾乎沒有什麼成氣候的外敵,這個時候朱元璋所求的只是穩定。

而這些淮西勳貴武將沒有了用武之地,就會漸漸不滿,就會漸漸失控,到一個地步讓人寢食難安。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發動藍玉謀反大案,光是牽連被殺的就有一萬五千多人,想一想這裡面得有多少人才呀。

他們都是經過戰爭的洗禮,有著充足的戰場經驗,見過太多的生死。

如果這一班人被清理了,燕王謀反的話,自己如抵擋?在歷史上,朱允炆的中央軍數目眾多,可依舊打不過燕王朱棣,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中高層的將領都被清理了。

戰場之上不是軍隊數目多就能夠獲勝的,縱然需要有計謀這一面,可是再好的計謀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也不堪一擊!很多時候,在戰場上沒有那麼多的奇襲,沒有那麼多的詭詐手段。

在大軍團作戰裡面,拼的就是硬碰硬,拼的就是裝備和人員的素質,拼的就是戰爭的決心,以及兵卒的數量。

可是當軍隊裡面中高層被清理之後,還能夠留下什麼?軍隊會離心離德!畢竟無故被殺,含冤而死,怎不讓人心涼?而且也由於中高層的將領被斬殺,軍隊到了戰場上,即便是有能力的大將來指揮,也很難做到如臂使指、得心應手。

畢竟軍令需要一層一層的傳遞,需要一層一層的執行。

現在擺在朱允熥面前的問題是他必須保住這些將領!一旦這些將領被清理,很有可能預示著自己奪取皇位的失敗。

因為除了自己,沒有哪一個能夠容許藍玉等人活著。

即便是自己奪取皇位那又怎麼樣,沒有了這些將領的支援和後盾,已經把軍方得罪的死死的,燕王朱棣謀反的時候自己用誰去抵擋?能抵擋得住嗎?到時候自己還不是像朱允炆一樣的下場!不要說自己不削藩就沒事,或者用溫柔的手段削藩就不會引起叛亂。

對於一個渴望皇位的人來講,就算是你不削藩那又怎麼樣?就算是你不逼迫又怎麼樣?同樣有別的藉口!只不過他選擇的時機和藉口不同罷了!朱允熥很明白,沒有人能夠保證燕王朱棣不謀反。

不謀反他怎麼會容許姚廣孝的再三挑撥,而且將之引為心腹?那麼這班勳貴將領就必須要保留,保住他們就是保住自己的命啊!所以無論是為了爭奪皇位,還是為了坐得牢固,這些勳貴武將自己都必須收服!對,必須收服!朱元璋準備把他們留給太子朱標,就說明在他的心目中這些淮西勳貴用處還是很大的。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朱標突然死了,繼任者又是沒有根基的朱允炆,而不是皇室與之聯姻的朱允熥,並且年紀又輕。

這些淮西勳貴心中當然不滿意。

不滿意的結果就是不安穩!所以朱元璋才會祭起屠刀!如果換做自己就行了嗎?這讓淮西勳貴容易接受一些,可仍然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壓不壓得住!一旦無法收服這些人,他們就會成為外戚,成為不安定的因素,到時候說不定連老朱家的天下都會被推翻。

從感情上來講,朱元璋對他們的感情是最深的,畢竟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生死兄弟。

可是沒有辦法,為了孫兒能夠坐穩江山,他也不得不大開殺戒。

所以這些人對朱允熥來說,就是奪取皇位的重擔、絆腳石。

可朱允熥偏偏還不能把他們踢開。

相比於朱允炆的一身輕,朱允熥想要奪取皇位就難太多了!人容易殺,可難以收服啊。

所以現在面臨的關鍵,就是自己必須要收服他們!是絆腳石,還是墊腳石,就看自己的本事了!“李福王忠!”

“奴婢在,殿下請吩咐.”

朱允熥想通之後,就把守候在在外面的太監李福和王忠叫了進來。

依舊斜靠在椅子上,漫不經心的問道:“東宮六局事關重大,我不想在東宮成為篩子,發生的事情人盡皆知,你們儘快安插人手接掌過來.”

李福和王忠互相看了一眼,自己的殿下對於東宮的俗事從來都是漠不關心,今天怎麼想著拿下東宮六局了?殿下……這是要奪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眾孽鎖羅門

蟲假人

和離後,我被女帝寵幸了

貓來了

死後的末世旅行

無銘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