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殺詹徽這件事也確實在朱元璋的縱容之下。

如果朱元璋從一開始就竭力要力保詹徽,大可以當時就運用自己皇帝的權威制止,那就不會在百姓中間發酵到如此激烈的地步。

在朱元璋的心裡,他也是非常恨詹徽的,只是無緣無故就處理一位六部尚書,影響太大了。

那會引起百官的反彈,會造成離心離德,君臣不依的狀態。

歷來黨派之間的爭鬥司空見慣,可一旦文武百官察覺到自身的危機,聯合起來和皇帝爭鬥,那就有的看了。

就如萬曆時期的國本之爭,就是皇帝和大臣們相爭,時間長達二十九年,先後又四任宰輔先後落馬。

著名的萬曆十五年就是出自這時候,也是大明衰落的開始。

所以朱元璋儘管心裡非常痛恨詹徽,但是他不能親自動手,必須藉著別人的手來殺詹徽。

所以朱元璋就默許了朱允熥的舉動。

不過朱元璋還是小瞧了這個皇孫,他原本以為朱允熥只是煽動百姓而已,對此心裡多少是有點失望的,畢竟百姓的話語權還是太弱了。

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朱允熥的宣傳太到位了!太能夠抓住底層百姓的心了,一下子就引起了民怨風暴。

令朱元璋更沒有想到的是朱允熥居然拿到致詹徽於死地的確鑿證據,因為在懷疑他搞事情之後,錦衣衛也盯著常森的舉動。

可是常森只是每天和人花天酒地尋歡作樂,經過錦衣衛的探查之後,發現沒有任何對詹徽不利的訊息,卻沒有想到他會另闢蹊徑,衝著詹徽的庶子下手。

更讓朱元璋震驚的是散佈謠言致使百官痛恨詹徽。

而且時間把握的恰到好處,訊息根本就來不及背詹徽否認。

這一環套一環,無論是民憤還是證據,亦或是百官請命,無論哪一條都可以置他於死地!而三條齊加,真就像這個孫兒所說的,皇帝也救不了他!朱元璋在晚輩面前丟了面子,這老臉掛不住,那就讓他懟幾句,找找做祖父的優越感也好。

朱元璋一邊吃著餛飩一邊教訓說道:“這事兒你雖然做成了,可是太注重仇怨,缺少放眼天下、平衡百官的格局,也缺少容忍的氣量,這點你就不如允炆……”朱允熥瞬間就回到了學生時代,在父母眼裡別人的孩子是各種優秀,自己就是各種渣……對此朱允熥也毫不在意,反而有種享受的感覺,這也是親情啊。

所以嘴裡發出“嗯嗯”的附和聲音,卻是在享受餛飩的鮮美。

朱元璋本想打擊一下他,可是自己的吐槽人家根本就不當一回事,不由得就氣打一處來,突然問道:“你覺得什麼樣?”

“味道很鮮美,老闆肯定在餛飩裡放足了料……”朱元璋真是憋了一肚子氣!突然眼睛一轉,臉上閃過一絲嘲弄。

便開口說道:“剛才聽你的意思是想出宮?還想遊山玩水?那咱送你去就藩怎麼樣?”

朱允熥馬上就恢復了嚴肅模樣,也由不得自己不慎重,這可是性命攸關的事情!想了一下有些鄭重的說道:“皇爺爺,孫兒從小喪母,如今父親又不在了,孫兒想在封地建一座寺廟,專門為父親母親誦經,還想著走遍天下名寺,為他們和皇爺爺祈福,還請皇爺爺成全!”

朱元璋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很是難受,本想看看他的手足無措,窘迫不已的樣子,卻又讓人失望了。

見他一幅莊重的模樣,又不像是在胡說,況且那個王爺會拿就藩胡說。

於是便問道:“你真不想留在宮裡,想去就藩?”

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氣鄭重說道,“還請皇爺爺成全.”

此時的朱允熥巴不得朱元璋能夠同意下來,哪怕是一塊兒最小的封地也好!如果老朱給自己一塊大大的封地,那自己要不要積蓄兵馬,到時候來個致命一擊?“哼!和尚道士那一套你也信!”

朱元璋皺著眉頭責備說道:“你是咱的皇孫,也不能整天沉迷於佛道,什麼樣子!出宮?想都不要想!”

朱允熥不解的問道:“為什麼呀皇爺爺,各個叔叔們也是年紀輕輕就去就藩了,孫兒也能吧?”

朱元璋皺著眉頭說道:“你不一樣……”朱允熥不由得問道:“敢問皇爺爺有何不一樣?大不了孫兒的封地小一點就是了,對此孫兒並沒有別的請求,都能接受.”

朱元璋嘆了一口氣說道:“你不懂……你父親是咱的太子,咱要是把你早早的打發出去就藩,那將來置新皇於何地?別人會不會說他容不得太子之兒子?會不會說咱擔心他害了咱的孫子,才早做安排的?”

朱允熥聽明白了!如果朱元璋現在就安置了自己,而不是由繼任者來安置,那麼對他的名聲就不好!封王就藩,這樣的恩典只能新皇給予!這樣才會顯得繼任者氣度恢宏,才不會引起別人的猜疑和編排,才不會給別人留下口舌!朱允熥還沒有細想,朱元璋又質問說道:“倒是你,平日裡在東宮不顯山不露水,你想幹什麼?要不是這次咱還發現不了你也是胸中有丘壑的,怎麼,故意藏著掖著?”

朱允熥可不敢承認自己是故意藏拙,那就太有心機了,人設不好。

於是神色有些哀傷的說道:“皇爺爺明鑑,孫兒知道自己不討父親的喜歡,只會讓父親想起以前的傷心事,孫兒只好處處謹小慎微,儘量不惹父親生氣而已……”“這次父親不在,孫兒心中傷痛,因著要為父親報仇這才用了些手段,請皇爺爺明鑑……”朱元璋這才點了點頭,如此才能夠解釋的通他的轉變。

這個孫兒以前只是為了怕他父親生氣,這才壓制本性,並非天生就是唯唯諾諾,否則即便是轉變,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變化呀。

朱元璋欣慰的說道:“這才像咱老朱家的孩子嘛,性子不能太弱了,現在你父親不在了,也不用怕這個怕那個了,保持本心就好,否則壓抑的時間長了也不好……”“是,孫兒遵命……”朱元璋又看了看周圍的百姓,不由得問道:“你怎麼不在宮裡守孝跑到這裡來了,這要是被御史言官知道了,小心參你一個不知禮儀孝道的罪名.”

朱允接過來說道:“孫兒不怕,這些百姓一直在這裡守著父親,他們如此愛戴父親,孫兒不忍再看他們忍飢挨餓,只能略盡綿薄之力……“孫兒相信,相比於清冷的靈堂,父親肯定更喜歡這裡,更喜歡和百姓呆在一起.”

朱元璋微微皺著眉頭沒有說話,手裡的調羹慢慢攪動著餛飩,顯然他也認同這話。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和朱元璋合夥做生意

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