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德心裡也有些感動,雖然不太看好朱允熥以後會如何,可殿下的欣賞還是讓他覺得心裡歡欣。

會有一種貨賣識家,知己難尋的感覺。

而且一位皇孫向你一個低階官員發出邀請,就算不願意,又如何能拒絕?要是傳揚出去,尤其是被朱元璋給知道了,就不知該怎麼想了。

怎麼?看不起咱的皇孫?你摸摸脖子,是不是想要涼涼了!所以齊德一時之間也難以決斷,主動權根本就不在自己手裡啊!只好說道:“微臣非翰林學士,是不夠資格伴讀東宮的……”朱允熥大手一揮說道:“這個你不用管,只要你願意就行!”

“陛下但有所命,微臣定當遵從.”

不願意他也不敢問啊。

聰明的齊德就把球踢給了朱元璋,要是朱元璋讓自己自去東宮伴讀,那自然是他認可自己,就可以坦然無懼的去。

如果朱元璋不同意,那自己剛好可以跳出來,也不用讓郡王殿下怨恨。

“走!跟我去見皇祖父陛下!”

話還未說完,人就站起身來向外走去。

齊德看見這位郡王雷厲風行,說風就是雨,當真是哭笑不得。

而且自己還得跟著!正走著走著,誰曾想朱允熥突然止步,猛地轉身回頭,這倒是把其緊緊跟在後面的齊德嚇了一跳,也趕緊停下腳步。

朱允熥一雙眼睛死死的盯著齊德說道:“本王需得把話說明白,齊主事進入東宮之後,絕對不可以講說任何離間皇家親情之事,否則齊主事還請回去吧!”

齊德心頭一震,離間皇家親情,這得是個多大的罪名啊!不要說自己無心,就算是真有此意,誰還敢承認不成!於是趕忙說道:“微臣絕無此意,三殿下放心!”

朱允熥點點頭,這才朝著謹身殿而去。

“皇爺爺!孫兒來了,孫兒要向皇爺爺舉薦一位大才!”

剛一進入謹身殿,朱允熥就立刻開口興奮的說道。

朱元璋停下手中的筆,故作一臉厭煩說道:“你又來幹什麼,咱不是說過了嗎,會選派伴讀的.”

朱允熥走到近處,匆匆行了個禮,極盡敷衍之色,“皇爺爺明鑑,皇孫為國舉才,推薦賢良,所以特來向皇爺爺報喜來了!”

朱元璋這才恍然大悟,可還是不相信他能舉薦出來什麼人才,便說道:“推薦賢良?呵呵……你能推薦出來什麼賢良,別鬧了趕快回去吧!”

朱允熥卻極其認真的說道:“孫兒怎麼敢糊弄皇爺爺,真是有大才要推薦,以孫兒觀之,此人當有尚書之才!”

聽他這麼一講,朱元璋也有些認真起來,“哦,那可是大才呀,真有這樣的人才要舉薦?”

朱允熥說道:“那是自然!不過皇爺爺我們可得說好了,此人也是孫兒原來的伴讀,皇爺爺可得成全.”

“那也得看他有沒有那個本事!如果咱知道他是個人才那就成全你,犒賞你舉薦有功,如果入不了咱的眼,那你就乖乖給咱滾回去,不許再生事了!”

“一言為定!多謝皇爺爺成全!”

朱允熥彷彿已經勝券在握,把謝恩的話都提前說了。

朱元璋覺得心裡好笑,只好說道:“那就讓他進來吧,咱倒要看看咱的孫兒眼光如何!”

於是太監便把齊德帶進謹身殿中,一路上齊德都躬身低頭,不敢抬頭觀看。

謹身殿,這還是他第一次進來。

雖說他是兵部主事,可主事的意思不是主要管事,也不是管主要的事。

而是朝廷極為不起眼的六品低官而已!所以還未等他進到跟前,朱元璋一看他身上的官服顏色和他身上的補子,就皺起了眉頭。

朱元璋當然認識這是正六品的兵部官服。

眼睛不由得看向朱允熥,眼神之中既責怪他不知道輕重,又有些能夠贏過孫兒的暢快。

畢竟在上次的交手中自己落敗了,這個賬咱還沒算呢!“微臣兵部主事齊德,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齊德行了大禮,跪在地上叩首。

朱元璋並沒有讓他起來,隨意的說道:“你是兵部六品主事,為官幾年了?”

齊德回答說道:“回稟陛下,微臣洪武十八年進士,為官七年了.”

聽到這話,朱元璋才微微側目:“嗯,為官七年竟然沒有任何過失,看來也是有點本事的……”“謝陛下誇讚,微臣慚愧.”

朱元璋看了一眼自己的孫兒,朱允熥明白這是要讓自己迴避,自己舉薦人才,連聽聽都不可以?!小氣!可是臉上卻沒有任何顯露出來,行了一個禮,便悄無聲息的退下了。

朱元璋見皇孫這樣識趣,滿意的點了點頭,又接著說道:“既然你是兵部主事,那朕就問問你關於兵部的事……”想了一下說道:“那咱就問問你大明土司的狀況吧……”……問著問著,朱元璋就收起了輕視之心,原本在他認為一個小小的六品兵部主事,能有什麼才能?可沒想到這一問之下,齊德竟然對答如流!山川河流地形地貌,都爛熟於胸。

當朱元璋問到一些軍事的策略時,也能回答得讓朱元璋很是滿意。

就算是一些比較刁鑽古怪的問題,他也能夠闡述清楚,說的明白。

這就不得不讓朱元璋刮目相看了!他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六品主事竟然有如此才能!看了旁邊朱允熥的空位一眼,不由得心裡很是詫異,這個皇孫的眼光確實獨到,有識人之明。

眼前的齊德,確實正如他所說的,有尚書之才!對於朱元璋看法的轉變,朱允熥就不知道了,因為要避嫌,他便出了謹身殿在外面閒逛起來。

心裡在不住的吐槽老朱,同時也在思考自己該如何獲得老朱的“芳心”。

朱允熥明白,即便是滿朝文武都推舉自己,可只要朱元璋不同意,一樣是白費功夫,而且還可能受到嚴厲對待。

所以在乾綱獨斷、猜疑心重的皇帝眼中,別人的意見就等於是你想要篡位、圖謀不軌,要不然你拉攏朝臣幹什麼?所以真以為拉攏朝臣,眾人推舉就行了?就像康麻子,老八在朝廷裡面那可是有很高的名聲和威望的,還不是照樣被他嫉恨。

若是皇帝稍微好一點,就只當沒有聽見,只當百官的意見是沒有意見。

所以即便是有再多的人支援也沒辦法,除非是找個地方建立起自己獨立的勢力,等到朱元璋死去的時候能有所動作。

除此之外,結交更多的大臣並沒有好處。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輩豈是屠狗人

深淵海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