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頂風冒雪的隊伍抵達了長安附近的西渭橋頭時;天氣也終於再度放晴。

籠罩在久違陽光中的長安城就在眼前,看起來依舊是那麼雄偉壯闊,巍峨萬端;但是,似乎又有一些東西不一樣了。

然而,隨即前呼後擁中策馬而行的江畋,就看見了守候在對岸橋頭的副監於琮;以及若干身穿朱袍的學士。

只見他們迎上前來之後,就由居中一位清俊美髯的年長者,宣下政事堂最新頒發的堂貼。

卻是下令江畋率領的這支臨時組建討伐隊,不用直接回歸地下本部,或是沙苑監的訓練營城;而在簡單的休整之後,帶著所有戰利品和補充後的裝備,自金光門入城前往北內大明宮丹鳳門前受閱。

剎那間,江畋就明白了其中的政治含義和考量。

顯然政事堂裡的諸位相公,是打算利用迴歸隊伍的校閱成果展示,以為振奮和激勵當下隱隱不安的人心;順帶展現給在京的萬國使節和諸侯代表看。

不過,江畋也不會去刻意唱反調;因為這是那些追隨自己浴血奮戰過來的將士們,應得的榮譽和體面風光;也是西京分部作為全新的事物,正式站在臺面上的大好機會。

只是他也不欲更多的露面。

“既然如此,我卻不欲人前多事.”

於是他轉而對著於琮道:“禮用,可否勞煩你代我領隊一行,接受校閱……”

“萬萬不可!”

然而,於琮卻反應激烈的臉色大變道:“這可是政事堂內的相公,指名要您親自帶隊點閱的,我不過是在後方些許協調之功,就能位列其中已然深感榮幸,又怎麼敢越俎代庖呼?”

於是不久之後,隨著旗牌開道,鼓號喧天,帶上一張鐵遮面的江畋,當頭策馬行走在前往北內的橫街——金光門大街上。

身後是板車上拖曳著的巨型蛛獸前半截殘軀,以及形形色色的異類屍骸。

當然了,這段時間被解決的異常事態雖然不少;但是大多數原地爬起來的屍體,還有一些被炮擊或是手撕太過慘烈的異類,都被就地焚化銷燬。

也就是一些具有特殊價值的樣本,被專門保留下來。

比如長著一雙巨大角杈的麋頭精;畸生有多足和數瓣口裂的屍犬;被燒得只剩下個軀殼的巖管蟲;形似侏儒卻長著羊首的醜怪……更類似從《山海經》和《搜神志》中,所走出來現世的山精異怪。

現在則是被從西京分部所在的地下,重新拉出來擺在特製的板車上,作為配合校閱遊街的功績展示。

至於參與校閱的將士,在前來協助的官吏中,還有建議給他們重新換裝一番,卻被江畋給喝退。

他堅持的理由也很簡單,就這樣校閱的效果最好。

既能夠體現出一路征程的辛勞,也能夠在精氣神上,充分表達真實的個人風貌;更不至於讓人產生某種錯覺,忽略了面對異類和非常事態的兇險。

然而當鼓點節拍中的江畋策馬當先,走過了數百步長的城闕甬道之後;撲面而來的巨大聲囂與氣味濃重的隱隱熱浪,幾乎劈頭蓋臉的淹沒了他和他身後一眾部下;也衝散了冬日裡的寒冷徹骨……

雖是大冷天,但絲毫不能阻礙衣袍光鮮計程車民百姓、文人仕女,爭相出來觀覽的熱情和興致;幾乎人山人海的將長街上,站道維持的金吾子弟身後,廊下、簷角、露臺和欄杆間,給擠個滿滿當當。

幾乎與城外大雪紛飛中行軍的冷清枯寂,形成仿若隔世一般的鮮明對照。

而在居中留空的百步寬長街上,則成為諸多紅袍大氅的監司隊員、頂盔摜甲的外行軍士,揚眉吐氣、顧盼風發的最佳舞臺。

雖然只要走近了看,就能發現其中不乏一身徵袍斑駁染血,或是甲冑傷痕累累的存在;偶然還有人吊臂綁帶、光頭纏紗的傷員打扮,卻不能影響他們無形揮發的氣度凜然,和森森肅殺的精神抖擻。

正所謂是“甲光向日金鱗開.”

或又是“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的一番盛景;只是曾經作為路邊旁觀者的江畋,如今已經成為這副瑰麗壯闊的現實畫卷中,重要的一員和組成部分。

只是身在其中與旁觀的看客,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心境和情緒。

就算江畋帶著鐵遮面,也阻擋不了四面八方、全形度聚焦的,目光灼灼與熾熱視線,也將各種羨慕妒忌恨的情緒,交加投射在他身上。

而在沿街一陣緊接一陣交相起伏的呼喊聲中;甚至時不時有人突然投擲下,色彩繽紛的頭巾、帕子。

隨風紛飛如雨的落在佇列之中;剛巧掛在隊員和軍士的頭臉肩臂上,就被與有榮焉的笑笑收下。

而威嚴正襟在馬背上的江畋,顯然是被沿街那些熱情紛繁的仕女、閨媛;用各種汗巾、帕子,所重點捶擲的物件。

然而不知道為什麼,任何被風吹到他身邊巾櫛,都會突然轉彎繞過落到他人身上。

因此,從正對著金光門的群賢坊,到皇城大內正對的朱雀門廣場前;這段不算長的遊街路程中,圍繞著江畋前後的諸多監司隊員,還有張武升、李環等一干將校們,鞍具和身上已是彩巾繡帕飄搖。

而在期間透過事先的標識,江畋甚至還看到了高樓上,一眾貂裘狐氅的女子環繞之中,雲鬢釵鈿、盛裝打扮的阿姐蕙香。

卻也滿臉笑容而不動聲色的投出錦帕,然後就被江畋毫不猶豫的收入囊中。

就在那猶如電光火石,猶如天雷勾動地火一般的,彼此眼神交匯之間;江畋卻是突然想起了一句王昌齡的閨怨詩:“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然後,所有的鼓號聲就慢慢的平息下來。

而入城校閱的的隊伍,也在皇城大內正中的朱雀門前稍加頓足。

隨後就放下那些板車上的異類屍骸,以供全城官員將吏、士民百姓,輪流瞻仰數日。

剩下的隊伍則繼續前行,來到北內大明宮前。

而就在丹鳳門前的高杆金雞之下,由當值一名淺紫冠帶,被稱為“小內相”的北門學士翰林院承旨,當眾宣讀了早已經準備好的,涉及相關人等嘉獎和賞賜、晉身和左遷、轉任的一系列牓子。

一時間,滿場難掩喜形於色、歡欣亦然、雀躍鼓舞,掀起了此起彼伏的一片領受和拜謝如潮。

正所謂是:“樓前立仗看宣赦,萬歲聲長拜舞齊。

日照彩盤高百尺,飛仙爭上取金雞.”

但是這番的升賞名錄之中,唯獨就沒有江畋的份。

這倒不是厚此薄彼或是刻意為難,而是涉及到他這個品秩和位階的賞罰敘功,就不再是政事堂可以自行處置;而必須經由東都的大唐天子御準,

當夜,還以通政司、御史臺的名義,在京兆府所屬官營遊苑之一的永寧裡白果園,設宴款待以為酬功慰勞將士之選。

並下達正式的官文召喚來了,左右教坊司裡的歌舞伎樂,當庭表演助興。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第一醫官兒

正好逍遙

我在錦衣衛每天打卡摸魚

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