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燕京城校場之內,一聲炸雷轟鳴,將躲在一張大木盾後面聽響的郭藥師嚇了一跳。

其實類似的火藥武器,郭藥師的軍中也是有的。

這種武器稱為霹靂炮或震天雷。

根據史料記載,這種震天雷鐵礶盛藥,以火點之,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

這種武器不僅宋朝有,遼國、金國,還有西北的大白高國,都擁有類似的火器。

不過由於這個時代的鑄鐵工藝不成熟,火藥配方也沒達到最優,而且火硝的提煉技術不過關,優質火硝和劣質火硝差距很大,以及沒有發明顆粒狀火藥等等原因。

造成震天雷的質量極不穩定,有時候能炸,有時候炸不了,而且炸不響的時候更多。

由於鑄鐵外殼加工難度頗大(太厚了炸不開或破片太少,太薄了難以生產),所以兩宋時代的工匠們又發明了瓷殼彈和紙殼彈。

但是由於瓷殼和紙殼難以承受火藥爆燃所產生的巨大的氣壓,無法用來製造炸彈,只能充當煙霧彈和燃燒彈的外殼。

而煙霧彈和燃燒彈的威力又不足以扭轉宋軍的弱勢,改變大宋不斷下滑的國運......至於用鑄造性良好,但價格昂貴的銅材製造一次性的炸彈外殼......雖然歷史上的宋朝銅產量世界第一(絕對產量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加一塊兒還多),但是因為宋朝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而銅又是鑄幣的原材料。

所以明明很有錢,但是哪兒哪兒都缺錢的大宋,當然不願意用可以用來鑄錢的銅製造炸彈外殼了。

如果不是趙桓“異想天開”,讓人打造了一萬隻銅水壺送到大名府,趙楷自己要推銅殼炸雷都很困難......下面的文官一定會強烈反對的!但是這銅殼炸雷的威力也的確夠大!郭藥師跟著郭天女從盾車後面出來,走了百餘步到達爆炸現場一看,就不由得倒吸了口涼氣兒。

在炸點周圍,方圓一二十步內,橫七豎八的倒臥了一地木頭人,而且個個帶傷。

郭天女蹲下身子,用力扶起了一個披著鐵甲的木頭人。

然後又細細一瞧,就在鐵甲上尋見了一處足夠探進兩根手指的窟窿。

天女指著這破口對郭藥師道:“爹爹您看,這要是打在活人身上……”“不死也得落個終身殘疾啊!”

郭藥師低聲道,“再看看其它木頭人怎麼樣?”

“好的,咱們一個個看.”

郭天女知道自己的老子對於軍事上的問題是極其認真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讓人準備十幾個木頭人披上鐵甲,放置在那枚炸壺周圍了。

不過郭藥師越是認真仔細,就越知道這種銅殼炸壺的厲害——這種銅殼炸壺的外殼比鐵殼更容易炸碎,而且打在目標身上所造成的破壞力,則比紙殼、瓷殼碎片大得多......足夠破甲致命!而為了加大炸壺的破壞力,趙楷還讓人弄了些鐵砂,和火藥摻在一起塞進了炸壺。

這一個炸壺炸得巧了,足夠放倒十來個人!“爹爹,”當郭天女將最後一個倒臥在地上的木頭人扶起來,讓郭藥師驗看之後,就笑著提醒道,“炸壺一聲響,甭管武藝多高,身體多裝,哪怕能披上兩三層甲冑的鐵浮屠和硬軍,也都得一命嗚呼啊!此物,就是用火藥和銅換人命,天下誰家火藥最多?誰家的銅最多?以大宋一年所產之銅,鑄造百萬炸壺都夠啊!火藥的產量也許少一些,但也足夠填裝十萬壺......爹爹,您可得想清楚啊!”

郭藥師回頭看了女兒一眼,“莫說那些無用的......現下官家有多少隻炸壺?”

“萬餘!”

郭天女道,“爹爹想見識一下嗎?”

郭藥師將目光從女兒身上收回,“天女,你替他東西奔走,又能得到什麼好處?”

“封妃!”

郭天女笑著吐出兩個字兒。

郭藥師點了點頭,“也算不錯了......那老夫就再投一次大宋吧!”

“是大遼!”

郭天女糾正道,“下回才是大宋,您這來來去去的,都能趕上大宋開國功臣趙元輔了.”

郭藥師嘆了口氣:“但願也能如趙衛公一般善終啊!”

郭天女所說的趙元輔名贊、匡贊,字元輔,是後唐、後晉時代的大漢奸趙德鈞的孫子,其父趙延壽也同樣是叛投契丹的大漢奸。

而這個趙贊厲害了,歷仕後唐、契丹、後漢、後周、大宋......妥妥的五臣!可謂五代十國第一投降家!投降來投降去,最後投出了一家開國功臣,以保大軍節度使的官位和衛國公的爵位壽終正寢,風光大葬。

趙光義還因為他的死去而輟朝兩日,以示哀悼。

實在是後世投降派們的楷模啊!而郭藥師先仕大遼,後投大宋,三投大金,四投大遼,五投大宋。

也已經提前預定好了五臣的歷史定位......就不知道等郭藥師死掉的時候,趙楷能趁機給自己放幾天大假了?郭藥師的“喪假”看來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高俅高太尉的“喪假”卻為期不遠了。

就在郭藥師跟隨郭天女離開燕京城,南下去大名府向趙楷、餘里衍請罪請降的同時,趙楷終於批准的高俅高太尉的正式死亡!高太尉的“死亡診斷書”是用600里加急先送到登州的,然後再由趙明誠親自渡海,將這個高太尉“盼了”快一年的“死訊”,送去了獅子口大營。

獅子口大營這邊,早就成了個熱火朝天的大工地了!供數萬人居住的營盤,就擺在獅子口北岸的一片被一連串山頭包圍的平地上,正在平整建設。

從登州、萊州等地徵來的民伕們,都得到了雙倍的僱役錢,而且還有足夠的吃喝供應,所以幹起活來的熱情也特別高。

短短的幾個月間,已經修起了佈滿箭樓和望臺的碼頭、柵欄、衙署、街道,還用填了泥土的草包麻袋壘起營牆,外挖掘了一圈壕溝。

不過這些看似堅固的防禦設施,僅僅是獅子口的“復遼城”核心區域的城防。

而真正用來阻止金賊兵鋒的,是復遼城的外圍——沿著復遼城核心平地外的半圈山頭修建的長達17裡,呈的卻月型的綜合防禦體系。

所謂的綜合防禦體系,當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道城牆,而是包括壕溝、柵欄、羊馬牆、依山而建的城堡......在獅子口外圍的每一座山頭上,都修了一座可以獨立維持的山城!同時,這些山城又能連為一體,形成體系,構築的非常巧妙。

除了這片連成片的防禦體系外,高三衙內他們還在獅子口外圍構築了黃金山城、雞冠山城、猴石山城(203)、鐵山城等一系列支城......而負責構築這一防禦體系的,正是高俅的三子,高三衙內高堯卿和陸謙、林沖三位守過延津的功臣。

上回他們仨就不願意躺平等死,這回有利條件那麼多,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技術有技術(有了配重式梢砲),當然就更不願意躺平死了。

況且他們現在官都不小了......再努力一把,將來也許就是重臣功臣了,想想都幹勁十足啊!剛剛從“203高地”的工地上回來的高堯卿才一走進看著有點簡陋的宣撫司衙署,就看見他的兩個兄弟高堯康、高堯輔哭著喊著迎上來了。

“三郎,爹爹他......爹爹舊傷復發,傷口迸裂,血流如注,已經沒了!”

“三郎,你來晚了,連爹爹最後一面都沒見著!”

什麼?老爹血流如注?高堯卿還沒反應過來,還在傻愣愣的琢磨:死人也會流血嗎?什麼顏色的血?就在這時,衙門裡面已經哭成一片了!“嗚嗚嗷......”“太尉啊,您怎麼就沒了呢!”

“太尉,嗚嗚......”這個時候一臉悲痛模樣的趙明誠也不知從什麼地方冒出來了,拉著高堯卿的手就說:“衙內,你要節哀啊......令尊為國操勞,又身先士卒,不慎身中流矢,終至沒於王事,實乃國家之忠烈,我輩之楷模啊!”

高俅身中流矢的事兒當然是編出來的......不過以後會寫在歷史書上!這是因為高俅的三個孝子不願意老爹死得安逸,非要安排一場為國盡忠的大戲。

為此他們還和馬擴、牛皋他們商議,在化成關外和金兵來了一場不算太激烈的廝殺,殺到最後突然打出高俅的旗號,把吳乞買嚇得趕緊守兵回營。

不過就在這場交戰結束後不久,高太尉中流矢的訊息就開始在軍前廣為流傳了......可中了流矢不等於馬上就能死,要死得皇帝老子批准啊!所以高堯卿終於反應過來了,也放聲大哭道:“爹爹,您怎就去了呢?孩兒也不活了,孩兒要和金賊拼了,為您老報仇!”

趙明誠忙安慰高三衙內道:“衙內節哀順變,現在最要緊的是為老太尉發喪舉哀,再奏明聖上,還要為老太尉準備一份遺表,把遼東軍前的事情都好好交代一番.”

說著話,趙明誠就取出了一份他從登州帶來的遺表——當然不是他寫的,而是趙楷本人的手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祖龍開局讓我監國

言華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