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不會虧待的意思是......大慶殿中的臣子和王爺們,不論是趙王黨還是秦王黨,一下子全都來了精神,至少一百多道期待的目光射向了高高在上的大宋官家。

趙楷只是淡淡一笑,“朕這些年縱覽各朝實錄,以及大宋歷代先帝的起居注,發現這歷朝之衰,往往始於帝王的昏聵、懈怠和無能。

有些是年老昏聵,有些是怠於政務,不過更多的則是無能。

歷朝歷代大部分的君王,包括朕的一些先祖,其實都才能欠佳,不會當官家的.”

這話什麼意思?大臣和王爺們都是一愣,你個宋朝皇帝說說前朝君王的壞話也就算了,怎麼還說自己祖宗的壞話?這是不孝啊!我們是不是應該犯顏直諫?趙楷這時眉頭一皺,目光凌厲,在大慶殿中一掃。

下面的大臣和王爺們都一哆嗦,馬上就打消了犯顏直諫的念頭......趙楷嘆了口氣,接著又道:“譬如莊宗先帝,有人說他樣樣精通就是不會做官家。

他是樣樣精通嗎?他會打仗嗎?他會上馬殺敵嗎?他會築城造炮嗎?都不會啊!還有仁宗先帝,唉,人家怎麼說他的?凡事不會做,只會當官家。

這不是胡說八道嗎?官家那麼好當?別的事兒還好說,不會帶兵、不會理財、不會管理地方,又怎麼當得好官家?靠用人嗎?自己什麼都不會,又怎麼能知道下面的人是真懂還是裝懂?而且知人也是個本事啊!也得會啊!而這個本事怎麼來呢?當然得學習、得歷練,圈在坐在宮裡面什麼都不幹,肯定是不長本事的。

找些讀聖賢書上進的書生來教,肯定也教不會用兵、理財、治民和知人的本事,無非是懂一些聖人的王道。

可問題是咱們大宋真的是用聖人之道在治理嗎?呵呵呵......”聖人之道是什麼?說穿了就是個封建等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但是大宋又不怎麼封建,特別是宣和之難前的宋朝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國家。

所以大宋的那些儲君所學習的聖人王道,基本上是沒用的,只有一些異論相攪、大小相制的權術稍微有點用。

但這些權術只能對內不能對外,用來對付自家的臣民還行,對上外敵......那就是在降低自己的效率,無形當中給敵人幫忙啊!而君王們為什麼要在面對強敵的時候還這麼幹?無非就是該會的不會,所以對下面的會用兵打仗的臣子極不放心,一定得拖一拖他們的後腿,心裡面才能安心。

說著這些話,趙楷的目光在趙論、趙評兩兄弟臉上緩緩掃過,這兩位都是“會打仗、會治理、會斂財、會結黨營私”的能人啊!大宋的歷代君王,除了趙匡胤、趙光義和趙楷,別人都不如他們......也許趙光義都不如他們倆!高粱河那一戰如果讓趙論、趙評上,耶律休哥肯定會被他們率領的紅巾鐵騎打爆掉!把國家交給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趙楷都可以放心.......而且可以在趙楷之後順利接管國家的皇子,還不止這兩個。

還有魏王趙議、楚王趙謀、韓王趙謙、燕王趙證、鄭王趙諫、齊王趙計等六個比較年長的兒子,現在也已經歷練出來,或正在歷練。

如果趙論、趙評都沒了,他們馬上就可以上去補缺。

如果趙論、趙評之中的一人勝出,他們六個或者輔弼兄長,或者去海外為王,一身的本事也絕不會白學。

趙楷的兄弟當中也有人歷練出來了,年長一些的有趙樞、趙榛,年輕一些的還有“椅子王”趙椅,溫國公趙棟、儀國公趙桐、昌國公趙柄、潤國公趙樅、韓國公趙相等六人。

另外,趙楷的大侄子南帝趙諶這些年也越來越能耐了!在他的蠶食之下,佔婆國、真臘國、三佛齊國、勃尼國都“瘦”了一圈。

而南帝直轄下的教化府的數量則達到了八個,分別是順化、奉化、承化、宣化、寧化、安化、德化、光化等八府。

這八府之下,除了主堡之外,都還有一二十個“軍團堡”,總共就是八個主堡,一百多個軍團堡。

治下的軍戶已經超過了30萬戶,雖然不能和北方的大宋本部相比,但是這“半封建半殖民帝國”的局面已經相當不錯了......可以很肯定的說,現在趙宋皇家這群君王的本事加一塊,那真是連趙匡胤都比不了了——趙匡胤就一個能打,現在有一群能打!這群能打的趙家人,都教導和歷練出來的。

他們學的都是殺人放火搶錢收稅的真本事,而且還有機會理論結合實踐,能不厲害嗎?這種玩法有點像歷史上西方那個奧斯曼帝國牛逼的時候......蘇丹的兒子個個都得拼了命的長本事,誰本事小了是有生命危險的。

而趙楷現在也打算採取類似的辦法!不過他不需要搞“弒親繼承法”,他有個東洲大陸可以安排競爭失敗的兒子去當“洲天子”。

當然了,競爭上崗,還是需要的......雖然趙楷心裡面已經內定了太子人選。

但是表面上的競爭,一定要有!因為他想把培養皇子、競爭上崗當太子的辦法搞成祖制!以後大宋的皇子都得好好努力,強者上臺,弱者外放......這樣能在一眾皇子中脫穎而出的君王,一定是不弱的,而且還會有自己的班底。

而在競爭中失敗的皇子,多半也很有能力,也有自己的班底,如果被集體封建到新大陸去,絕對是可以開闢出一個局面的。

這種封建武士集團搶地盤的能力,可不是那些打工的或做買賣的普通人能比的。

想到這裡,趙楷就對趙論、趙評道:“大郎、二郎,真的諸子當中,你們二人最長,也最有本事。

所以朕決定,從你們二人中擇一人充當國本!至於朕選誰......”趙楷說到這裡,忽然停住了。

到底選誰啊?你這個爹怎麼說話大喘氣啊?趙論、趙評兩兄弟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趙楷笑道:“就看你們誰的差事辦得好了!朕交給你們的差事可都相當不易啊......努力為之吧!”

還可以這樣啊?趙論、趙評,還有下面的趙王黨和秦王黨的眼睛都紅了......急紅的,爭了那麼多年,本來以為馬上就能見分曉了,現在好了,又得拖兩年。

這場儲位之爭還真的是不容易啊!趙楷將目光從眾人身上收回,笑著道:“今兒的朝會就到此為止吧!散了!散了以後就回去好好商量,怎麼把差事給朕辦好了!”

......大會散了,小會則還得接著開啊!趙楷出的考題可不是單考趙論、趙評兩個人的,而是考兩個團隊的。

趙論、趙評都不是孤臣,而是很會結黨營私的大王——這事兒在許多帝王看來,那是大忌!可趙楷卻覺得這是“團隊建設”,是當皇帝所必須的能力。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如果儲君沒有自己的團隊,孤家寡人一個,怎麼即位?即位以後又怎麼辦事兒?而儲君的團隊成員到底有沒有真本事,靠相面識人是不行的,得給他們表現的機會......人材是用出來的,不是相面相出來的!能把有本事的人材網羅到自己門下,或是把中等之人用成能人,這就是君王的用人之道。

所以團隊的能力,就是趙論、趙評的能力。

而這兩個人在這方面的表現,其實都還不錯,都拉攏了一大幫人物,所以這些年他們才能辦那麼多事兒。

早就適應了這種“團隊競爭”模式的趙王黨、秦王黨成員也不避什麼嫌了,下了朝就去了趙王府、秦王府,大傢伙湊一塊好好合計吧!而趙楷也有人可以合計——考得好或考得不好,也不能他一個說啊!所以岳飛、韓世忠、李輔臣、李孝忠、黃無忌、董金剛、虞允文、呂寶山、趙不試、趙叔向、趙樞、趙植、趙榛他們這些個重臣宗王,都“留了堂”,一塊兒陪趙楷吃飯,順便由趙楷和他們講政策、講規矩——考試不能作弊!各憑本事去辦事可以,但不能給對手捅刀子。

而這些基本保持中立的重臣宗王,就是負責當裁判的。

“官家,您這兩道題目可不大公允啊!”

說趙楷不公允的是岳飛。

而他所指的“不公”,則是說趙評的“平漠北”題目太難,而趙論的“造船練兵”題目太容易。

正等著內侍上菜,準備用膳的趙楷笑著回答道:“難題才能顯出本事,才能服眾啊!而且二哥兒身邊還有個耶律娘子......有她幫著張羅,平漠北的事兒也能事半功倍啊!”

哎,這也是本事啊!能把耶律大石的女兒睡服了,那也是能耐!趙評要有本事把漠北群雄的閨女都睡了,靠聯姻把諸部擺平,那他也是100分。

能上床解決的事兒,就別上戰場了。

趙楷頓了頓又道:“而且怎麼平草原,是中原帝王的必須要掌握的本事......朕也兒能不能做好這道題目.”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殺服不服

青衫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