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臣弟把新式筒子船的樣圖給您帶來了,這型戰船將會以宣和五年出訪高麗的那兩條神舟為藍本,龍骨和船體都要加固,船舷要提高,甲板上層的建築統統取消,以方便佈置火炮......”趙樞一副風塵僕僕的模樣兒,他是直接從海軍上海務造船廠乘坐海軍車船,抵達金陵皇城北面的閱江門碼頭的。

那是一處皇家和水師專用的碼頭,就在閱江門外的長江邊。

入閱江門後,就是一條直通皇城北門的甬道。

這條甬道整個兒都是禁區,甬道兩側各有一扇可以通往金陵新城各處的大門,不過卻終年緊閉。

所以這條甬道的用處,就是供趙桓、趙樞這樣的金陵朝廷的皇家成員進出。

如果有必要的話,趙桓完全可以不聲不響的透過這條甬道前往閱江門碼頭,然後乘船離開金陵府......再也不會發生開封府被金賊包圍前那種想逃逃不了的被動局面了。

而趙樞今兒帶來的圖紙,就是用來製造可以載著趙桓逃亡海外的載重6000石(360噸)的筒子戰船的!根據趙樞的要求,這條戰船將能在舷側安裝兩根12斤大筒子和十六根6斤小筒子,總共十八根筒子。

另外,戰船的前後甲板上還各安放了一口28斤大火鍋!也就是說,這條360噸載重噸的戰列艦上,總共有20門大炮!此外,為了騰出空間安置大炮、補給和乘客,這條戰船的水輪被取消,改成了全風帆驅動。

而為了讓這條戰船獲得更多的動力,這條戰船除了擁有兩張硬帆之外,還會擁有被稱為“尾送,頭楫,頭巾”的軟帆。

在順風的情況下,這條戰船將擁有極快的航速!這航速、這火力、這堅固程度......在當今世界上,這條船就是無敵的存在!趙樞將樣圖攤開在哥哥跟前,然後壓低聲音說:“皇兄,臣弟估計,這一型的船如果造好了......最快只要四天,就能讓您從金陵城撤到博多!”

“什麼撤到博多?”

趙桓聽了這話,心虛的左右看看,沒有發現外臣,這才小聲的對兄弟說,“五哥,你胡說什麼?誰要撤到博多......對了,博多在哪兒?那裡距離中原有多遠?地方寬敞嗎?能住多少人?”

趙樞低聲道:“大哥,博多在日本國的九州大島上,是九州島上最大的城池,城內有漢人1600戶,高麗人400戶,倭人1000戶,總共約有3000戶,都是商家。

而九州島的大小約等於江南東路,島上共有九個州,倭人稱為令國,因此得名九州。

在九州島上除了博多之外,還另外十幾處唐房,也就是漢人聚居之處......常住在島上的漢人總戶數約在五六千戶。

另外,倭人割給咱們的平戶島距離九州大島只有一里的水域,這個小島雖然不大,但是卻氣候宜人,土地肥沃,還有兩處天造地設的良港可用,非常不錯......臣弟建議先發個幾千罪徒充軍平戶島,讓他們在島上修築城池、碼頭,以為長久之計.”

“島上的倭人有多少?”

趙桓皺著眉頭,“他們能不能戰?朕可聽人說倭刀很是鋒利啊!咱們現在就這樣謀劃,是不是早了一些?倭人會不會察覺到什麼?”

趙樞笑道:“島上的倭人有多少臣弟也沒細數過,估摸能有個幾十萬......不過他們大部分都是農民、漁民,是不能打的。

誰來統治他們都是順民而已!只有幾千戶稱之為武士的倭人有些武力,不過他們現在受制於一些平安京的腐朽公卿,都有志難伸啊!咱們如果能給他們官做,分他們土地,他們說不定還會為咱們所用.”

這個趙樞已經不是當年開封府城中那個養尊處優的王爺了,他不但經歷了人生劇變,目睹了國家興亡,而且還親身參與了南宋的“重開”——趙楷的北宋是“重開”的,趙桓的南宋同樣是“重開”的。

而趙樞在南宋、北宋都呆過(他出使過洛陽,而且在洛陽還有王府,住過很長時間),對這兩宋的路數都比較瞭解,有了這個經驗再去看現在的日本,就非常清楚了。

現在的日本其實有點類似於宣和之難前的大宋,平安京的公卿相當於宣和之難前的文官,甚至還不如......高高在上,百無一用,還霸佔了大量的土地。

而日本的武士,則相對於宣和之難前的西軍兵戶,有點戰鬥力,但是和公卿們並不是一條心,而且他們並沒有打過真正的戰爭,實力是不會很強的。

另外,他們的數量也不是很多——武士數量暴漲是在武家政權出現後,公卿的財產被武士大量佔據,使得武士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人數才能膨脹。

現在日本國的土地大部分還是公卿的,武士的日子苦哈哈的,當然不會太多了。

至於日本國的底層老百姓......這年頭全世界各國的底層,大部分都是順民。

大宋是這樣,天竺是這樣,大食是這樣,羅馬是這樣,西歐的封建國家也不可能靠農奴或是城市小商販上戰場去和騎士軍隊較量吧?所以日本也不會例外,九州島的農民、手工業者,也都是順民。

“至於咱們謀劃的是不是早了......”趙樞頓了頓,笑道,“皇兄,這等事情,若不早做安排,事到臨頭,還能走得了嗎?假使三哥兒現在已經兵臨城下,大哥倉促之間,能往何處去?大哥總不會想學耶律大石,領200騎遠走吧?”

趙桓要跑,怎麼都能拉走一二十萬,甚至更多的追隨者吧?而要把九州島上的倭人壓制住,趙桓的人馬也不能少於這個數。

而那麼多的人要飄洋過海......去殖民,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漢人畢竟不是遊牧民族,趕著牛羊就溜了。

而且出海也不是走草原,茫茫大海,風波險惡,哪怕是上千艘大船組成的船隊,在大海當中也渺小的幾如片片浮萍。

所以歷史上逃到廣東沿海的南宋行朝根本不知道該去哪兒?如果真的要跑路去殖民,那就必須提前幾年甚至十年進行準備......必須建立一支可以牢固控制的海軍,還得建造大量可以遠洋的戰船,還得提前開闢小型的海外殖民地。

有了這些小型殖民地,大批的難民衝過去才能有一個落腳點啊!趙樞對兄長說:“皇兄,其實現在的這些安排都是兩手的......咱們在九州的佈置,明面上看對日本朝廷並沒有威脅。

咱們大宋泱泱大國,富饒無比,怎麼看得上日本國的那些地盤?”

趙桓嘆息道:“如果不是沒辦法了,朕才不會去那種蠻荒之地呢!”

“就是啊!”

趙樞道,“如果不到那一步,咱們在日本的佈置,完全就是咱們在幫助倭人,絕無一點惡意.”

他的語氣忽地放沉:“若真到了那一步......咱們十萬人二十萬人一起湧過去,也不是他們可以抵擋的!”

“十萬二十萬?”

趙桓皺著眉頭,“有那麼多人肯跟朕走?”

“當然有人願意跟隨了!”

趙樞很肯定地說,“三哥重武親文,又奪士大夫之田,早就為東南士人所惡......另外,現在金陵城內還有許多自開封、宋州跟隨而來的義民,皇兄分給他們宅邸,又幫助他們謀生,還給他們辦了許多學堂,教養他們的子弟。

這分恩義,總是會有回報的.”

趙桓不僅繼承了宋朝重文親武的路數,而且還繼續了厚待京城百姓的傳統。

給了那些從開封府、宋州一路跟隨來的百姓許多福利,把他們當成了國族。

趙樞接著又建議道:“可以招募疍戶壯丁為水兵,疍戶四海為家,又素來為人所輕,皇兄如果以厚俸養之,他們一定願意跟隨。

另外,皇兄最好再養一支孤兒軍......可以從北方難民中選萬餘沒了父母,無甚依靠的孩童養育成軍.”

趙桓點點頭,笑道:“這個主意好,朕早有此意!”

他頓了頓,又道,“五哥,朕還有個事兒要託你去辦.”

“皇兄儘管吩咐.”

趙桓道:“廣州市舶司最近接待了一個來自大食國的使團,規模很大!”

趙樞笑道:“是來冒貢的吧?”

“不是來進貢的......而且也不是來找咱們的.”

趙樞皺眉,“是找三哥的?”

“也不是,是來找大唐的!”

“大唐?”

趙樞愣了又愣,“他們怎麼才到啊?唐朝都......”“唐朝在西域復辟了!”

趙桓道,“還打下了好大的地盤,和大食國的藩屬西突厥發生了衝突......大食國先禮後兵,這才派人過來交涉.”

“那咱們怎麼辦?”

趙桓道:“五哥,你去招待他們......和他們說,那個唐國是三哥支援的,所以我們是反對它的。

我們可以和大食國結盟,一起反對唐國.”

“這個......對咱們有什麼好處?”

趙桓笑道:“當然有好處......結盟的事情哪兒是隨口說說的?咱們得派使團去大食國和他們的大君會談,這樣咱們就能跟著大食國的使團西行,搞清楚南洋、西洋,乃至大食一帶的情況!”

“搞那些幹什麼?”

“幹什麼?狡兔三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太監:從攻略皇太后開始

白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