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秋去冬來,洛陽城迎來了今冬的第一場大雪。

這場大雪來的比往年早了幾日,也下得分外的大。

僅僅第一場雪,洛陽周遭的天地之間,就是一片白茫茫的。

氣溫也驟降到了冰點以下,穿洛陽城而過的洛水水面上,都能看見薄薄的浮冰順流而下了。

不過天氣雖冷,卻凍不住大宋諸科舉子們追求功名利祿的熱心。

就在洛陽被皚皚白雪覆蓋的時候,來自營田四路和轉運二路的文、武、伎三科舉子,就頂著風雪,陸續進入了大而空曠的大宋神都。

沒錯,明年春天,大宋的洛陽朝廷將會舉行一次規模浩大的科考大比!這也是大宋重開以來,最正式,也是入取人數最多的一次科考——對,就是“科考”,而不是“科舉”。

因為這次考試是一場科舉加上兩場高考的綜合性人才選拔考試,和宣和之難前的科舉考試是有所不同的。

其實趙楷剛來的時候,也不大清楚科舉的意思,還將之和後世的公考混淆了。

但實際上兩者的意義完全不同,公考錄取的是基層公務員,相當於宋朝的公吏和伎術官。

而科舉所錄取的則是高階官員......哪怕是個縣尉,那也是相當於一縣公安局長的官員!在後世,沒有人會把一個縣公安局長當成小公務員吧?而且這一類的職位對於進士出身的宋朝文官而言,僅僅是個“起步價”。

雖然能爬到宰執一級的進士也屬鳳毛麟角,但是知縣、通判之類的職位,還是大部分進士按部就班都能當上的——當然了,特別倒黴的肯定也有,比如金榜題名時和閻王索命日一起來了,那也只能認命啊!不過大部分進士出身的文官,所擔任的都是相當高階的職位。

在天下太平的時候,錄取一些只會寫作文,但卻沒有什麼實學,也沒有什麼工作經驗計程車大夫來擔當這些職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把這套中高階文官選拔方式,當成一種安撫天下豪強俊傑之士的手段就行了。

天下豪強俊傑之士都把精力用在鑽研孔孟之道和寫作文上了,謀反的人不就少了?但是遇上亂世,這種官員選拔方式可就完全不合時宜了。

天下太平的時候當官,會混日子,同時也別太貪,那就算個好官了。

可是在亂世當中,有很多時候是沒辦法混的......守土有責啊!這話在太平盛世中就是說說而已,在亂世中那是來真的!而且在亂世當中,把農耕社會中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土地,用來養一群鑽研孔孟之道和寫作文計程車大夫,一樣是在胡鬧啊。

人多地廣,卻不能用人口土地來養戰士,而是養些百無一用的書生......這就等於把自己的手腳都捆上,然後用為天下蒼生登高一呼的勇氣去硬撼敵人的狼牙棒!雖然很英勇,但大機率還是會被敲死的!在搞清楚了宋朝科舉的實質之後,趙楷就用他的“高二”智慧,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措施。

比如將一個科舉考試拆成科舉、公考、高考三部分。

其中科舉,就是原來的文科舉,考進士的那個。

不過進士的入取人數要減少。

幾百個太多了,三年一科,一科以三十人為上限。

可別以為三十個人太少了,而是趙楷的要求真的很高啊!根據趙楷的要求,一個洛陽朝廷的進士,必須靠自學成才,擁有領導一縣軍民建立抗金根據地的能力。

在和平時期能夠組織工農業生產,能夠領導民兵的招募和訓練工作。

在戰時可以領導一縣軍民進行抗金武裝鬥爭......這樣的人才,在後世公考當中,一年又能取到幾個?而公考,則是伎術官和公吏選拔考試。

這就和後世的公務員考試有點像了,招募的都是低階公務員,從基層開始幹活,然後憑著能力或別的什麼手段往上爬......因為進士的名額有限,三年才取三十個,所以會有相當多的中級職位可以留給這些從基層上來的公務員。

因為基層公務員的數量比較多,所以不可能都由洛陽朝廷直接負責招人,要不然朝廷就沒功夫管別的事兒了,天天忙考試吧!再說了,這麼考法成本也太高。

所以公考是由地方的軍州府路和朝廷的吏部根據需要自行組織的,也是三年一考,不過考試的日期和朝廷的科舉大比是錯開的。

而在科舉和公考之外,趙楷還開了個高考......這是為大宋朝廷所開辦的四所大學堂招生的考試。

這四所大學堂分別是炮兵學堂、步兵學堂、騎兵學堂、科技大學堂。

其中炮兵學堂因為設在紫微宮隔壁的玄武城內,因此又稱玄武堂。

步兵學堂因為設在神都苑內,又稱神都堂。

騎兵學堂因為設在上陽宮內,所以稱上陽堂。

玄武、神都、上陽三堂,都是軍學堂,目前的學制都是三年(其中兩年課堂,一年見習),招生物件是年齡不滿35歲的府兵或年齡在16-20歲之間的英武少年。

其中府兵生只需要透過簡單的資格考試就能排隊等候入學(根據級別高低排),少年生則是唯分數論!另外,年齡不到20歲的府兵,也可以參加少年生的考試。

府兵學生畢業後,會根據之前的勳位官職大小,給予相應的晉升——如果官太大,就不給晉升了。

而少年學生畢業後,則直接授予下士勳位,安排低階軍官的職位,並授予職田。

根據趙楷的計劃,將來大宋陸軍的實職軍官,儘可能要進入軍學堂接受正規化的軍事教育。

而科技大學堂(又稱科學堂),因為設在上陽宮西面的西苑,又稱西苑大學堂——這個學堂加了大字,並不是因為佔地比較大,也不是因為學生比較多,而是因為趙楷這個“高二”親自兼任了科技大學堂的堂主!所以在洛陽朝廷這邊,進士及第是不能稱為天子門生的,只有科技大學堂畢業,才是真正的天子門生!唔,根據趙楷的要求,這些科技大學堂的學生,必須在三年時間中,將自己的數理化水平,提高到......接近於初三的水平!雖然這些初三水平的大學生在畢業後會有什麼樣的前途,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是因為“天子門生”這四個字兒太有吸引力了,所以還是有許多人想去考一考的。

而且趙楷為了鼓勵更多計程車子考大學,所以他在考試日程上,給天下讀書人行了方便......而且考試專案也比較少。

“可以先考進士科的部試......明年上元節一過就開考!等部試放榜後,再是三個軍學堂考試。

等三個軍學堂考完,再考大學堂!”

趙楷這個時候正在被地龍烘得非常暖和的貞觀殿的西暖閣內,和四宰制、六尚書、三軍都統制這些人討論科舉考試的事兒。

他斟酌著說:“大學堂考試和進士科一樣,可以不限年齡,而且還不考武藝......就考算學、文學兩科.”

“就考這兩科?”

戶部尚書趙開笑道,“那豈不是和戶部公考差不多?”

“的確差不多,”趙楷點點頭,“不過考上戶部公吏後直接有份餬口的差事......考上大學堂後還得入學唸書,學習和鑽研更加精深的算學和格物之學......這可是格物致知的大學問,豈是戶部扒拉算盤的小吏能比的?”

在趙楷這裡,接近於初三水平的大學問家都能看不上財政部的公務員了......不過他既然要提升自然科學的水平,那就得把儒家的“格物致知”這一路道理儘可能的往高處捧了。

靠趙楷前世的“高二”水平可扯不了這些儒家大道理,不過他這一世可是“學霸狀元”,儒家的大道理他都懂!趙楷又道:“《禮記.大學》上說: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而這物又要如何格呢?朕以為所謂格物,就是要探究世間萬物的道理,事事物物皆有其道。

而大道則是天地萬物之道的總和。

我們要求得大道,就必須從事事物物的小道開始格,不求一步問道,但求日日月月皆有精進.”

趙楷瞄了在場的幾個“大儒”一眼,沒有從他們臉上看出什麼鄙視的表情......一個個把自己輕視自然科學的思想隱藏得很好啊!不過朕還是會說服你們這些老頑固的,因為朕有真理,還有保衛真理的刀劍!趙楷斟酌了一下,接著又說:“咱們大宋這個國現在可以得治,將來可以平天下,諸位和朕的家人都可以整整齊齊的,難道不是因為格了火藥這個物嗎?雖然咱們還沒把火藥格到致知的地步,但已經可以用來齊家、治國、平天下了......這火藥之道就是孔孟先賢所追求的道之萬一啊!我們將來如果可以格盡世間萬物,探知宇宙大道,區區金賊又算得了什麼?一統天下又算得了什麼?”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話三國:我武神附體,橫掃千軍

控各種的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