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趙楷只是冷冷的看著高俅高太尉,“朕沒有問你會有多少人鬧事?朕問的是你準備帶走多少人?”

“五千......”高俅知道自己是貼著“太子一黨”標籤的人物,哪裡敢和趙楷回嘴?趕緊報了個數目,不敢多報,一方面拉不走,一方面也怕趙楷起疑心。

“好!”

趙楷點點頭,對還在崇政殿內的黃無忌道,“無忌......你立即跟隨童大官去勝捷軍大營,將向克和他的三千精兵都帶到鄆王府駐紮!”

“臣領旨!”

黃無忌大聲回答,一臉的興奮啊!趙楷又看了一眼童貫,童貫連忙對趙楷道:“老臣這就跟黃指揮使去勝捷軍大營交割兵馬。

交割完成後,立即去城外牟駝崗見劉延慶.”

“有勞了!”

趙楷讚許點點頭,然後又抬了手,示意兩人可以離開。

同時他也在心裡稍稍鬆了口氣......他這個“逼父抗金”搞成“被逼奪位”的大宋新官家其實沒什麼實力啊,就一個親從指揮幾百號人還能打一打。

如果黃無忌和向克能帶回三千人,再加上何灌父子能夠掌握的兵力,他這個官家手頭的親兵大概能有五千人了。

若是童貫能從劉延慶那裡再要來五千人,那趙楷就能有上萬人馬了。

不算多,但也能自保了。

童貫和黃無忌走後,趙楷又對高俅道:“高俅,你也去調兵吧!太上和定王他們這幾日就會開拔,護駕的兵馬必須儘快準備好了.”

高俅輕輕的一嘆,也揖拜一禮:“臣領旨!”

趙楷也衝他一揮手,高太尉自然也走了。

趙楷接著又對餘下的四個行宮使道:“蔡卿、吳卿、耿卿、梁大官,你們四個也去艮嶽太上皇那邊聽用吧!蔡卿,等你到了江南之後,朕會委你擔任東南大發運使,太上皇行宮的供應,就由你來負責了.”

這四個行宮使也連忙向趙楷行禮,口稱領旨,領了聖旨便退出了崇政殿。

看到四人離開,趙楷又對崇政殿內剩下的大臣們說:“行營使有了,行宮使也有了......接下去該做什麼?”

該做什麼?所有人都看著李綱。

李綱也當仁不讓,上奏道:“官家,接下去應該將您即位的訊息昭告天下,然後再號召天下英雄招兵買馬,來開封府勤王!”

趙楷點點頭:“此計可行......還有嗎?”

宇文虛中接著道:“官家,种師道是軍中宿將,目前正在終南山隱居,可以召他入京出任行營使並領樞密院之事.”

“好,就召种師道來吧,”趙楷接著問,“還有嗎?”

何灌上奏道:“官家,現在還應該調兵佈防黃河!威武軍節度使梁方平正率兵在京東、河北一帶剿匪,他手頭有7000騎兵,可以立即調他們去浚州防守三山浮橋。

如果浮橋可以守住,金賊一時半會兒就到不了開封府城下了.”

趙楷皺了下眉,他記得那梁方平就是個不懂軍事的宦官,不知怎麼就被趙佶發出去帶兵了!“好吧,那就先讓梁方平帶兵到浚州!”

趙楷頓了頓,又道,“朕還聽說巴州通判宗澤雖然是文人,但是卻精通軍略......也給他下道詔書,給他一個行營參謀的名義,調他來東京吧!”

......高俅之前在崇政殿說的話還客氣了,開封府的那些三衙兵一旦知道他們的道君皇帝要跑,不是“只怕會聚眾鬧事”,而是肯定會鬧事!不僅開封府的三衙兵要鬧騰,連開封府的市井百姓也會跟著一起鬧。

還有號稱“無官御史臺”的太學、武學、國子學的學生,也一樣會參與進去。

這幫沒什麼大事兒的時候就喜歡聚眾鬧事,伏闕上書,嚷嚷著要斬這個要殺那個,保管能讓袞袞諸公頭大。

更別提現在這局面了!這就是大宋首善開封府城的居民!他們可不是隻會跪在包黑子的衙門口擊鼓喊冤的草民,他們用得著包黑子來主持公道?包黑子這樣權知開封府事看到他們才腦仁疼呢!在他們身上,多少還存了一些古時候國人的影子,而且他們還是很把大宋朝當回事兒的。

而大宋朝廷,不管在西北邊地上如果慫包,在河北地方上如何瞎折騰黃河(三易回河),在江南如果用花石綱害人。

但是對於天子腳下的這百萬汴梁子,一直都是非常照顧的。

不僅把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這些帶有福利性質的機構辦得相當不錯。

而且每到冬景,還會對汴梁百姓格外恩典,不僅會齎發些錢文,還會撥米撥鹽撥菜,好讓汴梁百姓們安然度冬。

以至於到了千年之後,當人們談起宋朝這個在軍事上表現得相當慫的王朝時,還會因為汴梁這座中世紀的“光明之城”和“繁華之都”的殞落而嘆息不已,還會忍不住對趙宋王朝的仁政大大的讚頌一番......不過後世的人們大概不會想到,開封府的這幫刁民,是如何讓那些當權派頭疼的!也正因為他們是讓當權派頭疼的刁民,他們才會擁有大大超過這個時代平均水平的福利啊!要不然大宋朝廷幹嘛發福利?嫌錢多了咬人?而汴梁子們之所以那麼“刁”,當然也是趙家天子自己搞出來的......趙家天子一方面要把天下精兵都攥在手裡,一方面又把首都放在開封府這種無險可守,很容易“猝死”的四戰之地。

也就造成了世代居住在開封府的市民之中,有很大的比例是世代營伍出身!也就是世世代代給老趙家當兵——宋朝的禁軍理論上招募來的,但是營伍子弟是可以優先從軍的。

而宋朝的募兵也不是一年到頭關在軍營裡面訓練的,而是“打卡上班”的職業兵。

所以宋朝初年的天下精銳都到了開封府後,也就拿了開封戶口,世世代代當起了汴梁子。

所以開封的三衙禁軍和開封百姓之間的聯絡,那可是真正的軍民一家啊!這開封的刁民鬧起來,能指望三衙兵去鎮壓?而且......這群營伍出身的刁民,還是開封刁民中比較沒背景的。

還有更厲害的呢!趙家老祖不是喜歡杯酒赦兵權嗎?而那些被“赦”了兵權的軍頭都在哪裡當富家翁?當然是開封府了!不僅北宋初年的各地軍頭被赦了兵權後成了開封富家翁,連那些被趙匡胤、趙光義抓到的各地大小投降派,也都成了汴梁子。

這幫子人一代代的繁衍生息,還互相通婚,到了北宋末年都是大家族了,自然是有人當官,有人從軍,有人當刁民了。

哦,還有更加厲害的!就是許多高貴的文官也喜歡落籍開封府......只要他們買得起開封府的房子,一般都會在致仕之後混個開封戶口。

不為別的,開封府是天下第一“學區”啊!教育水平高,而且科舉也比較容易考。

為了子孫後代,他們也得努力當個開封人啊!這些官員子弟們,考上的當官,考不上的當然就漸漸淪為有背景的刁民了。

還有更加,更加厲害的刁民......姓趙的刁民!不用說了,都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他們哥仨的後人。

人數雖然不能和後來那個大明朝的朱家人比,但是居住在開封府內的趙家宗子卻很多。

還有比趙家刁民更刁的,那就是太學、武學、國子學的三學生了。

他們嚴格說來已經不算是民了,但也不是官,而是介於官民之間......這些傢伙不鬧則已,一鬧起來,連當朝宰執都有可能扛不住滾下臺。

而這幾類開封刁民,當然都是訊息靈通人士,皇宮大內之中發生的變故,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開封府城內就已經傳遍了。

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的都是昨兒鄆王趙楷如何帶兵入宮,道君皇帝和太子趙桓如何退位讓賢......當然了,開封府城內的刁民們議論的最多的,還是退位稱太上皇的道君皇帝準備丟下開封府的百萬生民,帶著金銀財寶、後宮妃嬪,還有一群不中用的皇子、帝姬,還有一群奸佞小人一走了之,去東南享福的事兒!他們都知道,道君皇帝他不可能只帶著一群女人、宦官、奸臣、皇子跑路。

要不然別說被金賊追殺,遇到攔路打劫的山賊也不行啊!所以道君皇帝一定會帶著兵馬跑路......開封府的守軍可不多!全都湊一塊兒都不見得能守得住,還要分一部分保護道君皇帝逃走怎麼能行?況且開封府城內的軍隊大多是帶著家眷的,特別是三衙兵,大多是世代行伍,人人都有一群摯愛親朋在開封府啊!怎麼帶得走?如果不帶著家眷跑路,難道要把家人留在開封府,等著城破被屠嗎?這個道君皇帝也太不負責任了吧?闖了那麼大的禍,就想一走了之,把個爛攤子丟給那個據說是“帶兵入宮、黃帽加頂”新官家?這事兒......蹊蹺啊!誰都知道道君皇帝寵著那位鄆王趙楷,一心想把皇位傳給他......這“黃帽加頂”的事兒,該不會是他們倆父子的雙簧,就為了讓道君皇帝能金蟬脫殼吧?哼!刁民的眼睛都是雪亮雪亮的,道君皇帝你再狡猾也騙不了大家!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封地優生優育,世子擁兵800萬

臘月二十八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