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說得完全在理!開封府那幫刁民就是又慫又刁的......雖然他們都是愛大宋的好刁民,但他們鬧事搗亂的本事太強,上陣殺敵的能力太弱。

和大宋打生打死百多年的西賊(西夏)的兵將最知道他們的底細,如果聽說和他們交戰的宋軍是開封府來的,那都是要互相道賀慶祝的。

就這樣的軍隊,還是開封慫人之中比較能打的了,而且畢竟是編伍成行的軍隊,還有軍法拘束著。

就這樣的“刁民兵”,如今的開封府城內都沒有多少了!因為趙佶早就對汴梁兵不抱任何希望,反而嫌三衙兵花錢太多,不如都用西軍實惠。

於是蔡京、高俅之流就順著趙佶的心思,行“闕額封椿”之法。

三衙禁軍的軍士逃竄死亡,皆闕而不補,悉取其費充封椿庫以供趙佶揮霍。

而闕額之數又不以實,上行下效,都把禁軍軍費當成了發財的好門路。

如今三衙禁軍的實數都不見得能有三萬,其中正經在當兵的恐怕只有一萬,餘下的恐怕都只是佔了個兵額,然後忙著自家的營生勾當。

雖然開封府城內正經的軍隊沒多少,但是庫存的兵器還是非常多的......那些兵器大多數神宗朝、哲宗朝搞新政的時候積攢下來的。

據說可供大宋朝廷的兵馬使用數十年!這些兵器的質量當然是差的,但數量總是足夠的,足可以把整個開封府的壯丁全部武裝起來。

而武裝開封府的壯丁,拉出幾十萬人的大軍,也是大宋朝廷在即將開始的開封保衛戰中最大的底牌。

但是僅僅把軍器監裡面的武器發給壯丁,就能把他們變成可以和金賊作戰的軍隊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軍隊還得有組織、訓練和如山一樣的紀律!軍隊必須要服從命令聽指揮!而那幫開封刁民能服從命令聽指揮嗎?如果朝廷把兵器給了他們,他們又不聽指揮,沒有紀律,還自以為是,看誰都像奸臣,這可怎麼辦?趙桓看了眼目瞪口呆的老師,緩緩地說:“還有一點也很重要,不患寡而患不均啊!開封府城內太不均了,富者家資百萬,貧者一無所有,甚至沒有立錐之地。

而富貴之人多數都不願從軍死戰,他們只會拿幾個小錢驅使貧者為他們抵禦金賊......這樣是不行的!”

“不行嗎?”

耿南仲對於趙桓這話將信將疑,“本朝從來都是花錢僱兵,怎麼就不行了呢?”

趙桓搖搖頭,苦笑道:“花錢僱兵得僱樸實之農人或山野之民,老實聽話,樸素敢戰,也容易訓練。

可汴梁子都是什麼人?他們現在是刁民,將來也許是國人......如果是刁民,則極難駕馭,勉強編組成軍,也難以大用。

若是國人,則必須均貧富,分產業,使上下左右皆相差不多。

不能太窮,亦不可太富。

如此才能齊心協力,與賊鬥戰。

所以寡人和太上離開的時候,就必須把開封府城內的富商和不能戰鬥的貴人、官人、讀書人,悉數帶走,留下數十萬中產及以下的百姓。

如此才能同心協力,三郎也能用房產土地驅使他們,而且也沒那麼多有錢有勢有學問的人和他搗亂......老師,老師,你這是怎麼了?寡人說的有什麼不對的嗎?”

“啊......”耿南仲聽得都呆了,張著嘴巴愣愣的坐在那裡,被趙桓一提醒才反應過來:太不對了!你怎麼變得那麼英明瞭?是誰教出來的?你是不是外面還有別的老師啊?趙桓看見耿南仲反應過來了,這才接著道:“老師,快去安排吧......先讓三學生當出頭鳥。

沒有開封府的那幫刁民跟著,三學生遇到三郎,就是秀才遇到兵。

等三郎清理了他們,開封府的百姓自然會鬧騰,但是沒有三學生帶著他們鬧,以三郎的手段一定能從容應付。

等這兩撥人都鬧好了,咱們就可以安安穩穩的走了.”

耿南仲心說:你還真周到啊!可你都那麼英明瞭,怎麼不自己當這個官家呢?......“陛下,臣等昨日已經在開封府外廓各處都察看過了,城牆還算高大堅固。

但是城門的數量卻不夠,包括水門在內總共只有15座,戰時很容易被金賊盯死,不利於勇士進出。

最好能再開15座小門,以利進出。

除水門之外,開封府的各處城門之外,都需增築護門牆,以遮掩城門,時敵不知城門開合。

護牆門之外,還須依託壕溝構築一道羊馬牆,用來遮護牆根,掩護兵將排程。

而這道羊馬牆,也應該修成一段一段,要留下數十個進出之口,以利壯士出城逆襲敵人。

城壕也必須加以改建,得用泥土填出數十條通道,只有這樣反擊的壯士才能進出自如。

另外,外壕之外還有許多房舍民居,都必須馬上拆除。

實在無法拆除的,也要儘可能的加以改造,使之成為開封府主城外的支堡壁塢......”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剛剛美美的摟著朱鳳英睡了一覺(就是睡覺,沒有牽手,因為趙楷太累了,躺倒床上就打呼嚕了)大宋官家趙楷,現在正一邊精神抖擻的在聽何灌做報告,一邊在心裡尋思著今天晚上一定要把朱鳳英給“就地正法”了......可這事兒應該怎麼辦呢?前世裡面他雖然看過一些動作片,但是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啊!今生會不會手忙腳亂露了餡?這個“真趙楷”可是個老手啊!要不先找個“校花”小姐姐練練?哦,別看他現在心裡琢磨著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但是抗金的正事兒他也在聽。

他已經發現自己能一心二用了!聰明就是好啊!可以一邊想著怎麼和小姐姐們玩耍,一邊琢磨國家大事。

有這樣的官家,大宋何愁不興旺?“咚咚咚咚......”一心二用的趙楷忽然聽見了一陣隱約的鼓聲。

好好的怎麼會有人打鼓?趙楷眉頭一擰,打斷了正在做報告的何灌,“哪兒打鼓呢?”

太宰兼門下侍郎白時中正在那裡昏昏欲睡,聽見趙楷發問,馬上出班奏道:“陛下,這是登聞鼓!有人敲響了登聞鼓......多半是三學生要伏闕上書了!”

登聞鼓就是一個鼓,擺在開封府皇城的崇德門外。

在宋朝初期,普通民眾可擊鼓鳴曲申冤,或向朝廷提建議,或對政策提出異議等等。

但是後來敲鼓的人太多,雞毛蒜皮的事兒都來敲一敲。

皇帝老子嫌麻煩,所以就設立了登聞鼓院和登聞鼓檢院兩個衙門,專門負責受理吏民申訴之狀。

申訴之狀有衙門收了,這登聞鼓自然就不怎麼敲了......但是不怎麼敲響的登聞鼓一旦被人敲響了,這事兒可就小不了,通常就是三學生伏闕上書。

而正在發生的三學生伏闕上書事件,今兒站在崇政殿上的朝臣,其實都已經預料到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官家都換人了,那麼上一任官家所寵幸的六賊,現在自然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了。

所以朝中的御史言官,朝外的三學生,都在準備打老鼠......現在的問題只是誰先拔得頭籌,又準又狠的把六賊給打了。

沒過多久,果然有知登聞鼓院的官員來報告了。

“崇德門外聚集了將近兩千名三學生,敲響登聞,說有要事想面奏陛下!”

“哦......兩千三學生啊!”

趙楷點了點頭,就從御座上站起來了,“那朕得去看看!”

什麼?去看看?崇政殿上的朝臣們都是一愣,這事兒派個大臣去不就行了,哪兒用得著官家親自出面?“陛下,”白時中趕緊站出來,“臣願替陛下走一遭.”

李綱知道白時中是蔡京的人,讓他出面說不定會包庇蔡京,於是也出班奏道:“陛下,臣願意和白太宰一起去.”

趙楷一擺手,笑道:“朕初登大寶,三學士子和開封士民一定想一睹朕之風采,朕豈能避而不見?現在開封府大敵當前,朕不日還要親率六師,與金賊一決死戰呢!”

這話也有道理啊!崇政殿內的大臣一聽,也不攔著他了。

可趙楷接下去的一句話,卻讓他們又吃了一驚。

只聽趙楷對殿中的內侍道:“朕要更衣,換紫服戎衣......還要配直刀,攜弓箭!另外,命御營(親征行營)兵馬使黃無忌調500紫衣騎兵,到宣德門內聽用!”

這是什麼意思?怎麼還要調500騎兵,還要帶上刀弓?你想幹什麼?你這是去接受上書,還是去解決上書的三學生?“陛下,真的要帶那麼多兵馬?”

行營使李綱想想不對,於是就問了一句。

趙楷笑道:“朕要出宣德門,就在宣德門接見上書的三學生,自然要有人護衛了。

李卿,你和朕一起去嗎?”

“臣陪陛下出宣德門.”

“臣也陪陛下出宣德門!”

“還有臣!”

“臣也去......”崇政殿上的臣子們都表示願意和趙楷一起走這一趟。

趙楷連連點頭,笑道:“都去,都去,一起去看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黎明的號角吹響前仍要戰鬥

努力寫作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