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

“體制化”在《肖申克的救贖》開始逐漸風靡之後,就開始屢屢被提及,成為了網路熱門詞彙。

而《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的那些臺詞也被許多網友瘋傳。

如: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讓你自由。

強者救贖自己,聖人普度他人。

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希望是件危險的事。

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鳥是不能關在籠子裡的,他們的羽毛太漂亮了,當他們飛走的時候.你會覺得把他們關起來是種罪惡,但是,他們不在了你會感到寂寞,可是我只是想我的朋友了.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世上有些地方,石牆是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是完全屬於你的。

等等,等等。

當然,電影的宣傳還在繼續,李易這個編劇,導演,自然而然地也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宣傳點。

和國內不同的是,老美這邊脫口秀文化非常盛行,在酒吧等場所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風格不同的脫口秀,電視節目方面,也有不少脫口秀,可以說長盛不衰,收視率非常之高,所以通常名人宣傳電影什麼的,上電視大多都會選擇脫口秀節目。

《湯米今夜秀》就是一個北美比較火的脫口秀節目。

這個脫口秀節目,已經存在多年。

“嗨,先生們,女士們,又來到了週末,又是我,湯姆,每週都是如此,我每週都要來這裡和大家見面,也有很多人習慣了,每週末同一時間,開啟電視機,收看《湯米今夜秀》!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已經被體制化了?

這個節目實在是很有趣,剛開始做節目的時候,我真的很不習慣;慢慢地,我習慣了每週這個時間,都來到這裡,主持《湯米今夜秀》,並且樂在其中;最終我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湯米搞怪地改編了電影裡面的臺詞,雖然有些不倫不類的,但是觀眾卻都很給面子地哈哈大笑。

因為他們都知道,湯姆在說什麼,正是最近最火熱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好的,那麼讓我們請出今晚的嘉賓,《肖申克的救贖》的編劇,導演,來自華國的奇蹟導演,易·李!”

現場的觀眾都很用力地鼓掌,事實上,李易在好萊塢,在北美,已然有著一批為數不少的擁躉,今晚能來到現場的,也有不少就是李易的忠實影迷。

“啪啪啪啪!”

其實老美這邊的脫口秀節目,有時候也很像是訪談類節目,只不過風格更加偏向詼諧。

《湯米今夜秀》其實也不例外,如果有嘉賓,比如這一期,李易這個當下最紅火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編劇兼導演到場,那麼其實就演變成了一個訪談節目。

一番例行公事地插科打諢之後,湯姆也開始進入了正題。

“那麼李,告訴我們的影迷們,你為什麼會想到寫這樣一個故事,拍攝這樣一部電影?”

這個問題,也比較常規,但是因為李易不經常出現在公眾面前,所以,影迷們還是相當的好奇的。

“和當初的那個新聞有關吧,你們知道的,那個新聞真的很轟動,法庭上槍擊法官,天吶,這種事情,我一直都認為,只會在電影裡面發生!可是結果卻是現實比電影更魔幻!”李易笑著說道。

底下也傳來了陣陣的鬨笑聲。

“所以,你的靈感源自法庭槍擊事件?”湯姆好奇地問道。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其實這個法庭槍擊事件的確是個很不錯的電影素材,甚至都不需要改,直接電影開篇,法庭槍擊,然後抽絲剝繭,把背後的故事講述出來,似乎就可以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是我卻不喜歡這樣做。

我也關注那個新聞事件,可是我好奇的點,卻和很多人不同,我特別好奇,那個人是怎麼從高科技現代化的監獄裡面,越獄而出的?

為此,我對監獄開始產生了興趣,我瞭解過許多關於監獄的資料,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過去,哥特式城堡風格的監獄,被稱作安全性最高的監獄。

而我又收集了一些相關的資料,發現在過去,在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因為法制的不健全,導致了冤案錯案頻發,所以,我就在想,如果一個人是被冤枉的,那麼他在監獄裡面會如何?會不會想要越獄?從號稱最安全的,最牢固的監獄裡面越獄,那麼他應該怎麼做?”

李易侃侃而談,嗯,好吧,其實就是在編!

上市公司喜歡吹牛,畫餅,講故事,其實同樣的,真正如何,大家其實反而並不那麼的關心。

電影是因為什麼而拍出來的,其實根本不重要,真相如何,李易有最終解釋權,所以他自然更願意給這個增添一點有趣的背景。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經歷過類似肖申克監獄一樣的環境。一個你討厭過的環境,它讓你感覺格格不入,曾經想要從中掙脫。當你無法掙脫時,就只能無奈地選擇去適應,同時自己也成為了環境的一部分。逐漸地,你發現已經離不開這個環境。原先你苦心逃脫,如今你賴以生存。它可能是你生活的城市、鄉村,也可能是你的家庭、團隊,或者是你的公司、學校。生活在其中的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無法適應,但又無力掙脫的人;逐漸適應,且已無心掙脫的人;已經適應,但時刻準備機會掙脫的人。

邪惡的環境中總少不了虛偽的信仰,肖申克監獄也不例外。道貌岸然的典獄長,念著聖經的詩句,幹著骯髒的勾當。在這樣的環境下,安迪·杜弗倫是痛苦而不甘的,但他沒有選擇逃避,相反,他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適應環境,為自己爭取做人的尊嚴以及重獲自由的機會,最終創造了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啪啪啪啪!”觀眾們都紛紛鼓掌。

“然後我又想,安迪如何去越獄?在那麼高的高牆內,他如何去越獄?”李易又繼續說道。

“我去參觀了類似《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的那樣的哥特式城堡的監獄,又諮詢了一些相關人士,結果得出一個結論,正常的方式,哥特式城堡監獄,想要越獄,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又必須讓男主角越獄成功,那麼他該怎麼做?不止要越獄,而且不是那種暴亂之中的越獄,而是悄無聲息地離開那圍牆,所以我想到了,挖開它!”

“電影始終是電影,編劇擁有絕對的解釋權,只要有一線可能,那麼就是合理的,如何越獄才能夠讓人感受到震撼?

那麼必定是時間!

所以,安迪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去做這一件事,去做這一件旁人看來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如此才足夠震撼!”

“你想到過電影會如此受歡迎嗎?”湯姆又問道。

李易搖了搖頭道:“沒有想到過,你們知道的,這部電影,其實並不適合大銀幕放映,因為光線比較黑暗,壓抑,所以,最初我的想法是,這樣的電影,應該比較適合坐在沙發上,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看!只是沒想到,大家會如此喜歡這個故事!”

“那麼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期許嗎?”湯姆繼續問。

“期許的話,我希望能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希望人們看完這部電影的第一印象是“哇,好厲害的一部越獄片!”我希望大家能為影片中巧妙的劇情轉折而歎服。”

“那麼第二個階段呢?”湯姆好奇。

“第二個階段,我想是過了一段時間,當你發現生活過得不怎麼如意,再開啟這部電影看看,發現裡面講的是成功學,“哇,好一部勵志片!”於是,或許可以讓影迷的心裡面多了一點正能量,整理行裝,儲存實力,繼續上路。”

“第三個階段,等到再過幾年,峰迴路轉,時過境遷,當你發現自己依然過得並不那麼順心時,再開啟這部電影,你會發現自己跟他們好像,從他們身上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你也許像安迪·杜弗倫一樣事業有成但家庭不幸。你也許像瑞德一樣,渴望掙脫但無法掙脫自己的環境,當然,你也能在你的環境裡左右逢源,只是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這樣的你,幸福嗎?

有時候吧。

但總會時不時地,你會渴望外面的世界,跟現在不一樣的世界,想象著、準備著,被拒絕著,最終,你放棄了,成為了布魯克斯,習慣了安於現狀。

當終於有一天,你真正被邀請去往那個你曾經日思夜想的世界時,你卻不知如何回應了。因為你開始懼怕那個世界,那個你曾經渴望的世界,你怕你在那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當你不得不踏入那個之前你嚮往現在你害怕的世界時,你發現在新環境裡你是那麼的格格不入。這樣看來,即使走出了肖申克監獄,外面何嘗不是新的監獄,因此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救贖。於是,問題來了,究竟如何才能得到救贖?這個時候,不妨從電影中去獲得一些啟示。”

“啟示?”湯姆問道。

“是的,啟示,電影中成功走出肖申克監獄的人有三個:布魯克斯,安迪·杜弗倫和瑞德。

布魯克斯雖走出監獄,但未能得到救贖,選擇懸樑自盡。

安迪·杜弗倫是逃出來的,所以他更清楚自己要去往何處。安迪毫無疑問得到了救贖。

而瑞德,他和布魯克斯一樣,也是晚年出獄,而且差一點走上了布魯克斯的老路。但最終按照安迪·杜弗倫的指引,找到了救贖之道。與其說是安迪拉了瑞德一把,不如說瑞德選擇了安迪。瑞德同樣獲得了救贖。

這其實代表著三類人,我們常常說,如果無法改變環境,那就去適應它,可是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無法適應呢?

布魯克斯無疑就是試圖去適應環境,但是他卻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適應,所以他選擇了自我放棄!

而安迪代表著的是另外一類人,當他發現自己做再多的努力,也不能改變環境時,他首先做的是思考人生,問一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然後他堅守這個信念,努力去適應環境,在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同時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以保持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和驕傲。還要提醒自己時刻準備著,因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他明白最重要的一點:當我們能改變環境時,千萬不要因為過去的生活,而懷疑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安迪走出了自己的路,儘管是那樣的不可思議,儘管是那樣的艱難!

而瑞德,他最初和布魯克斯一樣,都是對新的環境無所適從的人,但是他比布魯克斯幸運,因為他還可以選擇,再次跳出這個新的牢籠,去往新的環境。”

“啪啪啪啪!”現場再次響起掌聲。

這個時候,湯姆再次問道:“那麼《聖經》在電影裡面又是有什麼隱喻嗎?”

李易笑著道:“我們都知道安迪用了二十年的時間逃出了肖申克,這很不可思議,表面來看,他憑藉的是一把小錘子,堅持不懈的在石牆上鑿了十七年,那麼是什麼樣的力量驅使他這樣去做呢?我想堅持來自於他心中不曾熄滅的希望;更深一層次,希望來自於他的信念,對於靈魂昇華的信念,靈魂昇華從而能得以救贖。

而這種信念,則是源自於人擁有超脫於這個世界的信仰,從而能點亮人心中的光,驅散讓人恐懼的黑暗,不再悲傷,不再迷茫。

在基督信仰中,信念正是獲得救贖的起點。”

湯姆終於問出了一個相當敏感的問題:“可是有很多影迷卻認為,電影是在諷刺人對神的信仰,電影中看似最信神的兩個人典獄長和安迪——典獄長常把神的教誨放在嘴邊,實際則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金錢;安迪為了隱藏鑿穿石牆的小錘子,先鑿空的是代表信仰的《聖經》,然後鑿空才是石牆。

對《聖經》的鑿空難道不是為掙脫信仰的束縛,得到真正的救贖嗎?”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娛樂幕後:天后們,冷靜聽我狡辯

掙錢娶媳婦

誰讓他玩戀愛模擬器的

番茄不怕酸

軍魂永鑄

赤壁舜卿

娘娘每天都在盼著失寵

藍家三少

我無敵了億萬年

黃泉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