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如今可謂是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很容易引起叢集討論。

《十二怒漢》的確也是沾了前段時間的港島和內地的兩個冤案新聞的熱度的光。

再加上這部電影本身的出色的質量,很快地就引起了眾多討論,而衍生出來的話題卻偏離了原本的軌道。

讓李易自己都有些驚訝。

比如關於網路暴力,其實和《十二怒漢》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和聯絡,可是卻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有人把陪審團制度和網路暴力關聯起來。

當然,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陪審團的成員們,其實和鍵盤俠們有著共通點。

比如,都是和當事人沒有直接的關係,也沒有直接的利益攸關。

《十二怒漢》裡面的陪審團成員們,比如7號球迷陪審員,他根本不關心那個被告到底有沒有罪,也根本不關心到底真相是什麼,被告殺了人也好,沒有殺人也罷,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牆頭草,哪邊優勢哪邊倒。

而網暴這種事情,同樣的在某些時候,也被稱作是網民的審判。

是的,來看看網暴是怎麼形成的,通常情況下,網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為如果事件的關注度不夠的話,那麼是很難形成這種情況的。

而通常是因為某件事吸引了很多的關注,然後有某些方面可能在道德上給人一種不道德的感覺,所以最終變成了很多網民們的發洩點。

同樣的道理,在一些人看來《十二怒漢》裡面的被告,其實也是被陪審員們“網暴”的一種。

無他,因為最初的時候,大家獲得的資訊,關於被告的犯罪的證據這些,都是乍一看很是確鑿的證據,但是實際上,卻經不起推敲的。

只不過,因為《十二怒漢》只是十二個人,而且每個人都有自由發言,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八號可以用自己的態度,讓大家不得不去聽他說話。

可是現實之中,卻有很多事件,哪怕有一些比較理性的人,可是他們的話卻根本不會有機會去讓那些網民們認真的去聽。

他們也根本沒有那個能耐,能逼迫大家去傾聽。

顯而易見,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出在,鍵盤俠們在大多時候,網暴某個人,是不需要為之付出任何代價的,哪怕他們是錯的,哪怕給對方造成了很負面的影響,哪怕冤枉了對方,可是依然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因為沒有人知道你是誰!

當然,再火熱的話題也有冷卻的時候,隨著《十二怒漢》正式下映,相關的話題也開始漸漸冷卻下來。

李易再次迴歸了鹹魚的日子。

而因為《十二怒漢》的出人意外的大獲成功,也讓這種型別的電影,備受青睞。

畢竟,《十二怒漢》這種模式的電影,成本真的低廉到令人髮指的程度,這還是因為《十二怒漢》裡面是有陳偉傑這樣的巨星,以及李易這樣的導演,所以才拉高了成本。

而事實上,其他的演員,雖然都是老戲骨,但是片酬是真的便宜。

當然,最關鍵的是,甭管有多少人吹捧《十二怒漢》看起來簡單,但是實際上,卻一點都不簡單,鏡頭分析方面也能給你分析的頭頭是道,反正就倆字:牛逼!

可是對於很多人而言,他們也不需要拍出像《十二怒漢》這樣的高度,只需要有一半的效果,就完全足夠大賺一筆了。

而對於一些拉不到大投資的新人導演來說,這樣的題材頓時就成了他們的心頭好。

想想看,一部電影,只需要一個場景,甚至都不需要什麼道具,只要幾個演員,就可以拍了。

要知道,一部電影,場景少,也意味著需要的裝置少,需要的劇組的規模小,成本自然也是低到令人髮指。

關鍵是,這類的電影,只要一個劇本,幾個演員,然後拍攝的週期也會短的令人髮指,絕對的短平快的專案,就算是失敗了,也沒什麼大損失。

所以,很快地,竟然有一大堆的相關的題材型別的影片立項。

而絕大多數的都是網路大電影。

而且這些人可也都是人精,各個都直接蹭《十二怒漢》的熱度,先是給予《十二怒漢》定位——在有限的空間裡,憑藉有限的演員製造令人窒息的情節。

然後打著媲美《十二怒漢》的對話影片這樣的噱頭。

還別說,一開始的確有一些網路電影因此吃到了紅利。

只是雖然如此,但是在口碑方面卻是被網友們踩到了谷底。

“什麼玩意啊?一直絮絮叨叨的,特麼的一開始還真以為是《十二怒漢》這樣的電影,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拍的很好,不要再拍了!”

“其實立意挺好的,同樣的是討論案件,可是特麼的,雜亂無章,關鍵是,邏輯不通,還一副故作神秘的樣子,求求別拍了,真的,別砸了狗導演好不容易立起來的對話電影的牌坊。”

不過,還別說,國人是不缺人才的,還真的有人拍出了比較不錯的同型別電影。

比如有一部名為:《誰是兇手》的網路電影,電影的故事是在一列列車上發生了命案。

雖然同樣的是對話推動劇情的電影,而且很簡陋,但是至少自圓其說,邏輯沒有明顯的bug。

電影上線之後,很是獲得了不低的評價和票房,而且那位新人導演也很快地啟動了續集,倒是開啟了這個型別的網路電影的系列電影的口子。

又有很多人發現,這類的電影,真的如果拍的不錯的話,的確做系列電影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成功的機率也很大。

當然,泥沙俱下,像《誰是兇手》這樣的成功模仿的電影,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是讓無數的網友噴的狗血淋頭的爛片。

有對比才有傷害。

有對比,才會有襯托。

有了這些電影的對比,很多人反倒是又回來去看《十二怒漢》,去分析《十二怒漢》在故事以外,包括鏡頭,剪輯等等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

《誰是兇手》的導演馮南,就很是認真的給大家分享了一篇他對《十二怒漢》的鏡頭解析。

“《十二怒漢》絕對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對話影片,為了能夠模仿到精髓,特意拉片《十二怒漢》,以下是個人的一些收穫和淺見,分享給大家。

在這之前,說實話,我恨你想象,會有一部像《十二怒漢》這樣的電影,要知道,單一的場景搭配十餘人的對話,很容易形成混亂的局面。《十二怒漢》的影片時間和敘事時間基本相同,但在將近兩小時的激烈爭論中,敘事思路清晰,故事扣人心絃。而這裡面李易導演在對鏡頭的處理上,實在是令人驚歎。

在拉片的過程之中,我發現,《十二怒漢》的景別和劇情內容和節奏相輔相成,是根據爭辯的激烈程度靈活地選用適當的景別。

眾人初入房間時,被審判的男孩與房間疊化轉場,暗示他的命運將由房間裡的人決定。房間畫面是作為定場鏡頭的中遠景廣角鏡頭,展現出來的效果是空間開闊,讓觀眾的心情和陪審員一樣輕鬆。

一輪討論,每個人在中特寫裡闡述觀點。而此時,人物間的矛盾還未顯現,交談時比較友好,劇情的節奏較平緩。與此對應,畫面中有不少的環境元素,留有“呼吸的空間”。

雙方陣營的爭論趨於白熱化時,大批特寫鏡頭連續出現,鏡頭中的衝突感越來越強烈。一方面,和鏡頭的距離變近,表現人物的激動情緒;另一方面,空間被壓迫,表現人物的困境感。

當然,想來應該還有是透過這些特寫讓觀眾對這些角色開始擁有一些印象。

發現李易導演在對特寫,大特寫的運用在這部電影裡面也是展現的淋漓盡致,比如每次爭論後的緩和期,景別立刻從特寫變回中景,讓空間突然舒展,目的是讓觀眾從緊張的情緒中解脫。

而臨近結束時,面對最無理取鬧的3號和最理性的4號,說服的難度達到最大,又會開始採用大特寫將激烈的衝突推向頂峰,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鏡頭語言為情節服務,鏡頭中的情緒能傳達給觀眾,並牽引著觀眾的感受。

《十二怒漢》的分鏡頭在我看來,絕對是李易導演經過精心設計的,因為那些鏡頭能夠鮮明地反映人物關係。這是多人對話中理清敘事的重要方法。

影片最初,8號陪審員孤軍奮戰,只有9號在心裡向著他。構成軸線的對話雙方分別是“8號和9號”以及其他陪審員。

之後,8號陪審員透過發現證詞中的邏輯漏洞,獲得其他陪審員的支援。在他們和3號對峙的正反打鏡頭裡,8號和其他陪審員處於同一陣營,且他站在畫面中間,符合“無罪”陣營領導者的身份。相比起來,3號顯得孤掌難鳴。

影片快結束時,交替出現的正反打鏡頭中都有兩個人物:3號和4號,8號和9號。他們恰恰是兩個陣營的領頭人物。《十二怒漢》屬於本格推理,人物眾多,動機複雜。畫面構圖不斷暗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強調人物關係的變化,讓觀眾在略顯燒腦的劇情中也能跟上思路。

大家經常看電影,應該知道,巧妙的利用鏡頭,的確是可以展現角色的心理活動的,簡單地說,就是鏡頭的角度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

在《十二怒漢》的結尾部分,9號發現“證人戴眼鏡”這一關鍵性證據後,攝影機仍平視4號,但轉而用仰視的角度拍攝“無罪”陣營的角色,使他們的形象變得高大,體現他們發現關鍵邏輯漏洞後的篤定和強大的壓迫力。後續劇情和仰視鏡頭的效果相符,4號最終被他們的邏輯說服,支援“無罪”。

最初的時候,我也以為,《十二怒漢》場景單一,拍攝起來應該很簡單才對,可是真正地拉片之後,才發現,真的不簡單。

《十二怒漢》在佈景和鏡頭上設定眾多小巧思,絕對是這部電影能夠成功的關鍵之一,因為這些東西讓觀眾能夠迅速明確空間關係。

所以,雖然場景單一,但是卻絕對的不簡單。

這裡要提到一個可能非專業人士不那麼瞭解的東西,那就是鏡頭軸線。

而鏡頭軸線是指所拍的畫面中的一個虛擬的線條,軸線規律則是在拍攝過程中設定攝像機機位的時候所應該遵循的一般原則。而通常來說,拍攝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些越軸的情況,而越軸之所以會產生“出戏感”,是因為觀眾無法判斷劇中人物的位置,從而造成空間的混亂。

《十二怒漢》的故事發生在封閉的小房間內。為了充分展示環境和人物關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越軸現象。但是,越軸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出戏感,因為影片透過大量技巧來避免和弱化越軸問題。

1號統計陪審員立場時,將1號看作個體,其餘人看作整體,鏡頭的軸線是沿著桌子的長邊。為了看清每位陪審員的面部表情,鏡頭髮生多次越軸,但不會顯得跳躍,原因有二。

第一,越軸前後的畫面都是中遠景,而進入房間長達六分鐘的長鏡頭已充分交代室內佈局。第二,畫面有兩個參考點,即站立的1號和戴帽子的7號,他們恰好位於長桌的兩端,即軸線上,觀眾可以透過他們的位置而適應新的空間關係。

簡單地說,其實1號和7號的位置,剛好位於軸線的兩端,這兩個固定點,會讓鏡頭在越軸的時候,保留這一條虛擬軸線,讓觀眾不會覺得跳躍。

看過電影的人相信都會發現,拋開8號這個點,其實整部影片裡面,7號這個角色,他的言論其實對劇情的推動並不多,大多的時候,他的話對於劇情而言更像是“廢話”,可是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7號的鏡頭呢?

我不是李易導演,所以並不知道李導的具體想法,在個人看來,除了要展現7號這種“隨波逐流”“牆頭草”“漠不關心”等等的設定之外,更多的是出於軸線定點的需要。

因為1號的作用是定起點,那麼7號的作用就是定終點。

一前一後,讓這兩個點固定下來,而因為8號的存在,所以,會讓7號這個點被運用的更多,為此,這個點就顯得很重要,那麼自然而然地就需要時不時地展現一下。

”<BR />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悠閒大玩家

離心淺笑

兼職漁夫

貧道漁洋

反派:完蛋!我被絕美女主包圍了

雪碧真好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