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地媒體也紛紛報道了《開心家族》這部合拍片。

“李易出品必屬精品,還是原來的味道,還是原來的配方,影片《開心家族》一部笑中帶淚的悲喜劇!”——華國電影報道。

“《開心家族》爆笑和催淚僅僅只在一瞬間!”——企鵝娛樂。

“《開心家族》親情的辛酸史,笑著笑著就哭了,李易導演的標誌性催淚影片,強烈推薦!”——《看電影》

等等,等等,幾乎可以說一水的好評。

當然了,這肯定也和《開心家族》本身的電影質量的確不錯,再加上這部電影,華影這邊可以說是力挺,以及李易本身自帶的名氣和口碑,所以造就了,幾乎沒有任何差評。

同時影評人們也開始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這部影片。

著名港島影評人這樣寫道:“我沒想過會因為這部片子,最終淚流不止,作為一個行走在都市裡,享受孤獨的怪獸,我們應該都學會了獨自承受寂寞,然後把淚點都調得很高。

是什麼讓一個原本以求生為本能的生命,卻寧願違背了自己本能而選擇自殺?——這是我看到《開心家族》第一個鏡頭時的思考——電影一上來就是男主角尚萬一邊哭著一邊往嘴裡大把塞著安眠藥的鏡頭。

看到後面我才知道,是孤單。

是啊,孤單是很多人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的理由,沒有親人、沒有愛人、沒有朋友……但是當電影最後尚萬的單人照片上顯現出家人的時候(什麼,去看電影吧),尚萬才知道,我也才知道,離別不意味著不存在,孤單不意味著孤獨,只是我們遺忘了,或者沒有感受到,其實情感一直環繞在我們周圍,只不過以看不見的形式而已。

但是,你不能說看不見就不存在,空氣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其實讓現在人們孤獨的往往不是孤單,反而是處在喧囂的人群之中,卻感覺不到情感的環繞與心靈的溝通。

怨社會冷漠嗎?可社會不就是由一個個你我這樣的個體組成的嗎?難道非要在離別時刻才意識和感覺到它們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嗎?所以請珍惜身邊的人與情吧,多與親人、愛人、朋友聊聊,從中你能感受到大家的愛,因為人總會離開,但是記憶卻跟隨你一生。

也許你我註定孤單,但是你我不會孤獨。

言歸正傳,這部電影,李易導演再次為所有人都上了一課,原來電影的劇情可以很簡單,故事也可以似曾相識。

但是如何把故事講好,透過誰來講,這就是一門藝術。

我一直覺得,這才是一部好電影的精髓。

曾經看過一句話:現在的人,都在試圖把溝通的語言,變得簡便明瞭。

然而,一旦這樣,那溝通的語言就失去了意義,因為語義不甚明瞭,所以才有了溝通的必要和可能。

這裡面其實有兩層意義,一者,是人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種動態的,人的話語也並非完全能代表一個人當下的情緒或者觀點,所謂三思後行,其實也是讓語言之外的行為,變得合理和可操控。

二來,當下的人類,越來越不願交際或者不善交際,或許是都忙,或許是都不願花時間去了解新的人,新的事物。

這也是為何人與人之間,總是會存在各種誤會,也才導致了各種矛盾和遺憾。

人,總是儘可能掩藏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而選擇性展示自己相對好的一面。

所以,從人的角度來說,如果一旦把語義表達明確,把誤會揭開,那事情就變得明瞭。

然而,這在電影層面來說,其實不夠永續性震撼人心。

於是,電影裡就有了鬼文化。

鬼,是人類虛構的文化符號,它最直觀的解釋,就是人死後在人間的精神殘留。

東方文化很重視鬼,天堂地府往往寄託著生者對逝去的人的哀思,這其實就是一種永遠無法圓滿的遺憾。

包括對父母的贍養,對夢想的追逐,對愛情的渴望,對欺騙的憤怒等等,人活在世,也就有機會去完成這種種遺憾,但是一旦離開人世,那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場空。

這給了電影最好的表達方式,影視化的符號,總要讓我們有情感的共鳴,而不只是一杯寡淡的白開水。

所以,創造衝突,是最好的手段。

曾經有遺憾,那些未曾說出口的話語,那些未曾付諸實踐的努力,那些未曾相濡以沫的人,都用跨越生死的形式,透過熒幕重現。

這部《開心家族》,正是四隻鬼透過主角完成自己的夢想,同時讓他勇敢追逐愛情,發現生命的美好的過程。

是不是所有的鬼片都大致類似,鬼代表著既定的事實,他們的出現無非就是完成生者或死者內心的夙願。

只是,有的結局是悲慘的,有的結局是美好的。

人類,就是這樣喜歡語焉不詳,總是需要藉助別的事物,來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其實港片過去也有不少鬼片,只是可惜的是,一提到鬼,大家似乎想起來的都是驚悚,都是恐怖。

當然,也有開心的鬼,只不過,這類的影片,卻大多都是純純的娛樂片。

《開心家族》的娛樂元素也很豐富。

這就不得不提到四個鬼了,分別是“愛哭大嬸”、“煙鬼大叔”、“酒鬼色胚老頭”以及“貪吃小鬼”。

四個看起來毫無關係,也與尚萬毫無瓜葛的鬼,最終纏上了男主。

而尚萬,卻是個資深廢柴,從小在孤兒院長大,沒有朋友,沒有收入。

幾度尋死,卻總是莫名奇妙被救回來,最後一次自殺未遂,迎來了這四隻鬼。

他們都只想要尚萬幫忙圓自己的一個夢想。

其實圓夢環節的設定,本身很普通,一般來說觀眾都會去思考圓夢背後的意義,作為一個鬼魂,有未了的心願,那一般都是生前的遺憾,所以這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但是導演採取了另一種方式,他一直沒有把四隻鬼的圓夢原因說出來。

為了掩蓋,採取了兩個手段:

1、鬼是不能主動說出一些原因,除非尚萬主動問。

在圓夢過程中,尚萬始終未曾關心四隻鬼的圓夢目的,只是想著趕緊做完這件事一了百了。

包括喝酒爺爺說要找相機,他想都不想就帶著對方翻遍全城的相機店,而最後才問出,原來相機並不在店裡。

包括尚萬幫助抽菸大叔找車的過程,也未事先了解就去找到了一輛豪車,結果其實大叔只想要一輛計程車。

2、女主角秀秀的支線不可或缺。

以上所有圓夢的過程中,都與妍秀以及她工作的醫院有直接關係。

包括喝酒爺爺的老友以及老友的病友,其實也是秀秀的父親。

包括好吃小鬼的搗亂讓尚萬與秀秀有了相處的機會。

包括抽菸大叔的助攻,讓秀秀對尚萬動了心。

當然,這部影片的真正的核心,其實都不是這些,不是所謂的圓夢,也不是愛情,而是家人!

一開始失去生活意義的尚萬,正是因為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在孤兒院長大,每次兒童節會有一群人過來做樣子噓寒問暖,但是之後再也沒有人記起自己的名字,也沒有朋友來自己家中做客。

尚萬是孤獨的,他租住的房間其實很大,但是以往都是亂糟糟的,沒有任何溫馨的樣子。

而當四隻鬼住進他的家之後,一次回家,在門口脫掉鞋子的時候,像極了一家人回家團聚的樣子。

大家一起吃飯,一次看電視。

當他回家之後,看到四隻鬼坐在屋裡,心中其實有那麼一絲對家的渴望。

他在想,如果他們都是人該多好,哪怕他們看起來很討厭,可是對於孤獨了這麼多年的他而言,這卻無意是彌足珍貴的!

家人就是如此,是一個人生活下去的動力,也是一個家得以支撐的精神因素。

但是,真正當我們面對親人的時候,我們往往發現不了家人的好。

就像尚萬在醫院被四隻鬼纏身,一個人揹著四隻鬼,疲憊不堪的回家時,那才是許多家庭常有的畫面。

沒有家人的時候,我們渴望親人相伴。

有家人的時候,卻又總是心煩意亂,受不了大家的打擾與折磨。

因此,每個家庭都是有或多或少的矛盾和誤會。

比如秀秀,她對父親的情感,就是父女關係從小情感缺失所造成的。

雖然父親盡力在彌補,但是秀秀始終無法真正放下芥蒂。

即使自己也不希望父親死去。

影片最多的篇幅,其實一直都在詮釋家人的意義。

比如中年男人,以為妻子外遇想要拋棄自己,於是自暴自棄。

其實,妻子自己承擔著壓力,只是不想讓他承受而已。

就像之前說的,生者的誤會可以解開,但是一旦陰陽相隔,這誤會和遺憾,將是永遠永遠。

秀秀父親的逝去,給了她很大的打擊,而尚萬也完成了四隻鬼的要求,卻因為與秀秀的關係生變,兩人都陷入低谷。

只是,最終秀秀髮現了父親留給自己的禮物,明白了父親永遠是愛自己的。

而尚萬在車內自殺時,想起了秀秀,最終重新燃起生命的熱情。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依然是在詮釋家人的重要性。

對於男主而言,四個鬼離開了,他的生活又恢復到以前那樣,而此時此刻,他其實更加渴望擁有家人。

可是他是孤兒,那怎麼辦?如何擺脫孤獨?

於是秀秀出現了!

她的出現其實是男主角擺脫孤獨的關鍵。

而同樣的對於秀秀而言,她雖然嘴上一直說不肯原諒爸爸,可是心裡卻同樣的希望父親能活下來,可他還是離開了。

兩個同樣的失去了家人的人,在那一刻,走到一起,重新組建家庭,把彼此變成自己的家人!

這個時候,我們似乎已經忘了四隻鬼的圓夢意義,已經將一切都歸咎到是在為秀秀髮現家人的意義做情感鋪墊時,因為秀秀的一句話,把全片的情感再度昇華。

秀秀吃著尚萬做的紫菜包飯,問道:一般紫菜包飯裡面,不是會放菠菜嗎?你怎麼會放水芹菜呢?

尚萬脫口而出:那個啊,是我媽媽,我媽媽說水芹菜對血液好,所以一直用水芹菜代替菠菜。

說完這話,尚萬終於醒悟。

原來,這四隻鬼並不是別人,而分別是自己的爺爺、爸爸、媽媽和哥哥。

小時候一次旅行,父親開著計程車,爺爺借了鄰居的相機要去拍照,卻在路上出了嚴重車禍,除了尚萬,其他人都當場死亡。

遺失的相機,被當時處理案件的警察偷偷收起來了,這也是為何喝酒爺爺要去找已經成為警局老大拿回相機的緣故。

而抽菸大叔,最終找到了計程車,帶著尚萬去海邊兜風,教尚萬游泳開車。

以及好吃小鬼,本是尚萬的哥哥,總是想著呵護弟弟,本來攢錢要請弟弟去看電影,卻被流氓打劫。

至於愛哭大嬸,其實就是想給孩子做頓飯,一家人一起吃。

她在尚萬小的時候,看到菜市場母親挽著兒子的手一起買菜,就想著什麼時候等尚萬長大了,也可以挽著他的手,一起買菜。

其實,四隻鬼一直都在幫助尚萬,所謂的圓夢,其實主要是讓尚萬找回生活的希望,幫助他和護士秀秀走到一起。

為何造成這樣的誤會,其實就是之前埋下的伏筆,鬼是不會主動說出答案,但是尚萬始終沒有去問。

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可能會覺得因為家人而累,但是給加油的也是他們!

或許這個設定本身並不止是讓劇情變得更有邏輯,這個設定,其實本身就擁有著及其特殊的意義。

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會主動說出來,而是需要人去問了,才會回答。

最後這場戲,就是在把前面所有的鋪墊輕輕一提,於是,那種對家人不言而喻的情緒就上來了。

透過尚萬不斷往回奔跑的過程,喚起了尚萬對家人的記憶,讓尚萬找回自我。

我想,這也是本片區別於一般性的鬼完成心願的電影之處,沒有四處煽情,卻又撓中了觀眾的心窩。

家人就是如此,他們無論生死,始終都陪伴在愛的人身邊,不離不棄。

這大概就是人活著的意義,簡單,美好。

最後,一直有點糾結,這到底算不算是喜劇?

在我看來,當然是的!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喜劇,當我們看的時候合不攏嘴的電影,其背後又有多少我們不曾知曉的悲慘呢?

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喜劇演員,最終卻得了抑鬱症,自殺身亡。

所以說,喜劇,只有當時看懂沉默了和當時笑了後來看懂沉默了之分。

從來沒有完全的開心,如果有,那一定是假裝的。

李易的喜劇,就是當時笑得合不攏嘴,後來哭得像條狗。

而這部《開心家族》是當時就讓人淚流滿面!”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我在橫店當導演

華仔

這一定不是幻覺

貘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