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冰花》就算拍出來,也不過是一部小的不能再小的小成本電影了。

但是任何事情要分開來看。

到了李易的手裡哪怕再不起眼的作品,也瞬間被放大無數倍。

特別是,這一次《魯冰花》的故事是發生在寶島,這就更有意思了。

李易其實自己倒是沒有多想,反正都是華國國內嘛,寶島港島有什麼區別?可是架不住別人不這麼想啊。

港島電影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歲月,號稱東方好萊塢。

那個年月的港島電影,堪稱亞洲之最,包括島國,包括棒子,包括整個東南亞,港島電影,那都是首屈一指的。

可以說,那個年月的港片之所以有那樣的榮光,那樣的繁榮,和東南亞這個港島電影的後花園有著極大的關係。

畢竟,港島才多少人?就像現在,頂破天了幾千萬的票房,能頂什麼事兒?可是那個年月不同,那個時候,寶島,東南亞地區,都是港片的輸出地。

所以,港島電影人有理由驕傲,畢竟,曾經闊過嘛。

寶島呢?別看寶島也有華語電影三大獎項之一的金馬獎,可是實際上寶島電影就一直都沒闊過,雖然也出過牛逼的導演,但是也是在文藝層面上的牛逼,在商業片上,寶島電影是真的拉垮。

而時至今日,港島電影還有李易這個門面人物,還有港島警匪片等等,在標誌著港片的存在,但是寶島電影有什麼?真的只剩下一些雞零狗碎了。

所以,寶島電影其實真的挺尷尬的。

你看,人家港島,就算電影市場不行了吧,可是至少人家闊氣過,至少人家還要一大堆的家喻戶曉的老牌明星,還要李易這個頂級大導演的存在。

可是你寶島電影有什麼?從內娛的勢力劃分來說,好歹有港圈,京圈,滬圈等等,可是卻從來沒有一個寶島圈之說的。

寶島人口是港島的幾倍,地方是港島的幾倍,可是要說在影視方面的成就,卻真的和港島無法相比。

所以,當傳出訊息說李易要拍一部“寶島故事”的電影的時候。

寶島那邊直接就爆了。

特別是一些寶島籍的藝人,更是一個個打了雞血一樣。

這些年,港島娛樂圈,的確在演員方面說的上是青黃不接,可是寶島娛樂圈,哪裡有什麼青黃不接的說法,特麼的根本就沒的接好吧?特麼是這幾年頻頻爆出的明星醜聞,更是讓寶島娛樂圈,慘淡不已。

寶島影視圈更是公開邀請李易赴寶島拍攝電影,並且各方都表示一定給予最大的便利和支援。

沒辦法,誰讓那是李易呢?寶島的電影人拿獎的不少,可是在商業片層面上,真的有成就的不多啊。

再一個,整個寶島電影圈的大導演加起來,都不夠李易的成就高啊。

於是一時間,李易對寶島故事感興趣,要拍攝一部寶島電影的訊息就廣而告之。

說來也挺有意思的,港島和寶島,雖然說一衣帶水,曾經在港片黃金時代,也曾經可以說有過一段蜜月期。

可是現在,兩地的娛樂圈卻是比較有趣,港島電影人都知道,市場在大陸,寶島的市場已然不被重視,自然而然地合作也就少了。

而李易是誰?那是港島電影之光啊!咱們港島,大陸那麼多故事可以拍,為啥偏偏跑去寶島那地方去拍他們的故事?於是許多港人網友就開始在網路上和寶島網友撕了起來。

當然,對此李易並不在意。

只是他沒想到,港島這邊的電影人卻是對此很警惕。

為什麼這麼說?眾所周知,一個蘿蔔一個坑,內娛地大物博,自然不會在意這點小事兒,哪怕是李易的電影,可是畢竟內娛的機會更多。

一般人也夠不上。

可是港島娛樂圈就不同了,港島的那些藝人,最想合作的那必須是李易啊。

而李易如果拍的是港片的話,那麼港島的藝人機會天然的多出來不少,可是這一次李易卻突然對寶島的故事感興趣,而寶島那邊又一副跪舔的模樣,就讓他們很是不爽了。

而到了民間來說,李易是港島自己人啊,港島明星藝人也是自己人啊,內地是因為市場大,所以李易投入祖國的懷抱,偏向更大的市場,自然沒有毛病。

但是寶島同樣的市場不大啊。

寶島的故事哪有咱們港島的香啊?不過,知道有這個事兒,許多人就開始紛紛打招呼了。

寶島的故事怎麼了?咱們港島演員就演不了了嗎?於是李易一臉懵逼,這段時間好些個老朋友都來打招呼,明明是一部小成本電影,可是結果,卻是愣是打招呼的都超過之前拍的那些個大製作了。

其實倒是李易自己想差了。

大製作,那肯定是要用到老演員,演技派,明星等等,一般人咖位不夠,也自然而然招呼都不好打。

可是小成本的話就不一樣了,港片也有找寶島演員來演的嘛,憑什麼寶島故事就不能港島演員來演了?不止如此,內地的一些和李易合作過的,也都是透過各個渠道來打招呼。

《魯冰花》需要的演員其實不少,但是主要演員卻真不多。

李易原來的想法的確是想用寶島的演員,畢竟,這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有著獨特的地方特色,找本土演員來演,會更合適一點。

可是架不住訊息傳出來之後,打招呼的人太多了。

而寶島那邊,郭同生也被挖了出來,打招呼的人多不勝數,讓郭同生這段時間,聽到電話鈴聲都有點怕了。

畢竟,他可是知道,雖然故事是他提供的,可是李易能看的上,那已經是他的榮幸了,真要是蹬鼻子上臉,還想決定演員的歸屬,那就太不識相了。

郭同生這麼多年下來,能經營一家規模不小的連鎖培訓機構,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真的去開那個口。

可是架不住打招呼的人,李易可以不在乎,他卻不能真的不在乎,畢竟,他是寶島人,很多打招呼的人,卻也有他無法拒絕的。

《魯冰花》的前期籌備,除了演員選角之外,還是相當的順利的。

畢竟,李易的名聲在外,可以說他決定拍《魯冰花》這部電影開始,水城鄉這個地方,就已經被改變了命運。

寶島水城鄉,《魯冰花》拍攝就放在這裡。

演員的選擇方面,李易最終還是選擇了寶島本土的演員。

沒辦法,主要是在於,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鄉土文化。

首先是語言,雖然說寶島也是講華語,可是口音卻有著很強烈的地方味道,或許有人會說,寶島人的口音和胡建差不多,但是實際上,對比之後會發現,真的差了很多。

當然,李易也想過,如果改編成內地的背景,但是最終卻是作罷,因為改過之後,怎麼都覺得味道不對。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如果沒有郭同生提供的故事,那麼或許李易可以隨便改,但是當有了原型故事之後,李易再去改,總會覺得差了點意思。

而口音方面,寶島演員經常會被人詬病的地方口音,在這部電影裡面,卻反而成了優勢。

李易試鏡過幾個演員,有來自港島的,也有來自內地的,但是結果,都是一樣,口音方面有很大的問題。

這裡的最大的問題在於,李易拍攝的這部電影,是沒有“外來人”的電影,故事就發生在水城鄉這裡,唯一的一個“外人”郭老師,也是寶島人。

所以,他們講話的方式,口音,等等,是需要統一的。

而如果是插入其他的演員,那麼就會有一種割裂的感覺。

電影是講究整體感的,或許有些電影,因為橫跨多個地區,多個國家,所以會出現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口音,是合理的,但是在這裡卻不行。

終究李易還是放棄了對原版進行大改的想法。

因為先入為主也好,其他的也罷,終究還是原版的最對味,而且原版的影片拍攝的其實不錯,所以,李易也就沒有再做其他的嘗試。

這本就是屬於寶島水城鄉的故事,那麼自然還是由這裡的人來演繹才是最自然的。

......其實電影《魯冰花》,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電影裡面展現出來的花,就是魯冰花,但是實際上並不是。

李易也是查詢過許多資料之後,才愕然反應過來。

《魯冰花》電影裡面的花,其實不是學名叫“魯冰花”的花,而是一種長在茶樹下的花,死後肥沃了土地,讓茶樹開得更加茂盛。

是閩南語路邊花的意思,是創作者為藝術性所以改成了魯冰花。

所以,當看原版的電影的時候,看到裡面的小黃花,很多人可能都會誤以為這就是魯冰花,但是實際上,這和魯冰花完全是兩種花。

當然,這種路邊花,在寶島本地,的確被稱作是“魯冰花”,是寶島山地的茶農在種植茶葉,特別是寶島特有的高山雲霧茶時,需要在茶山周邊、甚至是茶葉植株的附近就輔助的種上“魯冰花”這種植物,原因是這種植物據說可以幫助茶葉健康生長,並且可以讓茶葉具有芳香甜美的作用。

而這種習慣依然被保留了下來。

在這裡的茶園裡面,李易就能夠看到一大片這樣的被稱作“魯冰花”的小黃花!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也能明白,這種花之所以被譽為是“母親花”不是沒有道理的。

原因就在於,這種花春天開花,芬芳滿株,等到繽紛凋謝,散落的花葉雖然混入塵泥,卻是在悄無聲息地呵護和滋養著茶樹。

其實正印證了那句古詩:“化作春泥更護花”!並不起眼的魯冰花,卻正如同世間最真摯的愛——母愛一樣無私和偉大。

不得不說,當一整片的茶園,一朵朵小花綻放,那畫面的確很美。

其實整部電影的涉及到的景,並不複雜,整個故事都是發生在水城鄉這裡,學校,茶園,阿明和阿妹的家這幾個地方。

茶園有現成的,包括開滿了“魯冰花”的茶園,而學校,雖然新的學校顯得更加現代化,但是卻也無傷大雅,稍作佈置就可以用。

學生,李易直接選擇了找本地的家庭的孩子來擔任。

擔任了,這些都只能是作為群演。

而幾個主要的角色。

阿明的角色,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的,原版的《魯冰花》的飾演古阿明的角色的小演員,也是《阿郎的故事》裡面的波仔的演員。

因為早年港島和寶島兩地合作關係可以說是非常的密切,所以演員流動很是頻繁。

但是實際上,今時不同往日。

李易倒是試鏡過《阿郎的故事》裡面的小演員,可是結果卻並不能讓他滿意。

因為始終兩個角色,雖然原版裡面是同一個演員演的,但是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卻不太一樣。

小演員的選擇,其實比成年的演員更麻煩一點。

《阿郎的故事》裡面的波仔,雖然也是出身社會底層,但是卻怎麼說也是城裡的小孩,但是《魯冰花》裡面的古阿明,卻是一個鄉下孩子。

而《阿郎的故事》裡面的波仔,需要的演技更多的是和父親阿郎和母親波波的相處,只要體現出來融洽就足夠了。

但是在《魯冰花》裡面,他卻是絕對的主角。

為此,最終李易還是沒有按照原版那樣,用同一個演員。

最終選擇的是一個素人小演員。

說起來,這個小演員能入李易的眼,也是意外。

李易來到水城鄉這裡堪景的時候,去了一趟水城鄉小學,結果恰好遇到了這個小演員正和幾個同學在教室外面被老師訓斥。

那古靈精怪的樣子,讓李易一下子就從他身上找到了幾分阿明的影子。

對方也是茶農的兒子,只不過不同的是,對方的家境不錯。

而真正讓李易拍板選中對方的是在試鏡的時候,這個孩子膽子很大,一點都不膽怯,反而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其他的孩子或許是因為在試鏡之前被交代了,所以都顯得有些侷促,放不開,但是這個小傢伙卻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和古阿明的人設天然的很相似。

而和他聊天的時候,他同樣的一點不膽怯。

其實對於兒童演員來說,在李易看來,本色出演往往要更好一些。

而這個小傢伙,同樣的是單親家庭,在讓他唱起《魯冰花》這首歌的時候,小傢伙也不知道是演的還是真情流露,竟然唱著唱著就忍不住紅了眼眶。

所以,最終李易直接敲定了他作為這部電影的主演!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叔在都市

小麻羊

回首,那片海

伯牙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