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將計就計,引蛇出洞

七月二日,沈晨的軍隊就過了天井關,一路往北。

而此時司馬懿才剛從潁川撤兵。

他的撤兵路線是走河南尹以及陳留郡一帶,也就是官渡之戰這片區域,北上至延津渡口過河。

正如沈晨預料的那樣,他所謂地固守潁川只是虛晃一招,實際上就是要逃跑。

當時沈晨也派人去通知了諸葛亮,不過從洛陽往南還要突破司馬懿的營寨封鎖,再去漢軍營壘的話,時間上肯定來不及。

所以沈晨決定先下手為強,趕在司馬懿回河北之前,先除掉毋丘儉。

原因很簡單。

如果他反應沒那麼迅速,司馬懿會在他眼皮子底下溜回河北,然後駐守在河內郡,把太行陘控制起來。

此時司馬懿只需要在河內郡固防,隨後軍中輕騎北上,攻打趙雲部就行。

雖然趙雲部是他留下的四萬精銳漢軍,可司馬懿聯合毋丘儉,加上搖擺不定的匈奴人,趙雲那邊很有可能還真承受不住壓力,退兵回河東郡。

這樣司馬懿就勉強保住了曹魏的一個基本盤,也就是河北、幷州、幽州以及一部分青州等地。

之後夏侯淵也撤兵回去,即便漢軍迅速北上秋風掃落葉,蕩平整個河南地區,可因為司馬懿和夏侯淵的兵力已經回防,他們也沒辦法直接出兵河北,只能選擇穩固河南地盤。

到時候就為曹魏贏得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所以兵貴神速,趁著司馬懿沒有回防幷州之前,先滅了毋丘儉,那麼接下來的勢頭就會變成漢軍從幷州、兗州、青州三路對曹魏的冀州展開攻勢。

這三地就是後世的山西省、河南省以及山東省,從三面將曹魏所在的河北省重重包圍,攻勢之凌厲,可見一斑。

司馬懿在撤兵回去的路上,同樣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雖然諸葛亮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可因為事發突然,漢軍沒辦法第一時間追趕,何況司馬懿軍中其實多有騎兵。

他的部隊裡田豫、閻柔等人都在,早在之前曹叡就已經把他們從幽州調集過來,導致目前司馬懿十二萬大軍裡,至少有五萬人以上的騎兵規模。

因而在撤退之時,司馬懿命令步卒先帶著糧草輜重先行離開,留下大隊騎兵斷後,一直到兩日後,騎兵才回來向他稟報情況。

讓司馬懿比較意外的是,騎兵回報,漢軍並沒有立即追趕,而是在看到他離開後,緊鑼密鼓地開始收拾營壘。

顯然在這一點上,哪怕諸葛亮已經反應迅速,但十多萬大軍排程還是沒那麼快。

不過這些在司馬懿預料之中,只是讓他想不明白的是,漢軍是有那麼三萬左右騎兵的,而且還有一支五千人的重甲騎兵,這支騎兵可謂是漢軍王牌部隊,戰力十分驍勇。

按照司馬懿的設想,他離開後,諸葛亮肯定會選擇派騎兵先進行騷擾,同時聯絡沈晨,看能不能配合諸葛亮的騎兵部隊,將他給攔截住。

這些東西司馬懿都考慮得十分清楚,同時做出了應對。比如留下騎兵斷後,另外又派遣部將郭淮領兵三萬至滎陽攔截沈晨,這樣主力部隊就能順利退至延津,再掩護騎兵和郭淮他們撤離,想離開還是沒什麼大問題。

然而敵人不按套路出牌,沈晨直接北上了,諸葛亮也沒有派騎兵追趕,令司馬懿感覺到一絲不妙。

此刻曹魏撤退的主力大軍過苑陵林鄉亭,遠處就是古制澤,一片因洧水支流而形成的沼澤湖泊之地。正值七月盛夏時節,將士們又渴又累,司馬懿就下令讓士兵們在澤邊休息。

制澤也乾旱了不少,很多地方都露出龜裂的泥地,曠野荒無人煙,田地長滿了雜草,村莊只剩下殘垣斷壁,訴說著曾經這河南腹地的繁華景象。

司馬懿騎在馬背上,緩緩到了林鄉亭的亭舍下躲避炙熱陽光,他下馬之後,就立刻有親衛拿來水壺給他飲水。

咕嚕咕嚕喝了幾口,遠處就有幾名騎兵疾馳過來,向他稟報道:“大都督。”

“怎麼回事?諸葛亮追來了嗎?”

司馬懿問道。

騎兵回答道:“沒有追來,閻將軍遣卑過來向大都督稟報,我們很快就能跟上大隊伍。”

“你們回來了?”

司馬懿驚訝道:“諸葛亮沒有派騎兵來騷擾?”

“沒有。”

信使搖搖頭。

旁邊賈逵皺眉道:“諸葛亮莫非是徒有虛名?”

“不對。”

司馬懿沉聲道:“縱使再平庸的主將也該明白,這個時候不拖住我們離開的腳步,等我們回到河北,他們今年之內,就很難攻下我們。等我們有了喘息的時間,河南廣袤之地,難道他們真以為守得住嗎?”

這些年來雖然曹魏傾巢出動也被打得節節敗退,但這其中的緣由主要還是河南地區太難防守了,一片坦途幾乎沒有任何關隘。加上漢軍兇猛,他們自然有些頂不住。

可回到河北就不一樣,哪怕黃河因枯水期斷流、結冰期成陸地等原因不如長江那樣是天險,卻也能為曹魏爭取不少時間。

所以諸葛亮如果聰明的話,就不可能會把他們放回河北去,而是要盡力拖延他們才是。

那現在又是什麼原因讓諸葛亮沒有派騎兵追呢?

司馬懿想了想道:“只有兩個可能,一是諸葛亮另有算計,沈晨不是已經北上去了幷州嗎?他覺得沈晨北上幷州十拿九穩,這才放我們回去,他好直接渡河與沈晨南北夾擊我們。”

“沈晨憑什麼十拿九穩?他放棄了匈奴人,現在匈奴人的權貴家眷全都被送去了鄴城,劉豹劉去卑他們再蠢也應該知道幫誰。”

賈逵說道:“有匈奴人相助,縱使毋丘將軍敵不過沈晨,守城等我們到來還是沒什麼問題。”

“唔”

司馬懿深深地皺起眉頭,沈晨北上去幷州之事是他派了郭淮想去阻攔沈晨追兵,結果郭淮去了滎陽之後,派人偵查才得知沈晨北上的事情。

現在結合諸葛亮沒有派騎兵追趕,令他感覺到深深的不安,懷疑裡面很有可能有內情。

“第二種可能,諸葛亮手裡沒有騎兵。”

司馬懿眉頭皺得更深了。

賈逵大驚道:“這不可能吧,他手裡不是有幾萬騎兵,還是沈晨從西線派過去的,現在為馬超所統帥。”

“不然他為何不追?就這樣放我們回去?”

司馬懿反問。

賈逵猶豫道:“那要是諸葛亮手中沒有騎兵,那這支騎兵,會在哪裡呢?”

司馬懿想了想,隨後驀地睜開眼睛,喝道:“不好,幷州。快,傳令士兵,即刻趕路,必須儘快回去!”

“可是我們才剛.”

賈逵還想說點什麼。

但司馬懿怒視著他,幾乎一字一頓,從牙縫間說道:“立刻去傳令,違令者斬!”

“唯!”

賈逵就只好想說的話吞了回去,馬上去傳達軍令。

很快制澤周邊變得雞飛狗跳起來,嗚嗚嗚嗚的號角聲音連綿,催促著將士們馬上從休整狀態進行集結列陣。

才剛剛躺下休息,或是在喝水,或是在吃乾糧,或是在躺著想眯一會兒的魏軍不得已只好拖著疲憊的身軀,再次啟程,浩浩蕩蕩地一路北上,向著延津方向而去。

兩日後。

七月四日,幷州高都縣城外,趙雲部和沈晨部漢軍終於匯合在一起,從南面和西面包圍了高都縣城。

此刻城頭之上,毋丘儉正眺望著西城外的方向。

就看到原本駐紮於北城外的匈奴人,忽然有數騎奔向了漢營,緊接著漢營就有將軍模樣的人出來迎接,把他們帶入了漢軍營寨之內。

見到這一幕,幷州刺史梁習有些擔憂地說道:“將軍,匈奴人就這樣白天大搖大擺地去投奔,漢軍會不會疑其有詐?”

毋丘儉苦笑道:“如果不白天去的話,那漢軍肯定會讓匈奴人繼續駐紮在北城,反而不好靠近他們的營壘,只有讓我們知道他們去“投奔”了,漢軍才可能會讓他們靠近過去。”

“感覺.”

梁習撓撓頭道:“感覺這樣太明顯了些,沈晨不是無能之輩,說不好就有可能並不信任匈奴人,萬一功虧一簣.”

毋丘儉長嘆道:“我們也沒有什麼辦法,現在只能看天意了,希望能事情順利吧。”

這邊二人正擔憂著,那邊劉豹劉宣他們已經入了漢營。

沈晨高坐主位,其餘趙雲、甘寧、鄧艾、姜維等人分列而坐,如今西線漢營之中,又新添兩員高階將領。

分別是後將軍甘寧,以及新晉的安北將軍鄧艾。

鄧艾和姜維之前因戰功都分別授予雜號將軍,四月河東戰事結束後,沈晨寫下奏章向朝廷表功,鄧艾為首功,從雜號將軍升為安北將軍。

要知道他現在才32歲,在這個年紀升任位高權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及四方將軍的四安將軍,正式踏入大漢帝國高階將領行列,可謂是年少有為,春風得意,儼然沈晨門下第一人。

此刻眾人坐在營中,劉宣等匈奴人覲見了沈晨之後,頗有些抱怨地說道:“將軍,當初我們說好,東西夾擊幷州魏軍,你怎麼進攻洛陽去了呢?”

沈晨沉聲道:“你們匈奴有人向曹魏告密,說了你們打算投奔的事情,我若是再來的話,萬一你們被曹魏脅迫,再次復叛怎麼辦?並不是我不信任你們,既然我手中執掌大軍,就應該謹慎行事,希望爾等能夠諒解。”

“可是若將軍當時就立刻出兵,我們也不至於家眷被人擄去洛陽”

劉豹又抱怨了一句。

當時劉宣就請求沈晨立刻出兵,但沈晨以部隊需要休整為由暫時按兵不動。

他清楚一是漢軍剛打完大仗確實需要休整,二是沈晨並不信任匈奴人,所以才一直沒有出兵,想要等匈奴人發生叛亂之後再行動。

結果匈奴人內部也有分歧,有一些部落頭領不想降漢也不想繼續跟著曹魏,選擇帶著部落族人北上,結果被曹魏的校尉和軍司馬給抓住,將匈奴人打算投降漢朝的事情給捅了出去,弄得匈奴人很是被動。

然而沈晨卻說道:“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幾事不密則成害。這句話相信你們應該聽說過,既然要做大事,就應該保守秘密,豈能夠召集諸多首領商議?何況當時我軍剛打完仗,倉促起兵,若是毋丘儉固守城池,也不一定能拿下,你們應該明白這些道理。”

劉豹劉去卑二人就啞口無言,這確實是對的,他們聽了劉宣的話後,需要其餘小部落頭領支援,就把事情告訴了他們,導致訊息外洩,這麼說的話,確實好像是他們沒有保密意識。

劉宣就說道:“大都督,現在事已至此,還是想個辦法吧。我們真心想歸順大漢,奈何如今家眷都被抓了起來,送到了鄴城。”

“毋丘儉打算讓你們怎麼做?”

沈晨反問道。

劉宣就把毋丘儉的計劃一一告知了他。

高都縣雖然是上黨郡的治所,但城內容納五萬魏軍就已經是極限,所以三萬多匈奴軍隊就在城外駐紮。

毋丘儉是讓劉豹他們去投奔沈晨,然後讓匈奴軍隊駐紮在漢軍軍隊身邊,漢軍肯定不會防備盟友,匈奴人在夜晚突然發動襲擊,這樣漢軍必然一片大亂。

此時魏軍再出城發動突襲,就能一舉戰勝漢軍,把漢軍打退回河東,甚至運氣好把沈晨斬殺,大量殺死西線漢軍,那麼河東乃至關中,都有可能被魏軍收復回來,可謂是一條毒計。

這種派人詐降的計策在華夏曆朝歷代當中層出不窮,最經典的就是北宋與西夏之間的三川口之戰。

李元昊想要立國,就要先拿宋軍立威,他讓一些幾萬吐蕃部落假裝投降給宋軍守將李士彬,李士彬得意笑納,結果李元昊突然出兵,詐降的吐蕃士兵當場反水,將李士彬殺得大敗,奠定了西夏開國的基礎。

所以詐降之計,在華夏曆史當中,是屢見不鮮的計策。

沈晨聽聞之後,思索了一會兒,便說道:“你們誠心向漢,那大漢平定天下之後,也絕對不會虧待你們。你們應該清楚,曹魏已經是江河日下,若我滅了毋丘儉,發兵鄴城,你們的家眷還有救,希望你們能明白這一點。”

劉宣咬牙道:“我等已經做好了失去家人的心理準備。”

“嗯。”

沈晨點點頭道:“那我就將計就計,接納你們的投奔,讓你們的營壘靠近漢軍營壘,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半夜佯裝攻營,引魏軍出來!”

“唯!”

劉宣等人互相對視,拱手一禮。

這是唯一的辦法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賊駙馬

我愛冰兒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