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北魏帝國

建安二十五年九月六日。北方,河內郡,朝歌縣。

朝歌曾經是商朝的古都,但千百年後,人們早就將它遺忘。

漢時它也僅僅只是一座平凡而又普通的縣城而已。

經過黃巾之亂、董卓之亂、諸侯爭霸,河內郡早就變得破敗凋零。

特別是朝歌縣,曾經被佔據河內的軍閥、關東聯軍以及太行山中的黑山軍賊寇輪番洗劫,幾近淪為廢墟。

一直到建安中,曹操定北方,關東諸侯混戰的局面才漸漸平息。

大量黃巾殘部、黑山軍等從太行山中走了出來,被曹操詔安,開始在太行山山腳附近的河內郡、魏郡、趙國、常山國等地繁衍生息,朝歌才逐漸恢復了一些人氣。

去年沈晨先在潁川昆陽大破曹洪,然後回師荊州,先破江東軍,再北上直取襄樊,水淹七軍,擒于禁、斬夏侯,威震華夏,令曹操震驚不已,擔憂起河南等地中原腹地的安危來。

因此當時他馬上下令遷都,將陳都朝廷遷移至黃河以北,以防止沈晨大軍北上,攻破豫州等地,將漢天子帶回南方。

雖然當時候曹操幾乎掌控了整個北方局勢,然而心繫漢室者依舊存在。

沈晨威震華夏之時,給北方造成的動盪是難以想象的,叛亂和起義造反者如過江之鯽,若非當時劉備也打得十分勉強,蜀地幾近崩潰,恐怕曹魏已經瀕臨滅亡。

所以如果讓沈晨把劉協帶走,至少在聲望和大義上,曹操立即就會失去很多,一旦劉協在北方開始號令天下征討曹魏,勢必會造成更多的人起義反抗曹魏的統治,從而加劇北方的內耗。

不過隨著今年劉備集團開始對江東的戰爭,曹丕繼承了魏王之後,總算是渡過了這段艱難的時期,不僅平息了內亂,還加強了對地方的掌控,原本因關中荊州的大敗以及曹操病故的動盪也慢慢恢復平靜。

魏國的底子畢竟厚,雖然荊州之戰和關中之戰中損失了十多萬大軍,但相比於近兩千萬的人口,這點損失曹魏還是能夠接受,因此局勢也漸漸安穩下來。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曹丕開始考慮篡漢的事情。

若是平時,他肯定不敢。

因為一旦篡漢,造成的影響會非常大。

劉備必然北伐。

然後內部也會極為不安穩,各路心存漢室之人揭竿而起,裡應外合,曹魏將非常危險。

可恰逢劉備征伐江東,無暇顧及北方。

曹丕於是秘密籌備了近半年時間,先除掉大量心繫漢室之臣,然後開始為篡漢造勢。

先是令劉廙串聯諸多臣子,上勸進表,為觀察時局。

在發現大量曹魏臣子並無反對之後,曹丕的膽子越來越大,隨即開始搶奪皇帝印璽,逼迫劉協禪讓。

原本計劃是在今年十月舉行禪讓儀式,但因為曹純的失敗,沒有給江東拖延時間,因此他被迫提前舉行,於九月抵達了朝歌。

朝歌令為吳質,曹丕四友之一,是他最信任的臣子。

此刻朝歌原縣衙府邸,現在的劉協天子皇宮,裡三層外三層,大量曹軍士兵控制著出入口。

曹丕在眾人的簇擁下進入廳內。

他是昨日到的朝歌,連劉協都沒有去拜見,到了第二日就迫不及待地前往皇宮。

劉協坐在主位上,兩側有侍從看守著。

他的臉色幾乎難看到了極點,眼神中有憤怒、惶恐、驚懼以及一絲絲悲涼。

大漢天下,要拱手讓人了。

“陛下!”

曹丕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大大方方地來到廳中行了一禮,說道:“陛下萬福攸同。”

“萬福攸同?”

劉協慘笑道:“朕的江山都要被你奪去了,還有什麼萬福攸同的?”

曹丕笑道:“陛下此言差矣,天子有德者居之,當今天下,我大魏僅南方未定爾,四方百姓皆仰大魏恩德,願為魏民而不為漢臣,紛紛上表希望陛下禪讓皇位,豈不是天心人意?何況天數有變,神器更易,應天合人,法堯禪舜,此乃自然之理,陛下何故絕民心天意乎?”

劉協悲憤道:“篡漢逆賊,朕絕不會讓位於汝。”

“哦?”

曹丕臉色陰鷙下來,向華歆使了個眼色。

華歆無奈,只好上前半脅迫半勸說地道:“陛下,魏以代漢乃是天命所歸,想陛下仁德,自感無力挽救破敗的江山,將皇位禪讓給魏王,亦是願意的。還請陛下三思,屆時切莫在陛下禪讓之後,就龍殯歸天啊。”

劉協大驚,然後沉默下來,嘴唇蠕動了一下,頹然坐在位置上,他知道即便自己拒絕也無用了,因為史書依舊會寫他禪讓曹丕,過了三五個月,再暴斃而亡,誰會管他呢?

所以還不如答應了,總歸往好的方向想,至少南方的劉備還在,大漢還有半壁江山,漢沒有亡在他的手裡,那便已經足夠了是嗎?

想到這裡,劉協心灰意冷地說道:“既是如此,那便全聽魏王的安排吧。朕我只願意與皇后一同歸隱,還望魏王看在與皇后一母同胞親兄妹的份上,能夠不要加害於我和皇后。”

曹丕大喜道:“陛下聖明,還請陛下放心,只要陛下願意禪讓給吾,吾必善待陛下。”

劉協嘆息道:“希望你能遵守今日的諾言。”

“請陛下登禪讓臺。”

華歆見此,連忙高聲呼喝。

當下眾人遷來天子馬車,簇擁著劉協出了府邸,登上馬車鑾駕,向城南郊外而去。

漢代祭祀活動一般都在南郊,始於西漢成帝建始元年在長安城外昆明故渠之南建圜丘祭祀天地以及五方上帝開始。

等出了城後,走了十餘里,就到達了禪讓臺。

歷史上這個臺子在許都南城外,後世的河南臨潁縣繁城鎮一帶。

但如今曹操為避沈晨鋒芒,遷都朝歌,因此這個臺子就被吳質修在了朝歌城南,位於後世河北淇縣北陽鎮以東。

還未到近前,遠遠的就已經看到了無數身穿黑甲黑色軍服的魏國士兵,圍繞著禪讓臺裡三層外三層站崗。

他們有的在外圍列成一排,有的在沿途兩側馬路上列隊,還有的密密麻麻站在禪讓臺下,排列出數個方陣,以壯聲勢。

在禪讓臺周圍很多大魏臣子都已經來齊,其中還有一些身著奇裝異服,與中原人截然不同服飾的少數民族。

按照漢時登基儀式,新天子需要登壇祭祀,禱告上天,公卿、列侯、諸將等百官陪位。

除此之外,還要有匈奴單于、四方蠻夷朝者數萬人來使慶賀。

自西漢打通西域,又南毆交趾,北踹匈奴,東破朝鮮,西滅大宛,稱霸四方之後,大漢每逢大事,西域數十國、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等邊境少數民族,都會前來朝貢。

這就是所謂“天朝上邦,萬國來朝”的開端,也是為什麼漢唐會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公認的兩個超級大帝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漢末自然已經沒有了漢武帝時期的威勢。

而且曹丕登基有些倉促。

歷史上他是在十月份舉行的禪讓儀式,從繼承魏王到如今籌備了近一年,所以儀式還是很圓滿。

像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西域一些還存在的國家都遣使祝賀。

但如今卻因劉備攻勢而不得不提前舉行,導致遠在遼東、西域、三韓的一些使者還在路上,因此四方蠻夷的朝者卻是屈指可數。

只有南匈奴、東部鮮卑、幽州烏桓各派了數百人使節團,稀稀拉拉千餘人,遠不像漢武時朝者數萬那麼有聲勢。

不過曹魏畢竟只有半壁江山,而且還為把西域收回來,因此有這些人能給面子就算不錯了。

這還得益於曹操在北方吊打了鮮卑烏桓匈奴人,又把南匈奴、烏桓等部遷移至內地,強行鎮壓了曹魏邊境的少數民族,否則可能連這些人都沒有。

此刻諸多臣子、蠻夷都已經在等待。

天子馬車緩緩駛入陣中,來到了禪讓臺下。

那高臺約三丈高,上面豎著旗幟,有祭祀用的祭壇和三牲五穀。

劉協在幾名侍從的陪伴攙扶下顫顫巍巍地登上了高臺,華歆高聲唱讚道:“天子登臺,百官揖禮!”

“陛下萬歲!”

諸多臣子紛紛跪下,以跪坐的姿勢,雙手平舉在額頭,然後緩緩彎腰下身拜服。

漢朝有跪拜禮,由劉邦令大臣叔孫通所制,但並非像清朝那樣時時刻刻要下跪行禮,而是隻有重要的場合才會出現。

比如舊皇駕崩、新皇登基、燎祭天地、祭祀先祖神靈以及皇帝召開特別重要的大朝議的時候。

所以往常時候即便面見天子也只需要拱手行禮,但現在卻要跪下的原因。

此時就連魏王曹丕,都跪在臺下。

“迎神!”

華歆作為今日贊禮官之一高喊。

侍從便點燃了燔柴爐的柴火,讓煙高高升起,以表達人間敬天之意傳於上天的寓意。

劉協便對著祭壇上的昊天上帝牌主位前行跪拜之禮。

之後奠玉帛,向天神進獻玉、帛。

太常卿邢貞走到了臺上,導引劉協盥洗後至神位前行三上香禮,執事官向皇帝呈進玉帛,再由皇帝進獻給天神。

在這個過程中下方的樂隊不斷鼓吹奏樂,諸多臣子則依舊保持著叩拜的姿勢。

然後又完成了進俎、初獻禮等儀式。

劉協忙碌了半個時辰,才最終由司祝跪讀祝文,完成了祭祀天地的儀式。

按照以往來說,祭祀天地的同時還要祭祀先祖。

但今日日子又很特殊。

不止是祭祀天地那麼簡單,還要舉行禪讓。

要是讓漢朝歷代先帝看到了劉協禪讓皇位,那不得氣死?

所以就沒有安排祭祖。

完成了祭祀天地儀式之後,便是禪讓儀式。

“請魏王登臺!”

華歆又高唱。

曹丕便起身來到了臺上,跪倒在劉協面前。

劉協手中拿著一份禪讓詔書,面對著下方諸多跪倒的臣子,聲音有些顫抖地念道:“朕在位三十有二載,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績,今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其期,是歷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魏王。”

“臣叩謝陛下!”

曹丕莊嚴肅穆地起身,雙手去接過了那份禪讓詔書。

“請陛下讓璽。”

華歆繼續喊。

一旁侍從就端著傳國玉璽走來。

劉協接過玉璽,頗為不捨地看了一眼,緩緩將玉璽遞到了曹丕手上。

曹丕接過玉璽,再次叩拜。

之後又有一些儀式,比如劉協脫下天子袍服,穿上諸侯王服飾,而曹丕則脫下諸侯王服飾,穿上天子袍服等等。

一直到午後,禪讓儀式才接近結束,然後曹丕同樣開始祭祀天地。

這次與劉協不同的是,除了祭祀天地、五嶽、四瀆以及各方神靈之外,祭壇上又被擺上了曹家歷代先祖。

所以曹丕的祭祀又比劉協多了一個流程,那就是給祖宗配位上香、叩拜,然後進獻香火、玉帛、酒尊等等,以表示對祖先的敬意。

之後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掌祭官捧撰,皆送到燎爐焚燒,作為新皇登基的曹丕至望燎位觀看焚燒祭品,內贊奏禮畢,祭天大典正式結束。

而在結束之後,曹丕便高坐檯上,接受著朝臣們和四方夷使叩拜,整個會場上除了劉協以外,烏壓壓跪倒一片。

見到此情此景,曹丕十分滿意,便又宣佈了一些事情。

比如封劉協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

還有大肆封賞群臣,正式將魏國擺在了帝國的位置,開設三公九卿,一切規制繼承漢制,以表達新帝國的合法性。

同時追封三代,父親曹操為武帝,祖父曹嵩為太帝,曹嵩的養父宦官曹騰為高帝。

最後就連四方來使的夷臣,也皆有賞賜。

一直到這裡,禪讓(篡位)儀式才總算是結束了,下方諸多臣子、夷使幾次叩謝新皇。

曹丕站在臺上,俯視眾人,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大魏帝國。

歷經兩代,終於建立!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北美洲再造中華

路易羅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