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司馬懿之死

魏軍諸將各自率領本部人馬大概四五千人,分散駐紮在城外,圍繞著蕩陰城池,營壘縱橫連綿十餘里。

司馬懿作為三軍主帥,有本部人馬約一萬人,全都駐紮在城池當中。

而他本人則居於蕩陰縣縣衙府邸裡。

平日裡大概有數百名親衛士兵在府邸中巡邏、站崗,日夜保衛著司馬懿的安全。

除此之外,城池內每天都有站崗、巡邏計程車兵,城池上方四個城門也被把守住,除了司馬懿召喚以外,魏軍將領們沒有要事稟報也不能進城。

接近司馬懿倒是簡單,等下次司馬懿召開軍事會議或者有像今天這樣的宴會活動的時候,大家一起並肩上,亂刀把他砍死就行。

但殺死司馬懿後,能不能在車騎將軍親衛以及全城一萬士兵的圍攻下活著走出蕩陰縣縣衙府邸,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王凌沒有獨自動手,而是找來幾個幫手的緣故。

實在是靠他一個人,就算成功刺殺了司馬懿,他也得死,反而是幫諸多同僚平步青雲,這虧本買賣他肯定不幹。

現在有了諸多幫手,倒不存在自己去送死,便宜了大家這種好事。然而具體要怎麼殺,還是個問題。

“老賊一人居於縣衙內,城池街道、城牆、府邸,都有衛士巡邏、站崗,想要殺他倒是簡單,以向他稟報軍務為由,藏兵刃入府邸襲擊,必能成事,但如何出來.”

“是啊,想來老賊大抵是不會防備有人想殺他這件事情,但一旦動手,立即就會驚動全府邸衛士,這些人都是老賊親衛近侍,不可能放過我等。”

“老賊死,換了我們那麼多命,那可不值得。所以我們就必須想一個萬全之策,在老賊孤單寡人的時候動手,就能夠萬無一失了。”

將士們互相談論,各自想拿著主意,在想弄死司馬懿之後,連都督都不叫了,直接開始叫起了老賊。

要知道司馬懿不僅是車騎將軍,同時還是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位高權重。

雖然裡面有幾人年齡比他還大,但往常都要叫他大都督。

現在這麼做顯然是打算不演了,準備開幹。

只是怎麼弄死他卻是個難題。

司馬懿住在蕩陰城裡,縣衙、城池街道、城牆城門,都有他本部大量士卒。

殺死他容易,逃出來卻難,司馬懿一死,他的親衛必然發狂。

“要不直接起兵,殺進城去?”

有人出了個餿主意。

王凌瞪了他一眼道:“司馬懿是三軍主帥,我們這裡能調動一半部隊不到,到時候若是打不進城,司馬懿先以主帥大印調集軍隊,再派人給漢軍傳信,說我們叛亂,你猜漢軍是滅了我們還是攻打城池?”

眾人互相對視。

這不僅僅是大義名分的問題,還有個問題就是諸葛亮說三天後要在黃河邊開祭壇祭祀大瀆,圍城曠日持久,肯定趕不上這個時間,現在訊息已經放出去了,到時候讓諸葛亮難堪?

所以擺在他們面前的就只有一條——時間只剩下三天,必須要在三天之內解決掉司馬懿,同時還不能大動干戈,最好是讓司馬懿悄無聲息地死掉。

“老賊必須單獨死去,但這段時間他肯定會在府邸裡不出來,縱使是下毒、刺殺都沒有什麼機會.”

郭淮沉吟著,抬起頭看著眾人說道:“我們必須找一個他會出來的時候。”

“什麼時候?”

有人問。

“他只有一個時候會出來。”

賈逵看了眼王凌和郭淮,二人也都看了他一眼,微微點頭。

“後日大河祭祀!”

眾人醒悟。

現在已經過了午夜子時,新的一天開始。

諸葛亮是在十一月二十二日確定的日子,今天是二十三日,兩天後,就是祭祀的時候。

那時按照約定,司馬懿只允許帶少部分人馬前去參加會盟,他們這些將領也都會去參加,在去的路上,不就是解決他最好的時機嗎?

“不錯,正是那個時候!”

郭淮點點頭。

王凌眼珠子轉了轉,隨後招招手,示意眾人靠近過來點。

大家就湊到一起,互相密謀了一些要事。

他們確定了屆時該如何處理司馬懿的計劃,相互分工協作,怎麼掩護,誰來動手等等。

一直商量到平旦時分,才各自回營。

王凌一直送眾人到營寨門口,等大家離去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中,他才懷揣著沉重的心事回了自己營帳內。

對於洩密的事情他倒是不擔心,畢竟這件事情洩密對大家沒有好處,魏軍已經是強弩之末,跟著司馬懿混,死都不知道怎麼死。

所以正確的辦法自然是弄死司馬懿,大家以後就都有上升通道,你好我好,自己的宗族也有未來。

只是讓王凌有一點想不明白的是,諸葛亮,為什麼要弄死司馬懿呢?

雖然諸葛亮從未說過想讓司馬懿死,但那番話其實就已經是在暗示,以王凌的聰明,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

難道諸葛丞相和司馬懿有私仇?

或者說當初司馬懿在潁川阻攔了諸葛丞相那麼久,讓他有些惱怒?

王凌回到了自己的帳篷內,覺得有些費解。

但想了一會兒又想不出個所以然。

‘算了。’

王凌思索著;‘在諸葛丞相沒有暗示我要除掉司馬懿之前,這世上誰會想到他想讓司馬懿死?估計連司馬懿自己都不知道,還在做著春秋大夢,這對於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想不出來就乾脆不想了,王凌再在腦海裡覆盤了一下行動計劃,感覺沒有什麼遺漏之處,這才回到後帳寢室去休息。

只是他做夢都想不到,諸葛亮跟司馬懿完全沒有仇恨,甚至若不是沈晨想殺司馬懿,諸葛亮大抵會饒司馬懿一命,還會舉薦司馬懿出仕。

畢竟司馬懿在潁川的表現以及他自身的才能,還是很能得到諸葛亮的認可。

因此這其實是個沒有理由的隨機事件。

這世上再聰明的人都不會想到,沈晨只是上輩子知道司馬家篡位造成了五胡亂華的嚴重後果,單純覺得司馬懿這廝留著是個禍害,想要將其剷除而已。

他完全沒有別的意思。

不過這對於王凌的計劃來說,自然也是件好事。

因為王凌想破頭都想不到諸葛亮對司馬懿下手的理由,司馬懿就更加想不到這世上會有人因歷史的原因,要將他置於死地。

所以在司馬懿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王凌顯然要更好下手。

很快,兩日後。

建興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清晨,早上天色已經大白,但濃濃的霧色,還是讓能見度極低。

整個世界都彷彿沾染了一片雪白的顏色,就連黃河表面都結了薄薄的一層冰霜。

從前日起,雪就越下越大,天地間除了那死寂一般的白,就只剩下蕩陰城外對峙的魏軍與漢軍營寨還剩餘一些其它顏色。

司馬懿這幾日確實沒出府邸,他每日與諸葛亮寫信,一來交流感情,二來則是商議著到時候受降儀式的內容。

按照雙方約定,他們舉行儀式的地點在蕩陰東南面的黎陽。

黎陽就是後世河南省鶴壁市的浚縣。

後世浚縣跟黃河離了一百來公里,但在漢代浚縣就位於黃河岸邊,《三國演義》當中曹操曾聲情並茂地說自己“進黎陽拒袁紹,決一死戰”,就發生在這個地方。

由於吳懿率領著本部人馬五萬人渡過了黃河,進據黎陽,嚴重威脅到了鄴城,所以當時司馬懿也派了大概一萬到兩萬人左右駐紮在此地。

從黎陽往西北方向至蕩陰,三十來公里路,其中一路上到處都是漢軍與魏軍縱橫交錯的營寨,雙方兵馬加起來大概有三十多萬,如果再算上民夫和輔兵,總人數在五十萬以上,營壘連綿,旌旗遮天蔽日。

因為雙方都在這裡佈置了兵馬,且離自己大營並不遠,所以司馬懿倒也十分放心,清晨日出三刻,在朦朦朧朧的霧色當中,他走出了縣衙府邸,到了大門口處。

此時各路將領都已經到齊,見他出來,紛紛拱手說道:“大都督。”

“嗯。”

司馬懿微微點頭道:“諸位,魏失其鹿,漢祚延續,我等投降歸順,亦是無可奈何之舉。但歸順不代表是一件壞事,還請諸位寬心,相信以諸葛丞相和沈驃騎將軍的威名,當不會失信於人。”

“是。”

眾人再拱手應下。

隨後司馬懿說道:“隨我一同前去吧。”

說著就登上了馬車。

周圍十多名親衛相隨,加上諸將以及他們各自親衛不到百人,緩緩向著城門口方向而去。

大雪覆蓋了道路,魏軍現在也沒有心思清理城池,馬蹄和車輪碾在雪上,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

等出了城池之後,車隊一路向著東南方向而去。

蕩陰離黎陽並不遠,只有三十公里,雖然是雪天,但這一帶聚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漢軍和魏軍每天都要出營打水、砍柴、清理人馬糞便等等,道路上反而沒多少雪痕,只是稍微有些泥濘。

大概三個時辰之後,差不多到了晌午日中,車隊就即將抵達黎陽,距離黃河岸邊,已經不足五六里。此時霧色已十分稀薄,遠遠的還能看到不少漢軍旗幟。

王凌見時機已到,便互相左右看看,跟各路將軍使了個眼色,眾人會意,便紛紛策馬向前,開始迅速靠近到司馬懿的馬車邊上。

因為受降有規定,司馬懿不能帶太多親衛,所以諸多親衛很快就被隔開。

“你們稍微遠些,我們有些事與大都督相商。”

王凌說道。

親衛們互相看看,司馬懿聽到外面的動靜,見眾人圍攏上來,心裡有計較,便擺擺手示意親衛們走遠一點。

等他們走後,王凌賈逵郭淮田豫牽招等十多名將領就靠近到馬車邊上,司馬懿說道:“何事?”

郭淮說道:“大都督,我們其實很擔心,漢軍會不會請一出鴻門宴?”

“呵呵。”

司馬懿笑了笑,擺擺手道:“伯濟多慮了,我們願意投降歸順之事,已經傳遍三軍,世人皆知,諸葛亮若真這麼做,豈不是失信於天下人?”

“是倒是”

賈逵湊了過來,吸引了司馬懿的注意力,說道:“可是大都督,王凌說,諸葛亮只向漢朝請奏了大都督官職,我等卻是.”

司馬懿早就知道他們會這麼問,心裡有了腹稿,安撫他們說道:“諸位放心,待會祭祀大河之時,我會向諸葛丞相為諸位請封,難道諸位信不過我嗎?”

“自然不是,可就是有些.”

郭淮和王凌賈逵三個人在司馬懿馬車右側,其餘諸將則在司馬懿馬車左側。

漢朝的馬車並不是像明清時期馬車有個封閉式車廂,而是敞篷式,上面就一把傘,所以諸將其實離司馬懿很近很近。

司馬懿偏過頭看著郭淮王凌賈逵三人,安撫他們的情緒。

便在他看不見的方向,馬車左側,田豫牽招等將領對視一眼,然後緩緩地拔出了腰間的佩劍,鋒利的寒芒在白雪的映襯下,似乎閃爍著銀光。

“好了,既然信得過我,那就毋須擔心,只要到了大河邊,我自會.”

司馬懿這句話還未說話,忽然就覺得腹部一痛,緊接著又是一痛,他低下頭,看到兩柄劍刺在了他的腹部,喉嚨一甜,鮮血湧出,再抬起頭的時候,就看到又是數柄劍對準他的胸口、喉嚨處刺來.

他瞪大了眼睛,滿眼都是不敢置信,胸口彷彿被一塊大石頭壓住了一樣,嘴巴微微張開,想說點什麼,似乎是想問問自己的這些部將為什麼要殺自己,可是張嘴就是血灌滿了嘴,說不出話。

“諸葛丞相和沈大將軍讓我向大都督問好。”

王凌探出頭,用手摁在馬車邊緣的車架上,在司馬懿的耳邊低聲輕語。

但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了,雙眼泛著恐怖。

這一系列的驚變讓周圍司馬懿的親衛都震驚不已。

隨後諸多將領的親衛立刻上來控制住了局面。

短暫的混亂很快又恢復了秩序,過了片刻,稍微整理了一下之後,車隊就繼續出發。

一切都好像發生了,又好像什麼都沒發生。

而此時在黃河岸邊,漢軍已經樹立起了祭壇,準備祭祀黃河。

在漢代,只有皇帝才能祭祀天地、五嶽以及四瀆。

但這次受降,諸葛亮向劉禪請示,劉禪人就在洛陽,自然應允,所以這次是沈晨與諸葛亮代天子祭祀。

這也大大增加了可信度,從而讓司馬懿放鬆了警惕,畢竟他也想不到對方要致他於死地的理由。

一片莊嚴肅穆當中,黃河岸邊諸多漢軍守衛著祭壇。

諸葛亮和沈晨站在祭壇上遠眺。

“兄長,三天時間過去了,也沒有聽說魏軍營寨發生什麼動盪,會不會王凌失敗了?”

沈晨觀望著遠處,他看到在道路盡頭,一支車隊徐徐而來。

諸葛亮笑道:“不會失敗的。”

“兄長這麼肯定?”

沈晨頗為驚訝,要司馬懿死是他要求的,諸葛亮是實施者,但具體實施內容他不是很知道,所以看到諸葛亮如此成竹在胸,亦讓他很是費解。

要知道他的情報顯示,司馬懿出行可都有大量親衛跟隨,府邸和城池內守衛他的軍隊上萬,怎麼能輕易殺死他呢?

“我在信中告知他,不允許帶太多士兵過來,規定了具體儀仗隊的人數。”

諸葛亮用手指著遠方:“你看。”

沈晨看向遠處。

那邊的車隊已經穿過薄薄的霧色,緩緩到了祭壇邊,距離黃河岸已經不足百米。

百來人的隊伍越來越近,他也看得越來越近清楚。

就看到最中間的是一輛馬車,左右各有衛士和將領隨行保護,但唯一讓人覺得驚悚的是——馬車上空蕩蕩的,沒有人坐,到了近前,似乎隱約還能夠看到,座位上泛著一抹嫣紅..

很快,就有士兵來報,說魏軍派人來通知,司馬懿在出了蕩陰城沒多久,興許是受風雪吹拂,受了寒氣,在馬車上暴斃了,現在來進行投降儀式的,是曹魏徵南將軍王凌,鎮南將軍郭淮以及安南將軍賈逵..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刺殺之歸途

老三的菸頭

四合院:開局強逼秦淮茹還債!

菜菜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