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立言

整治了家風之後,諸葛家的奴僕們就再也不敢偷懶耍滑,一個個都老老實實地幹活。

很快諸葛玄的喪事就辦得妥妥當當。

“小殮”結束,奴僕們便飛也似地前往荊州各地,將諸葛玄的死訊向他生前的好友通報,告知他們來弔唁。

昨日來的這些人其實是離得比較近的,諸葛玄生前在荊州為官多年,交友廣泛,南陽、南郡、江夏,甚至荊南四郡都有官員世家是他的朋友,因此要通知的人非常多。

而在這個時間段諸葛亮在諸葛姐妹、蒯祺、龐山民、沈晨等人幫助下,佈置好了弔唁的靈堂,又購置了大量的香料,準備做停靈之用。

同時他們將周圍村民的民居租下來,用於製作筵席,在前庭擺設立大量的桌案,院子裡僱傭了一支喪樂隊鼓吹。

到了第三天就已經開始有就近的親友前來弔唁,如前幾天來過一次的鄧洪、劉先、蒯良、黃承彥、蔡瓚、蔡琰等人,就得帶著禮物再次登門,這叫做奔喪。

連著幾日下來,諸葛家一下子熱鬧了不少。每日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甚至還有專門從外地趕來的,就連荊州牧劉表,雖未親至,卻也派親信成奇代表他過來表示慰問。

諸葛亮兄弟姐妹四人每天都穿著孝服,跪倒在逝者面前,做接待和守靈的工作。

因為當時弔唁不是在棺材裡,而是把死者放在鋪滿香料的席上。

孝子要守護著親人,時時刻刻關注著親人每日變化,做好防腐防臭的處理,同時還得答謝來賓,所以這項工作還是非常疲憊。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姐妹相繼病倒,不是什麼大病,就是太累了身體發虛。然後是諸葛均因年齡幼小也倒下,到了最後就只剩下諸葛亮一個人強撐著。

沈晨不是直系親屬,也不是諸葛玄的弟子,自然不能穿孝服替代,就在門口幫忙做迎賓工作。

蒯祺和龐山民就各自代替了他們的妻子,穿了孝服陪著諸葛亮答謝來賓以及給諸葛玄做防腐防臭處理。

而所謂的防腐防臭其實就是用酒每天擦洗身體,然後撒上香料,再用絲綢布匹包裹,最後再用冰塊放置在死者身邊降溫。

這項工作每天都要做一遍,當時酒水度數不高,但也勉強能用,不過沈晨派人送來了蒸餾酒。

蒸餾酒度數最高能達到96度,不過那是工業水平。

元代以後的蒸餾酒一般在40-60度,反覆蒸餾可以達到70-80度,剛好可以起到酒精滅菌消毒的效果。

之前沈晨準備這些是用來戰場給受傷計程車兵消毒用的,現在派上了用場。

只是來的人實在太多了。

諸葛家雖不是什麼頂尖世家,但一來跟蒯家龐家結親,連帶著諸葛家在荊州世家大族當中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二來諸葛玄本人在荊州做了很多年的官吏,認識的人非常多,因此弔唁者不計其數。

當時來奔喪可不是說打個電話通知一下,大家一起來吃頓飯就行。

由於古代資訊和交通不便,導致偏遠地方的親友要想過來,就必須長途跋涉。

可能兩三百公里的路程,從通知到奔喪來回要十幾天,路程越遠,道路越崎嶇難行,時間更長,要一年半載都有。

所以當時的世家大族停靈個十天半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也都是常有的事情。

現在諸葛姐妹和諸葛均相繼倒下,蒯祺和龐山民還經常輪換著休息,就只有諸葛亮還一直苦撐。

每天要做接待、守靈、為諸葛玄擦拭酒精、不斷更換冰塊。

雖然有眾人幫助,但難免感覺疲憊。

諸葛亮幾乎是每日早上四五點鐘就起來,一直忙活到晚上午夜十二點到一點,平均睡眠只有兩三個小時,不管是沈晨還是其它親友都看得心疼。

但他是一家之主,在諸葛玄死後他就變成了頂樑柱,所以哪怕眾人勸說希望他好好休息,也不得不繼續強撐著不讓自己倒下。

結果便是這場喪事一辦就是半個月,到了三月二十二日才最終大殮入棺,二十三日正式下葬,結束了這場喪禮。

等到諸葛玄下葬之後,諸葛亮回到家裡,還沒等回房間睡一覺,整個人就癱軟在了地上,昏死過去。

眾人手忙腳亂將他扶到房間,又喚來醫生診治。

好在醫生說不是什麼大病,跟諸葛姐妹和諸葛均一樣都只是勞累過度罷了,但身體已經到了邊緣,切不能再硬撐下去,必須好好休養,否則會出大問題。

為此沈晨做主,讓奴僕先照顧好諸葛亮的起居,他與諸葛均負責諸葛玄喪事的善後事宜,比如拆除靈堂,登記訪客留下的禮物,算這幾日的花銷,給樂隊、布店、香料店等鋪子結賬等等。

一直到第三天清晨,諸葛亮才幽幽醒來,也就算說他從前天下午昏倒,昨天睡了一天,一直睡到第三天早上,足足睡了兩天兩夜。

他醒來的時候看到身邊有阿奴在守著,在床榻邊設了個地鋪,其實古代大戶人家的奴僕一般不會當人看,守護主人的時候往往算輪班倒二十四小時不準休息,以便隨時聽從主人差遣。

但他們這些僮僕都是自幼養起來的僕人,多年陪伴感情深厚,也算半個主人,所以之前諸葛均見他們守在諸葛亮身邊倚靠著木榻昏昏欲睡,便讓他們鋪了床鋪睡地上。

諸葛亮並沒有吵醒阿奴,阿奴是個十二歲扎著兩個羊角辮的女孩,像他們這樣的童男童女在家裡有很多,這半個多月下來他們也累得夠嗆,也需要休息。

從屋裡走出來,看看天色,外面天好似剛剛亮沒多久,還有些灰濛濛,應該在日出初時,也就算早上五六點鐘的樣子,在他隔壁的書房門開著,有一點火光似乎剛剛熄滅,讓諸葛亮覺得有些詫異。

他來到書房,看到書桌邊沈晨正坐著,噼裡啪啦打著算盤算賬。

很多人以為東漢或者南北朝時期,實際上出現的只是算盤雛形,某種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而已。

真正意義上的算盤出現在元代,元末明初才廣泛使用。但這玩意兒本身也沒什麼技術含量,沈晨讀小學的時候還學過,所以早早地製作出來。

這次要算賬他就讓人去鄧洪家取一個算盤,諸葛亮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有些奇怪地說道:“阿弟,你在這裡做什麼?”

“哦?”

沈晨回過頭,看到諸葛亮,笑著說道:“兄長起來了?”

諸葛亮走過來看到沈晨面前擺放了算盤,在另外一側則用竹簡和毛筆寫字,便說道:“睡了一夜精神倒是好了許多,阿弟在算賬?”

沈晨一邊在竹簡上又寫下一筆,一邊說道:“兄長可不是睡了一夜,是睡了兩日,這段時間你太累了,休息一下也好。這半月來用度確實比較多,不過現在都已經算好了。”

“兩天嗎?”

諸葛亮喃喃了一句,忽然又吃驚地看著沈晨道:“兩日你就算好了這半月的用度?”

沈晨微微一笑:“有些特別的方法,下次教伱。”

雖然漢代的數學比較發達,有《許商算術》《杜忠算術》《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等等典籍,但計算方式並不簡單。

算籌只能用於簡單的加減,乘除以上的計算方式需要耗費很多精力,往往要靠大腦來運算,運算過程很簡略,只會把問題和解答方法以及答案寫在竹簡上。

畢竟竹簡的書寫方式,要搞具體運算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導致當時的數學非常晦澀難懂,即便是最簡單的《九章算術》都讓人云裡霧裡。

諸葛亮點點頭道:“阿弟,這兩日辛苦你了,你一夜未睡?”

“沒啊,我起得早。”

沈晨說道:“昨天吩咐大家把尾事處理一下,傍晚日落就睡了,平旦三刻起來的,便想著先把賬算完。”

“你平旦三刻才開始算賬?”

諸葛亮又吃一驚,這意味著沈晨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內,就把這大半個月以來的賬算清楚了,也太快了些。

沈晨知道他為什麼驚訝,便擺擺手道:“下次教你,先不談這些,阿兄感覺身體如何?”

“無妨,好了許多。”

諸葛亮盤膝坐在了他身邊,見他依舊撥著算盤在結算,便說道:“之前一直想問阿弟,你從書院離開後,有什麼打算?”

“打算嗎?”

沈晨又把算好的一個賬單記錄好,昂起頭看了眼天花板,想了想道:“我打算先立言。”

“立言?”

“嗯,世人愚昧,皆是因世間的道理不明的緣故,我欲立言以警世。”

“打算著書?”

諸葛亮好奇不已,當時人若立言,必會著書,將自己的學說傳播出去,比如揚雄便是如此。

所以他雖然幹了投身王莽這件在當時非常政治不正確的事情,但在東漢的簇擁還是非常多,一百餘年來門生故吏無數,影響深遠。

沈晨點點頭道:“是有這個想法,但在此之前,我必須揚名於荊州,否則的話也不會有人找我就學。”

“揚名於荊州嗎?”

諸葛亮思索片刻,忽然笑起來:“聽說你與朝廷為敵,恐怕各大世家不會幫你揚名呀。”

那個時候揚名才華其實是次要的,家世才最重要。

龐統之前寂寂無名,司馬徽一句龐統為南州名士之冠,就能讓他聲名鵲起。

問題在於司馬徽又沒有開直播,當著全荊州人的面告訴大家龐統很有才華,那麼這句話又是怎麼傳播出去的呢?

自然是龐家在背後幫忙的緣故。

還有習禎。

歷史上龐統本身被稱為“鳳雛”,後來幫劉備取川獻了很多計策。

即便是死得早,可好歹也證明了自身才華。

而習禎在當時的名氣僅次於龐統,還在馬良之上,可後來投奔劉備,卻沒有展露出任何能力。

入川十多年,沒有什麼特別的事蹟,最後更是消失在史書之中。

是劉備沒有識人之明,並未重用他嗎?

自然不是。

劉備最厲害的一點就是識人,而且他待習禎也不薄,任命他為廣漢太守。

可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嶄露頭角,更無計策流傳。

所以這隻能證明習禎其實是庸才。

名氣全靠家族推波助瀾。

沈晨家世很差,在荊州又是外來戶,最重要的是南陽一戰,得罪了大批投降派。

想要揚名談何容易?

然而沈晨卻目光炯炯地看著諸葛亮道:“沒事,我早已經想好了,他們不幫我揚名,那我就踩著他們的腦袋上去,無能的庸人,才會畏懼別人的非議。”

諸葛亮看著他堅定的眼神,微微點頭道:“阿弟有此志氣,為兄自愧弗如,有什麼要我幫忙的嗎?”

沈晨說道:“我還在思考大道,請兄長助我。”

“好。”

諸葛亮說道:“那我幫你立言。”

這兩天可能更新不穩定,要7號才會回去。現在在老家,還得參加同學婚禮,最近兩天因為時間不固定,可能會只更4000字甚至請假不更,實在是沒有辦法,請大家多擔待。不過大家放心,少更的我都會補上,比如明天只更了4000字,那就欠2章,後天沒更,那就欠三章,7號以後統統補上,這個月為最少會更30萬字,而且之後的內容也是高潮迭起,主角即將才冠荊楚,屹立於荊州士林之巔,還請大家期待。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集紅高粱

金興

大唐,我他孃的義大利炮呢

歐陽寶寶

神奇寶貝:開局閃電鳥,成為大師

一個修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