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元旦一過,這也算是跨年了。

北寧全市的學校放了寒假。

像盧家這樣的人很多,作為陪讀的家長,猶如候鳥一樣,孩子開學就跟著來城裡陪讀,孩子放寒暑假就一起回農村。

這不,糯米她們一放寒假,盧家,韓家,胡家就開始張羅著回家了。

孩子們就像是過節一般的興奮。

前兩天元旦的時候,盧昌中一家來了。

在這邊吃了一頓飯,孩子們也在一起玩了一天。

元旦之後,又都開始各忙各的。

不過,這次盛文盛清要跟著回農場。

這也是大哥大嫂的意思。

好不容易孩子大了,又放了寒假,還有去處。

他們夫妻也想過兩天清淨的二人世界。

對於這次回家,有兩個方案。

一個是大家一起走。

一個是個走個的。

大家一起走的好處就是可以充分利用交通工具,路上也好有個伴。

缺點就是很難統一時間。

各走各的自由些。

最後還是老胡頭說了。

“還是各走各的吧,這樣各家都好安排。”

韓建華也覺得先回家也好,省得相互等耽誤事。

盧昌華倒是沒啥說的,就是多跑一趟的事。

他跟王瑤一商量,乾脆先把老人孩子送回去再說,至於年貨這些,後面還有時間。

家裡有車,啥時買都來的及。

再說了,胡大貴兩口子也快回來了。到時候買年貨也有個幫手。

倒不是他們倆不想單位上幫著買,而是不想失去那個樂趣。

購買年貨,不僅要購買各種青菜,還得去年貨街買其他的零食。

如今,家裡孩子都長起來了,過年時候吃的糖果,瓜子,花生,水果都不能少。

以前,由於條件所限,過年能吃上凍水果就不錯了。

現在,這種狀況一年比一年好了。

比如蔬菜吧。

以前為了過年能吃上青菜,東北的做法是用暖窖窖藏青菜。

也就是入秋之後,把一些能放的住的青菜水果放進暖窖裡,從九十月份開始,一直放到翻過年的元旦前後。

這時候,就能上市了。

雖然這樣存放的蔬菜水果損耗大,也不怎麼新鮮,可畢竟能讓人冬天吃上青菜啊!

後來,保鮮技術和大棚技術的發展,逐漸從暖窖儲藏轉變為大棚反季節蔬菜的種植上了。

一開始反季節蔬菜最先往東北銷售的就是山東地區。

秋天開始種植的反季節蔬菜,春節前後上市。

你窖藏的蔬菜怎麼也比不了從大棚裡剛摘下來的新鮮啊!

再加上,一路運輸都是保暖運輸到了東北還直接進了暖庫。

一路上的損耗不大,這些年,暖窖儲藏蔬菜就被淘汰了。

現在北寧銷售的都是山東河北等地的反季節蔬菜。

有人問,在東北直接搞大棚不行嗎?

這事,三分場的某些職工還真做了試驗。

真不行。

東北的大棚,只能支援蔬菜在十一月左右上市,再晚就沒辦法了。

主要是不經濟。

零下三十多度,得燒所燒燃料來維持大棚的室溫啊?!

你賣菜的錢還不夠買煤呢!

以前,吃凍梨,凍柿子,凍山楂,凍花紅。

現在這些還吃。

只是增加很多南方的水果。

盧昌華記得,自己小時候能見到的水果品種很少。

只有蘋果和梨,花紅山楂都見的少。

後來,水果的品種逐漸增多了。

尤其是在春節期間。

香蕉,橘子,火龍果都能吃著了。

這得益於改革開放,經濟發展。

說白了,就是路修的好。

以前就是想往東北運也不行啊。

路不好走,車也不好,還沒到地方就爛了半車。

現在高速路也通了不少,去哪兒都方便。

一月五日,王瑤從單位派了兩輛車,再加上盧昌華和王瑤的車,把盧家,韓家,胡家連大人帶孩子都送回了分場。

王德江兩口子暫時不回去。

他們琢磨著過年的時候拉著王德海一去。

雖然盧家剛回來,可是家裡吃的一點都不缺。

為啥?

就因為這是每年的規矩。

水庫這邊,每年都會把凍魚和大鵝,鴨子,老母雞給裝進倉庫去,連豬肉伴子都有六七個。

這麼多年,盧家基本沒在外面買過肉。

之所以給盧家留這麼多肉食,主要是這左鄰右舍的都得送年貨。

說起來已經有七八年了,韓家胡家都沒買過年貨了。

還不是靠著盧家的照應。

盧昌華讓他們來家裡拿肉。

大鵝,雞鴨他們倒是拎得動,豬肉就沒法了。

盧昌華還得給他們扛過去。

分了東西,晚上還是當盧家聚聚。

主要是感謝盧昌華兩口子辛苦。

當晚,胡大娘那麼勸都沒勸住老胡頭喝酒。

老傢伙喝的舌頭都硬了。

韓建華和老盧也沒少喝。

主要是他們在北寧的時候,不敢這麼放鬆。

這一回來,身心都鬆弛了。

也覺得壓力減了很多。

多喝點也能理解。

老太太們也喝上了,這就有點不理解了。

盧媽媽,韓大媽,胡大娘,三個老太太今晚也放鬆了。

盧昌華陪著老頭,王瑤陪著老太。

孩子們陪著狗。

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

盧媽媽放下酒杯,跟兒媳婦兒說道:“哎,可惜了。要是你媽在就好了,這回可以安心的打打麻將了。”

盧媽媽一提這個話茬兒,胡大娘和韓大媽都點頭說是。

“就是啊,在城裡,咱們一天到晚的做飯伺候孩子,回來就放鬆了,咱們都好幾個月沒打了。”

韓大媽的癮頭很大。

胡大娘也說道:“這回兒子媳婦回來,把胡樂扔給他們,我可得好好玩幾天。”

王瑤笑呵呵的說道:“你們就放鬆的玩,孩子有我們呢!”

王瑤知道自己說的是漂亮話,就是自己和吳玥在家,也帶不了幾天。

要是沒有這些老人帶著帶孩子,還真不行。

以前,王瑤和盧昌華想的一樣,找個保姆伺候著。

結果還是不行。

這不,今年就不用保姆了。

保姆再負責任,也沒法跟自家人比。

盧昌華陪著老頭子喝酒,見老媽她們說起放鬆打牌的事。

插話說道:“媽,過兩天我丈母孃就來了,你們到時候好好玩,別有啥壓力。”

“大貴他們啥時候回來啊?”

盧昌華問胡大娘。

老太太剛要張嘴說話,老胡頭在一邊說上了。

“說是今年能早點回來,我估計還是沒戲。這小子從來沒個準話。”

他這話,胡大娘不幹了。

“咋的?兒子也是為了工作。再說了,回來那麼早幹啥?天天陪你打麻將啊?!”

見自家老婆子有爆發的勢頭,老胡頭鬍子一撅,喝酒!

韓建華打破這個尷尬。

“老胡家弟妹啊,我看,讓你兒子在京城買房子得了,你們跟著一起去,省得他們來回跑。”

“哎呀,說起房子,嘖嘖,京城那房子,誰買的起啊!”

老胡頭撅著鬍子說道。

“那你咋沒讓閨女買房呢?”

胡大娘有點不樂意了。

老韓頭,你這不是揭短嗎?!

老胡頭兩口子跟這個媳婦一直就沒那麼親近。

也不知道為什麼。

在農場都是分成兩家住的。

現在兒子媳婦進了京城,他們倒想跟著去的,可兒子媳婦不發話,他們咋去?

見老胡太太說自己閨女,韓大媽不樂意了。

“說你兒子呢,提我閨女幹嘛?!”

王瑤見狀趕緊打岔。

這些老人啊,一天沒事就在一起比。

年輕的時候,比老子。

老了,就比兒子。

以後還得比孫子呢!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王瑤說道:“你們進了大城市也過不慣,連北寧你們都說太拘束了,你看看,一回來,你們都喝上了。要是進了哈市,進了京城,你們咋過得下去?”

王瑤這話引起了大家都共鳴。

“對,對,還是王瑤說的對。咱說了,在嗎好不容易湊在一起有個伴,要是你們都進城了,我咋辦?”

盧媽媽認可兒媳婦的說法。

老胡頭也是點點頭。

“是啊,我看,還是在這跟大夥一起舒服。”

韓建華也認同。

“咱們老年人啊,不太在乎吃喝這些,就是處個伴兒,要是為了進城,大夥都各奔東西了,唉,是真沒意思。”

“你們不走了?不走就好,咱們老哥幾個還能再處幾十年呢!”

老盧笑呵呵的舉杯。

“來,走一個。”

今天這個話題,讓盧昌華想到。

是應該好好在家鄉蓋幾棟房子了。

當年,他為了把老丈人他們接來,修建了前院的房子。

可是後院這邊的房子,除了自己家的房子還算新,韓家胡家的房子都太老了,有幾十年了。

是應該更新一下了。

這都已經跨進了千禧年,二十一世紀了,自己還住小平房,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了?

那句話說的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說都說出來,看樣子,每家一棟小別墅是要動工了。

躺在炕上,盧昌華兩口子也商量了一陣蓋房子的事。

不是他不支援胡大貴在京城買房子。

他該買還是買。

只是這老家的房子該建也得建。

為啥?

就是給自己一條退路。

萬不得已的時候,混不下去了,在老家總有一棟房子在。

最少不能讓自己露宿街頭。

王瑤也是贊同的。

再說了,在農場蓋房子,成本也不高。

“那我爸媽的你也得建。”

“建,建,我覺得把大爺和三叔的都建了,省得一家人天南地北的,骨肉分離。”

“知道就好!”

夫妻倆又探討了更深入的問題,這才睡去。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貼身保鏢:美女總裁很怕疼

柳如花

蛇杖

芸豆花

四合院:這背鍋俠我不當了

林冰冰

成為神豪後的日常

陌上飛影

番外在此處

關心則亂

眾人在升級,我在當鹹魚

胖橘肥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