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倒是很寬宏大量,就算岸信周曾經在迦納口之戰中討取了織田信秀的外甥織田新十郎(織田信長從弟),以及對佐藤忠能之女八重綠處以碟刑,可他卻依然不打算放棄爭取這位中美濃猛將。

之後,織田信長就派遣金森長近作為使者進入堂洞城中勸降岸氏一族。

可作為家督的岸信周就是油鹽不進,儘管織田信長開出了對他討取織田新十郎一事既往不咎、本領安堵、加封三萬石知行地等條件,他仍然決定繼續忠於齋藤家,哪怕如今的形勢已經急轉直下。

“如今在下已無退路,多說無益,我等濃州武士絕非貪生怕死之輩,忠於主家本就是分內之事,應至死方休!金森飛驒守還是請回吧!”

岸信周直接拒絕金森長近的勸降,他其實早就做好了一族玉碎的準備。

金森長近見狀自知無法勸降岸信周後,只好在長嘆一下並搖了搖頭後離開了堂洞城,向織田信長覆命了。

而織田信長在得知岸信周拒絕投降後,雖然對其感到有些惋惜,但還是下令佐藤忠能率加治田眾作為先手役,對堂洞城發起了攻擊。

為了避免加治田眾的側翼遭到長井道利、土田秀久(土田城城主)等人突襲,織田信長還親自率馬廻眾進駐高畑山,將關城與堂洞城之間的聯絡徹底切斷。

不僅如此,丹羽長秀、森可成、河尻秀隆等家中重臣也都被織田信長派去支援加治田眾。

織田信長打算儘快將中美濃最為重要的關城、堂洞城、加治田城盡數奪取,只有這樣才能極大的削弱齋藤家的實力,迫使更多的美濃國人領主倒向自己一方。

然而,縱使岸信周、岸信房(岸信友)、岸信清、岸信貞(岸信周之弟)、岸新右衛門(岸信貞之子)、多治見光清(齋藤家侍大將)等人英勇奮戰,先後擊退了織田軍的十八次攻勢。

可岸氏一族的兵力實在是太過於寡少,就算加上猿啄城城主多治見光清所部的軍勢,也只有一千餘人,註定敵不過如同潮水般襲來的織田軍,最終還是無法扭轉不利的戰局。

即便早已知曉戰敗命運的岸氏一族並沒有當俎上魚肉,任人宰割,反而是利用堂洞城周邊的山地、密林,對不熟悉當地地理的織田軍發起了不間斷的奇襲。

織田軍各部完全不明虛實,頓時大亂,進退失據。

但是,與織田軍一同參戰的加治田眾卻與織田軍不同,因為加治田城就在堂洞城的北面,岸家本就是佐藤家的庶流,故而佐藤家的武士們對此地還是異常熟悉的。

在佐藤忠能所率的加治田眾鼎力相助下,織田軍這才站穩腳跟,並話被動為主動,對岸氏一族發起了反擊。

之後,織田軍在鐵炮隊的掩護下,以勢如排山倒海之勢岸信房在與織田軍的激戰中身負重傷後,身邊僅剩六名武士,自知無法順利退入堂洞城後只好在松原切腹自盡;而坐鎮堂洞城本丸的岸信周則是在高詠“俱往蓮華極樂岸”後,與其正室對刺而亡;岸信貞在堅守堂洞城大手門時身中流彈而亡。

岸信清、多治見光清等人在城外見堂洞城已燃起熊熊大火,就放棄了返回堂洞城的想法,就打算率殘部向信濃方向突圍。

可他們在行至飛驒川一帶時,遭到了數倍於己的織田軍包圍。

岸信清、多治見光清等人因寡不敵眾,先後被織田軍所討取。

隨著堂洞城的大手門被織田軍攻破後,湧入城中的織田軍紛紛用手中的松明火把點燃了城中一切可以點燃的地方。

而岸氏一族的女眷為了讓自己不被織田軍所凌辱,皆選擇了對刺而亡或是自刎。

只有岸信房的乳母帶著岸信宗(岸信房次男)、榮姬(岸信周之女)、岸新右衛門等數人躲入了堂洞山中的姥洞之中才倖免於難,算是為岸氏一族保留了最後的血脈。

他們在逃出堂洞山後就北上飛驒,經姊小路領、木曽谷等地後抵達南信濃高遠城,請求得到上杉家的庇護。

信濃守護代、高遠城城主村上義清原本還以為這些人是美濃來的細作,正準備下令處決時,榮姬將齋藤道三先前賜給岸家的感狀從懷裡拿出。

之後,村上義清讓木曽義康、小笠原長隆等曾經與齋藤家打過交道的信濃諸將一一辨別,這才作罷,在將岸氏一族僅剩的幾人安置在高遠城三之丸的長屋之中後,就致信身在江戶城的上杉謙信和八條景定,將織田家大舉侵攻美濃以及岸氏殘餘族人投奔之事詳細說明。

而堂洞城在落城之後,天上突然降下細雨,再加上城內磷火晃晃、血流成河,令在場之人看到都不禁感到毛骨悚然,彷彿正身處地獄一般。

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即便織田軍攻落了堂洞城,但也傷亡慘重,之後已無力分兵留守堂洞城以及向美濃腹地發起侵攻了。

織田信長在權衡再三後決定率軍返回尾張進行休整,但在撤兵之前他就下令將堂洞城拆毀,以防此地被齋藤家再次奪回。

他可不想第二次在堂洞城下止步,這座山城已經讓織田軍吃夠了苦頭。

不過,堂洞城的陷落和岸氏一族的覆滅也標誌著齋藤家的末路即將到來。

還在中美濃前線的長井道利在堂洞之戰中沒能順利救援岸氏一族,導致岸氏一族幾乎覆滅後,心中大懼,就率領殘部奔還稻葉山城,就連自己的居城兼山城都放棄了。

堂洞城陷落所產生的併發症很快就顯現了出來——郡上郡的郡上八幡城城主遠藤慶隆(西遠藤家、遠藤總領家家督)、向鷲見城城主鷲見藤三郎、揖斐城城主堀池定治、福束城城主市橋長利、本鄉城城主國枝重光等美濃有力國人領主們畏懼織田軍的兵鋒,趕緊學著佐藤忠能,爭先恐後地派遣使者向織田軍投降,並獻上誓書和人質。

他們可不打算在齋藤家這條到處漏水的破船上繼續待著,畢竟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

再加上因負隅頑抗被攻滅的岸氏一族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如今已沒有一家美濃的國人領主想與織田家硬碰硬。

就當織田軍撤回尾張的訊息傳到稻葉山城後,坐鎮稻葉山城的齋藤龍興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他不禁對此感到慶幸,甚至富有‘阿q精神’,他還對外宣佈大勝織田家,齋藤家獲得了極大的勝利、討取織田軍數千人云雲。

但齋藤龍興的這種自我安慰只能騙的了自己,根本騙不了其他人。

在西美濃四人眾、遠山七頭、佐藤忠能等美濃國人領主的協助下,織田家接二連三的調略美濃的國人領主們至織田家一方,甚至還阻斷了齋藤家向六角家、長島一向一揆眾求援的所有通道,齋藤龍興很快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末民主共和革命

春筍竹鄉